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班来了
时光清浅 初夏华年
新一届“二字班”新生们
同着夏天一起来了
他们将在盛夏的骄阳里
与清华园相遇
清华招生将陆续推出
优秀清华“二字班”同学的成长经历
清华故事及学习经验
以期帮助更多
优秀的、正在逐梦清华的同学们
更好地成长并圆梦
梅开两朵香各异
傲雪凌霜绽芳华
今天为我们分享的是
来自重庆的两位清华大学新生
她们的名字同为
梅傲雪
她,是梅傲雪。清华大学2022级日新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高中毕业于重庆市巴蜀中学。
她,也是梅傲雪。清华大学2022级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新生,高中毕业于重庆市第十一中。
她们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却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考上清华!
高考倒计时355天
梅傲雪(日新书院)的视角
菩提树叶叶尖的影子微微摇曳,我背着书包,不经意地迈进了整个盛夏。
按惯例期末考完就要从至善楼换到明德楼里,整理好自己的课桌,我摊开做了一半的数学卷子,听着歇在窗外榕树上的蝉鸣埋头掐表。教室里纸笔摩擦宛如春蚕食桑叶。
课间的时候和同学闲聊,谈到进入高三,彼此都是一声喟叹,既叹前尘难追,又叹前途渺渺。看看教室后早早钉上的倒计时板,叹息最后融化成沉默,相对无言,又重新看回自己的作业。
巴蜀至善楼和菩提树
梅傲雪(美术学院)的视角
我带着不安与紧张进入对美术生最重要的美术集训阶段。不顾班主任的劝导,暂放基础较好的文化课转而走艺术这条前途难测的道路,艰难但又是必然的选择。
从小学便开始接触美术,至今仍与其关系甚密的我一头栽进美术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炎热夏天的灼烧下,文化生们在学校苦读,而我一遍又一遍练习着联考的基础内容,一遍又一遍责备着无法做到完美无瑕的自己,一遍又一遍在寂静无声的夜晚温习着白天老师教授的内容……
梅傲雪(美术学院)上美术兴趣班
高考倒计时185天
梅傲雪(日新书院)的视角
晚间休息运气好的时候,能够看见月亮。天亮得越来越晚,黑夜越来越长,我仰头看着蛾眉月,默默计算现在太阳直射点大概在南纬多少度,同伴笑我学得魔怔了。
晚上十点半,按习惯该背历史了。一个月之后一诊考试的重要性经老师强调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上,再加上世界近代史繁杂,所以我背书格外专注。晚上披着一身寒气归家,埋进没来得及做完的英语作业,直至点着灯的房间沉浸在深夜中。
日历撕得飞快,如白鸽一样在时间的河流上方盘旋,而每天都尽力多学一点是我最大的慰藉。
梅傲雪(美术学院)的视角
不知不觉寒冬来临,美术联考的时间也悄然而近。对于我,这是通往清华大学的第一道关卡,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更是我通向向往生活的一大挑战。
在这段时间,我频繁地、几乎神经质地反复画着不知画过多少遍的内容,在“沙沙”的炭笔声与“哗哗”的洗笔声中释放着我的焦虑。反复催眠自己“这样做一定可以”,在现实的重压与脑海中的自我安慰间两边摇摆。
夜晚,仍亮得晃眼的画室,我们无言绘画,谁都不甘做最先离开画室的那位。直到老师无奈催促,才依依不舍离开板凳。无论如何,我要胜利!
高考倒计时30天
梅傲雪(日新书院)的视角
“长征就剩下最后一程,同学们一定不要松懈!”班主任石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但最近的几次考试我都发挥失常,晚上回去点开歌单听草东“于是转头向山里走去”,预设了一万种考试结局,终于昏昏沉沉睡去。
早上起床不带昨夜的伤感,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鼓鼓气,睁着尚且惺忪的眼步入学校。这时老师们的教学安排仍然非常紧凑,早读、上课、作业、考试将我的时间分割,也将我的时间填充。做错题的时候翻翻最近的卷子,又是厚厚一沓。或许我读过的每一本书,做过的每一张卷子,都会垫在我的脚下,将我越垫越高,离我梦想的星空越来越近。
梅傲雪(美术学院)的视角
晃眼间,我联考大捷,过了清华初试线。清华复试过线后,我人从画室飞回教室,在学校特别安排的清华艺术班中狂补落了差不多一年的文化知识。最后一步,我离梦想中的学校前所未有地近,连周围的许多人都认为清华我势在必得。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离清华的距离有“亿”点。
看着计算出来能考得上清华的分数,再看看我近期考试的分数,我绝望地几乎哭出声。在这段难熬的时间,我被老师、家长、同学的鼓励与自身对清华的执念鼓舞着精神,将全身心投入文化学习中。每天刷着数不清的卷子,盯着数不清的错题,只恨一天只有24个小时和自己不得不吃饭睡觉占用时间的身体。
看着即将来临的高考,高中三年时光如走马灯在我脑中闪过,不管前方凶吉,为了这三年的呕心沥血我都不能放松。正是因为清华就在眼前我才要放手一搏,如此不负我的追梦岁月。
收到录取通知书
少年的欢喜如此纯粹,看着清华门,意识到我们走出菩提树的荫庇,又迈进水木清华的氤氲。
阔别过去,千帆渡水,和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梅傲雪”撞个满怀,道一声:“你好!未来一起努力啊!”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重庆的两位“梅傲雪”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却同归于清华门前。借这奇缘,两位必携手并进,在各自的领域迸发异彩,闯出一片天地。
★
★
来源 | 重庆招生组
编辑 | 赵佳
为了认清通往清华的路
快把清华招生
↓ ↓ ↓
七绝《雪梅》
回文诗/姚朝文
(一)
雪映梅花红胜火,
花红胜火似英绝。
绝英似火胜红花,
火胜红花梅映雪。
(二)
雪映梅花红挺洁,
花红挺洁素芳绝。
绝芳素洁挺红花,
洁挺红花梅映雪。
辛丑十月初七赋
七绝•寒梅傲雪 (通韵)
诗/姚朝文
雪舞寒梅烂漫飘,
梅迎飞雪枝头闹。
都将瑞雪拟丰年,
更赞梅花孤艳傲。
辛丑十月初七赋
七绝《雪与酒》
诗 / 姚朝文
谁说雪情无酒香,
漫天飞舞醉琼觞。
酒能去雪几分冷,
雪可醒之一阵狂。
辛丑十月初七赋
五绝《雪与酒》(通韵)
诗/姚朝文
洁身纯似雪,
对酒唱豪歌。
把雪融醇酒,
无邪是俊杰。
辛丑初冬赋
十六字令《梅》
词 / 姚朝文
梅!
寂寞常思雪伴随。
盼争艳,
黄瘦问红肥?
辛丑十月初七填
章益清获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 供图
好消息,好消息!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章益清以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成功夺梅!
说说这个奖的含金量。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一评。今年,正值梅花奖40周年,全国共有17名演员入围终评,差额评出15名演员。在这31届梅花奖评选中,浙江共有42人共47次获得梅花奖,成就了一片香气飘飘的梅花林。
梅花奖是个什么奖?为什么能让一代代戏剧人持续追捧?且听有风君来解答。
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 供图
01 为什么是“梅花”?
其实,这个奖差一点就不叫梅花奖了。
当年,主办方也考虑过“梅兰芳奖”、“曹禺奖”、“菊花奖”等名称。曹禺是大作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当然好,但难于和表演艺术挂上钩。“梅兰芳奖”虽与表演贴近,但不能将话剧、歌剧、儿童剧包括进去。“菊花奖”的“菊花”,源于古代“菊部”,是戏曲的统称,也无法概括现代的话剧、歌剧、儿童剧等。
佳卉千百种,最后为何唯独以“梅花”冠名?
钱王陵园里的梅花。朱海伟 胡建强 摄
这得从梅花奖创立初始的时代背景讲起。
40年前的1983年,戏剧面临着青黄不接,传承无序,创新乏力之窘态。要尽快改变这一境况,关键在大力培育青年一代,让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赢得社会声誉,尽快恢复老一代艺术家当年的繁荣景象。
中国剧协主办的《戏剧报》(《中国戏剧》杂志前身)准备设立一个全国戏剧奖项,涵盖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每年一评(第23届起改为两年一评)。
中国剧协分党组原副书记、秘书长,戏剧评论家王蕴明是当年的亲历者,他给出了取名梅花的理由——这缘由富赡优渥的中国文化传统与美学意蕴。历代吟咏梅花的品格与戏剧尤其是戏曲的美学本质,特别趋同与亲姻。
比如,凌霜傲雪,在百花凋零的严冬“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比如,“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风虽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唐·韩偓);比如,“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明·高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比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红梅映雪 图源 视觉中国
总而言之,梅花高洁精神品格传递一种人生哲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经反复研究, 确定为“梅花奖”,是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以此来鼓励中青年演员勤学苦练,攀登艺术高峰。
关于参选演员的年龄上限问题也有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是45岁,还是50岁?当时,有人认为有一批年近50岁的演员很有成就,如果失去参评机会殊为可惜。不过,大多数评委赞同45岁,因为这样才能强调出评奖的目的——对青年一代的关注。
梅花奖的“奖杯”也很特别,它是一个大大的白底瓷盘,盘子上有一株鲜艳夺目的梅花,上面写着“梅花香自苦寒来”。
“奖杯”样式 图源 第31届梅花奖公众号
02 这些梅花奖演员都有啥绝招?
再来看看浙江的成绩单。
目前已获奖的42人,共47次获得梅花奖。其中著名越剧演员、梅花大奖获得者茅威涛是三度夺梅,婺剧演员陈美兰、昆曲演员林为林、越剧演员吴凤花也是二度梅的获得者。
42朵“梅花”中,超过一半诞生在越剧领域,其余还包括昆曲、婺剧、绍剧、京剧、甬剧、瓯剧、儿童剧等,体现了越剧作为浙江戏曲舞台的金名片,也展现了全省各门类戏曲百花齐放的趋势。
他们又有什么特别的绝招呢?
比如第3届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嗓音清亮,演起《狮吼记》里的“跪池”一折来,动作飘逸洒脱,人物塑造形神兼备。功夫都在平时,《狮吼记·跪池》是汪世瑜的恩师、昆曲大师周传瑛亲授的。汪世瑜14岁起跟着老师学戏,光是走七步的台步,就整整走了三个月。“老师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台步就是舞台上一言一行的根基,台步稳了,所有的形体动作都是美的,台步不稳,所有的东西都会飘。”汪世瑜常说,他至今健步如飞,跟自己小时候打好的台步基本功很有关系。
《狮吼记·跪池》中汪世瑜(右)饰陈季常 蝴蝶剧场 供图
梅花大奖获得者茅威涛是个“工作狂”,她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有什么新想法,比如看到哪里的对联写得好,就赶紧记下来。偶尔和爸爸、女儿坐下来喝喝茶,嗑嗑瓜子,突然会惊叫一声:哎呀不行,太浪费时间了。上个月,她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开演,每天几乎要工作12个小时。工作中的碎片时间,茅威涛经常拿着手机刷小视频学习。手机壳是女儿买的,上面有四个字:早日退休。
第26届梅花奖获得者、瓯剧演员方汝将,8岁就能把整本越剧《红楼梦》唱下来。为了在舞台上绽放,方汝将下了不少苦功。刚开始排练《双金印·水牢》这出戏,他根本找不到感觉。他在浴室洗澡时,发现肥皂泡沫流在地面瓷砖上很滑。他就在上面练习滑步,虽然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乐在其中。之后在舞台上展现出神入化的表演,令所有人大为赞叹。
第27届梅花奖获得者杨霞云和第30届梅花奖获得者楼胜是一对“梅花伉俪”,共同就职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经常一起携手下乡演出。有一次,我在武义碰到他们进村演全本《白蛇传》,村里的主干道足足堵了2公里,走了半个小时才走进去。在后台,他们和所有演员一起化妆、吃饭,不搞任何特殊待遇。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能唱一些婺剧经典选段了。
新晋梅花奖获得者,越剧演员章益清能文能武,私底下却很安静,她平时的休闲娱乐和大家一样,看书、看剧、淘宝。哦对了,有时候她也会在后台和演员们一起对着视频练八段锦,放松一下。
章溢清 浙江省文联 供图
对了,我们还曾经聊到过减肥的话题。但是很遗憾的说,她给的答案太官方了,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我问她每天要运动多少时间,她说,有时候散步、有时候在跑步机上跑步,也就半个小时吧。不过她说,平时在练功的人,只要一排练,日常运动量也挺大的。
怎么样?舞台下的他们是不是看起来都很生动有趣?就好像你身边的某个朋友一样。
要说共同的特点,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拼搏在舞台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获奖之后,依旧在排练场、在练功房、在最基层的舞台上,继续完成传承戏曲的使命,带来了许多或传承经典,或创新改革的精品佳作。
他们身上,都折射出对戏剧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03 什么?他们也是“梅花奖”?
要是以为梅花奖主要是戏曲奖,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你熟悉的那些知名演员,同样在话剧、歌剧、儿童剧、音乐剧、舞剧舞台上成功夺梅,娇艳璀璨。
比如中国剧协主席、二度梅获得者濮存昕,协同冯远征、何冰、梁冠华、王领、王巍、王斑等“梅伴”们,打造了《红白喜事》《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鸟人》《窝头会馆》《北街南院》《白鹿原》《天之骄子》《李白》《风月无边》《古玩》等佳作,秉承并推进着话剧民族化的“人艺风格”。
比如梅花大奖获得者、话剧演员宋通过《父亲》《凌河影人》《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塑造,在话剧民族化的进程中培育着浓郁淳朴“关东演艺学派”的地域个性。中国国家话剧院众“梅花”,也关注着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如韩童生、倪大红出演的《生死场》,张国立出演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涂松岩出演的《人间烟火》,周玲出演的《双人浪漫曲》《明月初照人》等。
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新创话剧《兰陵王》剧照 图源 新华社
还有大家熟悉的李雪健、王学圻、魏积安、吕凉、孙海英、杨立新、张丰毅、孙涛、辛柏青、徐帆、张凯丽、袁泉等,都曾获得过梅花奖。如今,这些都是荧幕上的“戏骨级”演员。
以及孙红雷,他夺梅的是音乐剧《想变成人的猫》。戴玉强、、雷佳等知名歌手,也曾以歌剧和音乐剧获得梅花奖。
植根于全国各地的“话梅”们,也都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上海人艺尹铸胜主演的《商鞅》、吕凉主演的《正红旗下》、郝平主演的《秀才与刽子手》,天津人艺张金元主演的《蛐蛐四爷》,陕西人艺刘远主演的《女人的一生》,奚美娟主演的《中国梦》,甘肃省话剧院康石主演的《在江西》、朱衡主演的《兰州人家》,山西省话剧院张治中主演的《立秋》,齐齐哈尔话剧团艾平主演的《风刮卜奎》,西藏话剧团扎西顿珠主演的《布达拉宫的风云》等,都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商鞅》(2003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录制版) 图源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公众号
一言以蔽之,创办了40年的梅花奖,不仅收获了巨大的社会声誉,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该奖项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诚然,获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期待梅花继续绽放!
“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