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庆佳节,我们聚首一堂,共庆我国的生日,不禁让人好奇,为何我们选择了10月1日作为国庆日呢?更有趣的是,这个提议并非来自许广平,而是出自马叙伦之口。没错,就是那位最早建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先驱。
为什么马叙伦要将10月1日定为国庆日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不简单。首先,10月1日是开国大典的日子,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日子。这一天,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0月1日,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更是一个充满重大意义的建国日。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禁要感叹马叙伦提议的深刻。10月1日,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国家褪去历史苦难的标志。这个选择,蕴含着对国家崛起的独到见解,也让这个日子承载着更多的民族记忆。
10月1日为何如此特殊?或许,正是因为在这一天,我们举行了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诞生。这一时刻,中国从屈辱的过去中崛起,踏上了自强不息的新征程。这一天,不仅仅是建国的日子,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回望历史,我们发现马叙伦的提议并非简单的选日而已,更是对国家走向的深思熟虑。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历史节点,看到了中国迎来新生的希望。这种深度的洞察力,让他选择了10月1日,为国庆日确立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节点。
10月1日不仅是建国的日子,更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表现。马叙伦选择这一天,不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磨难,更是为了展望未来的辉煌。这一天,成为国家自豪感的象征,也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马叙伦的提议,不仅体现在选日上,更表现在他对《义勇军进行曲》的用心。这首歌曲不仅是激扬向前的旋律,更是对祖国深沉的热爱。马叙伦看到了这首歌的独特魅力,看到了它能够唤起国人的爱国之情。
国庆日的制定,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信仰。马叙伦深知,这一天的意义不仅在于庆祝,更在于激励人们团结向前。他的提议,如同一颗种子,播下了爱国主义的希望,让这个国家在国庆日这一天更加团结坚强。
或许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有10月1日才能够承载国庆的荣耀。正如马叙伦所言,这一天标志着中国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马叙伦的洞察力,不仅表现在选择国庆日的时机上,更体现在提议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这首歌曲不仅具有激昂的旋律,更蕴含着对国家的赞美和期盼。马叙伦看到了这首歌的独特魅力,看到了它能够激发国人的爱国之情。
在他的眼中,这并非只是一首歌,更是一种对祖国的赞美和呼唤。马叙伦用心感知着这个国家的脉搏,他深知在国庆日这个特殊时刻,需要一曲激扬向前的旋律来点缀,以彰显国家的崛起和希望。
国庆日的制定并非简单的行政决策,而是深深植根于历史和文化的土壤中。正是有了马叙伦这样的先知先觉者,我们才能在国庆日这一天,感受到深沉的民族自豪和团结力量。他的提议,如同一簇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或许,现代社会已经远离了当初马叙伦的时代,但我们仍能从中汲取力量。国庆日不仅是一个庆祝的日子,更是一个反思的时刻。在这一天,让我们回顾历史,感悟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坎坷与拼搏。
国庆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庆祝,更在于铭记。铭记那些为国家付出的英雄们,铭记那个艰难时刻中我们共同走过的路。正是这份共同的历史,凝聚起我们坚定的信仰和对未来的希冀。
当我们走在国庆日的大街上,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心中不禁涌动着一股热血。这并非单纯的爱国情怀,更是对历史深刻理解的体现。是马叙伦那样的先知,让我们在国庆日这一天,感受到国家的脉搏,感悟到民族的自信。
总的来说,国庆日的制定源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状况的敏锐洞察。马叙伦提出的建议,不仅为我们确立了这一特殊的节日,更为我们赋予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在这个国庆日,让我们怀揣感恩之心,追溯历史的足迹,珍视那段创业艰辛的岁月,铭记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国庆日,不仅是庆祝,更是对国家深情的告白,是对过去付出的敬意,更是对未来的豪情。
“爸爸妈妈,儿子回来得太迟了。”“孩子,是妈妈没有照看好你。”2023年12月29日上午,四川成都,朱兴军与亲生父母时隔34年再次团聚,彼此相拥痛哭。
34年前,四川达州大竹县,年仅1岁1个月的朱兴军在家中被偷走,父母、亲朋四处寻找无果;34年后,远在河北的李路(化名)向四川公安省级团圆工作室——绵阳市公安局胡祥雨工作室求助寻找亲生父母。今年11月上旬,经确认,李路就是当年被偷走的朱兴军。
得知弟弟被找到,朱兴军的姐姐朱兴兰第一时间从广东赶回四川老家。今年12月29日,回忆起弟弟被偷一事,朱兴兰泣不成声。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年父亲在福建打工,她和弟弟由妈妈照顾。事发当天,因妈妈外出干活,准备把她和弟弟一起放在家里,但自己当时哭闹厉害,妈妈将她送到邻居家照看,留下熟睡的弟弟一人在家。“要是当时我和弟弟在一起,可能弟弟就不会被偷走,也可能是我被偷走。这么多年,我一直很自责……”
34年后,一家人团聚相拥痛哭
男孩被偷:
家人寻找多年无果
父亲从此留在了老家
朱发兴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一个农民,因家庭贫穷,小时候吃过不少苦。和妻子结婚后,随着大女儿出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1988年农历10月14日,儿子朱兴军出生了,朱发兴非常激动,他相信未来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朱发兴记得,儿子出生后,妻子奶水不是特别多,他就跑到市场上买当时昂贵的奶粉。每次儿子饿的时候,他就兑好奶粉,亲手给儿子喂。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他还把鸡蛋装进小碗,放在锅上蒸熟,然后用小勺子一口一口给儿子喂。看着儿子长大,慢慢身体强壮,朱发兴特别高兴。
为了改善家境,那几年,朱发兴每年春节后都会前往福建打工。在建筑工地,他当过水泥搬运工,每天扛着数百包重达100斤/包的水泥,长期在水泥粉尘中工作。他也当过钢筋工,蹲在地上绑扎钢筋,不论风吹日晒……这些工作需要极高的体力和体格,很累,每次发工资,他都会第一时间寄回家,妻子和儿女就是他辛勤工作的动力。
然而,这一切在1989年农历11月22日被完全打破。当天,妻子袁昌菊外出,把刚刚熟睡的儿子锁在家里。大约一个小时后,妻子回到家,发现家门被撬,儿子不见了!
今年12月29日,朱发兴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时他在福建打工,根据计划,当年春节他不准备回家。但在临近春节时,他收到家里电报,称儿子被偷,当时他觉得天都塌了。
“当时妻子一个人在家照顾女儿和儿子,而且当时通讯不畅,亲戚第一次发电报,我没有收到。等我收到电报时,已是一个月之后,我急忙赶回了家。”朱发兴说,在儿子被偷后一个多月里,妻子发动亲人和乡亲数百人四处寻找,去了周边的村庄、汽车站、火车站,但没有看到儿子的踪影。他回家后,再次和亲朋四处寻找,仍然无果,“当时家里也报了警,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儿子还是没有消息。”
朱发兴一度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但他知道自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不能倒下,只有坚强地把家守住守好,才有希望找回儿子。从1990年开始,朱发兴没有再去福建打工,他选择留在老家,留在妻子和女儿身边。
几十年来,他和妻子哪怕只是听说一点点消息,也要亲自赶过去看一看。他们去过河北、江苏等十几个地方寻找儿子。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去,又一次次失望而归,但他们从没有放弃。
对话姐姐:
这么多年一直在自责
要是当年不任性,可能弟弟不会被偷走
姐姐朱兴兰比朱兴军大两岁,朱兴军被偷走时,她只有3岁多。前几天得知要和弟弟相认,她连夜买票从广东回到了老家,然后于12月27日和父母、妹妹、妹夫等亲属一起赶到成都,等候弟弟归来。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自责。”向红星新闻记者说起弟弟被偷走一事时,朱兴兰泣不成声。她介绍,当时自己也小,弟弟被偷走的大部分记忆,是后来母亲和其他亲属告诉她的,她一直感到自责。
朱兴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时爸爸在福建打工,她和弟弟由妈妈在家照顾。弟弟被偷走当天,母亲因为要外出干活,但弟弟又睡着了,因此决定将他们锁在家里。当时她极不愿意,哭闹不止,母亲就将她送到邻居家中,把熟睡的弟弟一个人锁在了家里。“要是我当时不那么任性,和弟弟在一起,也许弟弟就不会被偷走,也许被偷走的是我。”朱兴兰哭着说。
多年来,朱兴兰没有放弃寻找弟弟,只要听说弟弟的消息,她就会立即赶往现场去看。她记得2011年有一天,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她,听说深圳有一名男子可能是她弟弟,她急忙和老公一起前往深圳,但最终失望而归。
“失望了很多次,但我们心中充满希望。”朱兴兰称,2014年,她让父母到公安机关采集了血样,同时他们也联系了寻亲志愿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帮助。
一家团圆:
警方相助找到亲生父母
“爸爸妈妈,儿子回来得太迟了”
朱兴兰一家在寻找朱兴军的同时,多年来,河北男子李路也在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2023年9月,李路通过北京缘梦公益寻人工作站,向四川公安省级团圆工作室(绵阳市公安局胡祥雨工作室)求助寻找其亲生父母。
接到求助后,绵阳市公安局胡祥雨工作室立即远程指导李路采集生物样本入库,但经公安部打拐系统盲比无果。随后,绵阳市公安局胡祥雨工作室联合DNA实验室为李路进行祖源分析,结果显示李路疑似四川达州市大竹县一朱姓家族后代。而后,通过公安部打拐平台协作,绵阳警方将该分析结果移交达州市公安局核查,2023年11月上旬,通过达州市大竹县警方细致走访,初步认为达州市大竹县朱发兴夫妇疑似李路亲生父母,随即上门采样入库。2023年11月13日,全国公安机关打拐系统通报确认:四川省达州市朱发兴、袁昌菊与河北人李路符合三联体亲缘关系遗传标记,具有生物学遗传关系。
今年12月29日,由绵阳公安、达州公安、绵阳妇联、缘梦公益等联合举办的2023跨年团圆第二场活动现场,李路终于和亲生父母团聚。
“爸爸妈妈,儿子回来得太迟了。”“孩子,是妈妈没有照看好你。”李路跪在父母面前,与分别34年的亲生父母紧紧相拥、哭作一团,令现场所有人员动容。
朱兴军的父母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他们希望这次就带儿子回老家看看,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希望即将到来的春节能和儿子一起过,不过他们也会看儿子的时间安排,尊重儿子的意愿。
杜芳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编辑 彭疆 责编 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今天是公历2023年1月1日,
世称元旦节。
元旦,
古时又称元日、元朔、元辰、
上日、端日、岁首等。
意为一年之始。
“元” 在甲骨文里本意为 “人头”,
引申之意就是 “始”。
“旦” 字是个象形文字,
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
意为 “早晨”。
所以,“元旦”二字合二为一,
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写到: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
然而在东西方,
“元旦” 的含义虽相同,
但具体的起始日,
在古代是不一样的。
在古代中国,
相传 \"元旦\" 这一名称,
始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
颛顼始创纪年法,
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据《史记》记载:
夏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商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
周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
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汉武帝时,
又恢复夏历,
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南朝诗人萧子云有诗曰: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地球绕太阳运行,
循环往复,旦复旦兮,
本无所谓始终。
人们为了便于计算时间,
才在周而复始的周期性自然现象中,
寻找一个合理的起点作为 “岁首”。
中国很早就主张以立春日为岁首,
而欧洲国家古时多以冬至日为岁首。
公元前四十六年,
罗马帝国皇帝凯撒废除阴历,
重新制定出阳历,
规定每年的冬至日为元旦。
但因为当时的民众过惯了阴历,
坚持要以朔日作为一年的起点,
故后来就改为冬至日后的第十天,
确定为阳历年的岁首,
这就是公历1月1日为元旦的来历。
中国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才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历,
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
值此新年岁首之际,
祝亲朋好友众生,
新年安好!
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是纯干货。讲的是农历出生1月份的人。我之前说的是用甲乙丙丁,区分更新人鬼。去分析10天干,可能大部分人不太理解,我简单一点就从月份开始讲,跟星座一样。
首先看看农历一月份出生的人,30秒快速可以分析他这个人,也就是说你找到谁跟哪一个朋友。你就问他是几月份出生,告诉你11月份农历1月份。你就可以跟他说,你是第一个,你是比较冲动的,也特别爱自由。平常的劳碌也闲不住,做什么事情不服输,喜欢做老大。野心也很大,想老想做大事,对自己人的期望值也比较高。做事情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怕老虎也沉着也会比较内敛,但是碰到事情也不会推卸责任,但是做到事情还是喜欢一个人单打独斗,对于做事情掌管能力,掌控能力都比较强,但是受到有一点压力之后,就会有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觉,甚至有时候还会伤伤害到自己。
然后这种人出生在1月份的人,有一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身体上,可能会有肺部,还有腿部上面的疾病。你可以试着照我这样分析,你看你是不是有身边有这样的人。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