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是中国的伟大领导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人。他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进行了新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在建国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而我的老家是湖南韶山的,从小就在家里大人和周街邻居口中听说了很多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一直是我的内心的偶像,我们都亲切的叫他毛爷爷。
毛爷爷喜欢吃红烧肉,但是不吃放有酱油的红烧肉,放了酱油的红烧肉,毛主席是不吃的。很多餐馆里都有名菜“毛氏红烧肉”,而毛氏红烧肉是不放酱油的,听老人们说,毛主席年少时,父母奔波生计,曾开过酱油作坊。由于发酵工艺等各个方面远不如现在精湛,难免会出现漏洞。
一次,主席听从父亲的安排,前去查看酱油的状况。当他掀开看到白点后,以为是正常发酵状况,又探着身子仔细检查,这才发现白点竟然是小蛆虫。 这件事情给毛爷爷的幼小心灵留下巨大创伤,从此对酱油产生抵抗心理。
毛主席很爱吃红烧肉,后来程汝明发明了“毛氏红烧肉”。成为了现在的美食。
赵奢,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战国名将。
赵奢为人正直,赵惠文王时期入仕,拜将不久便于麦丘大败齐军。后秦军攻打韩国,赵奢领命抗击秦国,瘀与之战中让秦军大败而归,受封马服君,任国尉。
成就:破齐败秦,入“武庙六十四将”。
赵佗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秦朝名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秦朝灭亡后,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藩属国。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成就:征服岭南,驻守南疆,成立南越国。
赵云赵云,字子龙,东汉末期常山(今河北石家庄)人,三国时期名将。
赵云早年投奔公孙瓒,入白马义从,后因兄长离世归乡,在邺城加入刘备阵营,樊城只身入敌军救出少主刘禅和甘夫人,随刘备扫荡西川,汉水之战挂帅出征,大败曹军,使得曹军撤出汉中。获封顺平侯。
成就: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单骑救主,后世评价“浑身是胆”。
赵广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赵云次子,赵统之弟。
屡次随姜维北伐,后姜维在沓中被邓艾击败溃退的时候,战死沙场,为掩护姜维撤退、为保卫父辈们打下的蜀汉基业而捐躯。
赵充国赵充国,字翁孙,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人,西汉时期名将。
赵充国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并且对四方狄人习性多有了解,汉武帝时期从军,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北伐匈奴,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后亲率百名汉军,破开豁口,让大军脱困,升任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期,氐族人造反,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身份带兵平定叛乱,后带兵屯守上谷郡,被朝廷召回担任水衡都尉。再次出征讨伐匈奴,俘获西祁王。因拥立汉宣帝即位有功,获封营平侯。
成就:生擒匈奴王,入“麒麟阁十一功臣”,入“武庙六十四将”。
赵累赵累,字阚穗。为人忠诚廉直,为关羽军前都督、粮料官。关羽攻打襄阳时,王甫举荐赵累为都督驻守荆州,但是关羽不听。关羽败走麦城,赵累秉持忠义,临危不惧,最后不幸战死于乱军之中,壮烈牺牲。
赵方赵方,字彦直,宋朝潭州衡山(今湖南衡阳)人,南宋名将。
赵方年少便学识过人,后于宋孝宗时期,中进士为官,金军大将完颜赛不带领十万金军南侵,张方于枣阳之战,大败金军,受封刑部尚书。直到临终前还在一心忧国,后被追封太师之位。
成就:枣阳大战击溃金军。辛弃疾评价早年的赵方“: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
赵葵赵葵,字南仲,潭州衡山(今湖南衡阳)人,南宋名将。
赵葵名将赵方之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随父亲赵方抗击金军,枣阳之战大败金军。次年金军再度南下,赵葵亲率数千奇兵大战多倍于自己的敌军,大胜而归。后平李全之乱,获封兵部侍郎,后多次抵御蒙古军。
成就:多次抵御金军、蒙古军南下入侵,入《广名将传》。
赵德胜赵德胜(1325年—1363年),,元末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
初为元朝义兵将领,至正十三年,投奔朱元璋,屡立战功。至正十五年,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官升中翼左副元帅。至正二十年,参与龙湾之战,升任后翼统军元帅。至正二十二年,任江南行枢密院事,镇守南昌,于至正二十三年,保卫南昌的战斗中,率军守卫城门时为弓弩所射杀,时年三十九岁。爵封梁国公,谥武桓。
成就 :镇守南昌、从征陈友谅。
赵良栋赵良栋,字擎之,号西华,甘肃宁夏(今宁夏银川)人,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
赵良栋原是陕西绿营守备,后随洪承畴经略云贵,累升至广罗总兵。康熙十一年,调任天津。三藩之乱时,赵良栋升任宁夏提督,平定驻军叛乱,后率部进入四川,夺取成都,升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
成就:平定三藩之乱。
我国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从古到今,根据各地的文化和各地的历史,已经积累了许多个富含深意的姓氏了。
在宋朝时期,有一本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叫《百家姓》,它起源于吴越地区。由于当时的宋朝皇帝姓赵,所以就以“赵”姓开头,以四言诗句的方式,将我国的姓氏逐一排列出来。由于它句句押韵,因此诵读起来是朗朗上口,也因为如此,才流传至今。
今天,观心阁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历史上的赵姓名人有哪些吧。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赵姓在当今中国的姓氏中,共有27500000人,排行第7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3%。
据史料记载,赵姓的来源是这样的:
舜帝将“嬴”姓赐予伯益(颛顼帝孙)后,又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了他。伯益有个叫“造父”的后代,为周穆王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从此,造父一族就称为赵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
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历史上,赵姓名人也非常多。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赵政。
他是秦朝的建立者及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运筹帷幄,歼灭六国统一四海。虽然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他统一中国后的诸多贡献:
1,结束战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统一文字,方便各地通过文字进行交流,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
3,统一了度量衡及货币,在全国奠定了交易的标准,有利商业的发展。
4,统一了驿道,规范了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国内的物资流通和文化交流。
5,进行先进的行政划分,完全避免了藩国之间征战不休的弊端。
二,赵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嬴姓,赵氏,名奢。
虽然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但他成人之后的身份,只是一个征收田租的小官吏。他为人公正不阿,得罪了很多达官贵人。因此,他深得民心。后来,他加入军队后,最著名的功绩就是击败了军事力量强大的秦国。当时,秦国的国力最为强盛,赵奢却能以小击大,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奇功。
三,赵括:战国赵奢之子,也是赵奢的得力干将。在大将廉颇被秦国大将白起打败后,当世名将乐毅的大力推荐下,赵王也开始重用他了。只是,白起的实力太强,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将赵国的军队包围起来了。这次战役使赵国损伤惨重,有40万人被杀。从此,实力被严重摧毁的赵国就一蹶不振了。而这一战的赵国指挥官正是赵括。当时,国人都埋怨他“纸上谈兵”而打了败仗。其实,这是冤枉他了。
在“长平大战”之前,赵括多次去考察过实际地形。并且,在他和部下被秦军包围、切断粮草之后,他们还能坚守46天,这也说明了赵括并非是夸夸其谈之辈。但是,当时的赵国根本不敢和秦军长期对峙,朝野上下都想速战速决,所以廉颇第一次战败之后,赵王就立即换掉了他。而赵括虽然已经被秦军围住,也只能主动出击去寻找战机了。
在实力悬殊太大的情况下向敌军出击,无疑是以卵击石,这是注定要失败的。但赵括又不能违背赵王的旨意,所以就只有背上一口大黑锅。
四,秦朝著名将领,南越国创建者赵佗
赵佗是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也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赵佗奉命挥师南下,一举平定和统一了岭南。在特殊的历史环境里,他苦心经营着南越大地,创建了地方——南越国,使南越大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南越国的历史一共有93年,他在任的时间就长达近70年之久。他在任时,积极发展岭南的社会经济,拓展对外贸易,并开辟了海外交通的航线,使南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赵云,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赵云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等人。刘备得益州后,赵云以霍去病的故事,曾力劝刘备将所得的田宅归还百姓,以此来拉拢人心。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了汉中。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赵云的能力对刘备和蜀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刘备临终前郑重嘱咐了赵云:
“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这些话的表面意思,是让赵云照顾刘禅,实际上,是刘备在暗示赵云:他日若是刘禅被奸佞之臣威胁,赵云便可以凭此遗诏自主决断采取措施。这无疑是给了赵云极大的权力。
六,大宋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夹马营。948年,投奔到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幕下,屡次立下战功。郭威称帝后建立了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到周世宗时,赵匡胤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称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继而领兵出征发动了“陈桥兵变”。最后,他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在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赵匡胤提倡文人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一位英明睿智的皇帝,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位佼佼者。
七,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娶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夫妻二人同心协力,致力于金石研究与收藏。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授鸿胪少卿。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到奸相蔡京的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因此受到株连。赵明诚和李清照从此屏居青州乡里十几年。
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移知湖州时,不幸病逝于途中的建康。
八,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但风骨依然的赵孟頫并没有借机攀爬,反而抓住机会申请外补,远离大都。去世后,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作品。
赵孟頫博学多才,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了元代时期的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赵孟頫的书风柔媚飘逸,笔法圆熟,被称为“赵体书”,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因此,他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书圣当之无愧。
赵孟頫的妻子叫管道升,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由她写的一首《我侬词》流传至今,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这首诗作的内容是: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相传,这是赵孟頫想娶一房小妾,妻子管道升得知后,就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诗作,竟然使心猿意马的赵孟頫回归了家庭,继续过着神仙眷侣似的生活。
而赵孟頫也是一位诗人,他也留下了不少的著名诗词。其中一阙词是: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他身在宋、元更替之际,社会动荡引起民心不安,这阙词中,既表现了他对人世间变化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雄心与壮志。
九,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
赵之谦从青年时始,就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的研究中。他尤精书画、篆刻。
赵之谦思想开明,既能向前人和同时代的各派名家学习,又不故步自封,勇于创新。他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将书法、篆刻和绘画艺术融会贯通, 著有《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存》《二金蝶堂印存》著作。为清代文化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并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连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著名画家,都从他那里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除了以上这些赵姓名人之外,其他还有许许多多的赵姓人物,为推动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不知朋友们还知道哪些赵姓人物的传奇故事呢?欢迎留言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写下这首绝句后,李清照和丈夫就同床异梦,都是因为赵明诚这件事
从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始,我国就开始进入了革命阶段,当时,为了支援我国的革命事业,世界各地的多位代表来到我国,他们帮助、参与我国革命,并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今天,初延要给大家说的,就是革命时期的16位国际友人。
本篇文章是本系列中的第九板块,烦请各位能够耐心阅读。
一、原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全权代表——鲍罗廷
在整个大革命的过程中,鲍罗廷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苏联驻广东革命政府的代表,还担任了先生的私人顾问。像黄埔军校,就是在他的帮助下创建起来的。
鲍罗廷是第三国际的代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他受命到广州参与工作,并担任了先生的顾问。当时,他以国际代表的身份自居,帮助广东革命政府创建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举足轻重的人物。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因为鲍罗廷过度纵容右派的势力,再加上他坚持“右倾”让步的观点,他最终于1927年7月被免除了职务。
鲍罗廷回国后,长期主管苏联外交出版社的工作。1951年5月,因受美国记者斯特朗案件的牵连,鲍罗廷不幸在苏联营中去世,终年67岁。
二、原美国波音飞机公司教练——罗伯特·肖特
罗伯特·肖特(1905年—1932年),美国华盛顿州泰珂玛人。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试飞员等职。肖特是抗战时期美国援助我国的空军教官,他早年曾在美国陆军预备役服役,一度担任美军空军飞行教练。
1931年底,肖特来到我国推销美国战机,在此期间,他帮助我国训练飞行员,又亲自驾机与日机展开激战,赢得了我民的一致赞扬。
1932年1月8日,日军向我国上海发动进攻。为了阻止日军入侵,肖特亲自率航空队迎战日寇,不幸于2月22日光荣牺牲,年仅27岁。
三、原延安军事学院教授——李德
李德是红军时期,国际派驻到我国的军事代表,他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早年曾在东北主持情报工作,一度担任中央苏区军事顾问。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李德取得了红军的总领导权。当时,他罔顾苏区事实,以阵地战对阵派的碉堡,对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遵义会议后,李德被剥夺了红军的军事领导权,后来,他随军到达陕北,出任延安军事学院教授,成为了红军大学的教员。
李德是在1939年8月离开延安的。二战结束后,他又回到德国,再次担任了德国文联主席。1974年8月15日,李德因病在东德去世,享年74岁。
四、原国际驻远东全权代表——维经斯基
维经斯基是我党一大后,国际派驻到我国的代表,他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州涅韦尔市,早年曾从事过工人运动工作。
大革命阶段,维经斯基曾五度来我国指导革命,这一时期,他会见了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瞿秋白等革命者,为我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维经斯基回国转入教育工作。1953年,他因病病逝于莫斯科,享年60岁。
五、原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马尔克·马尔琴科夫
马尔琴科夫(1914年—1938年),苏联人。曾任苏联歼击机射击手、苏联空军大队初级指挥官、无线电报务员等职。马尔琴科夫是二战时期苏联援助我国的英雄,他于1936年参军入伍,一度担任苏联航空志愿队教练。
武汉空战期间,马尔琴科夫率领自己的志愿队升空作战,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他击落日机1架,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4岁。
六、原国际驻远东局代表——尼克尔斯基
尼克尔斯基是苏联派驻到我国的代表,他早年曾参加过苏联红军游击队,是苏联游击队的队长。
1921年,尼克尔斯基协助马林来到我国,在此期间,他参加一大,又帮助我党创建基层党组织,为早期我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尼克尔斯基军事能力突出,他1925年回国后,主要从事外交工作。1938年,因为苏联整肃运动的影响,他不幸被错杀于苏联哈巴罗夫斯克,终年49岁。
七、原国际驻远东局代表——马林
马林是一大的亲历者之一,他原名斯内夫利特,荷兰人。曾任印尼社会同盟主席、国际驻远东局代表等职。
一大前后,马林被列宁派到我国工作,当时,他以国际代表的身份帮助我国建党,又支持国共第一次合作,为我国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7年,苏联国内展开了反托洛斯基派的斗争,因为马林同情托洛斯基,他随后被免职,并被长期关押。1938年,马林重新回到荷兰工作,四年后,即1942年,他被捕牺牲,终年59岁。
八、原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里·库里申科
库里申科是苏联援助我国的空军大队长,他出生于乌克兰,参加过苏联红军。曾任苏联驻我国空军教官等职。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领苏联空军志愿队袭击武汉日军,因为日机的纠缠,他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6岁。
九、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白求恩
白求恩(1890年—1939年),著名胸外科医师,加拿大安大略省人。历任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加拿大官方和地方政府卫生顾问、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等职。白求恩是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二战时期,他曾专门来到我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为我军培养了大批的医务干部。
白求恩大夫医术高超,他曾获得14个医学国际研究奖项,在加拿大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威望。来到中国后,白求恩受到毛主席和聂荣臻司令员的亲切接见,当时,中央聘请白求恩到晋察冀军区工作,其遂成为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的顾问。
1939年11月12日,因为细菌感染,白求恩不幸病逝于河北省唐县,时年49岁。
十、原国务院顾问——马海德
马海德(1910年—1988年),原名沙菲克·海德姆,阿拉伯裔中国人。毕业于日内瓦医科大学。历任延安卫生学校顾问、中央外事组顾问、新华通讯社顾问等职。马海德是第一个加入我党的外籍人士,他1933年来到上海,是延安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
革命年间,马海德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的卫生工作和通讯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诊治伤病员,又亲自创建皮肤性病研究所,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出任中央人民政府顾问和全国政协常委,位居正部级。1988年10月3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十一、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柯棣华
柯棣华是印度籍的国际主义战士,他毕业于英国皇家医学院,参加过八路军的救治伤员工作,为我军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柯棣华于1938年来到我国抗日,一开始,他主要在国民革命军工作,后来,他转入延安,遂成为了八路军医院的外科主治医生。
柯棣华医生对流行病诊治十分擅长,在重庆、宜昌和冀中等地,他曾救助了大量的伤员和平民,被誉为是最伟大的主治医生。
1942年12月9日,因为癫痫病发作,柯棣华不幸在河北唐县去世,年仅32岁。
十二、原印度援华抗日医疗队队长——比乔埃·巴苏
巴苏是抗战时期印度援华的医生,他出生于孟加拉国达卡市。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议员、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主席、印共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巴苏于1938年来到我国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创建,又亲自上前线救治伤员,为我党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巴苏回国工作。不久,印度建立针灸医疗中心,巴苏出任针灸协会主席,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医学家。
1986年10月12日,巴苏因病在加尔各答去世,享年74岁。
十三、原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马登·爱德大夫
爱德大夫(1886年—1957年),印度北方邦哈都县人。毕业于英国皇家医科学校,曾任印度援华抗日医疗队队长、印度北方邦和平委员会副主席等职。爱德大夫是二战时期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在抗战阶段,他曾援助我国,为八路军救治了大量的伤员。
新中国成立后,爱德大夫当选为全印和平理事会副主席。1957年12月,他受邀访华,却不幸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十四、原八路军流动手术队队长——汉斯·米勒
汉斯·米勒(1915年—1994年),德裔中国人。毕业于巴塞尔大学,曾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八路军129师医务顾问、晋东南国际和平医院医生、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等职。
米勒医生是国际知名的内科专家,在抗战时期,他曾来到我国工作,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米勒历任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北京医学院教授等职。1994年12月4日,他因病病逝,享年79岁。
十五、原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年—1970年),美国著名女作家。曾采访过毛主席,历任美国童工委员会委员等职。
安娜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知名的女记者,她曾六次访问我国,又多次采访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彭老总等革命家,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1957年,安娜离开美国定居北京。1970年3月29日,她在北京离逝,享年85岁。
十六、原英国曼彻斯特报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是由宋庆龄推荐到延安的记者,她是美国密苏里州人,曾协助过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我国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延安时期,史沫特莱曾先后采访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革命家,后来,她回到国内,撰写战地通讯,并在全球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病在英国逝世,享年58岁。
上述16人皆是二战时期全球知名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我国支援革命,也永远值得所有人铭记。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