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战经典·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解说1】
在福建省西部的大山深处,有一座古镇,它位于新罗、上杭、连城三地结合处,连接江西、直通广州,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湍急的溪流与峻拔的峡谷纵横交错,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就是古田。每年有超过300万的游客到此参观、瞻仰,被誉为中国革命里程碑,人民军队军魂诞生地。
1929年12月28日,中国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镇召开,史称“古田会议”。会议通过的由起草的决议,为这支刚刚诞生两年多的人民军队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建军纲领。古田成为中国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闽西小镇由此蜚声中外。
【专家1韩旭东】
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理论和党的建军实践相结合,总结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来的建军经验,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和极端化等八项错误思想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在党的建设、政治工作、官兵关系、军政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纠正或加强的方法,确立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中国对红军绝对领导”“红军中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地位”“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等建军根本原则。一个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就此诞生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永远不变的军魂自此铸就。
【解说2】
1927年,对于刚刚成立6年的中国而言,可谓是血雨腥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疯狂人和革命群众,“清党”随即在全国展开。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只剩下两个选择——屈服还是反抗。
【专家2卢勇】
1927年,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中国举起了屠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有超过31万的员和革命群众遭到,正是这样血的教训,使得人认识到,不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不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崇高理想,就不可能完成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重任。
【解说3】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派的总方针;随后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国自此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掀起了翻天覆地的红色狂飙。
对年轻的中国而言,武装夺取的道路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现成的答案并没有。唯一可以效仿的是走俄国人的道路,组织城市暴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敌我力量绝对悬殊的情况下,通过发动工人暴动、攻占大城市,进而武装夺取全国的道路根本行不通。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接连失败,表明俄国革命的经验在中国水土不服。
【专家3郭芳】
南昌起义的第三天,起义部队撤离南昌,按照中央的原定计划,南下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然后再攻取广州,重建革命大本营。但是由于的重兵围堵,到10月初的时候,起义军主力大部溃散,只有不到千人,在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下撤入赣南。那么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也同样遭到了失败。在攻打长沙的计划没有办法实现的情况下,果断决定向井冈山进军,到力量统治薄弱的农村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解说4】
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由此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专家4韩旭东】
从斗争实际出发,毅然抛弃了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转别向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然而,这个想法最终并没有得到中央和国际的认可。一个月后,中央在上海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国际的代表罗米那兹参加。被政策激怒的人急切地夺取大城市的胜利。
【解说5】
的白色恐怖与中央冒险的暴动政策,使1927年的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员总数从近六万人减少到一万多人。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历经百折千回转战来到井冈山。 宁冈的龙江书院二楼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布置,与朱德第一次面对面坐在了一起。从此,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联系在一起。两军会师后,合编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
【专家5卢勇】。“朱毛会师”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从那时候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军一直把朱德、称为是“赤匪匪首朱毛”,把红军称为“朱毛军”。所以很多老百姓不明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姓朱名毛非常厉害,拿他没有办法。“朱毛会师”和“红四军”的建立,对于坚持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对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乃至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解说6】
制定以宁冈为中心,推行“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割据”的战略。作为红四军军长的朱德,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保证了政治战略的实现。和朱德的密切合作,正如采访过他们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描述:“这两个人的全部生活便浑然成为一体,好像同一身体上的两只臂膀”。
【专家6郭芳】
1928年6月下旬,红四军在取得龙源口大捷之后,分兵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在党内盲动主义的影响下,湖南省委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要求红四军向湖南南部进击。赣军在得知红军已经离开边界,向湘南进击之后,马上发动了猛攻,这样永新、莲花、宁冈等县城相继失陷,红军党组织和都遭到了破坏,井冈山根据地大部丧失。
【解说7】
黄洋界,地势险要,是进入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30日清晨,湘军2个团,向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此时,红四军主力冒进湘南失败,尚未返回井冈山。只有不足1个营的兵力,凭险据守黄洋界。
【专家7韩旭东】
守卫黄洋界的红军三十一团一营仅两个连的兵力,每个人平均下来只有两三发子弹,在这种极为被动的情况之下,他们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决心凭借着黄洋界的天险之势和敌人展开决战。他们在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上,布下了“竹钉阵”、“竹蓠芭障碍”、“滚木擂石”、“布满竹钉的壕沟”、“石筑的射击掩体”等等五道防线,与军展开了多次的殊死 血战。
【解说8】
红军和赤卫队借助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将近黄昏时分,红军用尽,眼看敌人即将攻上山来,红军把刚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抬到阵地,将仅有的三发炮弹发射出去。忽见红军有大炮轰击,湘军以为红军主力已返回井冈山,吓得魂飞胆丧。当夜,在云雾弥漫之下,敌军全部逃之夭夭。
【专家8卢勇】
军打仗,如果是几路部队协同作战,他们都有一个小算盘,因为他们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实力,打仗的时候希望自己保存实力,让自己的队友多付出点牺牲,的赣军原来是准备经过茅坪进攻黄洋界的,结果刚走到半道,消息传过来说湘军已经失败了。这下好,这些赣军扭头就跑,马上就退到了永新去了。这样呢我们就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大捷。是在回师井冈(山)的途中,接到这个捷报的,非常高兴。马上呢挥毫填字一曲,就是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你看那么多年以后,我们再读这首词,还是可以体会到里面的多么的豪迈,我们人民军队,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这种精神,实际上在当年已经巍然成型。
【解说9】在连续打破军的多次“进剿”“会剿”后,红四军奇迹般地发展壮大起来,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也显示出勃勃生机。至1928年11月,形成了南自遂川的井冈山南麓、北至莲花边界,包括宁冈全县,遂川、酃县、永新各一部的革命根据地。
【专家9郭芳】
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四军的发展壮大,大大震惊了江西和湖南两地的当局,他们以为“八月失败”“朱毛红军”也已消灭,至少不能成为大患,没想到“朱毛”还能卷土重来,又和以前一样了。于是剿灭“朱毛”、打破井冈就成为江西和湖南两地的共同需要。
【解说10】
1928年11月7日,任命何键为湘赣两省“会剿”代理总指挥,赣军第十二师师长金汉鼎为副总指挥,调集6个旅约3万兵力,准备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
此时,红四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井冈山农业落后,生产力低下;加上敌人频繁的“进剿”“会剿”,以及大肆的烧杀抢掠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红军陷于绝境,不仅作战物资奇缺,就连最低限度的吃饭、穿衣也无法保障。
【专家10韩旭东】
1928年入冬,井冈山的军民生活处境更加困难。每天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有时甚至连红米和油盐都吃不上。一个连队80多人,有时一餐饭却只有3斤的米来下锅。为了解决眼前的这种吃饭问题,储备一定的粮食,红军掀起了挑粮运动。、朱德和井冈山的军民一道,顶风冒雪,爬山越岭,一天往返50多公里,从宁冈挑粮上井冈山。当时已经年过四十的朱德,也常常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为了照顾年纪偏大的朱德,战士们就把他挑的粮用的扁担藏了起来。然而,他却又做了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刻下了“朱德记”,以防别人再把它拿走。于是,“朱德的扁担”作为井冈山根据地困难时期的一个写照,也成 了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
【解说11】
1928年12月上旬,彭德怀、滕代远带领湖南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五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但红五军刚上山不久,各方面消息就证实了,已经集结湘赣两省近3万大军,准备分五路进击井冈山。红军总兵力不过6000人,只是敌军的五分之一,而且装备简陋。1929年1月4日,在宁冈县柏露村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讨论应敌策略。
【专家11卢勇】
这个会开了整整四天,实际上大家基本都认识到,在敌人重兵压境,我们在经济上又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单靠红四军、红五军这五六千人,他是守不住井冈山的。那么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以后,就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方针。怎么做呢,就是让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三十团 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和朱德率领二十八团 三十一团和军直属队出击赣南,这个在兵法上就叫围魏救赵。目的是想使敌人首尾难以相顾,这样来解井冈之围,粉碎敌人的“会剿”计划。
【解说12】
1929年1月14日黎明,一场漫天风雪过后,田园、村庄、山坡都披上了厚厚的银装。、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的茨坪和小荇州出发,告别留山部队和根据地的父老乡亲,向着广阔的赣南地区挺进。
红军出发不久,军就发现了他们的意图,立刻调整部署,以湘军为主力的第二、第三、第四路进攻井冈山;以赣军第二十一旅李文彬部、第十五旅刘士毅部等4个旅对红四军轮番追击堵截。红军原先拟定的积极主动的游击战,成为了被动挨打的突围战。
【专家12郭芳】
由于沿途为粤赣两省交界,处于“无党无群众的地方”,再加上派的造谣宣传,红军在当地的影响又比较小,群众大部分都逃到山里面去了”,这样就使得红军的行军、宿营和侦察工作都十分的困难,红军只能是边走边打,伤亡不断的增加。这种情况在几十年之后,陈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他说:“人生地不熟,常常找不到响导,在后面紧紧追随,一走错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解说13】
1929年1月底的一天晚上,红四军进入粤赣闽边界的寻乌县项山宿营。圳下村是个小村庄,南北是山,中间为东西走向的狭长田坎,沿田坎建有一排房屋,一条小河穿行其间。率领的红四军前委机关和朱德率领的军部就驻在这里。
第二天凌晨,突然枪声四起,军包围了圳下村。混乱中,带着机关的同志撤了出来,朱德却走散了。他身边仅有的五名冲锋跟随。敌人看到有拿冲锋枪的,认定有大官在里面,追得更凶。渡过小河时,朱德把大衣扔在了河边,最终安全撤离。
【专家13韩旭东】
圳下村战斗是红四军下井冈山后遭遇的一次大失败。战斗中,朱德的新婚妻子伍若兰不幸被敌人抓获,壮烈牺牲。那一年,她仅仅26岁,一生没有留下任何的照片。朱德悲痛万分,此后独钟爱兰花,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伍若兰。
【解说14】
1929年2月1日,红四军到达闽粤赣三省交界的罗福嶂。自下井冈山以来短短不到二十天,红四军一败大庾,二败平顶坳,三败崇仙圩,四败圳下村。全军人数由出发时的3600人减至3000人,千余支枪,身后还有5个团的军紧追不舍,濒临绝境。说,“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专家14卢勇】这一路红军是深刻体会到了,脱离根据地以后进行流动作战是何等的艰难。就在1929年2月3日,红四军在罗福障召开了前委会议。在会上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为了应对当时紧急军事行动非常频繁的这样一个状况,决定“军委暂停办公”由前委来指挥,前委来领导红四军内的各级党组织。这个决定相当于改变了当时红四军的指挥领导体质,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体现了以朱德为首的红四军的领导那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解说15】罗福嶂会议还决定将红四军开往江西吉安的东固革命根据地,与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会合,以实现围魏救赵的计划。就在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的当天,湘赣边界特委在井冈山大井召集特委委员与红军负责人会议,讨论反“会剿”的具体作战计划,“准备牺牲局部,使主力安全向外发展”。这是一个艰难而无畏的决定:红军将以两个团千余人的兵力,抵御军两万多人的进攻。
【专家15郭芳】1月25日,红军守山部队冒雪召开了誓师大会。彭德怀在会上鼓励大家:井冈山是、朱德领导大家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他们创建这块根据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守卫这块根据地也是很光荣的。我们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困难,守住井冈山。面对军占尽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坚守井冈山的红军部队尽管英勇奋战,视死如归,凭险据守,但是奋战至1月30日,井冈山还是全部失守了 。
【解说16】
彭德怀仅率300多人突出重围,进入赣南。2月4日,也就是井冈山失守后的第5天,军在会昌集结。这是红四军北上的必经之路。为迷惑敌人,原本打算前往东固,与江西红军独立二团、四团会合后支援井冈山的红四军,临时决定转向东进,进入福建武平。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西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当时的福建省委一直密切关注红四军的动向。他们认为红四军转战千里,一定很疲惫,开回湘、赣非常困难,暂时到闽西一带休息的可能性非常大。福建省委积极为红四军从边界进入闽西做准备。
【专家16韩旭东】
1928年,闽西党组织,先后发起了龙岩后田暴动,平和长乐的暴动,上杭蛟洋的暴动,永定金沙暴动,虽然暴动被镇压了,但组织起来的千余人的工农武装,隐匿于山林之中。而这个时候,一旦红四军入闽,就可一迅速组织起工农武装,实现地方割据。然而,福建省委却没能联系上红四军。原来,红四军在武平打了一个小圈子之后,迅速的北上回到了江西的境内。
【解说17】
1929年2月9日,红四军用了五天的时间行军400余里到达大柏地。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筋疲力尽的红军度过了除夕夜。此时,尾追的军第十五旅刘士毅部两个团孤军冒进,离大柏地不远了。
大柏地麻子坳,两边峰峦耸立,山林茂密,仅有一条十里的狭长小路通过。是连接瑞金到宁都的交通要道,地形险要,是个打伏击的理想场所。担任前卫的红三十一团三营指战员纷纷请战,要求在这里打上一仗,击垮尾追敌军。三营党代表罗荣桓向朱德、报告了这一建议。
【专家17卢勇】
和朱德立即召开前委会议。在会议上就决定,就在大柏地打一个伏击战。后来朱德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有过回忆,他说:“当时我们就决定一劳永逸 用这个办法来彻底摆脱敌人的追兵。我们选定了战场,我们仔细研究了作战计划。然后把全体的指战员召集起来
每个人都举起拳头宣誓,不消灭敌人,誓不生还”。
【解说18】
红三十一团占领麻子坳东侧山头,红二十八团三营在西侧制高点,一营从右翼向敌侧后迂回,断其退路。二营在敌人来路上诱敌进入伏击圈。下午三点,负责诱敌的二营与军第十五旅先头部队交火。二营营长萧克命令部队将行李摆放在路边,边打边退,将敌人诱进大柏地。当晚,红四军完成对敌人包围,并以夜战、近战攻击敌军。
【专家18郭芳】
这是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之后的关键一仗。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红军官兵仍然用树枝石块乃至空枪同敌人进行肉搏。受伤倒地的战士挣扎着站起来再次向敌人扑去。朱德带队冲在前面。就连平时很少摸枪的也提着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发起冲锋。
【解说19】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军第十五旅二十九团和三十团大部被消灭,俘虏800余人。大柏地之战,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的首次胜仗。这场悲壮而光荣的反击战,改变了朱毛红军自井冈山出发以来近一个月令人沮丧的失败态势。自此以后,朱毛红军捷报频传,开启了新的征程。
【专家19韩旭东】
陈毅说,这场战斗是“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的夏天,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主席的重返大柏地战场,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说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解说20】
东固地处井冈山东北大约二百多公里的一片丛山之中。1929年2月17日,红四军抵达这里。
一个星期以后,他们得到一个情报:井冈山已经失守,彭德怀率部突围下山,目前下落不明。另一个坏消息接踵而来:赣军主力李文彬旅3个团正向东固逼近,其他敌军也对东固取包围之势。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原本就是为了解井冈山之围。但如今井冈山既失,红四军已无家可归;而强敌逼近,坚守东固也无胜券。红四军又该何去何从?必须重新考虑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专家21郭芳】
当时红四军如果在东固这个地方坚守,那么这块苦心经营起来的秘密根据地就有可能遭到严重的摧残,所以要离开。前委决定避实击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赣南闽西交界之地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也就是“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的跟踪穷追。
【解说21】
2月25日,经过宝贵的8天休整,这支只有一半人背着步枪,另一半人手里握着梭镖和大刀的队伍离开东固,再次出发。红四军的作战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和飘忽不定。先是向东北方向经永丰,乐安县的藤田、招携,转而南下广昌、石城,经宁都折回瑞金壬田。在拖着追敌在赣南打了二三百公里的“圈子”后,红四军于3月10日突然转向沿闽赣交界的木杉岭,经过牛犊坪,以日行百里的急行速度,进入闽西。
【解说22】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向闽西出发,成为红四军乃至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
【解说23】
姜畲坑村的楼子坝,武夷山脉深处一座僻静的小山村。一条小路穿过村子将福建与江西连通。1929年3月12日,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穿过这个小山村,到达不远处的福建长汀四都镇休整。
农历的新年刚过,乡村的人们会聚集在圩场上舞龙,庆祝春耕的到来。千余年的习俗,在闽西保持至今。90年前,四都镇的村民舞着同样的彩龙,而围观者更想见见传说中的“朱毛红军”。
【专家23卢勇】
、朱德向闽西进军是非常英明的。因为那边有三个有利条件:第一,在福建还没有的嫡系部队。几支地方部队,原来都是土匪改编过来的战斗力不强,便于红军在那里立足发展;第二,闽西都是山区,交通闭塞,敌人就是想来他也不方便;第三,那个时候在龙岩、上杭等地方,已经有了张鼎丞、邓子恢领导的工农武装。已经开辟了小块的游击根据地,那里面群众基础比较好。你看敌人弱、环境有利、群众基础好,所以我们红军去了以后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我们经常把红军和老百姓比作是鱼水情。群众基础好就相当于那边水质好,那么红军去了以后如鱼得水。对于我们的立足、发展、壮大都是非常有利的。
【解说24】
长汀县城,位于福建西部,始建于汉代,是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经济重镇。汀江上游第一个大商埠,闽西八县首府。
长岭寨,长汀县城以南30里的一座屏障。土匪出身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中将旅长郭凤鸣,亲率主力在这里凭险据守,准备阻击红四军进入长汀。
【专家24郭芳】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主力分三路向长岭寨发起总攻。红二十八团和红三十一团分别主攻长岭寨主峰。特务营迂回敌后,占领长岭寨以北的乌石岭切断敌人退路。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红四军经过半天激战,歼敌两千余人。击毙郭凤鸣,并乘胜占领了长汀城。当地群众听说红军打死了郭凤鸣,纷纷拥到街上观看。后来他们把他捆在梯子上抬到汀州城最高的城门楼示众了三天。百姓万众欢呼,感谢红军为他们除了一大祸害。
【解说25】
红四军入闽首战告捷,消灭郭凤鸣旅,攻占长汀城,揭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红四军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没收地主劣绅的财物,不到10天便筹措军饷3万元。对于红四军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全军官兵每人都分到了5块大洋的零用钱。这时的红四军成立已有一年,但还没有统一的正规军装,都还穿着自己编的草鞋,有些人头上还缠着山区农民五颜六色的头巾。占领长汀后,红四军还接收了郭凤鸣创办的一家军服厂,12台缝纫机为红军赶制了4000套军装。
【专家25韩旭东】
红军创建后的第一款正式军服,它是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进行缝制,然后在军衣领子上缝上两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了五角星。朱德后来回忆说:“新军装的颜色是灰蓝色的,每一套有一副裹脚和一顶带有红星的军帽。它没有外装那么漂亮,但对于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解说26】
在今天的长汀县卧龙山下,有一座西式庭院名为“福音医院”它是长汀的教会医院,朱德在医院会见了院长傅连暲,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在红军中普遍接种牛痘,防止天花蔓延。红军第一次有了正规的医疗护理。后来,傅连暲率领医院中许多医护人员参加了红军,连同设备迁往中央苏区,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
【专家26卢勇】
红军在长汀做了几件大事,第一 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你看当时我们发了好几种文告:《告绿林兄弟书》、《告商人及知识分子》、《敬告士兵群众》。你看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宣传。宣传我们的主张和政策,让群众了解我们。第二个,帮助长汀县,秘密发展党员。而且建立了二十个秘密农民协会,建立了五个工会,还建立了一个总工会。召开长汀县的各界群众的代表会。选举成立了长汀县的革命委员会。这样我们就建立了闽西的第一个红色
。第三件事也很重要就是扩红。有一千多个闽西农民加入了红军。这是第一批闽西的红军战士。这样红军队伍就发展壮大了,我们把整个部队整编成三个中队。
【解说28】
红四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设立在一座客家风格的大院——辛耕别墅。、朱德分别住在大厅左右房间。3月20日,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辛耕别墅召开。对于今后红军的战略方向,有了新的计划。他开始考虑由重返井冈山改变为开辟赣南闽西,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创建工农武装割据,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
【专家27郭芳】
此时的视野已经从一个地区、一个省拓展到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高度。他在之前在井冈山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道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提出来在全国有条件的省份大力创造小范围的苏维埃和红军。这个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以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孕育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这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萌芽。
【解说29】
红四军在长汀休整期间,调集赣军准备投入蒋桂战争,参加对湖南的争夺,造成赣南军力空虚。同时获悉,从井冈山突围的彭德怀部已经转战到达赣南。据此,红四军前委决定,全军迅速回师赣南。
【专家28韩旭东】
蒋桂战争爆发,全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按照的理论,新军阀内部的和战争,便是“工农武装割据”获得发展的重要时机。
【解说30】
井冈山,是、朱德和他们的战友们心底永远的牵挂。在长汀作出的这一战略计划,是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延伸。一个跨越武夷山脉两侧更大的红色版图,已经呼之欲出。
1929年3月底,与朱德率领红四军从长汀出发。这支队伍将在赣南闽西展开大规模行动,建立公开的工农武装割据,推进中国革命潮流的发展和全国苏维埃红色的创建。
(百战经典·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早上起来刷微博,忽然间看到一组奇特的数据,就是1929~2022历年的出生人口数,看到这组数据,我忽然悟了
忽然联想到为什么我们那个时候考大学那么难,甚至读个高中感觉也很难,那时候学校肯定是没有现在多的,另外出生的孩子又是最多的一批,原来一直处在hard 模式中而自己未知
所以回想起来当时毕业就业上班和后来升职加薪,80后90后的伙计们一直是处在hard模式中,当时就业环境还好岗位也比较多,所以对于应聘难度不高,都能找到工作,但是现在这个年纪处于中年,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流泪][流泪][流泪]
回过头来再看8090的父辈们,大多数也都在60-70年代出生,也是一个出生率的高峰,应该竞争不小,毕竟那时候学校和就业岗位都少,父辈们都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致敬
8090后的娃应该普遍出生在15后到现在,比起前两个高峰,出生人口已经低了,但是也是处在一个阶段的高点,但是教育条件已经比以前好太多啦,期望他们快乐成长[赞][赞][赞]
总结,从1929~2022历年的出生人口数梯图不难看出,8090后上下三代普遍处于出生高峰期,相对竞争压力比较大,且行且珍惜
#生活日记##就业##工作##80后的记忆##我家的那些事#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