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农民董春生在地里取土时,意外发现了“海内三鼎”之一的毛公鼎。凭借鼎身499字的超长铭文,跻身“中国十大青铜器”之首。当人们关注铭文的同时,忽视了鼎由炊具变成重器的励志之路。
上图_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
上图_ 毛公鼎中的铭文
脱胎于炊具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烹饪方式以火炙和石燔为主。宋朝谯周《古史考》中考证:“及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于烧石之上而食。及黄帝始有釜甑, 火食之道成。”传说,黄帝最早铸鼎。《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作宝鼎三,像天、地、人”。
《说文解字》注释: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它的出现,结合了盛器、餐具和炊具等功能。堪称伟大的饮食革新。《周易·象传》记载:“鼎, 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享以养圣贤。”《说文解字》亦载:“鼎, 象析木以炊”。鼎身炖煮,鼎下烧火,既能烹制主食,又能煮熟肉食,奠定了华夏民族以米为主、以肉为辅、以蔬果为补充的饮食结构。
上图_ 古代食器“鼎”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鼎由青铜代替了陶制,鼎身、鼎足、鼎耳三者融为一体,美观大方,纹饰多样,古朴稳重。《周礼·考工记》认为:“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科实研究表明,制鼎的青铜中,铜占85.71%,锡占14.29%,完全符合文献的记载。时至唐朝,鼎食依然风靡。李世民长子的李承乾“作八尺炉,六隔大鼎,募亡奴盗民间马牛,亲临烹煮,与所幸斯役共食之。”
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应该摄入50—75克的肉类,用来维持生命。究其原因,肉类中富含蛋白蛋、脂肪、氨基酸、维生质和微量矿物元素等,其中有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人类“最重要的还是肉类食物对于脑髓的影响, 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的营养和发展所必须的材料, 因此它就能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发展起来。”鼎作为烹制肉食的炊具,其地位自然受到华夏民族的推崇和尊重。
上图_ 春秋时期的“仲滋铜鼎”,一种饪食器
起势于礼器最先将鼎和国家联系起来的人是商朝的伊尹。他观察“鼎中之变”,善于“调和鼎味”,“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在饮食活动中,礼仪规范显得尤为重要。《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礼仪的目的是“尊让契敬”,而鼎起到了“明贵贱, 辨等列”的作用。
西周时期,出现了列鼎制度,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周礼》、《仪礼》、《礼记》均提出:“天子可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二簋、下士一鼎一簋。”地位不同,使用的鼎也不一样。按照地位的高低,享用的鼎要么尺寸有大小之分,要么相同的鼎数量上依次奇数递减。奇数的鼎和偶数的簋相结合,体现“鼎俎奇而笾豆偶, 阴阳之义也”的传统观念。
先秦时期,统治阶级往往用祭祀加强自身的权力。《左传》指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时,盛放祭品的鼎往往赋予了神圣使命,具有通灵和祈祷的作用。正因如此,鼎摆脱了炊具的束缚,跻身为更为重要的礼器。
上图_ 禹贡九州图
发展于神器相传,“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一鼎代表了一州,九鼎象征着九州,是君王统治国家的权力符号。鼎在国家机器的运转中,充当了“承天体”和“胁上下”的中间媒介。开头提到的毛公鼎,用铭文歌颂了周王布施德政、文治武功和恩赏大臣的功绩。
认识到鼎的特殊价值,各路诸侯“得之则据大统, 名正言顺, 故莫不有欲存焉”。先秦时期,鼎的传承意味着权力的更迭。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攻打洛阳附近陆浑戎之机,陈兵洛水,炫耀武力。周定王的使者王孙满受命劳军。楚庄王旁敲侧击地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
上图_ 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一种饪食器
王孙满对楚庄王僭越礼制的行为深感厌恶,他义正词严地说:“(夏)远方图物,贡献九枚,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一番话不但突显了鼎的权威和崇高,又对楚庄王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此后,“问鼎”成了夺取或企图篡位的代名词。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攻灭东周,“其器九鼎入秦”。秦统一天下后,九鼎下落不明。尽管如此,在后世朝代和有识之士看来鼎“遇圣则兴”,称之为“九州神器”并不为过。实质上,鼎和王权紧密结合,为当权者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了可靠的背书。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成型于文化有形的鼎消失了,无形的鼎却在强化原有的精神内核,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认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进行了战略规划:“先取荆州为家, 后即取西川建基业, 以成鼎足之势, 然后可图中原也。”唐朝女皇武则天对鼎倍加迷恋,“夏, 四月, 铸九鼎成, 徒置通天宫。豫州鼎高丈八尺, 受千八百石;徐州高丈四尺, 受千二百石。各国山川物产于其上, 共有铜五十六万七百余斤”。“自玄武门入, 令宰相、诸王率南北牙宿卫兵十余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共曳之。”足见鼎文化对君主和个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诸多史籍文献显示,人们通常用“鼎运”、“鼎命”、“鼎祚”比喻皇位和国运,“鼎业”有帝王之位的意思,“鼎分”则是国家,“鼎沸”表示社会动荡,“鼎气”借喻国家繁荣之兆,“鼎论”、“鼎味”是指治国之策和国政,“鼎迁”意味着国家覆没,“定鼎”说明王朝的建立。
上图_ 万年宝鼎,1947年,黄鱼门出任裕华纱厂经理,成都金融界赠宝鼎以示庆贺
社会精英对鼎文化趋之若鹜,民间百姓同样跟风效仿。是身居要职的重臣,称为“鼎臣”或“鼎足”,宰相古称“鼎辅”或“鼎位”,名声显赫的人物叫做“大名鼎鼎”,掌握话语权的人又叫“鼎言”或“一言九鼎”,世家大族有“鼎族”或“鼎贵”的说法。总之,与鼎有关词语,自带满满的正能量。
鼎,经历了炊具、礼器、重器和文化的演变,在古代历史上仅此一例。尧帝期望“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鼎和在祭祀和政治活动中,契合了国家的发展需要,传承了民族的生存火种,延续至今,历久弥新。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白晓银《鼎和鼎文化》、陈煜《鼎文化略论》、司马迁《史记》、左丘明《左传》、刘昫等《旧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先秦诸子《尚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在正常情况下,除婴儿外,骨髓中哪种物质一般无造血功能?黄骨髓
202.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类被称为:能人
203.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是在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举行的?新加坡
204.海獭睡觉时,浮在水面上
205.我国的哪一鸡种,被列入"世界优良鸡图谱"?狼山鸡
206."喇叭"是对什么乐器的俗称?唢呐
207.感光胶片中的全色片得名于:对光的感受力强
208.手绢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头巾
209.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是:《辛德勒名单》
210.关于阴阳说确的是: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211.电影界"百花奖"的主办单位是:《大众电影》杂志社
212.哪个火山的爆发毁灭了古罗马帝国的庞贝城?维苏威火山
213.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差别是:材料的区别
214.泥娃娃"大阿福"的老家是:江苏无锡
215.古时,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面南为尊,面北为卑
216.欧洲最大的岛屿是:大不列颠岛
217."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的诗句?王之涣
218.五谷中的菽是指什么?大豆
219.小熊猫属于哪个科?浣熊科
220.琥珀属于哪种宝石?有机
221.普通小轿车大多数是采用那种驱动方式?前轮驱动
222."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安徽
223.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224.以刘志丹命名的志丹县在陕西省
225.茶叶依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三种,是:绿茶、乌龙茶和红茶
226.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的曲调?茉莉花
227.最早发明的缝纫机没有投入生产是因为:不愿使女裁缝失业
228.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开元所代表的意思为:开辟新纪元
229.古代的死刑在什么季节行刑?秋季
230."贝丘"是一种什么遗迹?人类生活遗迹
231.油画之所以在干燥后牢固、色彩稳定是因为它的颜料里添加了:植物油
232.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是:壁画
233.在汽车前面供驾驶员看左右和后面车辆的是:凸镜
234.按风俗,"腊八粥"应在阴历哪一天喝?十二月初八
235.海河是扇形水系吗?是
236."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强拍
237.以下哪种人,不属于古代日耳曼民族?希洛人
238.河南出土的商代文物"司母戊鼎"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青铜
239.北极的气温比南极的气温:高
240.最早的圆规是什么样子的?绳套两端各一木棍
241.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有多长:6300公里
242.婚礼上放鞭炮最初是为了:震妖除邪
243.用齿轮传动不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对吗?不对
244.非洲象的耳朵比亚洲象:大
245.世界名画《和平鸽》的创作者是:毕加索
24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庐山
247."龟纹"在哪种工艺品中出现?蜡染
248.发烧时不宜喝什么饮料?浓茶
249."蒙太奇"一词源于哪国语言?法国
250.人的心脏共有几个心房和心室?4个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