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二十四节气大雪古诗 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图片

发布时间:2024-04-16 17:30:52作者:几分真心来源:网友投稿

二十四节气大雪古诗 二十四节气大雪手抄报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大雪节气,感受一下古诗词中的这些“雪”

文|李学朴

今年12月7日将迎来大雪节气。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它和小雪一样,都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

大雪之后,天气更加寒冷,在强冷空气的作用下,下大雪或暴雪的可能性加大,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这一节气带给人们的是天气骤然变化、冬雪季节到来,而雪的降临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诗情画意。历代文人墨客咏雪的诗词不可胜数。

南北朝时的刘义庆记下了一则《咏雪联句》的佳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乃是东晋时期颇有胆识的政治家,他出身高门士族,素有文采,与王羲之、许询等名士交游甚多,有“江左风流宰相”之称。谢朗、谢道韫是谢安哥哥的一双儿女,前者为兄,后者为妹。

有一年冬日,谢安在家为子侄辈讲诗论文,忽然天空飘起了雪花,便依着此时景色题诗:“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见状很快接韵:“撒盐空中差可拟。”

论理,谢朗“少有文名”,也是罕见的人才,仓促之下接续之句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可是他的妹妹谢道韫就觉得不太好,差了那么一点韵味,便随口接续了第三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想来也是,撒盐亦可,但未免有点实在。相比之下,迎风飞舞的柳絮就多了几分飘摇之态、朦胧之美。谢安也觉得侄女的文采在侄儿之上。

这则典故,便经了刘义庆的手流传后世。

同样的雪花,在不同的赏雪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意味。

唐代高骈写下的《对雪》一诗,便是形神俱备。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诗人驻足窗前,默默观赏飞雪将世界装扮得洁白无瑕,就连庭院中的竹林也变成了玉树琼枝,令人称羡。

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此诗写作时间为诗人被贬谪湘楚之时,诗中所写是一位旅者于天寒日暮之时顶着风雪寻找投宿之处的情景。唐代诗人咏雪的诗篇可谓多矣,而诗人刘长卿的这一首却出手不凡。

此诗写景、记事、写人用语简洁而又意境开阔,诗人所选择的意象有落日、苍山、寒天、白屋、柴门、吠犬、风雪和归人,仅仅二十个字中包含了八个意象,又以极平实、极简洁的语言将这八个意象组成了丰富深远的诗情画面,可谓非写景高手而不可为之,达到了诗家所称“寄至味于淡泊”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江雪》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以幽僻、冷清的雪景勾勒出生命巨大的寂寥与孤独,诗人纤尘不染、纯净孤高的心性跃然纸上。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中的诗句。

王维的诗多有画境,也常有乐感,既具视觉上的构图效果,又有听觉上的声响效应。此处写雪,王维又施展其拿手好戏,上句写听雪,人居室内,隔窗但闻户外寒风挟着雪花惊动、拍打着竹叶,雪未“露面”却含融在风声、竹响的暗示中,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也。

风声、竹动、雪落,本极轻微,而诗人以其特具的敏感却能感受到自然的律动变化,传达出其声响。

南宋曾几《雪中次韵》之“有时闻泻竹,无路去寻梅”,与之构思接近,但曾诗是客观直陈,王诗着一“惊”字,则带感彩。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是北宋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咏雪奉呈广平公》中的诗句。

黄庭坚作诗,主张字字有来历,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风回共作婆娑舞”脱胎于杜甫《对雪》之“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杜诗着眼于表现风卷雪舞的瞬间性状态,“回”为形容词,意为旋转;黄诗则将“回”字用作动词,表现雪由静态而趋动态的过程,进一步描绘出雪花飞舞的姿态——“婆娑舞”,对雪花动态的写照更丰满完备。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是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所载北宋华州狂士张元绝句诗《雪》的尾联。

张元人狂,诗亦狂怪。他写雪,不是如实描绘,而是超现实的想象构思,化日常平凡习见之物为神话传说中的神奇之景,造成陌生化的奇特审美效应。

“满天飞”的银白色或玉色雪花、雪片,在诗人想象中,是神话英雄五丁击退三百万条玉龙后,玉龙的败鳞、残甲所化成的,赋予日常的雪以传奇性,使飞舞的雪花更富鲜明的立体感、飞动感。

想象离奇,却又建立在现实中雪花固有的特性之上,雪色为白似玉,雪形似鳞类甲,以玉龙之鳞、甲拟状雪花,新奇而贴切。

南宋诗人杨万里《观雪》云:“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诗人笔下的汤饼,就是人们熟知的汤面条。在白雪皑皑的冬夜,能够吃上一碗汤汤水水的面条,边吃边冒汗,浑身的毛孔都是通畅的,疲倦的身心顿时得到放松。人们边吃边看身畔的儿童嬉戏,扬起一团团雪球飞舞在空中,甚是有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之大,是指天气更冷之后,降雪的概率较小雪节气时变大,并不特指雪量变大。如今祖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大雪至,新年也不远了,你期待吗?

「星座」24节气书签让你用生日找到专属自己的「气」

中国古代的人民,把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来描述气候的变化,也就是「二十四节气」。

表示四季之间的变化,会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表示冷热的程度变化,会用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降水、降雪状态,会用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表示物候或农事活动,会用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设计师Cinyee Chiu 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套用了神话故事和农作物的元素,将之设计成24 种动物,透过这样的设计具象化该节气的特色。

立春(公历2月4/5日),湖面上的冰溶化,鱼终于探出了水面。

雨水(公历2月19/20日),大雨的时候水獭要出来猎食了。

惊蛰(公历3月5/6日),暴雷雨吵醒了冬眠的动物。

春分(公历3月20/21日),燕子北迁,白天跟夜晚一样长。

清明(公历4月4/5日),清明时节雨纷纷,桐花开,彩虹出现。

谷雨(公历4月20 / 21日),牡丹花开,也刚好是播种的好季节。

立夏(公历5月5/6日),青蛙开始求偶,芦笋和桃子也开始收成。

小满(公历5月21/22日),稻穗垂坠,杨贵妃最爱的荔枝也可以收成。

芒种(公历6月5/6日),谷和麦长出芒了,是成熟的象征。

夏至(公历6月21/22日),真正的夏天终于来了,一边听蝉鸣一边吃西瓜。

小暑(公历7月7/8日),炽热感如同凶勐的蛇一样,此时刚好是木瓜成熟的时期。

大暑(公历7月23/24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最多萤火虫飞舞的时节。

立秋(公历8月7/8日),气温开始下降,龙眼成熟,来一杯桂圆红枣茶。

处暑(公历8月23/24日),竹子正长得旺盛。

白露(公历9月7/8日),火龙果、芋头成熟,天气变凉早晨有开始有露水了。

秋分(公历9月23/24日),梨子、绿洋葱成熟,白天又开始跟夜晚一样长了。

寒露(公历10月8/9日),鹅完成迁徙,莲花生根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柿子、山药、马铃薯纯熟。

立冬(公历11月7/8日),可以吃释迦啰!作物差不多都要收割了。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高丽菜和葡萄成熟,小白兔最适合小雪的形象。

大雪(公历12月7/8日),如果小雪是小白兔,大雪就是大白熊!金桔也成熟了。

冬至(公历12月21/22日),如极地雪狼一般的冬天来了,是夜晚最长的时节。

小寒(公历1月5/6日),喜鹊要开始筑巢了。

大寒(公历1月20/21日),隼开始要来大猎食补充热量,湖面的冰开始越来越薄。

想看完整的介绍可以去这个网站 The 24 Solar Terms – Character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