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龙的九个儿子的母亲都是什么(龙的九个儿子)

发布时间:2024-04-15 02:12:25作者:孤僻成性来源:网络

龙的九个儿子的母亲都是什么(龙的九个儿子)

本文目录一览:

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九似和龙的九子

老周

摘要:今年是农历甲辰年,也就是俗称的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虚拟动物,或者说是神话中的神兽。今天就来聊聊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雅称、龙的九似以及九个儿子。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也就是俗称的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虚拟动物,或者说是神话中的神兽。今天就来聊聊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雅称、龙的九似以及九个儿子。

龙在十二生肖中,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在现实中龙是根本不存在的,龙的形象汇集了九种动物的特征,根据《本草纲目·翼》的描述:“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还有一种说法,龙的身上融合了狮头、鹿角、虾须、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这和“九似”是有点出入的。

在中国,龙的形象很早就出现了。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一具大型石堆塑龙,这条龙身长19.7米,宽1.8到2米,是由一些大小平均的红褐色砾石组成。

关于龙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的经典文献《左传》中,距今也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龙也就是和麒麟、朱雀、玄武一样的神兽,并没有特别崇高的地位,到元朝以后,龙才成为了皇权的象征。所以,在元朝以前,皇帝都不是穿着龙袍。明朝开始,龙才逐渐成为皇帝的代名词。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皇帝的相貌叫“龙颜”,皇帝的宝座叫“龙椅”……凡此种种,和皇帝相关的都被冠以“龙”字。

尤其是五爪双角龙更是成为皇帝的专享符号,就连皇室的亲王、郡王也只能用四爪龙或者三爪龙。除了皇室以外,官绅百姓都是严禁使用龙的图案,违者就是僭越大罪,是要被处死甚至满门抄斩的。到了清朝,龙还成了国家的象征,清朝的国旗就是黄龙旗。所以龙也就逐渐成了中国的图腾,中国人也就有了龙的传人之说。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龙也和其他十一个生肖一样,都有一样缺陷:“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筋。”也有另外一种说法,“鼠无牙、牛无齿、虎无颈,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腮,鸡无肾,狗无味,猪无寿。”两种说法区别只是有几种动物的缺陷不同而已。对于龙的缺陷,是一致的,那就是龙没有耳朵。有些龙的形象上有耳朵,龙的“九似”也说“耳似牛”,有牛一样的耳朵,但龙是没有听觉的。所以汉字中“聋”就是龙加耳,意思就是龙的耳朵就是听不见。

另外,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和其他生肖属相一样,都有一个别称。

子鼠叫“社君”,出自晋朝葛洪的《抱朴子·登涉》:“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社君是社稷之主的意思。之所以将老鼠称为“社君”,主要是因为老鼠经常聚集在土地庙附近,而土地老爷就是主管一方社稷。

丑牛叫“八百里”,晋朝大富豪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最著名的就是宋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寅虎叫“山君”,出自明朝朱谋的《骈雅·释兽》:“山君,虎也。”“山君”就是山林之王的意思。老虎是名副其实的山中之王。

卯兔叫“月精”,出自唐朝武元衡的《贺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传说中月亮上有玉兔,所以兔子就成了“月亮上的精灵”。

辰龙叫“云螭”,出自汉朝郭璞的《文选·郭璞之四》:“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吕延济 注:“云螭,龙也。”古话说“云从龙风从虎”,云往往就和龙紧密相关。而“螭”则是指没有角的龙。所以“云螭”就成了龙的别称。当然后来也引申为骏马或者有龙纹雕饰的杯盘。

巳蛇叫“玉京子”,出自唐朝裴钢的《传奇·崔炜》:“昔安期生长跨斯龙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安期生曾经骑跨一条大蛇朝拜天上的玉京,所以蛇就被称为玉京子。

午马叫“追风”,出自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日“追风赤骥””“追风”很好理解,快的能追上疾风。

未羊叫“胡髯郎”,出自南梁任防的《述异记》:“古人说:羊一名胡郎。”山羊的特征就是胡须,所以羊自然就是“胡髯郎”了。

申猴叫“王孙”,出自汉朝王延寿的《王孙赋》:“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因为王孙养的猴子,无论相貌还是仪态都是很丑陋的。

酉鸡叫“司晨”,出自唐朝李益的《闻鸡赠主人》:“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公鸡打鸣天光破晓。所以自然就是““司晨”——司命清晨了。

戌狗叫“乌龙”,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最初“乌龙”是狗的名字,后来就引申为狗了。

亥猪叫“乌金”,出自唐朝张张鷟的《朝野金载》:“唐拱州人畜猪致富,号猪为乌金。”因为古代猪大都是黑色,又能够创造财富,所以就被称为“乌金”了。

最后说说龙的儿子,古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为什么九个儿子都不一样,原因很简单,是龙和不同的母兽所生。

长子囚牛,是龙和犀牛所生。由于继承了母亲犀牛本分忠厚的基因,囚牛也是生性温顺,形象是龙头牛身,喜好音律,能辨万物声音,所以经常被刻在琴柄上。

次子睚眦,是龙和豺狼所生。生性好杀、刚烈嗜斗,所谓“睚眦必报”。因此被刻在刀环、剑柄上,象征杀戮,而且还有克制邪崇的功能。

三子嘲风,是龙和凤凰所生。长有双翼,生性好险又好望,常常刻在在殿角,有驱邪镇宅、消灾辟邪的寓意,寓意吉祥富贵,是瑞兽的象征。

四子蒲牢是龙和蛤蟆所生。嗓门极大,喜欢大喊大叫,一声大喝响彻天际。身形似龙,却胆子极小,经常被雕刻在钟钮之上。

五子狻猊,是龙和狮子所生。身形如狮,雄壮威武,能使虎豹,喜静不喜动,尤为喜欢烟火气息,常常吞吐烟雾,所以被刻在在香炉之上。狻猊和嘲风一样,象征富贵威武,也是瑞兽。

六子赑屃,是龙和神龟所生。龙头龟身,力大无穷,喜欢驮碑而行,所以被刻在石碑之下。所谓“王八驼石碑”其实说的就是赑屃。

七子狴犴,是龙和猛虎所生。身形似虎,好诉讼,能辨是非,代表公正、严明、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所以古代的监狱门头一级管阀衙门都绘有狴犴形象,因此监狱又有“虎头牢”之称。

八字负屃,是龙与神龟所生。身形和龙别无二致,也是龙的九个儿子里唯一一个龙形的儿子。但负屃不喜欢穿云入海,邀游天空,而是喜欢文学,经常被刻在石碑两侧。所以石碑两侧的纹龙图案其实不是龙,而是负屃。

九子螭吻,是龙和鱼所生。鱼身龙头,好望喜吞,所以经常被刻在宫殿屋脊之上,由于是龙和鱼所生,在五行中属水,所以刻在屋脊上还有镇火的寓意。

有关龙的故事很多,今天就说到这里,祝各位龙行龘龘大吉大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九似和龙的九子

老周

摘要:今年是农历甲辰年,也就是俗称的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虚拟动物,或者说是神话中的神兽。今天就来聊聊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雅称、龙的九似以及九个儿子。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也就是俗称的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虚拟动物,或者说是神话中的神兽。今天就来聊聊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雅称、龙的九似以及九个儿子。

龙在十二生肖中,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在现实中龙是根本不存在的,龙的形象汇集了九种动物的特征,根据《本草纲目·翼》的描述:“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还有一种说法,龙的身上融合了狮头、鹿角、虾须、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这和“九似”是有点出入的。

在中国,龙的形象很早就出现了。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一具大型石堆塑龙,这条龙身长19.7米,宽1.8到2米,是由一些大小平均的红褐色砾石组成。

关于龙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的经典文献《左传》中,距今也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龙也就是和麒麟、朱雀、玄武一样的神兽,并没有特别崇高的地位,到元朝以后,龙才成为了皇权的象征。所以,在元朝以前,皇帝都不是穿着龙袍。明朝开始,龙才逐渐成为皇帝的代名词。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皇帝的相貌叫“龙颜”,皇帝的宝座叫“龙椅”……凡此种种,和皇帝相关的都被冠以“龙”字。

尤其是五爪双角龙更是成为皇帝的专享符号,就连皇室的亲王、郡王也只能用四爪龙或者三爪龙。除了皇室以外,官绅百姓都是严禁使用龙的图案,违者就是僭越大罪,是要被处死甚至满门抄斩的。到了清朝,龙还成了国家的象征,清朝的国旗就是黄龙旗。所以龙也就逐渐成了中国的图腾,中国人也就有了龙的传人之说。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龙也和其他十一个生肖一样,都有一样缺陷:“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筋。”也有另外一种说法,“鼠无牙、牛无齿、虎无颈,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腮,鸡无肾,狗无味,猪无寿。”两种说法区别只是有几种动物的缺陷不同而已。对于龙的缺陷,是一致的,那就是龙没有耳朵。有些龙的形象上有耳朵,龙的“九似”也说“耳似牛”,有牛一样的耳朵,但龙是没有听觉的。所以汉字中“聋”就是龙加耳,意思就是龙的耳朵就是听不见。

另外,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和其他生肖属相一样,都有一个别称。

子鼠叫“社君”,出自晋朝葛洪的《抱朴子·登涉》:“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社君是社稷之主的意思。之所以将老鼠称为“社君”,主要是因为老鼠经常聚集在土地庙附近,而土地老爷就是主管一方社稷。

丑牛叫“八百里”,晋朝大富豪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最著名的就是宋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寅虎叫“山君”,出自明朝朱谋的《骈雅·释兽》:“山君,虎也。”“山君”就是山林之王的意思。老虎是名副其实的山中之王。

卯兔叫“月精”,出自唐朝武元衡的《贺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传说中月亮上有玉兔,所以兔子就成了“月亮上的精灵”。

辰龙叫“云螭”,出自汉朝郭璞的《文选·郭璞之四》:“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吕延济 注:“云螭,龙也。”古话说“云从龙风从虎”,云往往就和龙紧密相关。而“螭”则是指没有角的龙。所以“云螭”就成了龙的别称。当然后来也引申为骏马或者有龙纹雕饰的杯盘。

巳蛇叫“玉京子”,出自唐朝裴钢的《传奇·崔炜》:“昔安期生长跨斯龙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安期生曾经骑跨一条大蛇朝拜天上的玉京,所以蛇就被称为玉京子。

午马叫“追风”,出自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日“追风赤骥””“追风”很好理解,快的能追上疾风。

未羊叫“胡髯郎”,出自南梁任防的《述异记》:“古人说:羊一名胡郎。”山羊的特征就是胡须,所以羊自然就是“胡髯郎”了。

申猴叫“王孙”,出自汉朝王延寿的《王孙赋》:“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因为王孙养的猴子,无论相貌还是仪态都是很丑陋的。

酉鸡叫“司晨”,出自唐朝李益的《闻鸡赠主人》:“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公鸡打鸣天光破晓。所以自然就是““司晨”——司命清晨了。

戌狗叫“乌龙”,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最初“乌龙”是狗的名字,后来就引申为狗了。

亥猪叫“乌金”,出自唐朝张张鷟的《朝野金载》:“唐拱州人畜猪致富,号猪为乌金。”因为古代猪大都是黑色,又能够创造财富,所以就被称为“乌金”了。

最后说说龙的儿子,古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为什么九个儿子都不一样,原因很简单,是龙和不同的母兽所生。

长子囚牛,是龙和犀牛所生。由于继承了母亲犀牛本分忠厚的基因,囚牛也是生性温顺,形象是龙头牛身,喜好音律,能辨万物声音,所以经常被刻在琴柄上。

次子睚眦,是龙和豺狼所生。生性好杀、刚烈嗜斗,所谓“睚眦必报”。因此被刻在刀环、剑柄上,象征杀戮,而且还有克制邪崇的功能。

三子嘲风,是龙和凤凰所生。长有双翼,生性好险又好望,常常刻在在殿角,有驱邪镇宅、消灾辟邪的寓意,寓意吉祥富贵,是瑞兽的象征。

四子蒲牢是龙和蛤蟆所生。嗓门极大,喜欢大喊大叫,一声大喝响彻天际。身形似龙,却胆子极小,经常被雕刻在钟钮之上。

五子狻猊,是龙和狮子所生。身形如狮,雄壮威武,能使虎豹,喜静不喜动,尤为喜欢烟火气息,常常吞吐烟雾,所以被刻在在香炉之上。狻猊和嘲风一样,象征富贵威武,也是瑞兽。

六子赑屃,是龙和神龟所生。龙头龟身,力大无穷,喜欢驮碑而行,所以被刻在石碑之下。所谓“王八驼石碑”其实说的就是赑屃。

七子狴犴,是龙和猛虎所生。身形似虎,好诉讼,能辨是非,代表公正、严明、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所以古代的监狱门头一级管阀衙门都绘有狴犴形象,因此监狱又有“虎头牢”之称。

八字负屃,是龙与神龟所生。身形和龙别无二致,也是龙的九个儿子里唯一一个龙形的儿子。但负屃不喜欢穿云入海,邀游天空,而是喜欢文学,经常被刻在石碑两侧。所以石碑两侧的纹龙图案其实不是龙,而是负屃。

九子螭吻,是龙和鱼所生。鱼身龙头,好望喜吞,所以经常被刻在宫殿屋脊之上,由于是龙和鱼所生,在五行中属水,所以刻在屋脊上还有镇火的寓意。

有关龙的故事很多,今天就说到这里,祝各位龙行龘龘大吉大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龙的九个儿子的妈妈各是谁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今天就简明扼要为大家介绍下九个儿子的特点和司职工作。

孩子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收到母亲基因的遗传影响,所以在介绍之前先通过图片了解下他们的妈妈们:

下面我们逐一来了解下龙的九个儿子:

老大·囚牛(qiú niú)

囚牛,别看长的五大三粗,偏偏有颗少女心,没事就喜欢趴在琴头听个小曲喝个咖啡去享受生活,后来龙王干脆就安排他驻守琴头,所以这个角度一看对牛弹琴也是破有深意的,估计妈妈是头温顺的奶牛。

老二·睚眦(yá zì)

睚眦,是龙和豺狼所生,平生好斗喜杀,没事就喜欢舞刀弄棒,而且睚眦从不记仇,因为睚眦有仇必报,简称睚眦必报。后来刀环、刀柄、龙吞口便都做成它的形象。以便睚眦可以时常的可以体验刀尖舔血的乐趣。

老三·嘲风(cháo fēng)

嘲风,平日就喜欢登个高、望个远。类似有点小小的偷窥癖,于是安排他站在楼宇宫殿的房檐屋角,叫他监视和威慑一切妖魔鬼怪,同时也为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息。

老四·蒲牢(pú láo)

要说这老龙王也是不挑食,为了体现雨露均沾,这蒲牢就是他和蛤蟆所生。这蒲牢不仅爱大吼大叫还胆小,原本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害怕庞大的鲸鱼,每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后来干脆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每当用鲸鱼形状的木杵敲钟的时候,这蒲牢就吓得哇哇大叫,声音直传出去10里地。。。

老五·狻猊(suān ní)

狻猊,是龙和狮子所生,他遗传了母亲小懒猫的特质,没事就喜欢坐着不动,同时没事还喜欢抽两口烟。后来就安排他在香炉或者佛座上,每日可以吞云吐雾、不亦乐乎。

老六·赑屃(bì xì)

赑屃,又名霸下,老妈是乌龟,没事出去一边溜达一边唱“乌龟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哎、好像不对,应该是蜗牛。总而言之霸下这孩子力大无穷、平日里就喜欢背点啥,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老七·狴犴(bì àn)

狴犴是龙子中最上进的,从小就致力于当大官,常常仗义执言,明断是非。而且外形也是相当哇塞。所以安排他在衙门坐堂,监狱门口常常有他的身影,一生惩奸除恶、匡扶正义。

老八·负屃(fù xì)

老八负屃,和老六霸下关系比较好,经常的成双入对,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身影。负屃十分爱好那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老九·螭吻/鸱尾(chī wěn/chī wěi)

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因为妈妈是大鱼,所以他属于水性,人们常常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九似和龙的九子

老周

摘要:今年是农历甲辰年,也就是俗称的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虚拟动物,或者说是神话中的神兽。今天就来聊聊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雅称、龙的九似以及九个儿子。

今年是农历甲辰年,也就是俗称的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虚拟动物,或者说是神话中的神兽。今天就来聊聊有关龙的冷知识,龙的雅称、龙的九似以及九个儿子。

龙在十二生肖中,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在现实中龙是根本不存在的,龙的形象汇集了九种动物的特征,根据《本草纲目·翼》的描述:“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还有一种说法,龙的身上融合了狮头、鹿角、虾须、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这和“九似”是有点出入的。

在中国,龙的形象很早就出现了。1994年,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一具大型石堆塑龙,这条龙身长19.7米,宽1.8到2米,是由一些大小平均的红褐色砾石组成。

关于龙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的经典文献《左传》中,距今也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龙也就是和麒麟、朱雀、玄武一样的神兽,并没有特别崇高的地位,到元朝以后,龙才成为了皇权的象征。所以,在元朝以前,皇帝都不是穿着龙袍。明朝开始,龙才逐渐成为皇帝的代名词。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皇帝的相貌叫“龙颜”,皇帝的宝座叫“龙椅”……凡此种种,和皇帝相关的都被冠以“龙”字。

尤其是五爪双角龙更是成为皇帝的专享符号,就连皇室的亲王、郡王也只能用四爪龙或者三爪龙。除了皇室以外,官绅百姓都是严禁使用龙的图案,违者就是僭越大罪,是要被处死甚至满门抄斩的。到了清朝,龙还成了国家的象征,清朝的国旗就是黄龙旗。所以龙也就逐渐成了中国的图腾,中国人也就有了龙的传人之说。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龙也和其他十一个生肖一样,都有一样缺陷:“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神、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肠、猪无筋。”也有另外一种说法,“鼠无牙、牛无齿、虎无颈,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腮,鸡无肾,狗无味,猪无寿。”两种说法区别只是有几种动物的缺陷不同而已。对于龙的缺陷,是一致的,那就是龙没有耳朵。有些龙的形象上有耳朵,龙的“九似”也说“耳似牛”,有牛一样的耳朵,但龙是没有听觉的。所以汉字中“聋”就是龙加耳,意思就是龙的耳朵就是听不见。

另外,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和其他生肖属相一样,都有一个别称。

子鼠叫“社君”,出自晋朝葛洪的《抱朴子·登涉》:“子日称社君者,鼠也。”社君是社稷之主的意思。之所以将老鼠称为“社君”,主要是因为老鼠经常聚集在土地庙附近,而土地老爷就是主管一方社稷。

丑牛叫“八百里”,晋朝大富豪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最著名的就是宋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寅虎叫“山君”,出自明朝朱谋的《骈雅·释兽》:“山君,虎也。”“山君”就是山林之王的意思。老虎是名副其实的山中之王。

卯兔叫“月精”,出自唐朝武元衡的《贺白兔表》:“惟此瑞兽,是称月精”传说中月亮上有玉兔,所以兔子就成了“月亮上的精灵”。

辰龙叫“云螭”,出自汉朝郭璞的《文选·郭璞之四》:“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吕延济 注:“云螭,龙也。”古话说“云从龙风从虎”,云往往就和龙紧密相关。而“螭”则是指没有角的龙。所以“云螭”就成了龙的别称。当然后来也引申为骏马或者有龙纹雕饰的杯盘。

巳蛇叫“玉京子”,出自唐朝裴钢的《传奇·崔炜》:“昔安期生长跨斯龙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安期生曾经骑跨一条大蛇朝拜天上的玉京,所以蛇就被称为玉京子。

午马叫“追风”,出自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日“追风赤骥””“追风”很好理解,快的能追上疾风。

未羊叫“胡髯郎”,出自南梁任防的《述异记》:“古人说:羊一名胡郎。”山羊的特征就是胡须,所以羊自然就是“胡髯郎”了。

申猴叫“王孙”,出自汉朝王延寿的《王孙赋》:“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因为王孙养的猴子,无论相貌还是仪态都是很丑陋的。

酉鸡叫“司晨”,出自唐朝李益的《闻鸡赠主人》:“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公鸡打鸣天光破晓。所以自然就是““司晨”——司命清晨了。

戌狗叫“乌龙”,出自唐朝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最初“乌龙”是狗的名字,后来就引申为狗了。

亥猪叫“乌金”,出自唐朝张张鷟的《朝野金载》:“唐拱州人畜猪致富,号猪为乌金。”因为古代猪大都是黑色,又能够创造财富,所以就被称为“乌金”了。

最后说说龙的儿子,古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为什么九个儿子都不一样,原因很简单,是龙和不同的母兽所生。

长子囚牛,是龙和犀牛所生。由于继承了母亲犀牛本分忠厚的基因,囚牛也是生性温顺,形象是龙头牛身,喜好音律,能辨万物声音,所以经常被刻在琴柄上。

次子睚眦,是龙和豺狼所生。生性好杀、刚烈嗜斗,所谓“睚眦必报”。因此被刻在刀环、剑柄上,象征杀戮,而且还有克制邪崇的功能。

三子嘲风,是龙和凤凰所生。长有双翼,生性好险又好望,常常刻在在殿角,有驱邪镇宅、消灾辟邪的寓意,寓意吉祥富贵,是瑞兽的象征。

四子蒲牢是龙和蛤蟆所生。嗓门极大,喜欢大喊大叫,一声大喝响彻天际。身形似龙,却胆子极小,经常被雕刻在钟钮之上。

五子狻猊,是龙和狮子所生。身形如狮,雄壮威武,能使虎豹,喜静不喜动,尤为喜欢烟火气息,常常吞吐烟雾,所以被刻在在香炉之上。狻猊和嘲风一样,象征富贵威武,也是瑞兽。

六子赑屃,是龙和神龟所生。龙头龟身,力大无穷,喜欢驮碑而行,所以被刻在石碑之下。所谓“王八驼石碑”其实说的就是赑屃。

七子狴犴,是龙和猛虎所生。身形似虎,好诉讼,能辨是非,代表公正、严明、刚正不阿,秉公执法,所以古代的监狱门头一级管阀衙门都绘有狴犴形象,因此监狱又有“虎头牢”之称。

八字负屃,是龙与神龟所生。身形和龙别无二致,也是龙的九个儿子里唯一一个龙形的儿子。但负屃不喜欢穿云入海,邀游天空,而是喜欢文学,经常被刻在石碑两侧。所以石碑两侧的纹龙图案其实不是龙,而是负屃。

九子螭吻,是龙和鱼所生。鱼身龙头,好望喜吞,所以经常被刻在宫殿屋脊之上,由于是龙和鱼所生,在五行中属水,所以刻在屋脊上还有镇火的寓意。

有关龙的故事很多,今天就说到这里,祝各位龙行龘龘大吉大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龙生九子:龙与凤凰共同孕育的九个孩子,性格和形态却大相径庭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个神秘而庄重的传说,那就是龙生九子。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便受到人们的尊敬与崇拜。但你知道麻龙并不只是孤傲的王者,它也有九个性格各异、形态不同的儿子。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龙与凤凰共同孕育了九个孩子。这九个孩子各自继承了父母的部分力量,但性格和形态却大相径庭。

·老大名叫囚鸟,它继承了龙的音乐天赋,喜欢弹奏琴瑟,琴声悠扬,令人心旷神怡。

·老二名叫睚眦,它脾气暴躁,双眼如电,常常瞪得大大的,好似能喷出火花来。

·老三名叫嘲风,它身形矫健,善于奔跑,速度之快,连风都追不上。

·老四名叫蒲老,它胆小怕事,一听到雷声就会吓得大叫,声音洪亮,能传千里。

·老五名叫酸泥,它喜欢安静,常常坐在火炉旁,享受温暖和宁静。

·老六名叫灞下,它力大无穷,喜欢背负重物,人们常常看到它背着沉重的石碑。

·老七名叫彼岸,它公正无私,是牢狱的守护神,能明辨是非,奖惩分明。

·老八名叫傅宪,它喜欢文学,常常盘旋在诗碑上,阅读上面的文字。

·而最小的老九名叫吃完,它善于飞翔,常常在宫殿的屋脊上瞭望四方,保护着人们的家园。

有一天,天宫中的玉帝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各路神仙。玉帝也想见识一下龙的九个孩子的风采,于是特意下旨邀请他们前来参加。九个孩子得知消息后都兴奋不已,各自准备了节目,想要在宴会上大显身手。

然而就在宴会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宁静,一只凶猛的巨兽突然出现在天宫中,横冲直撞,无恶不作。九个孩子得知此事后,立刻决定联手对抗这只巨兽。他们各自施展神通,或咆哮如雷,或飞速奔驰,或喷火射击,共同抵御着巨兽的进攻。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九个孩子终于成功地将巨兽赶走,保卫了天宫的安宁。玉帝看到他们的英勇表现,大为赞赏,并赐予了他们神位和神力,让他们守护人间,保一方平安。从此,龙生九子的故事传遍了四海八荒。人们纷纷感叹这九个孩子的英勇与智慧,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守护着人们。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守护神。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激励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困难的典范。

如今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看到那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时,是否会想起那9个英勇的孩子。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却能团结一心,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能战胜它,守护我们的家园。

这便是龙生九子的故事,一个充满了神秘英勇与智慧的故事。他让我们看到了龙的力量与智慧,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一心的重要性。让我们铭记这个故事,传承这份智慧与力量,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