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2006年是什么年天干地支(2006年是什么年)

发布时间:2024-04-14 20:42:39作者:牛奶煮萝莉来源:网友投稿

2006年是什么年天干地支(2006年是什么年)

本文目录一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知道的常识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五干属阳,喜合。 以甲为例

见甲(jiǎ):为比肩、兄弟。

见乙(yǐ):为劫财、败财,克父及妻。

见丙(bǐng):为食神、天厨、寿星,为男。

见丁(dīng):为伤官、退财、耗气,子甥。

见戊(wù):为偏财、偏妻、偏妾,克子。

见己(jǐ):为正财、正妻,克母,为合神。

见庚(gēng):为偏官、七杀、官鬼、将星。

见辛(xīn):为正官、禄马、荣神,父母。

见壬(rén):为倒食、偏印、枭神,克女。

见癸(guǐ):为印绶、正人、君子,产业。

五干属阴,喜冲。以乙为例

见甲(jiǎ):为劫财、逐马,克妻。

见乙(yǐ):为比肩、兄弟、朋友。

见丙(bǐng):为伤官、小人、盗气,为侄。

见丁(dīng):为食神、天厨、寿星,子孙。

见戊(wù):为正财、正妻,克母。

见己(jǐ):为偏财、偏妻、偏妾,克子。

见庚(gēng):为正官、禄马,克父母。

见辛(xīn):为偏官、七杀、官鬼,媒人。

见壬(rén):为印绶、正人、君子,忌杀。

见癸(guǐ):为倒食、偏印、枭神,克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行属性

甲=木行=阳乙=木行=阴丙=火行=阳丁=火行=阴戊=土行=阳己=土行=阴庚=金行=阳辛=金行=阴壬=水行=阳癸=水行=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的时间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 │ │ │ │ │ │ │ │ │ │ │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0

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 酉、 戌、 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

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方法三:

用一个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来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数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用51除以12,余数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个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表

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1,比如,记住几个特殊的年份如1984年为甲子年,类推1924,1864,1804,……均为甲子年。提到的壬戌是第59顺位,那么用甲子年份加上59减1得到的1982,1922,1862,1802……都是壬戌年!

2,比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3,比如,2008年:2008-3=2005,2005÷60,余数为25,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25号干支,得知是戊子年。

4,比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 (如能诀六十甲子表就太好了)

(注意:年干支的是以立春为分界的,正月立春以后出生的,用本年干支;在立春前出生的,用上一年的干支)

月的干支

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是寅,二月是卯,三月是子,依次类推.....

月的天干记忆比较简单,只要在你年干的基础上记住几句歌诀就可以了:

甲己之年丙做首;乙庚之年卯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行;

还有戊癸何方觅,甲定之上好追求。

意思就是说,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有表如下:

年 份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日的干支

我们都知道,日的干支,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找日干支的方法最多,但都是比较有挑战性的。有机会我会同大家分享下!当然最简单的就是查万年历了!

时的干支

时的地支是固定的,这个就不多说了。

时的天干由日天干也可轻易得到: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该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壬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天支,便可推知其余。

渊源发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天干地支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1]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隋朝《五行大义》同意干支是大挠创制这一观点。

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

从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但是卜辞并不是甲骨文内容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多但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种类的与占卜无关的刻辞。比如其中的\"干支表\"刻辞。\"干支表\"刻辞,是甲骨文中的一种特殊刻辞,属于表谱刻辞的一种。这种刻辞刻写的是以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学者们也称之为甲子表。这种甲子表罗列刻写六十干支的\"干支表\"就是当时的人们用来检核和推算干支纪日的谱表,干支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折叠干支与星象

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干支的来历,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推导。《易学原理与大六壬应用》一书解释如下: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我们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恒星组成的,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保持不变,对地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地球及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则是相对于北极星(即紫微星)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影响,所以古人通过夜观天象来预测吉凶,《开元占经》就是古占星学著作,而七政四余和紫微斗数就是延伸出来的古星命学。

夜观星象受时间位置气侯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所以人们试图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占卜,地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利用起来了。根据历法知识我们知道,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所以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们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义也是来源于此。

换一种方式解释,因为干支是用来计时的,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因此我们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我们再看两个最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即一元。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由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即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上面我们假想的时钟只有年月指针,没有日时指针,这就需要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因素加以考虑。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日月五星对地球同一地点的影响时时在发生着变化,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对于日月五星运转了一周;地球一天时间内公转角度向前行进约1度,也就是相对于日月五星的空间位置变化为1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因此,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天体能量分布以每天1度的位置而产生变化,即产生了同一地点能量分布逐日逐时变化的结果,这就是日和时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地支有十二,而天干只有十个,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刚才的钟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而实际上我们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天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黄道十二宫的能量场,这就造成了地球周围能量分布的不均匀,这就相当于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块下游,石块背后的地方形成的漩涡,这个漩涡的位置就是空亡。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2003年,已经是二十年前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03年,已经是二十年前了。那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年伊始,2002年底出现的神秘传染病向各地传播,《南方日报》顶住压力,坚持刊发了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广东专家“是病毒性肺炎”的意见。此后,“”的梦魇弥漫了春夏两季。

年初,美国政府试图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等为由,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2003年2月,近1000万名爱好和平的人士在全球600多个城市举行反战游行,这是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反战活动,但并没有阻止战火的燃烧。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图源:网络

病毒与战争,就这样敲开了2003年的大门。

这是千禧年之后的第四年,距离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刚刚过去两年,距离北京奥运会举办还有五年。那时候,全球化仍是一个时髦的热门话题。

“”与抗疫

“新冠”出现之前,上一个全民戴口罩的年份,要追溯到2003年。

2003年“”肆虐,广东是首当其冲的省份。

当年春节前,广东河源、中山、佛山等地相继报告了“型肺炎”的病例。但起初,“”的传染性并没有引起重视。

2月,中国男足与上一年的世界杯冠军巴西队在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办了一场友谊赛,现场球迷超过5万人,戴口罩的人却寥寥无几。

2003年,中国队与巴西队的热身赛。图源:网络

2003年春节前后,关于“”的流言比春运大量流动的人口扩散得更快,很多城市的空气中充斥着白醋和板蓝根的味道。

由于有媒体报道有关熏白醋、喝板蓝根能预防“”的传言,市场闻风而动,市民群起抢购,一包几块钱的板蓝根甚至涨价十倍。

3月10日,从事WHO公共卫生项目研究的传染病学家Urbani博士,正式将该病定名为SARS,他本人于同月在越南感染“”去世。至此,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警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2003年,“”时期照片。图源:网络

2003年春秋前后,广州是抗击“”的主战场。广东迅速成立由钟南山领衔的医疗救护专家组,率先向全社会如实公布“”疫情。钟南山是抗击“”时期的一面旗帜,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带头奋战在抗疫一线,他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春运之后,病毒扩散,到了4月,北京成为疫情重灾区。4月20日是很多人对“”印象深刻的一天,当时,长、北京市长因防治不力被免,中央要求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当日北京确诊病例增加近10倍。

北京政府迅速抽调约4000人和500多台机械设备,用7个昼夜建成小汤山“”定点医院,开始接收病人。直到6月20日,51天的时间里,小汤山医院共收治了全国1/7的“”患者。“小汤山奇迹”之后,“”疫情也逐渐进入拐点。

2003年,“”时期照片。图源:网络

到了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北京旅游警告,并将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7月,全球不再出现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经成功控制SARS。

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其中,感染者中有23%是医护人员,包括邓练贤、范信德、叶欣、陈洪光等在内的多名中国医务人员在“”疫情中牺牲。

“”就此远去,一代瘟神来去无踪,它引发的恐惧却久久未能消散。十七年后,另一场大疫席卷全球,带给人类社会更加艰巨的考验。

2003年,“”时期照片。图源:网络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

自90年代时开始流行一句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到 2003 年底 , 广东省全部流动人口已超过 2800 万人 。

当广州为“”疫情奔忙时,一个青年的不幸遭遇让这座城市再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一年,刚从大学毕业两年的孙志刚应聘来到广州一家服装公司工作,本来前途无量的大好青年,却在一个晚上出门时,因为没带身份证件,被认定为社会上的“三无”人员,随后“被错误地作为被收容遣送人员送至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在一份极不符合事实的笔录中,孙志刚成了一个没有正常居所、没有正当职业、也没有暂住证的人。

在中转站逗留9个小时后,孙志刚再被送到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并在那里遭受粗暴对待,被连番殴打,于两天后的3月20日上午去世,年仅27岁。

媒体对孙志刚案的报道。图源:网络

起初,护工谎称孙是心脏病猝死,法医在进行解剖后却解释说:“被害人孙志刚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孙背部的出血区几乎覆盖满了整个背部,惨状令人发指。

之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孙志刚案进行详细报道,孙志刚的亲人与朋友为了寻求真相四处奔走,这引发了社会对当时落后的收容遣送制度的关注。同年6月,孙志刚案的相关人员分别被判刑。

此案后,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及以此为根据实施的收容制度被废除。

孙志刚下葬后,在这个年轻人的墓志铭上,最后一句写道:“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

孙志刚生前照片。图源:网络

2003年,中国仍然处于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

《南方周末》2003年的新年献词,将目光聚焦于“全面小康”与“公平社会”这两个严肃话题。文中说,我们身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一个剧变的时代,但“当下的中国,是否已经到了把重心逐渐倾向‘公平’的时刻”?在那篇新年献词中,作者最后写道,“我们寄望于2003年,寄望于今后20年”。

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尽管面对“”打击,2003年中国GDP仍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经济上行的趋势,只是对当年前二季度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上图:2003年的上海浦东(图源:网络);下图:现在的上海浦东(图源:摄图网)

英国《金融时报》在年终专栏中撰写《世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醒来的中国》一文,并引用拿破仑的名句:“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但在文中又加了一句:“不久前,世界还是轻轻松松,不在意拿破仑的上述警告,但现在,中国正在震撼世界。”

200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除了来自于“中国制造”形成的外贸力量,也有一部分源自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内需市场。

2003年8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房地产就此成为官方定义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投资的新热点。

这一年的媒体,开始关注一个叫“温州炒房团”的群体,据记者报道,当时有“1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炒楼,动用民间资金约1000亿元。温州约有8万多人在全国购置房产,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楼。保守估计,炒楼群体在7万人以上,以企业白领、政府官员家属及公司负责人为主……”

当时,炒房团把全国房地产市场分成四个等级,其中一级市场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房价约在5500元/平方米以上。

2003年,广州一处楼盘的广告。图源:网络

互联网与航天梦

2003年,也是中国互联网的拓荒时代。

电商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到来一度改变了商务往来与交易的模式,“网购”逐渐成为新风潮。为了实现网上支付,有的银行推出了一种名为“U盾”的工具,网购时需要用它进行一系列的验证之后才能够成功转账网银,当时的网民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卡里的钱被别人转走了。

“”危机中,在黑暗中摸索的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一骑绝尘。这一年,阿里巴巴的118号员工,一名被叫做小宋的女销售人员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后确诊“”,杭州阿里巴巴的数百名员工不得不进入“居家办公”状态。

当时,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在线协同的办公工具,很多沟通只能通过固定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但阿里的交易服务在“”时期大都没有受到影响,业绩反而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2003年10月10日,网易的股价比年初攀升了617%,达到70.27美元的历史高点。32岁的丁磊,凭借着网易公司58.5%的股份,坐拥约76亿元的身家,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首位互联网出身的中国大陆首富。

作为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那时还没有与暴雪牵手,但已经把发展重点转向网络游戏,并于当年推出了一款名为《梦幻西游》的游戏,这款网游至今拥有注册用户超过3.1亿,为网易带来滚滚财源。

这一年,腾讯在QQ2003中新增了QQ炫铃、捕捉屏幕等功能,其中,还有从QQ界面即可进入的QQ游戏。到了2003年9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2亿,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宠”。

同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开放CN域名的注册。历经1995-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一片荒漠中飞速崛起,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在互联网的江湖中无限畅想,也将双手伸向遥远的浩瀚星空。

2003年,地球的天空之外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10月15日9时,身处大漠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在万里无云之中腾空而起,成功升空。这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画面。图源:网络

按照预定计划,“神舟五号”将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清晨返回。

杨利伟经过多年训练和理论学习,通过层层选拔,被选为“神舟五号”航天员,他对飞行程序和操作过程早已烂熟于心。在这次长达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飞船绕地球飞行第14圈进入返回阶段,这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飞船会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穿越“黑障区”,船体要经受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考验,航天员也要承受比升空时更加难以接受的冲击力。

后来,杨利伟回忆说,他在降落的阶段中,脑海里想的都是亲人和战友。

10月16日凌晨,飞船返回舱穿过稠密的大气层,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支援部队迅速赶往着陆地点,航天员杨利伟在众人的协助下安全出舱。

随着“神舟五号”的任务圆满完成,杨利伟成为首位登上太空的中国人,而中国也成为第三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画面。图源:网络

这一年,时间记住了为国争光的英雄,也记住了为民牺牲的英雄。

2003年11月3日的衡阳大火中,由于发生坍塌事故,20名正在参与救火的消防员牺牲。他们入选了2003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而每一个牺牲的消防员身后,都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影视与金曲

有人说,2003年,是香港演艺圈最黑暗的一年。

除了香港经济持续低迷,“”横行还让不少影院空空如也,香港当地的电影制作也被迫停顿四个月。更不要说,演员张国荣和梅艳芳先后不幸离世。

2003年4月1日,傍晚6点41分,张国荣在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楼纵身一跳,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7岁。

张国荣电影剧照。图源:影视剧照

在那一夜之前,原本占据新闻头条的是伊拉克战争和“”。直到“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自杀”的新闻简讯在电视屏幕闪过,有些人还以为这只是愚人节的玩笑。

没想到竟是沉重的现实。从此,人间再无张国荣。

这年冬天,身患癌症的梅艳芳身着婚纱走进红磡体育馆,举行告别演唱会。尽管病重,她依旧在舞台上和歌迷谈笑风生。

12月30日,距离2003年最后一夜仅仅一天,梅艳芳因病去世。香港的女儿最终嫁给了舞台,她生前曾说:“我的心愿是死在舞台上。”

梅艳芳的告别演唱会。图源:网络

华语演艺圈送别了香港的一代天王与一代天后,但在流光溢彩的2003年,“华流”不会让“韩流”太嚣张。

那一年,很多人的磁带、光碟和MP3中,存着至今百听不厌的金曲。

中国台湾歌手周杰伦在这一年发表了自己的第四张专辑《叶惠美》,再次斩获多个大奖。谁能想到,从那个时候起,就已经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了。

在2003年的第14届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周杰伦在表演时加了一段即兴说唱:“其实我回家打开电视看看金曲奖,自己到底有没有入围,看见周杰伦三个字只入围了两项,我看到很辛酸沮丧,没有关系慢慢来继续努力,继续努力,与所有的音乐人共勉之。不被别人看笑话,我说的这番话,你们都真的了解吗?还是呆呆地坐在台下,看台上说笑话。”

周杰伦确实没获奖,那一年封王的,是陈奕迅。第二年,周杰伦把这一晚的心声写成一首《外婆》,收录到新专辑《七里香》中。

同年,22岁的新加坡歌手林俊杰发行第一张专辑《乐行者》,正式出道,作曲全部包办,第一个月销量就突破20万。

也是在这一年,蔡依林带着与周杰伦合作的专辑《看我72变》冲进了大众视野,这张专辑销量高达200万张,传唱度非常高。

刘德华的《17岁》,陈奕迅的《十年》,孙燕姿的《遇见》,容祖儿的《挥着翅膀的女孩》,古巨基的《必杀技》,朴树的《那些花儿》,潘玮柏的《爱上未来的你》,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等等金曲,霸榜了此后多年的KTV。

同年,一种植根于手机通讯的新兴事物——彩铃出现了。随处可见的彩铃广告,成了青春记忆中的另类金曲榜,也不知道有多少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偷偷瞒着爸妈打过印在上面的电话。

2003年,香港电影《无间道》系列也迎来完结。图源:影视剧照

那一年,看春晚仍是过年重要的消遣,经典的春晚节目层出不穷。

在那年的小品中,赵本山化身心理医生赵大宝为中了三百万大奖的村民范伟化解心理疾病,而他们身边的搭档高秀敏却在两年后病逝。

2003年的春晚小品。图源:网络

那一年,守在电视机前,电视剧如神仙打架。

一部叫《隋唐英雄传》的古装剧开启了无数少年的英雄幻想;一向擅长出精品的央视推出了《大染坊》;拥有“厂花”陈坤、董洁和“神仙姐姐”刘亦菲的《金粉世家》堪称“颜粉”福利;《还珠格格3》,为这个创造收视神话的系列画下句号;《粉红女郎》至今仍是中国都市剧的标杆;孙红雷在《征服》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你这瓜保熟吗?”

2003年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图源:影视剧照

电视剧方面,这一年堪称“金庸年”,张纪中版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以及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相继热播。

2003年10月8日,当时已八十高龄的金庸登上华山,参加各界文化名人为他准备的“华山论剑”。金庸以书会友,谈侠论剑,还闯过了友人们为他设的三道难关。

2003年的金庸剧《倚天屠龙记》。图源:影视剧照

最后一关由围棋大师聂卫平为棋友金庸亲自设下奇局,只需走一步棋便可过关,颇有几分“珍珑棋局”的趣味。金庸见到他的围棋老师聂卫平,笑着说:“手下留情。”

之后,金庸轻松过关,聂卫平却被华山难住了,登山过程中因身体不适,不得不先行下山。在这次“论剑”中,金庸将自己的手印永远留在了华山北峰的绝壁上。

2003年的金庸剧《天龙八部》。图源:影视剧照

而今,“武林盟主”已不在人世,香港四大才子也只剩下吃到老、玩到老的蔡澜。那个群雄并起、作品出众的华语演艺圈,也早已一去不复返。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是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到如今,一段过往的岁月,成了指尖上轻轻翻过的一页。

但愿,这个世界能像那时一样,短暂的踟蹰过后,明天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