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星座

腊月二十七(腊月二)

发布时间:2024-04-21 02:53:08作者:孤僻成性来源:网络

腊月二十七(腊月二)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冷不冷,就看腊月廿三”,明日腊月廿三,2024年春节冷到哭

导语:“春节冷不冷,就看腊月廿三”,明日腊月廿三,2024年春节冷到哭

明天(腊月二十三)就是北方的小年了,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这天。小年又叫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小年这天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尘、祭灶、吃灶糖等。在民间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意思是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开始,除了准备年货以外,每天都有活动,要为春节开始忙了。

2024年春节马上到了,天气状况影响会影响到人们出行。在民间有“春节冷不冷,就看腊月廿三”,的说法,什么意思?2024年春节会冷到哭?

一、先来看一下接下来的天气情况

从预报上来看,今冬以来,最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已经开始了。预计,这波雨雪天气会持续5-6天左右。

受此影响,气象局也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3级响应。不仅有积雪还会有冻雨,对人们出行会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河南部分地区的降雪天气已经展开了,其中,郑州、许昌、洛阳、鄢陵都下起了大雪。预计,这波降雪可能会连下5天,将出现特大暴雪的天气,积雪深度40厘米。

另外,2月1日至4日,我国河南南部、湖北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等地区还会有冻雨的天气。

总之,积雪和冻雨势必会给春运交通带来影响,至少有9个省市积雪10到20厘米,大家出行的时候要提前做好规划。并且,2月9日就是除夕了,而降雨雪的天气可能会持续到2月5日,这样一来,春节期间气温可能低一些。

二、2024年春节期间会冷到哭吗?

今年春节是在立春之后,按时节来说,天气应该越来越暖和才对。但是,今年比较反常,小年前后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那么,春节期间冷不冷呢?下面看一下老祖宗留下的小年农谚是怎么判断的。

1、腊月二十三,冷不过二十五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腊月二十三(小年)天气很冷的话,那么就是预示到了腊月二十五以后会更冷。

2、腊月二十四,冷到年初一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腊月二十四(小年)这天很冷的话,那么就预示到了春节期间会更冷。

3、腊月廿三雪,正月初一冻

这句农谚和第一句差不多,大意是说,如果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出现了雨雪天气,那么,就是预示到了正月初一时会会比较寒冷。

4、小年见三白,过年难出手

“三白”是指白雪、白冰、白霜。意思是说,如果小年这天出现了“三白”中一种情况,那么,就预示到了过年(春节)的时候会比较寒冷。

总之,无论是从预报上来看,还是从农谚上来看,今年春节期间冷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明天就是小年了,别忘了在灶台上摆上一盘糖果,一盘水果,一盘大枣,准备祭灶。祭灶时要说:“谢谢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请护佑我们一家龙年平安顺达!”

腊月二十五立春,老话“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今年是暖冬?

导语:腊月二十五立春,老话“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今年是暖冬?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霜降过后就迎来寒冷的冬季了,尤其是东北地区,大地开始封冻,人们要开始“猫冬”了。

2023癸卯年(兔年)由于有闰二月的原因,在农历正月十四和腊月二十五各有一个立春节气,在民间被称为“双春”年。这也导致了2024甲辰年(龙年)里没有立春节气,是“无春”年。

在过去民间有一句老话,“腊月二十五立春,老话“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冬天是暖冬吗?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这句谚语出自清·梁章钜的《农候杂占》卷一“十二月占”中,原文是:“立春在残年,主冬暖。谚云:‘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立春日暖,主冬寒。谚云:‘立春日暖,冻杀百鸟卵。’”

其实,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因为立春节气一般都是在每年的公历2月3日或4日交节。这个时候几乎都已经过了一年最冷的“三九、四九”天气,天气开始逐渐转暖了。

如果,立春在农历十二月中交节,也就是说春节在立春之后,就形成了“两春夹一冬”的情况。按民谚“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说法,当年一般会是个暖冬。

明白上面这些内容,再来看这句民谚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如果立春在农历的年底,那么冬天会很暖和。这可能是因为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如果立春来得早,那么春天就会来得早,而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所以冬天也会相对暖和一些。

这种“立春在春节前”的年份,在我们黑龙江这边叫“春脖子长”。所谓的“春脖子”,从节气上讲,是指从打春结冰河流解冻之后到春种之前,这段备耕生产阶段。相反,“立春在春节后”的年份称为“春脖子短”。

在民间有“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的民谚。

意思是说,“春脖子短”的年份,春天来得早,气温回升快。但是,要注意,暖冬会导致来年春天的“倒春寒”天气几率增大。因此,春天变暖和得快,可能会出现倒春寒,这对于返青的小麦、大蒜以及早春种植不利,发生冻害,可能会出现死苗的情况。

相反,如果是“春脖子长”的年份,春天来得晚,气温回升慢,天气变暖和得也慢,则比较少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呢?下面这些农谚可以作为参考,大家可以收藏起来,对照一下,看看到底准不准!

1、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2、头九二九不算冷,三九四九冻破缸,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3、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小寒进腊月,大寒过大雪;

4、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5、立冬无雪春大旱;

6、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中,十个牛栏九个空;冬在尾,天寒地坼冻死鬼;

7、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8、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当然,这只是民谚的一种说法,实际的天气情况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农谚只能是作为一种参考,判断天气还是要以更科学的天气预报为准!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小年的来历和规矩讲给孩子听,老传统要传承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南方要等到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虽说除夕才是新年的伊始,但小年已经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被称为“忙年”,也就是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了。准备年货、除尘迎新,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欢快的气氛中。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传承民族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把小年的来历和规矩讲给孩子们听,让这些老传统一代代延续下去。

关于小年的来历,讲给孩子听

自远古时代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方式就发生了改变,故而人类对火有了极深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灶王爷的信仰,则是古时候人们对火神敬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灶王爷是民间信仰的“家宅六神”之一(家宅六神分别为:灶神、门神、户神、井神、土地神和厕神),其中灶王爷主管各家各户的灶火饮食,而且在每年的祭灶日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庭像玉皇大帝汇报所负责的这一家所做的善恶之事,所以老百姓对灶王爷都极为崇拜和敬仰。

关于小年的来历有诸多传说,其中一个版本流传最为广泛。相传古时候有个张姓乡绅,家境优越但娶妻之后发现妻子不能生育,便将妻子抛弃另娶,妻子气不过在自杀时正巧被一个樵夫救下,于是两人便结为夫妻,后来因为这个张乡绅不上进家道中落以乞讨为生,不料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张乡绅乞讨到一家后,发现女主人正是前妻,而且生活非常美满幸福,还生育了孩子,张乡绅想起来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很懊恼,便一头撞死在前妻家的灶台上,玉帝恰巧看到了这一幕,认为张乡绅心怀愧疚还有得救,于是便封他为灶王爷,既能让他吃饱,还能让他时刻铭记于此。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呢?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有诸多争论,其实根据诸多古典记载,从宋朝到清朝前期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直到后来雍正皇帝时期北方小年才改为腊月二十三。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雍正皇帝会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间的神明汇报一年的工作总结,当时为了节省开支,雍正皇帝顺道也祭拜了灶神爷,王族贝勒等也紧随其后,于是宫中的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

上行下效,北方的小年变成腊月二十三,而当时远离京城的南方,依然保持原来的传统,小年依然还是腊月二十四,便出现了如今南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的局面。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除了南北方的腊月二十四、二十三年过小年,还有江浙沪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年,贵州、四川的小年则是除夕夜等。

小年习俗和规矩,讲给孩子听

1、祭灶王

尽管每个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但小年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就是送灶王爷,也就是在小年的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准备麻糖、烧饼等供品送灶王爷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

2、吃灶糖

俗话“二十三,糖瓜粘”,在小年这一天吃灶糖是北方地区的习俗,过小年人们会买一些糖瓜、麻糖等供奉灶王爷,祈求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能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家里几句,对子中的“上天言好事”讲的正是如此。

3、洗浴、理发

在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不管这一年过得如何,到了新年都要理发、洗浴、换上新衣服或者干净的衣服,开心的过个大年,新年要有新气象。

有些地区还有正月理发会对舅舅不利的说法,因此年前理发后要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能理发,这样的说法虽不科学,但如今人们依然讲究这个说法,故年前理发还是很有必要的。

4、打扫尘土、辞旧迎新

小年之后,距离春节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年终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洒扫庭院、掸拂灰尘和蜘蛛网等,到处都洋溢着过年喜庆的氛围,干干净净的迎接新春,寓意着辞旧迎新,扫除霉运。

5、婚嫁

在民间有民谣“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老百姓认为过了小年之后,民间的诸多神仙都上了天庭,此时百无禁忌,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嫁闺女随便选一天就是吉日,因此小年到年底,进行结婚典礼的新人会特别多。

——老井说——

在北方很多地区,吃饺子也是过“小年”的一项传统。饺子在旧时被认为是最珍贵的食物,不仅有菜、有面还有肉,营养丰富,平时都舍不得吃,只有过年才会准备,饺子形似元宝寓意吉祥,自然小年的食俗中也少不了饺子,饺子在北方堪称“万能”的节日食品了。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关于小年的传统,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