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取名

中国三大鬼节是什么节(鬼节是什么节)

发布时间:2024-04-15 21:52:00作者:旧事重提来源:互联网

中国三大鬼节是什么节(鬼节是什么节)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三大鬼节是哪三个?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古代有鬼神之说,一是希望人死后并不会就这么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人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祭拜来表达思念之情,还有就是出于对未知事物尤其是对超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三大鬼节是哪三个吧!

清明节

清明节在古时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大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即三月初一前后)。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祀上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的特色节日。

中元节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介绍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并且中元节是一个有深远历史的节日,那么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中元节是什么意思呢?中元节祭祀的含义是什么呢?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介绍

中元节释义: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有烧衣包、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

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这一天同时也是佛 教 的 盂 兰 盆 节 ,盂 兰 盆 节 的由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目莲救母」的故事:

目莲是佛祖的弟子,他的母亲因为生性贪婪恶毒,死后被打入轮回中的饿鬼道,永不得超生。目莲为了解救母亲,就在农历 7/15时广造「盂兰盆会」,让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享用盆里的食物,为母亲赎罪,使母亲能够超渡。后来每到7/15这一天,佛家们就会做「盂兰盆会」,以五果供奉佛、僧,解救在阴间受苦的祖先。

七月十五“中元节”一个特殊的节日

中元节自上古传下来,直到今日,产生了很多的民俗活动,又因古时交通不便,地域之间相互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各地的习俗又会有所不同,但在总体上却是相同的,不过节日忌讳却都大同小异。关于这些习俗和忌讳你知道多少呢?

河灯又叫“荷花灯”,就是在荷花样的底座上放上蜡烛或是灯盏,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流。人们一是认为河灯可以为逝去的亲人指引回家的路;二来则是普渡河中的孤魂野鬼。据我所知,黄河中所放的河灯最是壮观,不知现在还有否。

接近七月半后,天黑后,人们拿着香烛纸钱纸衣在街边烧,用清水泡白饭进行祭祀,目的一是让那些无主孤魂有御寒衣物,有食物裹腹,二来是让这些无主孤魂吃饱穿暖后不去抢夺自家逝世亲人的东西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在七月半这天,会有很多地方选择吃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鸭”音同“压”,吃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自己压住那些不干净的东西。

中元节的禁忌

1、夜晚不要独自外出

传统民俗认为“鬼节”这一天晚上不要独自出门,太阳落山之后阳气渐退,阴气增加,深夜独自外出会被阴气骚扰。

从安全方面考虑,立秋过后,白昼时间变短,深夜独自外出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如果实在要深夜出门最好有人陪伴,避免危险的发生。

2、不办喜事不搬家

在“鬼节”这一天,最好不要办喜事或者搬家乔迁等,民间多认为在这一天办喜事不吉利。

3、不要说“鬼”字

道教中认为中元节这一天地狱之门大开,各种鬼魂飘荡在人间。受道教思想影响,人们认为在这一天说“鬼”,很容易被“鬼”勾住。

其实不止在这一天,在平日里也应注意谨言慎行,避免招惹是非。

4、不要熬夜

人们认为人的魂聚居于天灵处,人在活动时天灵台是打开的状态。如果熬夜不睡,就会导致天灵台一直打开,阴气就会进入。

在平常我们也应注意睡觉时间不要超过晚上十一点,熬夜会耗损一个人的肝气元气,长此以往得不偿失。

5、吃饭时筷子不要插中间

把筷子插在碗的中间,形状似香炉,是祭拜时摆法。在“鬼节”这一天吃饭这样摆,人们认为会引起回家吃饭祖先的误解,导致祖先不满。

把筷子插在碗中间,本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不论是鬼节还是平时都应注意,要遵守餐桌礼仪。

6、不要乱踩纸钱

“鬼节”这一天,为祭祖很多人都会烧纸钱,以此寄托哀思。但在这一天不要乱踩纸钱,纸钱本是给祖先及逝去亲人的祭品,踩踏纸钱会让祖先生气,从而逝去好运气。

7、晚上不要晾衣服

很多地方都有鬼节晚上不晾衣服,把衣服收回去的传统习俗。人们认为如果在阴气重的夜晚晾衣服很容易沾染上不洁之物,因而要在晚上把白天晾的衣服收回去。

其实,立秋之后,夜晚气温降低,露水可能会让晒在外面的衣服沾上尘埃。

8、不要轻易回头

有人说在“鬼节”这一天,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听到别人叫你的名字,千万别回头,可能是“孤魂野鬼”在喊你,如果你回头,就可能会被他们勾走了魂。

不论是不是“鬼节”,在荒郊野外的地方都要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安全意识,注意自身安全。

9、不要挂风铃摆榕树

在“鬼节”这一天,不要在床头挂风铃,因为风铃招阴。也不要在家中摆榕树盆栽,因为榕树也是聚阴的植物。

10、不要下水

人们说“鬼节”这一天不要去危险水域游泳,否则会被“水鬼”拉住。

天气炎热,孩子们还未开学,很多人喜欢去水边玩耍。水火无情,很容易发生危险,玩水要选择正规的泳池或海水浴场,家长也要尽到监管责任,做好预防急救措施。

中元节有很多禁忌和规矩,其中之一就是不要走夜路。晚上11点之前就不要上街了,因为这天百鬼夜行,阴气最重,所以这天不应该在外逗留,夜不归家是大忌。此外,熬夜和勿夜游也是中元节的重要禁忌,熬夜容易致泄气入侵,而勿夜游则易碰上麻烦。在农村,老人经常会告诫后生们,七月半前后这几天的夜晚是不能随便出门的,因为这段时间不干净的东西都会出来,阴气非常重,所以人们不能在外面待太久,

而在外面过夜更是大忌,特别是身体不好的人更要注意。

远离万圣节——世界上最危险的节日

韩国首尔迎接万圣节的活动发生人踩人事故,造成超过200人伤亡,至今天上午已经最少154人死亡,应该还会上升,当中包括中国公民四死两伤。事故固然令全世界悲痛。这也是韩国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三年来第一次大型万圣节活动,不料却如此惨烈。我认为这一半与万圣节本身有关,另一半与疫情有关。

有句话说出来肯定会被人骂「抽水」——万圣节一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节日,没有之一。这个结论有很多研究证实,例如美国的数据指,万圣节儿童在街上行走时遇上意外而死亡的可能性是其他日子的4倍。大家只要稍一搜索,每年万圣节都会出现很多恶性伤人事件。State Farm analysis指出,在1990至2010年间,美国万圣节的死亡人数超过400万。看来这个鬼节并不是「浪得虚名」。

其实大家稍有常识,都应该很容易明白万圣节为何特别危险。

第一、玩得特别疯。万圣节两大关键词:一是吓人;二是捣蛋。所以这一日很多人会扮成杀人魔鬼、浑身鲜血来吓人,而且也会特别放纵自己,捣乱、使坏在这一日是被允许的,女性在这一日遭到性骚扰的机会也会特别高。

第二、所有人都奇装异服,会令人失去辨识性。日常生活中,服装是我们重要的辨识标志,但这一切在万圣节不适用。据说韩国事故现场,警察、消防员到场后,现场也分不清哪些是真警察、哪些是假扮来开派对的。因为这一天任何人都可以穿任何服装。

第三、所有人都会对危险失去防备心理,令行凶者可以「攞正牌」行凶。如果不是万圣节,你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大刀走在街头,你会远离他,然后报警。但如果今天是万圣节呢?你会觉得那是一把道具,他只是去开派对。这已经增加了极大的危险,因为你对危险完全失去了判断能力。去年的万圣节,日本东京地铁京王线就发生随机砍人事件,嫌犯身穿小丑装扮,手持30CM长刀攻击同车乘客。乘客开始不以为然,以为那是出来玩的道具。更恐怖的是,当一开始有乘客被砍,其他乘客也不会觉得这是袭击而逃跑,乘客以为这只是万圣节在玩游戏。直至刀砍到自己身上你觉得痛,你才能判断出——原来这是真的。但显然已经太晚了。万圣节这一日是你看到有人被开膛破肚、满地鲜血,都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的日子。你说有多危险。

今年还多了一个疫情因素。大家疫情下被憋了两年多,因此今年是全球大部分地区复常的第一年,大家出来玩得更high,可以理解。偏偏在政府和公共秩序管理者而言,过去近三年其实很少大型活动,大家对人群聚集的管理实战能力自然有所降低。一加一减之间,自然会令风险上升。

万圣节起源于西欧古代凯尔特人(Celt)的「萨温节」(Samhain),在这个收耕准备过冬的日子,人们会在夜晚点燃篝火举行收获的献祭仪式,大家跳舞聚会,并戴上面具、穿动物制成的奇装异服来驱赶夜里游荡的恶灵。但在现代社会,从治安角度而言,其实万圣节的风俗潜藏极大的危险,一不小心很容易变成献祭仪式的祭品。

玩归玩,但安全不能漠视。我认为政府其实可以适当规管万圣节的玩法,例如道具能否加上标识,让人们可以辨识这是道具还是真刀。或者政府可以规定在派对范围可以玩,但在公众地方不可以拿出可能吓到其他人的道具,必须把吓人的道具收起来,以免真假难辨。总之方法有很多,但必须重视这个一直存在而被视之不见的万圣节风险。

文:吴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