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刘伯温烧饼歌2024预言 刘伯温烧饼歌全文详解

发布时间:2024-04-16 19:06:13作者:误到人间来源:网友整理

刘伯温烧饼歌2024预言 刘伯温烧饼歌全文详解

本文目录一览:

刘伯温《烧饼歌》:“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是何意

要说中国最知名的谶纬,那就得属袁天罡、李淳风撰写的《推背图》以及刘伯温撰写的《烧饼歌》了。

其中《烧饼歌》为朱元璋吃饼时和刘伯温探讨大明国运时的对话,其中精准预言了朱棣造反以及其年号、土木堡之变、魏忠贤乱政,甚至是辛亥革命等等事件。

而当时在朱元璋询问刘伯温,谁会取代朱家的天下时,刘伯温回答: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现代人的解读,“雨水草头”取水字的三点水,雨字上面加个草字头,于是就得到了一个满字,这说的就是后来的满人了。

至于一半僧,说的是半个和尚脑袋,也就是一半光头。这就是满人当时标志性的剃掉脑袋前半部分头发,留一个大辫子的标准发型。

至于“雨水草头”后面的“真主出”则言简意赅。

可见刘伯温的这句“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说的就是满人将成为天下的主人,到时候街上的行人全都剃掉了一半头发留着个大辫子。

从这个解读上看,刘伯温的这句话准确预言了后来满清的建立,以及满清统治者颁布的“剃发易服”这一政策。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会认为《烧饼歌》确是一首极为准确的谶纬,并称赞刘伯温是一位经天纬地之才。

然而预言这个东西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烧饼歌》里面的段落的确是和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相符,但大众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烧饼歌》极有可能是后人假借刘伯温之名伪造的。

其中第一个疑点,就是《烧饼歌》里朱元璋说的话了。

先不说烧饼歌里面的文学性,单就朱元璋和刘伯温的问答全是各种文言文,评价《烧饼歌》一句“文绉绉”毫不过分。

但恰恰就是这种文言文问答,成了一个很大的疑点,因为朱元璋压根就不是这样的人。

作为一个农民出生,当过和尚、乞丐,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油条”,朱元璋和人说话向来是粗人一个,就连下圣旨都直接写白话文。

比如朱元璋在上位数年后,遇到倭寇犯边,他直接下了一道圣旨,原文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确实是每不是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道圣旨一点都不文雅,反而从里面透出了一个好似在铜锣湾拿着砍刀拼杀多年的黑帮老大形象。

此外朱元璋在他的很多圣旨中都自称“俺”,妥妥一个在华北或东北种地多年的老农形象。

这倒不是说朱元璋没有文化,相反,朱元璋也写过很多颇具文学性的诗。作为一个当过多年农民的人,朱元璋说话直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但在《烧饼歌》中,刘伯温和朱元璋一直“曰”来“曰”去,说的话全是文言文,两个孔乙己凑一块都不会这样说话。

《烧饼歌》的第二个疑点,就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这句话了。

实际上满人在入关后,用的发型根本就不是“一半僧”,而是差点“全僧”,他们留有一根老鼠尾巴粗细的辫子,谓之“金钱鼠尾”。

满人的辫子,最早是为了在林子里更好地打猎。

入关前的女真人是标准的渔猎文明,过着打渔、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在打猎和采集时就免不了在林子里钻,如果头发太长太茂密,就很容易挂住树枝。

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剃光头,所以满人在入关前的发型很接近光头,剩下的头发就只有一根能穿过铜钱眼的“金钱鼠尾”。

至于我们在清宫剧里面,看到的那种后脑勺全留着头发,辫子有两三根手指粗的发型,则是满人入关后慢慢演化而来的。

所以刘伯温真要预言满人入关,也该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僧头挂鼠尾”这样的句子。

当然,《烧饼歌》最大的疑点还是它预言的年份。

要知道在《烧饼歌》里面可是准确地预言到了朱棣的叛变,甚至就连朱棣谋反成功后使用的年号都预言到了。

但在《烧饼歌》预言清朝后期的历史时,刘伯温说的诗却非常的莫名其妙,解读者在解读时也往往牵强附会。

所以《烧饼歌》极有可能是一个出生于清末民初的无聊文人,假借刘伯温之名撰写的一本“预言书”。

而且这个文人也是半罐水,对于满人的文化习俗、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一知半解。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二十八,结尾缺少3句,为什么会被删除呢?

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二十八)

本期我们将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一下刘伯温的《烧饼歌》,接上一期对话中的“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根据《烧饼歌》后半段的内容以及段落可知,最后的一小段本应有8句。而如今只剩5句,缺少了3句。根据句中意思不难看出,缺少的应该是中间的部分。《烧饼歌》除了人物对话外,所谓的“歌”都是极为工整的。这一小节的内容,并不完整,联系前面的小节,能推断出其正确顺序应为: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

???????,???????,

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作证盟。

为什么会缺少3句呢?猜想原因与《乾坤万年歌》相似,前面讲过《烧饼歌》、《乾坤万年歌》等预言都出自四年出版的《中国预言七种》,这是目前可以找到最早且可信的版本。最大的可能就是编者删除的,目的与《乾坤万年歌》一样,避免给自己找麻烦。为什么会有麻烦呢?这就要从内容上找线索。

这一小节中唯一有价值的线索就是“创立新君修旧京”,或许这是编者故意留下的,不然没人会知道为什么要删除句子。在前面的讲解中,一直强调的文中前后联系,句中的呼应关系,在这里成为破解这一小节内容的关键。从《烧饼歌》尾段可以看出,讲的就是民初,不涉及任何未来的内容。准确地说《烧饼歌》讲的内容不会超过1915年,也就是四年。与这一小节相连的上一小节如下:

大修文武圣主裁,上下三元无倒置,衣冠文物一齐来,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沐盘鸡逃架,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讲的就是清廷腐朽,变法失败,故步自封,江河日下。革命四起,建立,江山易主,退位让国。这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猴子沐盘鸡逃架”,说的是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宣统皇帝退位。为什么要用“猴子沐盘”呢?其实这里暗藏着作者对于袁世凯的嘲讽和不满,“猴子沐盘”是作者借用的“沐猴冠冕”,“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现如今我们多称之为“沐猴而冠”,指猴子戴上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其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亦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的模样。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含贬义。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即憎恨大清国,也对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很反感,这恰好符合了前面对于作者身份的猜想,作者应该就是革命党人。为什么要单独提到这一句呢?是因为“创立新君修旧京”与“猴子沐盘”有关,说的也是袁世凯。

1912年2月12日,大清宣统皇帝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宣布退位让国,大清国灭亡。2月13日晚,袁世凯电告南京,履行承诺辞职引退。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因对于袁世凯是否忠于共和有所怀疑,革命党人要求其前往南京就职,袁世凯借口拖延。2月29日,北京的北洋军发生哗变,袁世凯借此欲在北京就职。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接任临时大总统,并宣布定都北京。众所周知,北京是已经灭亡的大清国的都城。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就是“新君”,改清朝都城北京为首都就是“修旧京”。

文中从“猴子沐盘”到“创立新君修旧京”,体现出的都是作者对于袁世凯的不满。所以,后面紧接的句子,想来也不会是对袁世凯的颂扬,定时批评讽刺、挖苦咒骂之类的话语。所以,编者为了明哲保身,自然要删除这些惹祸的句子。当然,这只是依据《烧饼歌》的内容做的一种推测和判断。《烧饼歌》讲到袁世凯就职,迁都北京就已经结束了,不涉及现在,更不涉及将来。

【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下一期继续。因平台收录、涉及近代史等问题,内容更新异常艰难,希望大家收藏、分享的同时能点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由头条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头条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刘伯温《烧饼歌》:“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是何意

要说中国最知名的谶纬,那就得属袁天罡、李淳风撰写的《推背图》以及刘伯温撰写的《烧饼歌》了。

其中《烧饼歌》为朱元璋吃饼时和刘伯温探讨大明国运时的对话,其中精准预言了朱棣造反以及其年号、土木堡之变、魏忠贤乱政,甚至是辛亥革命等等事件。

而当时在朱元璋询问刘伯温,谁会取代朱家的天下时,刘伯温回答: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现代人的解读,“雨水草头”取水字的三点水,雨字上面加个草字头,于是就得到了一个满字,这说的就是后来的满人了。

至于一半僧,说的是半个和尚脑袋,也就是一半光头。这就是满人当时标志性的剃掉脑袋前半部分头发,留一个大辫子的标准发型。

至于“雨水草头”后面的“真主出”则言简意赅。

可见刘伯温的这句“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说的就是满人将成为天下的主人,到时候街上的行人全都剃掉了一半头发留着个大辫子。

从这个解读上看,刘伯温的这句话准确预言了后来满清的建立,以及满清统治者颁布的“剃发易服”这一政策。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会认为《烧饼歌》确是一首极为准确的谶纬,并称赞刘伯温是一位经天纬地之才。

然而预言这个东西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烧饼歌》里面的段落的确是和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相符,但大众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烧饼歌》极有可能是后人假借刘伯温之名伪造的。

其中第一个疑点,就是《烧饼歌》里朱元璋说的话了。

先不说烧饼歌里面的文学性,单就朱元璋和刘伯温的问答全是各种文言文,评价《烧饼歌》一句“文绉绉”毫不过分。

但恰恰就是这种文言文问答,成了一个很大的疑点,因为朱元璋压根就不是这样的人。

作为一个农民出生,当过和尚、乞丐,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油条”,朱元璋和人说话向来是粗人一个,就连下圣旨都直接写白话文。

比如朱元璋在上位数年后,遇到倭寇犯边,他直接下了一道圣旨,原文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确实是每不是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道圣旨一点都不文雅,反而从里面透出了一个好似在铜锣湾拿着砍刀拼杀多年的黑帮老大形象。

此外朱元璋在他的很多圣旨中都自称“俺”,妥妥一个在华北或东北种地多年的老农形象。

这倒不是说朱元璋没有文化,相反,朱元璋也写过很多颇具文学性的诗。作为一个当过多年农民的人,朱元璋说话直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但在《烧饼歌》中,刘伯温和朱元璋一直“曰”来“曰”去,说的话全是文言文,两个孔乙己凑一块都不会这样说话。

《烧饼歌》的第二个疑点,就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这句话了。

实际上满人在入关后,用的发型根本就不是“一半僧”,而是差点“全僧”,他们留有一根老鼠尾巴粗细的辫子,谓之“金钱鼠尾”。

满人的辫子,最早是为了在林子里更好地打猎。

入关前的女真人是标准的渔猎文明,过着打渔、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在打猎和采集时就免不了在林子里钻,如果头发太长太茂密,就很容易挂住树枝。

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剃光头,所以满人在入关前的发型很接近光头,剩下的头发就只有一根能穿过铜钱眼的“金钱鼠尾”。

至于我们在清宫剧里面,看到的那种后脑勺全留着头发,辫子有两三根手指粗的发型,则是满人入关后慢慢演化而来的。

所以刘伯温真要预言满人入关,也该是“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僧头挂鼠尾”这样的句子。

当然,《烧饼歌》最大的疑点还是它预言的年份。

要知道在《烧饼歌》里面可是准确地预言到了朱棣的叛变,甚至就连朱棣谋反成功后使用的年号都预言到了。

但在《烧饼歌》预言清朝后期的历史时,刘伯温说的诗却非常的莫名其妙,解读者在解读时也往往牵强附会。

所以《烧饼歌》极有可能是一个出生于清末民初的无聊文人,假借刘伯温之名撰写的一本“预言书”。

而且这个文人也是半罐水,对于满人的文化习俗、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