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2023年,赤峰市实施重点项目688项,完成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5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粮食年产达130亿斤,实现“十一连丰”。赤峰市正在大步迈开赶超晋位、跨越崛起的步伐,为内蒙古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不断开辟新赛道、开创新局面。
增速提质 加快实现工业倍增
去年以来,赤峰市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产业,围绕“工业倍增”行动,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工业建设,奋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在赤峰市高新区东山产业园金通铜业电解厂,一片片阴极铜片经过机械手娴熟地剥片、码垛,被送到成品区。电解机器人每小时能剥离500片电解铜板,相当于20个工人的工作量,极大提高了效率。
被称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赤峰市,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抓产业、引项目、建园区、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推进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据悉,赤峰金通铜业二期项目30万吨铜冶炼系统预计于2025年10月建成投产,可年产阴极铜56万吨、硫酸200万吨,产值超400亿元。届时,赤峰市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生产加工基地。
作为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赤峰市风光资源富集,风电、光伏利用率在全国领先。2023年,赤峰市围绕“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分区域、分类别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项目。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26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到301亿千瓦时,实现新能源“双倍增”。
百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见雏形,百万吨铜优势产能指日可待,千万千瓦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建设,千亿级锂产业集群日新月异,硫酸化工和生物化工等新型化工产业风生水起,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的赤峰高新区“潜”景无限……今天的赤峰市,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盆景变风景”,传统产业枝繁叶茂“老树发新芽”,由矿业经济一枝独秀,蝶变为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百花齐放,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量大质优 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
赤峰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加快转变:2023年,赤峰市粮食年产达130亿斤,连续11年保持10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2210.6万头只,连续多年稳居自治区首位;设施农业达到191万亩,位列内蒙古第一。
在冬季,林西县达康产业园的暖棚里仍是花果簇簇,生机盎然,菜农们有条不紊地剪杈、除草、整理秧苗,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来早”的繁忙景象。
相比传统的蔬菜栽培模式,智慧暖棚控制下的番茄在产量、节水、减肥、减药、人工费用等方面均有大幅改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蔬菜品质均得到提升。目前,达康产业园的2000余栋暖棚均已实现智能化设备全覆盖,以番茄为主的各类蔬菜年产量可达7000万斤,产值达到1.6亿元。
立足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近年来,赤峰市稳步扩大设施农业生产面积,推进智慧化、机械化、节水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设施农业规模扩大和改造升级。目前,全市的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已有1215处,其中万亩以上园区9处,万亩以上设施农业集聚区2个,千亩以上园区245处,设施农业已实现全年生产,四季上市,面积和产量均占内蒙古的50%以上。
“如今,赤峰市已是京津沪地区反季节蔬菜的重要供应基地” 赤峰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柴贵宾介绍,近三年来,赤峰市设施蔬菜的年均产量在500万吨左右,每年供应到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蔬菜占全市总产量的六成以上。
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赤峰市着力以“赤诚峰味”为核心加强品牌建设。如今,“敖汉小米”“赤峰绿豆”“赤峰番茄”等当地金字招牌已入选国字号名录,“赤诚峰味”商标使用授权产品达到182个,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754.5亿元,跻身内蒙古榜首。
挖潜扩能 力促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赤峰市是连接华北、东北和内蒙古东西部的交通枢纽,自古素有“北方旱码头”的美誉。“融入京津、拓展东北、向北开放、转身向海”,加速推动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赤峰市正在不断扩大“朋友圈”,通江达海“链”上世界。
2023年11月21日,赤峰市分别与满洲里海关、满洲里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围绕对外贸易提质升级、加快赤峰综保区申建、开拓跨境电商业务模式等方面达成30项合作协议。12月28号,中亚班列(赤峰—塔什干)“赤峰号”启程出发,开辟了内蒙古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的跨国货运新通道。
2023年,赤峰市开行中欧、中亚班列25列,货值4.26亿元,同比增长2.67倍;跨境电商完成进出口总额6.9亿元,同比增长116.4%;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红山脚下银装素裹,坝上雾凇摄人心魄,达里湖畔冰湖腾鱼,美林谷间灯花璀璨……冬日赤峰,一幅磅礴壮美的画卷徐徐展开。作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承办地之一,赤峰市紧抓冰雪经济发展“黄金机遇期”,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充分挖掘达里湖冬捕文化、三大温泉、草原民俗等特色资源,深化冰雪+文化+民俗+旅游+运动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同步推出9类63项精彩文旅活动和4条沉浸式冬季旅游线路,出台吸引京津冀乃至全国各地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奖励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通过打造多元化冬季游玩体验,赤峰市冰雪旅游全产业链迎来快速发展。2024年开年,赤峰旅游火爆出圈,仅元旦期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89.73万人次,跻身内蒙古第二位,实现旅游收入5.78亿元。
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天猛表示,今年,赤峰市将聚焦办好“两件大事”,锚定内蒙古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狠抓项目建设,突出产业发展,注重城乡统筹,持续改革开放,切实改善民生,确保安全稳定,加快赶超晋位、跨越崛起的步伐,推进赤峰市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记者 恩浩 王靖)
来源:经济参考报
视频加载中...
2、请欣赏课文《秋天》朗读音频:大家好,我是大鹏老师。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对文章进行小小的修改增加课文教学部分,课文的文字也进行了添加。
小朋友们都知道,课文是常读常新。请边听朗读边看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欣赏课文: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填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4、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学会恰当地使用形容词,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学习课文,了解秋季的迷人景象,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课文通过抓住田野、果园等周围景物的变化,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秋 天
秋①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句导读:课文开头直接写出秋天到来的特点是小草和树叶都变黄了。]一阵阵凉②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③飘落下来。[句导读:“一阵阵凉风”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段导读: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④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句导读:这是个比喻句,把稻子比作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⑤的笑脸。[句导读:“吐”“露出洁白的笑脸”把棉花比作人,生动形象。]红玛瑙⑥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⑦”![句导读: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高粱熟了,表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田野里稻子、棉花、高粱获得了丰收。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句导读:这是一个拟人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苹果熟了。]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⑧的葡萄,红彤彤⑨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句导读:“水灵灵”“红彤彤”“清香”说明葡萄、枣在秋天获得了丰收,显得格外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果园里的丰收景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了秋天美丽的景象。
打谷场⑩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句导读:这句话把堆起来的丰收的粮食比作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句导读:“来回奔跑”更具体地写出了粮食丰收的景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 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句导读:“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写出了农民喜获丰收,欢快无比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秋天打谷场上的丰收景象及人们的欢快心情。
字 词 导 读
①秋: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②凉:温度较低;微寒。
③纷纷扬扬(fēn fēn yánɡ yánɡ):课文指落叶飘洒得多而杂乱。“扬”不要写成“杨”。(例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④黄澄澄(huánɡ dēnɡ dēnɡ):金黄色。(例句)黄澄澄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一样,一望无际。
⑤洁白(jié bái):没有被其他颜色污染过的白色。
⑥玛瑙(mǎ nǎo):矿物名,颜色美丽,质地坚硬耐磨,可以做装饰品或研磨用具。
⑦美丽:漂亮。(例句)西湖的风景总是那样美丽迷人。
⑧水灵灵(shuǐ līnɡ līnɡ):鲜美多汁。“灵”本音读“línɡ”,在这里重叠变读līnɡ。
⑨红彤彤(hónɡ tōnɡ tōnɡ):形容很红。“彤”本音读tóng,在这里重叠发生音变读tōng。
⑩场:这里读chánɡ。
○11到处:各处;处处。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变化。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秋天的美好。
生字、新词投影;课件1(表现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课件);课件2(和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一致的课件);课件3(表现秋天景物变化的课件)。
一 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
2.播放课件3。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走进秋天,欣赏秋天迷人的景色。(板书课文题目)
二 朗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采用随机认读或者开火车认读的形式)
(2)生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生字的记法。提示:“汽、苹、纷、粮”是形声字;“阵”和“陈”是形近字;“李”加一撇就是“季”字)
2.出示词语投影,认读词语。
秋天 丰收 季节 公路 汽车 苹果 一阵阵 水灵灵 纷纷扬扬
三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请同学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哪里的秋天。(田野、果园、打谷场、公路、田间地头。教师随机板书)
四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出秋天带来的变化
1.秋天到了,我们周围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1)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草、树叶黄了;凉风吹过;树叶飘落。
3.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纷纷扬扬。)再次播放课件1,观察树叶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
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3句。)
2.分别朗读这三句话。思考:秋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稻子熟了、棉花吐絮了、高粱红了。教师随机板书)
3.田野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板书:丰收)
六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谈话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又节约了课堂时间。
2.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天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1.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秋天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秋天来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4、欣赏精彩课件:微课拓展:阿拉伯数字1-5书写——彭大春老师微课
课后练习:我是大鹏老师 ,专注中小学生学习,因为专业所以出色!头条私信回复005(不是留言里回复)有惊喜。每周在荔枝微课都有专题大鹏老师分享会。
请持续关注我的原创文章,坚持更新,我们下期再见。
声明: 以上图文和音频,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立即处理。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