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紫微斗数

笪姓氏是哪个民族的姓氏 笪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4-04-15 19:36:33作者:鹰视狼顾来源:网友整理

笪姓氏是哪个民族的姓氏 笪怎么读

本文目录一览:

黑、难、老、第五……这些姓见过没?

姓名是姓氏加名字,名字里的建国、援朝、开放等,已经被刚、强、伟等取代,而梓涵、一诺、浩宇等又带着时代特色被人们叫起。

虽然人们的名字在变,姓氏却一直在不变地传承。

01 新“百家姓”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二〇一八年全国姓名报告》。其中,姓氏最多的前100位成了2018年“百家姓”。

△ 你的姓氏,在这前100里吗?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这跟之前的《百家姓》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同,一些姓氏的排名靠前了。

△ 原《百家姓》

据介绍,这2018年“百家姓”占了人口总量的85%,而全国在用的姓氏共有6150个。剩下的6000多个姓氏分担了人口总量的15%。其他6000多个姓氏,有些我们见到过,有些我们读不出来,还有一些,想都想不到。

02 稀少姓氏

在《芈月传》开播之前,我们跟芈字可能很难有实际的接触。除了芈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难见难读的姓。

禤姓,读作Xuān,也可读作Qiān。禚姓,读作Zhuó。芈姓,读作 Mǐ。《芈月传》的热播,普及了这个姓氏。

稀少姓氏更容易被人误读,更容易发生故事。

我从《百家姓》里找姓氏,得倒着看,从最后一行往前看……

——罕见姓氏代表哈(Hǎ)政力

每年一开学,新同学叫我的名字,都不带姓,感觉很亲切……

——罕见姓氏代表蒯(Kuǎi)子欣

你们的姓名还不算差,我爸给我起了一个有难度的名字,新同学总是叫我什么阳……

——罕见姓氏代表笪(Dá)睢(suī)阳

黑、难、老……这些常见的字也是姓氏。

其中,黑姓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难在用作姓氏时,读作Nìng。老姓则与田、布、鸡并列为广东佛山土著四大姓氏。

03 简单少见的姓

卜Bǔ

卜在词牌名里,比在姓氏里更容易被人认识到,“卜算子”。局长想起第一次认识卜姓同学时,当时叫的是布。

据百度百科介绍,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

丌Qí

不是希腊字母π,不读开。关于这个姓,有网友贴图了。

乜Niè

看起来很像也。

据百度百科介绍,乜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作为封地赐予吕衡。

吕衡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区别血统,他的后代改以“乜”为姓。

佘Shé

不是余。在戏曲里,有名的要数佘太君了,不过,也有人指出,佘太君不姓这个佘,而是折。

危Wēi

不太好起名字。

危姓,较罕见姓氏。福建、广东、山西、陕西、江西、广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均有分布。壮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也有此姓。

麻Má

麻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土家族、僳僳族、锡伯族有此姓。比较起来,人们还是更熟悉马这个姓。

笪Dá

据百度百科介绍,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6位。目前全国笪姓人口在10万左右。

养Yǎng

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九位。养牛、养羊、养孩子……这个姓该怎么起名字?

04 复杂难读的姓

隗Wěi

据介绍,北京房山的大山里,有一个芦子水村。芦子水村只有几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

钭Tǒu Dǒu

有一种说法是,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

另一种说法则是,战国时,田氏代齐之后,原来齐国的国君康公被放逐,生活十分艰苦,居洞穴,食野菜,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食物。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青铜酒器钭为姓,称为钭氏。

昝Zǎn

昝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多读音的姓氏。

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如今,昝氏族村、庄、巷、坊、寨、家、镇、乡几乎遍布华北、西北、中南、西北、西南各个省区。

谯Qiáo

陕西汉中,四川成都、宣汉、南充、广安、巴中、阆中,甘肃庆阳,湖北麻阳,贵州、重庆、山东、湖南等地,均有谯氏族人分布。

缑Gōu

这个姓氏很罕见。据百度百科介绍,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

遇到生字读半边,缑很容易被读成侯。

麴Qū

麴姓出自姬姓,由鞠姓演变而来。

由于从唐朝中期以后逐渐把麴姓简写成曲姓,当代麴姓十分稀少,但仍然存在,大部分麴氏家族的成员分布于河南与安徽。

05 一些复姓

诸葛、欧阳、东方、令狐……这些都是复姓。《百家姓》里也收录了许多复姓。

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濮阳……

令狐、宇文、慕容、闾丘、司徒、拓跋、东郭、南门、呼延、东门、西门、南宫……

濮阳,既是姓氏又是地名。

南门、东门、西门……没有北门。

此外,仝(Tóng)姓,不念全,不见于《百家姓》。

第五,真的有这个姓,见于《百家姓》。

黑、难、老、第五……这些姓见过没?

姓名是姓氏加名字,名字里的建国、援朝、开放等,已经被刚、强、伟等取代,而梓涵、一诺、浩宇等又带着时代特色被人们叫起。

虽然人们的名字在变,姓氏却一直在不变地传承。

01 新“百家姓”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二〇一八年全国姓名报告》。其中,姓氏最多的前100位成了2018年“百家姓”。

△ 你的姓氏,在这前100里吗?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这跟之前的《百家姓》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同,一些姓氏的排名靠前了。

△ 原《百家姓》

据介绍,这2018年“百家姓”占了人口总量的85%,而全国在用的姓氏共有6150个。剩下的6000多个姓氏分担了人口总量的15%。其他6000多个姓氏,有些我们见到过,有些我们读不出来,还有一些,想都想不到。

02 稀少姓氏

在《芈月传》开播之前,我们跟芈字可能很难有实际的接触。除了芈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难见难读的姓。

禤姓,读作Xuān,也可读作Qiān。禚姓,读作Zhuó。芈姓,读作 Mǐ。《芈月传》的热播,普及了这个姓氏。

稀少姓氏更容易被人误读,更容易发生故事。

我从《百家姓》里找姓氏,得倒着看,从最后一行往前看……

——罕见姓氏代表哈(Hǎ)政力

每年一开学,新同学叫我的名字,都不带姓,感觉很亲切……

——罕见姓氏代表蒯(Kuǎi)子欣

你们的姓名还不算差,我爸给我起了一个有难度的名字,新同学总是叫我什么阳……

——罕见姓氏代表笪(Dá)睢(suī)阳

黑、难、老……这些常见的字也是姓氏。

其中,黑姓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难在用作姓氏时,读作Nìng。老姓则与田、布、鸡并列为广东佛山土著四大姓氏。

03 简单少见的姓

卜Bǔ

卜在词牌名里,比在姓氏里更容易被人认识到,“卜算子”。局长想起第一次认识卜姓同学时,当时叫的是布。

据百度百科介绍,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

丌Qí

不是希腊字母π,不读开。关于这个姓,有网友贴图了。

乜Niè

看起来很像也。

据百度百科介绍,乜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作为封地赐予吕衡。

吕衡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区别血统,他的后代改以“乜”为姓。

佘Shé

不是余。在戏曲里,有名的要数佘太君了,不过,也有人指出,佘太君不姓这个佘,而是折。

危Wēi

不太好起名字。

危姓,较罕见姓氏。福建、广东、山西、陕西、江西、广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均有分布。壮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也有此姓。

麻Má

麻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土家族、僳僳族、锡伯族有此姓。比较起来,人们还是更熟悉马这个姓。

笪Dá

据百度百科介绍,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6位。目前全国笪姓人口在10万左右。

养Yǎng

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九位。养牛、养羊、养孩子……这个姓该怎么起名字?

04 复杂难读的姓

隗Wěi

据介绍,北京房山的大山里,有一个芦子水村。芦子水村只有几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

钭Tǒu Dǒu

有一种说法是,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

另一种说法则是,战国时,田氏代齐之后,原来齐国的国君康公被放逐,生活十分艰苦,居洞穴,食野菜,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食物。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青铜酒器钭为姓,称为钭氏。

昝Zǎn

昝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多读音的姓氏。

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如今,昝氏族村、庄、巷、坊、寨、家、镇、乡几乎遍布华北、西北、中南、西北、西南各个省区。

谯Qiáo

陕西汉中,四川成都、宣汉、南充、广安、巴中、阆中,甘肃庆阳,湖北麻阳,贵州、重庆、山东、湖南等地,均有谯氏族人分布。

缑Gōu

这个姓氏很罕见。据百度百科介绍,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

遇到生字读半边,缑很容易被读成侯。

麴Qū

麴姓出自姬姓,由鞠姓演变而来。

由于从唐朝中期以后逐渐把麴姓简写成曲姓,当代麴姓十分稀少,但仍然存在,大部分麴氏家族的成员分布于河南与安徽。

05 一些复姓

诸葛、欧阳、东方、令狐……这些都是复姓。《百家姓》里也收录了许多复姓。

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濮阳……

令狐、宇文、慕容、闾丘、司徒、拓跋、东郭、南门、呼延、东门、西门、南宫……

濮阳,既是姓氏又是地名。

南门、东门、西门……没有北门。

此外,仝(Tóng)姓,不念全,不见于《百家姓》。

第五,真的有这个姓,见于《百家姓》。

黑、难、老、第五……这些姓见过没?

姓名是姓氏加名字,名字里的建国、援朝、开放等,已经被刚、强、伟等取代,而梓涵、一诺、浩宇等又带着时代特色被人们叫起。

虽然人们的名字在变,姓氏却一直在不变地传承。

01 新“百家姓”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二〇一八年全国姓名报告》。其中,姓氏最多的前100位成了2018年“百家姓”。

△ 你的姓氏,在这前100里吗?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这跟之前的《百家姓》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同,一些姓氏的排名靠前了。

△ 原《百家姓》

据介绍,这2018年“百家姓”占了人口总量的85%,而全国在用的姓氏共有6150个。剩下的6000多个姓氏分担了人口总量的15%。其他6000多个姓氏,有些我们见到过,有些我们读不出来,还有一些,想都想不到。

02 稀少姓氏

在《芈月传》开播之前,我们跟芈字可能很难有实际的接触。除了芈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难见难读的姓。

禤姓,读作Xuān,也可读作Qiān。禚姓,读作Zhuó。芈姓,读作 Mǐ。《芈月传》的热播,普及了这个姓氏。

稀少姓氏更容易被人误读,更容易发生故事。

我从《百家姓》里找姓氏,得倒着看,从最后一行往前看……

——罕见姓氏代表哈(Hǎ)政力

每年一开学,新同学叫我的名字,都不带姓,感觉很亲切……

——罕见姓氏代表蒯(Kuǎi)子欣

你们的姓名还不算差,我爸给我起了一个有难度的名字,新同学总是叫我什么阳……

——罕见姓氏代表笪(Dá)睢(suī)阳

黑、难、老……这些常见的字也是姓氏。

其中,黑姓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难在用作姓氏时,读作Nìng。老姓则与田、布、鸡并列为广东佛山土著四大姓氏。

03 简单少见的姓

卜Bǔ

卜在词牌名里,比在姓氏里更容易被人认识到,“卜算子”。局长想起第一次认识卜姓同学时,当时叫的是布。

据百度百科介绍,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

丌Qí

不是希腊字母π,不读开。关于这个姓,有网友贴图了。

乜Niè

看起来很像也。

据百度百科介绍,乜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作为封地赐予吕衡。

吕衡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区别血统,他的后代改以“乜”为姓。

佘Shé

不是余。在戏曲里,有名的要数佘太君了,不过,也有人指出,佘太君不姓这个佘,而是折。

危Wēi

不太好起名字。

危姓,较罕见姓氏。福建、广东、山西、陕西、江西、广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均有分布。壮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也有此姓。

麻Má

麻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土家族、僳僳族、锡伯族有此姓。比较起来,人们还是更熟悉马这个姓。

笪Dá

据百度百科介绍,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6位。目前全国笪姓人口在10万左右。

养Yǎng

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九位。养牛、养羊、养孩子……这个姓该怎么起名字?

04 复杂难读的姓

隗Wěi

据介绍,北京房山的大山里,有一个芦子水村。芦子水村只有几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

钭Tǒu Dǒu

有一种说法是,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

另一种说法则是,战国时,田氏代齐之后,原来齐国的国君康公被放逐,生活十分艰苦,居洞穴,食野菜,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食物。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青铜酒器钭为姓,称为钭氏。

昝Zǎn

昝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多读音的姓氏。

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如今,昝氏族村、庄、巷、坊、寨、家、镇、乡几乎遍布华北、西北、中南、西北、西南各个省区。

谯Qiáo

陕西汉中,四川成都、宣汉、南充、广安、巴中、阆中,甘肃庆阳,湖北麻阳,贵州、重庆、山东、湖南等地,均有谯氏族人分布。

缑Gōu

这个姓氏很罕见。据百度百科介绍,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

遇到生字读半边,缑很容易被读成侯。

麴Qū

麴姓出自姬姓,由鞠姓演变而来。

由于从唐朝中期以后逐渐把麴姓简写成曲姓,当代麴姓十分稀少,但仍然存在,大部分麴氏家族的成员分布于河南与安徽。

05 一些复姓

诸葛、欧阳、东方、令狐……这些都是复姓。《百家姓》里也收录了许多复姓。

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濮阳……

令狐、宇文、慕容、闾丘、司徒、拓跋、东郭、南门、呼延、东门、西门、南宫……

濮阳,既是姓氏又是地名。

南门、东门、西门……没有北门。

此外,仝(Tóng)姓,不念全,不见于《百家姓》。

第五,真的有这个姓,见于《百家姓》。

溧阳竹箦镇箕笪里村,你能读对几个字?

大家同样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出来的,凭什么有些字我就是不认得!

譬如,溧阳有个竹箦(zé)镇,竹箦镇有个箕(jī)笪(dá)里村,不标音的话,你能读对几个字?

安啦安啦,地名人名什么的,不认得很正常!不认得咱就给科普一下!

美丽乡村箕笪里

—— Hello,Travel ——

过去是村里人往城里跑,如今都是城里人整日往村里跑,村里也没啥,无非就是人少景美空气又好啊!

就位于溧阳一号公路畔的箕笪里村,或许是你不小心错过的风景。

箕笪里自然村隶属于南旺行政村,古名又称大元里,为南宋抗元名将吕文德、文焕兄弟后人所建,1864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乱,19世纪末,湖北李氏兄弟辗转至此落户,改名为箕笪里,“箕”为星宿名,乃北方民族所崇拜,“笪”为本地地名常用字。

村口有一片由荒草地改造成的孝文化广场,广场中间用石块拼写的“百善孝为先”是箕笪里村《村规民约》的核心内容。

箕笪里村的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村庄最初为南宋抗元名将吕文德兄弟所建,全村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只幸存了现年91岁的吕龙生老人一家,正由于这段悲惨的历史,全村人珍视祖先遗训,以孝道来团结力量。

该村现有村民62户,人口205人。人口不多,故而村子里相当安静。

谁说只有艳阳天里才有最好的风景,阴雨连绵的夏季也有其独特的水墨韵味。

沿着满是绿色的小道往村里走,你会看见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映波桥,河面有杨柳倒垂,小桥倒影,伴随微风阵阵涟漪,故得名。河塘里有菱角和晚莲,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村里的百姓议事堂,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

和市里公园里素色淡雅的绣球花不同,这里的绣球花热烈而艳丽地盛放着,花瓣盛满了雨水更多了份娇艳欲滴之感。

就地取材,将轮胎改造成花盆,最佳创意总在民间。

这是独属夏季和雨季的味道。

村里始建于1978年的提水站,距今已有40多年。竹箦处于丘陵地带,78年大旱,全年降雨量只有历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该水利工程就由当时的溧阳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耗时4年,投入300余万元建设而成。

该提水站目前仍然保存完好,功能健全,工程质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在雨水充沛的日子里,钢筋水泥两侧也悄然开出各色小花,野性又安逸。

硬核工程之魄与清丽柔情之美互相碰撞,竟不知不觉钻入人心,颇为触动。

美丽乡村与特色驿站更配哦

—— Hello,Travel ——

一号公里沿线有几十个风格各异的驿站,供自驾游游客沿途休憩,而离箕笪里村最近的一个驿站,不妨也跟着我的脚步去看一看?

正式对外营业不久的西汤驿站,因坐落于竹箦镇西汤村而得名。

驿站整体房屋都是采用原始的梁木结构,风格也是按照竹箦当地房屋特色而定,尽量避免现代化元素,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从附近村庄寻觅而来,有的甚至是远赴安徽、山东等地才觅得,颇为不易。

青砖青瓦清水墙、木门飞檐杉木梁,重现了老建筑的风味,随手一拍全是满满的古典风。

踏过门口的青石板,跨过门槛,踏进屋内,一眼便瞧见了具有溧阳当地民居风格的门头和老式门板。

驿站内灯光均为暖黄,灯罩都是由当地老竹匠用竹作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

在驿站中堂内,一面完全由竹子装饰的墙格外醒目,由竹子制成的竹箦LOGO,以及造型的竹箦桥,将竹箦元素充分体现。墙上悬挂多个装着姜下村农副产品(蔬菜、鸡蛋等)的竹篮,可供游客挑选购买。

在西汤驿站,可闲聊品茗,可读书观景,渴了来杯果汁,累了坐下休息。酒旗迎风飘摇,古色古香,来到这里不妨就把自己当做古时的大侠,忘却尘世烦恼乐逍遥。

或许你早就去过一号公路,可一号公路沿途拥有的快乐,远远不止那么多。

想散心真的不用飞很远,择一日带上家人与朋友,一号公路畔挑一处村庄深入探寻,竟也能收获成倍的惊喜。

(本文系做嗲原创,谢绝转载,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黑、难、老、第五……这些姓见过没?

姓名是姓氏加名字,名字里的建国、援朝、开放等,已经被刚、强、伟等取代,而梓涵、一诺、浩宇等又带着时代特色被人们叫起。

虽然人们的名字在变,姓氏却一直在不变地传承。

01 新“百家姓”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二〇一八年全国姓名报告》。其中,姓氏最多的前100位成了2018年“百家姓”。

△ 你的姓氏,在这前100里吗?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这跟之前的《百家姓》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同,一些姓氏的排名靠前了。

△ 原《百家姓》

据介绍,这2018年“百家姓”占了人口总量的85%,而全国在用的姓氏共有6150个。剩下的6000多个姓氏分担了人口总量的15%。其他6000多个姓氏,有些我们见到过,有些我们读不出来,还有一些,想都想不到。

02 稀少姓氏

在《芈月传》开播之前,我们跟芈字可能很难有实际的接触。除了芈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难见难读的姓。

禤姓,读作Xuān,也可读作Qiān。禚姓,读作Zhuó。芈姓,读作 Mǐ。《芈月传》的热播,普及了这个姓氏。

稀少姓氏更容易被人误读,更容易发生故事。

我从《百家姓》里找姓氏,得倒着看,从最后一行往前看……

——罕见姓氏代表哈(Hǎ)政力

每年一开学,新同学叫我的名字,都不带姓,感觉很亲切……

——罕见姓氏代表蒯(Kuǎi)子欣

你们的姓名还不算差,我爸给我起了一个有难度的名字,新同学总是叫我什么阳……

——罕见姓氏代表笪(Dá)睢(suī)阳

黑、难、老……这些常见的字也是姓氏。

其中,黑姓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有分布。难在用作姓氏时,读作Nìng。老姓则与田、布、鸡并列为广东佛山土著四大姓氏。

03 简单少见的姓

卜Bǔ

卜在词牌名里,比在姓氏里更容易被人认识到,“卜算子”。局长想起第一次认识卜姓同学时,当时叫的是布。

据百度百科介绍,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

丌Qí

不是希腊字母π,不读开。关于这个姓,有网友贴图了。

乜Niè

看起来很像也。

据百度百科介绍,乜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作为封地赐予吕衡。

吕衡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区别血统,他的后代改以“乜”为姓。

佘Shé

不是余。在戏曲里,有名的要数佘太君了,不过,也有人指出,佘太君不姓这个佘,而是折。

危Wēi

不太好起名字。

危姓,较罕见姓氏。福建、广东、山西、陕西、江西、广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地均有分布。壮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也有此姓。

麻Má

麻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土家族、僳僳族、锡伯族有此姓。比较起来,人们还是更熟悉马这个姓。

笪Dá

据百度百科介绍,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6位。目前全国笪姓人口在10万左右。

养Yǎng

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九位。养牛、养羊、养孩子……这个姓该怎么起名字?

04 复杂难读的姓

隗Wěi

据介绍,北京房山的大山里,有一个芦子水村。芦子水村只有几百口人,隗姓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

钭Tǒu Dǒu

有一种说法是,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

另一种说法则是,战国时,田氏代齐之后,原来齐国的国君康公被放逐,生活十分艰苦,居洞穴,食野菜,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食物。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青铜酒器钭为姓,称为钭氏。

昝Zǎn

昝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多读音的姓氏。

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如今,昝氏族村、庄、巷、坊、寨、家、镇、乡几乎遍布华北、西北、中南、西北、西南各个省区。

谯Qiáo

陕西汉中,四川成都、宣汉、南充、广安、巴中、阆中,甘肃庆阳,湖北麻阳,贵州、重庆、山东、湖南等地,均有谯氏族人分布。

缑Gōu

这个姓氏很罕见。据百度百科介绍,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

遇到生字读半边,缑很容易被读成侯。

麴Qū

麴姓出自姬姓,由鞠姓演变而来。

由于从唐朝中期以后逐渐把麴姓简写成曲姓,当代麴姓十分稀少,但仍然存在,大部分麴氏家族的成员分布于河南与安徽。

05 一些复姓

诸葛、欧阳、东方、令狐……这些都是复姓。《百家姓》里也收录了许多复姓。

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濮阳……

令狐、宇文、慕容、闾丘、司徒、拓跋、东郭、南门、呼延、东门、西门、南宫……

濮阳,既是姓氏又是地名。

南门、东门、西门……没有北门。

此外,仝(Tóng)姓,不念全,不见于《百家姓》。

第五,真的有这个姓,见于《百家姓》。

我国一个稀有姓氏:仅剩3人,《百家姓》都没收录,你听过吗?

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按照传统习俗,国人往往会在端午节前后包粽子、赛龙舟,甚至还要祭祀先辈,缅怀屈原……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端午节需要祭拜先祖之外,春节也是国人们祭拜先祖,缅怀先辈的重要节日。

在春节祭祖时,同一个宗族,同一个姓氏的人群都应该聚在一起,祭拜本宗族逝去的先辈,还要拜谒辈分高的长者。

但是不同姓氏和宗族的人口数量也是不同的,很多大的姓氏宗族人口都会达到几百万上千万,但是也有很多姓氏族人口较少。相比之下,人数差距悬殊。

据调查,我国有一姓氏人口仅有3人,这一姓氏极为罕见,罕见到就连闻名于世的《百家姓》都未曾收录。这究竟是哪个姓氏呢?姓氏这一文化又是怎么起源发展至今的呢?

姓氏文化的起源

所谓姓氏,其实是姓和氏的组合,这两者其实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意思,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

姓是我国古人基于上天与道法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和原始图腾的崇拜和敬仰。

简单来说,由于我们的祖先信奉天和道,所以将获取到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归结为上天的赠与,因此感谢上天对于自己生活的馈赠。

此外,古人还将自然的四季轮替和日夜轮回总结成为了道。在古人看来,天道的存在是诞生和延续家族血脉的基础。

其实,血脉相承和家族的延续被古人看得非常的重要。这也是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原因。

古人认为,天和道就像是无形的恩人,给予他们食物,给与他们生命,让他们能传递自己所看重的血脉。

氏在先秦之前,一直都是被用来表示家族血脉的分支,与姓相比,氏所表示的东西更加具体。

在姓氏出现伊始,古人就是通过多样化的图腾符号来区分不同的氏族群体。后来经过岁月的变迁,姓也逐渐被固定的字所代替,而氏却会随着地域、官职和从事的行业的变动而变化。

经过逐渐的演变,姓氏就变成了固定的组合,姓氏组合起来,加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构成了一个单独个体的名称。

由于姓基本不会出现变化,而氏变动较大,所以氏的数量远大于姓。

先秦前姓的数量较为稀少,只有8大类别的姓较为闻名,这8大类别的姓分别为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剩余其他姓氏的种族群体很少。

其实,上古时期的姓氏基本都是源于部落首领的姓氏,在部落首领的姓氏的基础再进行演变,命名部落中的人员。

先秦后的姓氏

先秦之前姓的数量少,很多族群都是姓和氏一起组合,说白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复姓。

什么孤独、上官等。但是之后,单用一个姓的现象越来越多,氏被排除,这些单字姓和复姓相对。

由于家族的繁衍和延续,这种单字姓的人越来越多,而复姓人群体也就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般有两种。

一是常年的战乱导致种族流离失所致的,二是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

在当代,使用复姓的人群相较于古代少了很多,很多时候,人们看到复姓的人,往往会格外关注,眼前一亮。

姓氏文化逐步稳定发展

到了北宋年间,为了便于统计,方便管理,古人将逐步变多的姓都统一收录,这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百家姓》的基础,此后,姓氏逐步定型,稳定发展。

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加上交通不便,所以很多的姓并没有收录到这里边。加上后来不乏新姓氏的出现,所以当时的《百家姓》基础篇并不完整。

不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家姓》已经较之前完整很多了,与古人编撰的百家姓相比,现在的《百家姓》,又被后人加入了大量新的新内容。

其实,在《百家姓》中收录的那么多姓当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姓氏较为常见,像什么王、刘、赵、李等。

但是反观一些姓,极其少见,像二、植、洋等都算是罕见姓氏中的典型代表。

像使用人数较多的姓氏,往往种族血脉兴旺,人丁兴盛。当然,像那种使用人群较少的姓氏群体,他们的家族和血脉就相对没落,人丁稀少,族群分支较少。

不同姓氏人数差距悬殊

不同的姓氏使用的人数有很大的不同,像使用人数较多的姓,如王姓,据统计,大陆的王姓人口约有9000多万,接近一亿,这一数值比国内总人口数的7%都大,是国内的第一大姓。

而很多姓的使用者却只有几千人、几百人,甚至会更少。上下一对比,这一差距到底有多大就会很清楚了。其实国内还真有一个姓的使用者连几百个都不到。

这个极为罕见的姓就是神姓。神姓的罕见程度可谓闻所未闻,罕见到连有着姓氏大全之称的《百家姓》都未曾收录。而这个罕见的姓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这个姓起源于炎帝。因为炎帝又号神农氏,所以后人们在继位失败后,便开始改头换面,以神姓自居,自此,神姓家族便开始发展。

但是没想到的是,神姓家族的子嗣后人并不兴旺,家族中的人丁极为稀少。这也就造就了神姓家族发展缓慢,很少有人知晓的现状。

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神姓家族的发展一度提速,家族人丁逐渐增多。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便又回到了之前的规模。期间阻碍神姓族人繁衍的具体原因不详。

在古典史书上记载着一位神姓大官,曾出任过汉朝的骑都尉,这个官阶在当时算中等位置,不高不低。此后,史书上记载的神姓人口再没有出现过,就好像神姓人口从未出现过一样。

不过好在神姓族人还是成功流传了下来,神姓血脉得完整保存。现在国内仅剩的神姓族人只剩下了3位,而且都居住在中国的台湾地区。

结语

其实,不管是什么姓氏,不管姓氏的使用者有多少人,每种姓氏都是我们文化的外在表现,每种姓氏都是一种传承,一种来自古人血脉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