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水知识

黄鸿年 终身禁入中国 黄鸿年简介

发布时间:2024-04-14 13:28:28作者:往事如风来源:网络

黄鸿年 终身禁入中国 黄鸿年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1笔吞并百家国企,90年代赚走中国几十亿!他才是在华捞金第一人

  文 | 华商韬略 巴图海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从90年始,中国经济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一位印尼人抓住了这波时代机遇,从中国赚走了几十亿,此人是印尼巨贾之子、印尼金光集团总裁黄奕聪的第二个儿子黄鸿年。

  黄鸿年在中国的成功,早在他十几岁时就已埋下种子。

  在家里排行老二的黄鸿年,从小就任性,10来岁就“行侠仗义”,惹事生非。父亲被他搞得不胜其烦,一句“我管不住你,让‘伟人’来管你”,就把12岁的他送到中国。

  黄鸿年就读于云集的北京一中学,在中国一待就是10年。

  这10年中国经历是他宝贵的财富,黄鸿年在中国熟读人民日报、伟人语录,接受过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既有通天的人脉关系和对政策的高屋建瓴,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的习俗和心理了如指掌。

  说自己是“伟人”学生的黄鸿年对像父亲那样办工厂、做实业兴趣不大,他更喜欢大开大合,也就是:通过资本运作,通过收购兼并扩张自己的事业。

  1980年,黄鸿年离开家族企业单飞。

  黄鸿年对中国资产的眼光颇为毒辣。早在1985年,黄鸿年就打过收购中国企业的主意——试图收购青岛啤酒。但当时的环境相当不成熟,计划失败了。

  黄鸿年真正开始在中国捞金的起点,始于“中策”。

  1991年,在香港,黄鸿年收购了一家处于亏损状态的“红宝石”公司,并改名为“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简称“中策”。并且拉来李嘉诚的和黄集团、美国的摩根士丹利、日本伊藤忠商社加入其中。

  当时,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日益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尽早甩掉这个包袱,这包袱却成了黄鸿年纵横捭阖的战场。

  只几年间,中策集团在黄鸿年的带领下,花费4.52亿美元收购196家企业,后继陆续收购了100多家国有企业,总投资额超过百亿人民币,这对于90年代的中国无疑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在家乡泉州。黄鸿年一个晚上收购泉州41个企业不久,黄鸿年就在大连创造了一个新记录:他完成了一个一次性收购大连101家轻工行业国有企业的“一揽子收购计划”。

  黄鸿年将中策收购的国企,一并打包包装到海外等地上市筹集资金,把资金投入到中国的轮胎制造、医药、机械、电子、食品、通信等行业,被称为“中策现象”。

  用黄鸿年自己的话说就是:用资本主义的钱来建设社会主义。

  为什么这些被视为累赘的公司,到黄鸿年手里就变了个样?其实很简单,黄鸿年只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用现代企业制度和一套激励约束管理,就将很多企业立地盘活,有些企业真的连领导班子都没换,同一拨人机制换了,企业和人都富了。

  黄鸿年的这一做法,对于当时急需通过引进外资来改造自身的国营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上得山多终遇虎!黄鸿年的资本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2008年的金融海啸,华为的“万人大辞职”案例可谓经典,但黄鸿年却在此栽了跟头,在通过花旗银行进行的外汇和债券交易中,亏掉超过46亿人民币,使他“一朝回到解放前”。但这好像并未带给他很大的打击,甚至在第二天就办起了聚会。

  黄鸿年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遇到大风大浪,多多少少会断手断脚,只要不会断头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加坡“股神”黄鸿年要砸50亿美元 赶搭一带一路快车

新加坡富商黄鸿年宣布投资50亿美元(约67亿3000万新元),成立“一带一网私人有限公司”(One Belt One Net Pte Ltd),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提供网络通讯和数据中心服务。

今天以黄鸿年名义发布的商业提案指出,黄鸿年投入的50亿美元将用来建设数据中心、购买设备、开发软件,聘请及培训员工。

新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无现金付款公司和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业者。

黄鸿年指出,公司之所以选择在新加坡成立,是因为新加坡地理位置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优越,是东南亚和南亚的通信枢纽。此外,新加坡的法律机制完善,也有优秀的科技人才。

他希望,通过建设数据中心吸引与科学和科技有关的资金,发展新加坡的科技生态圈。

黄鸿年在《福布斯》排行榜中以净资产12亿美元,名列新加坡富豪榜第19位。曾任前中策集团主席的他,曾以兼并中国国企的“中策现象”,被称为中国资本运作的第一导师,曾一顿饭就收购几十上百家企业。

黄鸿年还被誉为“股市金手指”。当年,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以超过350亿美元“鲸吞”香港电讯,赢得“小超人”美名,黄鸿年就是其中的关键人之一。

不过,也据比较熟悉当事人的受访者指出,这个消息之后,有待进一步观察推进落实情况。

新加坡眼,带你看新加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kanxinji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