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今天明明不是自己的生日,却意外收到了来自朋友的惊喜。
产生这样误会的原因其实都是因为没分清农历和阳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农历和阳历,给你整明白了!
原来,阳历和太阳有关,起源于西方,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大家都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但是精准一点,就是365天5时48分46秒。这么算下来,为了补上时间差,每四年就会有一个闰年。
而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这都是因为阴历和阳历之间差了十几天,如果按照阴历一年过完了,四季还没过完,这地还怎么种?
所以智慧的古人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两种历法融合了一下,在阴历的基础上,把每三年多出来的一个月加到了下一年,这个月就是闰月,这一年就是闰年。
小伙伴们,懂了吗?
如果还没懂,那就再看一遍!
来源:新华号 科普中国
中国农历岁时表:岁时节令也就是岁时、岁事、时节、时令等事,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集体性习俗活动。
前言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干支• 甲子(阏逢 困敦)
• 乙丑(旃蒙赤奋若)
• 丙寅(柔兆摄提格)
• 丁卯(强圉单阏)
• 戊辰(箸雍 执徐)
• 已巳(屠维大荒落)
• 庚午(上章 敦戕)
• 辛未(重光协洽)
• 壬申(玄 难)
• 癸酉(昭阳 作噩)
• 申戌(阏逢 阉茂)
• 乙亥(旃蒙 大渊献)
• 丙子(柔兆 因敦)
• 丁丑(强圉 赤奋若)
• 戌寅(箸雍 摄提格)
• 己卯(屠维 单阏)
• 庚辰(上章 执徐)
• 辛巳(重光 大荒落)
• 壬午(玄 敦戕)
• 癸未(昭阳 协洽)
• 甲申(阏逢 君滩)
• 乙酉(旃蒙 作疆)
• 丙戌(柔兆 阉茂)
• 丁亥(强圉 大渊献)
• 戊子(箸雍 困敦)
• 己丑(屠维 赤奋若)
• 庚寅(上章 摄提格)
• 辛卯(重光 单阏)
• 壬辰(玄 执徐)
• 癸巳(昭阳 大荒落)
• 甲午(阏逢 敦戕)
• 乙未(旃蒙 协洽)
• 丙申(柔兆 君滩)
• 丁酉(强圉 作噩)
• 戊戌(箸雍 阉茂)
• 已亥(屠维 大渊献)
• 庚子(上章 困敦)
• 辛丑(重庄 赤奋若)
• 壬寅(玄 摄提格)
• 癸卯(昭阳单阏)
• 甲辰(阏逢 大荒落)
• 乙巳(旃蒙大荒落)
• 丙午(柔兆郭)
• 丁未(强 协洽)
• 戊申(箸雍 滩)
• 己酉(屠维 作噩)
• 庚戌(上章 阉茂)
• 辛亥(重光 大渊献)
• 壬子(玄 困敦)
• 癸丑(昭阳 赤奋若)
• 甲寅(阏逢 摄提格)
• 乙卯(旃蒙 单阏)
• 丙辰(柔兆 执徐)
• 丁巳(强 大荒落)
•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维 协洽)
• 庚申(上章 滩)
• 辛酉(重光 作噩)
• 壬戌(率 阉茂)
• 癸亥(昭阳)
月令雅称【农历一月】 | 【农历一月】 正月、月正、征月、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首阳、妆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十三月。 |
【农历二月】 | 【农历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朝、花进、甜春、中春。 |
【农历三月】 | 【农历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尖月。 |
【农历四月】 | 【农历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梅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清规戒律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樤隆⒚蜂帷纯阴,乏月,阴月,中吕。 |
【农历五月】 | 【农历五月】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
【农历六月】 | 【农历六月】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
【农历七月】 | 【农历七月】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初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霜时。 |
【农历八月】 | 【农历八月】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 |
【农历九月】 | 【农历九月】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季白,戌月,杪商,霜序,季商。 |
【农历十月】 | 【农历十月】 孟冬、初冬、上冬、开冬、玄冬、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
【农历十一月】 | 【农历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
【农历十二月】 | 【农历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
• 春:阳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
• 夏: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长嬴,朱明。
• 秋: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节,高商,商节,金天。
• 冬:三冬,九冬,寒冬,安宁,玄英。
节令•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岁朝。
• 初七:人日。
• 正月十五:元霄,元夕,元夜,灯节,上元。
• 二月初一:中和日。
•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节,上除。
• 四月初八:浴佛日。
•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
• 十月十五:下元。
• 十二月三十:除夕,宁岁。
• 每月初一至十称“上浣”、“朔”、“旦”、“额。”
• 每月十五称“望。”
• 每月十六称“既望”,“望后。”
• 每月末日称“晦”。
•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很多人认为这一天是农历旧年的结束,认为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开始。我们送出祝福,都在初一这天说:春节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大家都太熟了,现在在城里可以感受一下气氛,燃放爆竹不被许可了。
不放爆竹是最近几年的事,正月初一过春节已是现代人的习惯,但实际上这个习惯只有100多年历史。
以前正月初一是元旦这一首你很熟悉的诗,作者是王安石。
王安石的时代,在公元1075年全国颁布施行了《奉元历》。
因此,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有三层含义:一、《奉元历》的名字中有元,代表新历的颁布之日。二、新历于立春那天开始实施,立春是一年的开元。三、王安石变法希望各种法度能让国家以崭新的面貌发展强大起来。
那时,立春是农历新一年的开端。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在之前不叫春节。在清代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在先秦时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
以前的正月初一叫元旦,现在的正月初一是春节,这还是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的事,是袁世凯批准的。
1912年1月1日,西洋历新年的第一天。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同日,宣布废除旧历(阴历),采用阳历计年,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当时,他发布大总统宣言书,宣言书末尾所署时间为大中华元年元旦。
于是正月初一的元旦这个名字被移到了阳历的1月1日。
虽然规定废除旧历,但是民间不认同,旧历继续存在,于是民间流行两种历法,阴历和阳历。
袁世凯接力废除旧历的事情,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也在努力,接力。可见那时候破旧是大家的共识。
袁世凯又发布命令,要求国人从1913年起跟阴历彻底断绝关系,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等等按阴历走的传统节日一律要改成按阳历过。
例如,除夕本来是阴历的腊月二十九或者腊月三十(视大小月而定),现在要改到公历的12月31日。
袁世凯发布命令后,还派出专员督导机关和学校等单位,如果发现哪个单位不在元旦(公历1月1日)那天放年假,要处罚。
民间抵抗的力量也不小,可能大家过惯了阴历,就是不想改。袁世凯想通过这个方式彻底废除阴历,也没达到目的。
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为顺从,向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报告说,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本部为顺从起见,是否有当理合,呈请大总统鉴核施行。
袁世凯接此呈文后,经过研究,批准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放假。自此,奠定了阳历1月1日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
由于将阴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袁世凯批准的,许多倒袁人士都不同意,都拒绝过这个春节,还提出废除春节这个节日。但是,民众不买账,对不满的人也不同意。
于是,正月初一正式易名为春节,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农历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古人过年,没有定哪一天为春节,南北朝时,春节泛指整个春季。
南北朝后,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来判定立春,当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立春便至,现在常用“定气法”来划分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干支纪元中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也就是说,以前的农历新的一年以立春为始。
到后来,又做了一次统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中,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零点。
规定说——
六十干支从甲子年、乙丑年……到癸亥年,六十年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干支纪年的循环参考时间:对应于北京时间公历1984年2月2日0时起到1985年2月19日24时截止的农历年为甲子年。该年也为生肖纪年的鼠年。
1985年2月20日为正月初一。
所以,立春,不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所以,是可以对孩子说:你又大了一岁。
附:
2014年之前,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产品之间存在日期编排不一致、节气时间不一致、甚至重要传统节日不一致等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困惑和使用上的混乱,大量的咨询电话和来信就形形的农历日历的差异提出了质疑,例如,2013年的端午和冬至都分别有不同的日期版本,对此公众反应强烈。
在国家标准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纳入了2014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归口管理,并由国内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承担起草工作。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