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
译文:周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桓王死后,庄王继位。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想立王子克而弑杀周庄王,辛伯劝告,周公不听,结果辛伯告知庄王,周公黑肩被周庄王所杀,王子克逃奔燕国。
《左传》记载曰: 黑肩袭公爵,相桓王。三年,郑伯如周,始朝桓王。王不礼焉,周公黑肩告桓王曰:我周东迁,晋郑依焉,善政以劝来者犹恐不悦,况不礼焉?郑不来矣。十三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王以诸侯之师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之。郑为鱼丽之阵,战于需葛。庄王三年薨,谥曰“桓”。无子,弟黑背嗣爵。子二,长子周忌父,次子周孔。
译文:周黑肩继承周公爵位,担任周桓王时期的冢宰。周桓王三年,郑伯到首都拜见周天子。一开始上朝见桓王时,桓王就对郑伯不礼貌。周公黑肩进谏说:“我周王室东迁(指周平王迁都洛邑),多亏了以晋、郑两国(晋国、郑国都姓姬,为周王室嫡亲国家)为心腹依靠,我们客客气气欢迎他们来都来不及,更何况对他们不礼貌呢?”郑伯受辱后,负气十三年不与周天子以亲戚礼往来(此时应该还有朝见,就是官方的往来)。桓王赌气进一步以周天子的身份罢免了郑伯。郑伯于是连朝见(官方往来)也免了。于是桓王纠集诸侯的部队准备讨伐郑国,郑伯自认为没错,宁愿兵戈相见。
桓王自己统率中军,任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下辖蔡队;周公黑肩统率左军,下辖陈国的军队。郑国在需葛之战中,摆出一个“鱼丽”的阵形,大败周天子的联军。
周庄王三年,周公黑肩想废掉庄王,后事发被庄王诛杀。死后,被追谥为“周桓公”。周公黑肩无子,弟弟周黑背继承周公爵位,有子二人,长子周忌父,次子周孔。
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春秋初期周国国君,周公旦后裔(九世孙),他是周定公的曾孙,(?——前694年),在位时为周桓王的卿士。
周公旦有八个儿子。长子姬伯禽,就封于鲁国,为鲁国国君。其后代以国为姓,是鲁姓始祖。次子姬伯羽(又名君陈),继承了周公旦的爵位。周公是公爵,位列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之首,是周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其后代以爵位为姓,是周姓始祖。
周桓王的嫡长子时周庄王,属于继承王位的正统。不过,继承王位的同时,周庄王也继承了祖辈的憋屈,周桓王其实并不喜欢他这个儿子。周桓王喜欢的是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姬克。这个都不重要,毕竟是嫡长子,周庄王也不用担心这个姬克。重要的是,周公黑肩和姬克搅到一块儿去了。在周庄王的父亲周桓王时期,曾经主持过一场大仗,其中掌管中军的是周桓王,掌管右军的是虢公林父,掌管左军的则是周公黑肩。这两个人显然就是周王室最重要的臣子,而虢公林父后来图谋不轨,被周桓王赶出王都,剩下周公黑肩,也算是给儿子周庄王留下的好遗产。但是周公黑肩建与姬克却是一条绳上的。那么,周公黑肩想要帮助姬克篡夺王位,就必然要寻求陈国的帮助。周公黑肩既然作为周桓王的亲近之臣,应该说是懂得天子的心意的,这也便是后世演义中,多有周桓王托付姬克的故事,便是周公黑肩要逆天而行的原因。陈国并非是强国,此时是陈宣公时期,陈国正处于宫廷之中,往往自顾不暇,要想帮助周公黑肩,恐怕很难成事。最关键的是,周王室虽然没落,可周庄王也并非软柿子,早就看出周公黑肩的阴谋,早就开始在未雨绸缪。
周庄王三代以来,周王室拥立的晋国郑国日趋强大,而且这两国距离周王都很近,时刻都让他食无味,寝不眠,众览天下,远方的齐国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齐国的齐襄公,倒也算是个潜力股。
周庄王便借助与鲁国的关系,将自己的妹妹嫁到了齐国。周王室与齐国历来就有姻亲关系,如此更是亲上加亲,尤其是在这战乱时期,周庄王的这个决定,做得非常准确。周公黑肩的阴谋没不久就败露,其派系被周庄王一锅端掉,连姬克也无立锥之地,逃难在外。
以上图文均为作者整理加工,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一起读故事,学历史,品人生,明道理.谢谢大家阅读评论收藏加关注.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