寿星公寿星婆代表长寿。
《诗经》小雅中有一首“南山有台”的诗,这首诗用欢快的节奏祝寿,诗句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乐只君子,万寿无疆。……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说明先秦时期的人们就有对长寿的渴望。
01寿星最初为古代天文术语《史记》记载:“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1. 寿星为南极老人星。
寿星最初为古代天文术语,是天上的一颗恒星,属于南天星座中“船底座”,出现在南天地平线附近。
史记中的“南极老人”就是寿星的名称。因为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有言:“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
2. 寿星出现的时间。
根据《史记》的记载,寿星称为“南极老人”,位于“狼比地”,秋分时节出现于南郊。《晋书·天文志》则认为秋分、春分皆能见到寿星。
原文摘录如下:“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而没于丁。”
3.寿星的吉祥寓意。
《史记》认为,如果看见寿星,则天下太平,如果看不见寿星,则意味着有战事。《晋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见则治平,主寿昌”。
寿星因为具有吉祥的意思,因此,天子祭祀时会希望寿星闪耀。《史记》记载皇帝的祭词:“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见”。寿星与德星、信星均作为吉祥之星,皇帝希望这三颗星的光芒照耀四方。
02古代寿星的祭祀礼仪唐朝著名史学家杜佑(诗人杜牧的祖父)在他的《通典》中介绍了从周朝到唐代祭祀寿星的规制。
其中,以唐玄宗为分水岭,因为唐玄宗出生于仲秋之月,正是寿星显现之时,前文谈到,寿星出现,主寿昌。
因此,唐玄宗提高了祭祀寿星的礼仪规格。
1. 唐玄宗以前的寿星祭祀。
“周制……秋分日,享寿星於南郊”。从周朝开始,就有秋分祭祀寿星的习俗。
《后汉书》记载:“仲秋之月……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汉朝祭祀寿星的习俗与周朝一致。
2. 唐玄宗的寿星祭祀。
唐玄宗的生日为八月五日,八月正是仲秋之月,“五”在五行中属土。因此,有大臣向唐玄宗上奏折,先是拍马屁,恭维唐玄宗的生日有多特别,称赞:“陛下首出寿星之次,旅于土德之数,示五运开元之期,万寿无疆之应。”请求将长安、洛阳各选一个宫殿改名为“万寿殿”,供皇帝生日庆典时大宴群臣。唐玄宗对该提议很赞赏,下旨将皇帝的生日庆典与祭祀寿星一起办。
《通典》曰:“大唐开元二十四年七月,敕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恒以千秋节日,修其祠典。”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把过生日的人成为寿星的由来。
3. 唐玄宗之后的寿星祭祀。
《宋史》记载:“景德三年,诏定寿星之祀。”宋真宗时期恢复祭祀寿星旧制。
洪武三年,明朝废除祭祀寿星习俗。《明史》记载:“三年,罢寿星等祀。”
03寿星的人格化演变自唐玄宗将寿星与生日连接之后,民间逐渐演化成画寿星图,为过寿辰的人祈福,寿星慢慢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苏轼、明宣宗朱瞻基均画过寿星图。
明朝大学问家解缙曾写一首题寿星图的诗,诗中有言:“是时秋分日在丙,南极老人坐真境。手持绿玉当我前,度我长生九还诀。”这里的南极老人就是人格化的寿星。
1.《西游记》中的寿星。《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寿星出场,原文为:“霄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飞蔼绣。 葫芦藏蓄万年丹,宝箓名书千纪寿……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这里的寿星手捧着灵芝,携带葫芦,长头、大耳、短身躯,与现在的寿星形象一致。在第七十九回,寿星再次出现,比丘国国王向寿星祈求长寿之法,寿星送给他3颗枣。猪八戒见了,趁势向他讨要,寿星道:“未曾带得。待改日我送你几斤。”
2.南极仙翁。南极仙翁被民间称为寿星。《封神演义》中,南极仙翁是阐教掌门“元始天尊”座下的重要门人,地位极高,凌驾于玉虚十二仙之上。
在《封神演义》中,南极仙翁先是送姜子牙下山,后来又破了红沙阵,借了聚仙旗,将金光仙、灵牙仙打回原形,道行极高。
3.彭祖。《神仙传》记载:“彭祖者,姓钱,名铿,帝颛顼之玄孙。至殷末世,年七百六十岁而不衰老。”这里先说彭祖显赫的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从夏朝活到殷商末期,活了近800岁。
《庄子》《史记》中均有彭祖的人名,说明史上真有其人,但是活到多少岁就不可考了。据说,彭祖的故乡为四川眉山市彭山镇,当地人认为寿星就是彭祖。
04寿星婆的出现历史上寿星图很长时间一直是男性化的形象。后来,慢慢演化出寿星婆,与寿星公成对出现。
有学者认为,寿星婆的形象为《神仙传》中的麻姑。
麻姑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见过三次沧海桑田的,寿命自然是非常长,担任寿星婆,名副其实。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礼记》中有很多关于尊老、爱老、养老的礼仪。如“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每年仲秋时节,国家会举行盛大的养老仪式,授予老者养老杖。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
古语云:“太平年月寿星多。”生活在这么寿星的年代,何其幸运。
仅以此文,祝福大家万寿无疆!
参考文献:《史记》、郭佳:《寿星崇拜研究》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南归燕漫谈美学
在《西游记》中,想必大家都有看到过一个大脑门的神仙,这位神仙不是别人,正是寿星公南极仙翁。他是福、禄、寿三星之一。
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背景下,由古典小说及电视剧所衍生出南极仙翁这一名称,其原型则是道教中著名的神仙“寿星老人”。南极仙翁是掌管人间寿命的老仙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大脑袋以及凸出的额头,长长的白胡须,一脸笑容的老者形象,坐骑是仙鹤或者仙鹿,手持的拐杖上还系有一颗仙桃。
大家肯定很好奇为什么寿星公的额头是如此大而且还是凸出来的,针对这一情况,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寿星公大额头的传说。
当初,寿星公的母亲怀胎九年,都没有将寿星公生下来。一日,母亲对着自己的肚子自言自语道:“孩子,你什么时候才能诞生?”母亲刚说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肚子里的孩子回答道:“门口石狮双眼流血之时,就是我的诞生之日。”母亲听后瞬间被吓晕了过去。
后来,隔壁的屠夫听说这件事情后,于是一日,屠夫将刚杀完猪的猪血带了回来,将猪血涂在了门前的石狮眼睛上。寿星公的母亲见状,误认为真的是石狮流血泪了,连忙对着肚子说道:“孩子,石狮流血泪了,你可以产生了。”寿星公主听完,瞬间躁动起来,就这样临盆了。可因为年份未足,所以寿星公主出生后脑袋越来越大,额头也凸了起来。
有关于寿星公的传说其实在民间有很多种,甚至在一些地区还保留关于寿星公的皮影戏,十分形象生动。其中,关于寿星公最多的传说还要当属他大脑门的来源。有人讲寿星公有着大脑门是返老还童的表现,初生婴儿头发稀疏,老者也是如此。头发少了,自然而然脑门就显得大了。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人比较讲究养生之术,这与长生不来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寿星公有着大脑门,寓意着健康长寿,所以造就了寿星公的大脑门。
在《西游记》中,想必大家都有看到过一个大脑门的神仙,这位神仙不是别人,正是寿星公南极仙翁。他是福、禄、寿三星之一。
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背景下,由古典小说及电视剧所衍生出南极仙翁这一名称,其原型则是道教中著名的神仙“寿星老人”。南极仙翁是掌管人间寿命的老仙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大脑袋以及凸出的额头,长长的白胡须,一脸笑容的老者形象,坐骑是仙鹤或者仙鹿,手持的拐杖上还系有一颗仙桃。
大家肯定很好奇为什么寿星公的额头是如此大而且还是凸出来的,针对这一情况,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寿星公大额头的传说。
当初,寿星公的母亲怀胎九年,都没有将寿星公生下来。一日,母亲对着自己的肚子自言自语道:“孩子,你什么时候才能诞生?”母亲刚说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肚子里的孩子回答道:“门口石狮双眼流血之时,就是我的诞生之日。”母亲听后瞬间被吓晕了过去。
后来,隔壁的屠夫听说这件事情后,于是一日,屠夫将刚杀完猪的猪血带了回来,将猪血涂在了门前的石狮眼睛上。寿星公的母亲见状,误认为真的是石狮流血泪了,连忙对着肚子说道:“孩子,石狮流血泪了,你可以产生了。”寿星公主听完,瞬间躁动起来,就这样临盆了。可因为年份未足,所以寿星公主出生后脑袋越来越大,额头也凸了起来。
有关于寿星公的传说其实在民间有很多种,甚至在一些地区还保留关于寿星公的皮影戏,十分形象生动。其中,关于寿星公最多的传说还要当属他大脑门的来源。有人讲寿星公有着大脑门是返老还童的表现,初生婴儿头发稀疏,老者也是如此。头发少了,自然而然脑门就显得大了。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人比较讲究养生之术,这与长生不来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寿星公有着大脑门,寓意着健康长寿,所以造就了寿星公的大脑门。
呢啲就系粤语,入嚟先讲啦!我哋钟意讲粤语!
鬼叫你穷——顶硬上(这是码头工人的号子,指咬紧牙关,顶着困难上)
两公婆拜年——多此一举(春节期间,你看见有老公给老婆拜年的吗?反正我没见过。)
两公婆见鬼——唔系你就系我。
两公婆责死仔——唔系你就系我(两公婆睡觉压死婴儿的事时有发生,不是你,就是我。)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寿星公是指十分高龄的人,他也厌世上吊,真是嫌命长)
床下底破柴——包撞板(床底下就一点地方,形容肯定碰壁,办不成事)
床下底放纸鹞——高极有限(纸鹞即风筝,比喻在这样的环境下本事再高也枉然)
床下底晒谷——阴干(没有太阳晒,自然收水,容易发潮、发霉)
茶瓜送饭——好人有限(茶瓜即酱瓜,有病的人吃茶瓜好下饭,比喻不是什么好人。)
拜飞发佬为师——从头学起(飞发佬即理发师傅,意为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学起。)
钟鼓楼上的麻雀——自细吓大(经常听见钟声,比喻从小被吓唬大,天不怕,地不怕)
咸蛋滚汤——心都实晒(形容心里恐慌,情绪紧张)
贴错门神——面阻阻(门神大多是关公和秦叔宝,比喻大家有意见,心里有疙瘩)
南极仙翁也就是传说中的寿星公,一般来说是一个和蔼的老人形象。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老人,是一身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他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却与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说见到寿星,天下太平;见不到就预示会有战乱发生。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讲到如果老人星颜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见,就预示将有战乱发生。
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祭文。同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这件盛事记录在《汉书·礼仪志》中,同时敬奉天上的寿星和人间的长寿老人,是汉明帝的一大创举。
《史记·封禅书》“寿星祠”《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宋楼钥《玫瑰集》四《叶处士写照》诗:“更添松竹作寿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后借喻长寿之人。
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