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青团,除了历史意义和吃文化的一种传承以外,叶子还认为青团里饱含了营养与美味的体现,还蕴含着一派春色的生机勃勃景象。
青团的由来据说传说是有一年清明节时,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一位农民将李秀成扮成农民模样,和他一起耕地,但清兵为了抓捕李秀成,就处处设岗检查。这位农民回家一边走一边思索怎么给李秀成带吃的,结果不小心 踩在艾草上摔了一跤,手上和膝盖上都染上绿油油的颜色,于是它心生一计,将艾草采回家挤出汁揉进糯米粉里,做成绿色的圆子,放进绿油油的青草里,就躲过了清兵的检查。后来吃青团的习俗就流传开来。
青团的制作简单来说分为四步:做馅、做青汁、做粉团、包青团蒸制。
青汁的原材料也根据各地不同而有差别,每个地方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原材料,可以是艾草、清明草,也有用车前草、马兰头等来做的,当然,如果这些都不好找的话,可以用绿油油的蔬菜汁来代替,但是清明节青团最常规的青汁用料还是艾草、清明草这类,除了绿油油的颜色外,它本身有着一股清香和一定药用价值。
好了,我们下面来说说具体做法,先来说说馅料的做法:
我做的是红豆沙馅,青团的馅料种类很多,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这个根据自家口味来做,下面分享豆沙馅的做法。
原材料:红豆300克、猪油30克、白糖80克、柠檬汁几滴。
红豆泡好后,加入适量水,用破壁机打成糊。
将红豆糊倒入面包机桶里,加入猪油和糖,挤上几滴柠檬汁。
盖上锡纸,启动面包机的果酱功能,将红豆沙炒到合适的干湿度即可。
用面包机炒红豆沙一定要盖锡纸哟,不然会飞溅到到处都是,没有面包机的朋友就直接倒入锅里,中小火慢慢炒。
做好的红豆沙。
红豆沙做好后,我们就来做青团。
糯米粉240克、大米粉160克、清明草200克、白糖50克、豆沙馅400克
准备好原材料。
我这次用的糯米粉和大米粉的比例是6:4,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想要软一点糯一点就加大糯米粉的用量,个人觉得糯米粉太多做出来太粘了,每家口味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来添加,大米粉可以超市买,包装上写着“粘米粉”的字样,也可以自己用破壁机将大米磨成粉。
将清明草焯水。
打成汁。
将青汁加入到糯米粉和大米粉中,揉成干湿合适的粉团。
将粉团和豆沙馅分别搓圆。
像包汤圆一样包好青团,蒸熟即可。
成品图。
叶子的小厨,国家一级营养师、美食作家、国宴传承人,公众号:叶子的小厨,每天分享简单美味菜肴,有任何疑问欢迎到公众号留言,叶子会一一回复,爱美食爱生活的叶子在那里等您哟。
用传统浆麦草做出的地道苏式青团。记者摄
清明节即将到来,每到这个时候,讲究“不时不食”的苏州人都离不开青团子的美味与芬芳。昨天,在苏州姑苏区沧浪街道竹辉社区,两位老苏州用传统的野生浆麦草制作出最地道的苏式青团,用这道美味点心讲述传承多年的苏式智慧。
“浆麦草多长在田间、地头与河边,每年立春后,这种草便开始大量生长。”今年74岁的刘香梅是位地道的老苏州,青团一般食用时间都是在4月份前后,这和清明扫墓祭祖有关。近些年来,野生的浆麦草越来越少,人工繁殖的浆麦草成功延长了苏州人吃青团的时间,有些商家甚至在元宵节后便开始出售青团,一直延续至清明节。
如今,做青团、吃青团的习惯已烙印在苏州人的骨子里,一些老苏州更是在清明前后,亲自动手为家人们制作这道美味。昨天,在姑苏区沧浪街道竹辉社区,老苏州汪巧珍和刘香梅一起,用自家祖辈传下来的手法,制作心中最地道的苏式青团。制作青团子的材料不多,“只有三样:青汁、糯米粉和豆沙,其中调色的青汁是最为关键的。”刘香梅说,想要做出最正宗的苏式青团,就必须用野生浆麦草榨出的青汁调色。为此,两天前,老人便托乡下的亲戚从田间割来野生的浆麦草,亲手做出了碧绿清香的青汁。据汪巧珍介绍,智慧的苏州人将青汁中加入石灰水,不仅能够起到固色的作用,还能诱发出更多的青草香气。
糯米粉中分次加入青汁,青绿色的面团加入香甜的红豆沙,嵌入一块糖猪油,捏成圆溜溜的模样,再放上蒸屉蒸上8分钟,一笼碧绿如玉的青团便“出世”了。“糖猪油必不可少,蒸的时间也要把握好,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巧,其中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先人智慧。”汪巧珍说。(记者严松)
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是一款天然绿色的传统小吃。近年来,在各大美食视频博主的安利下,青团成了网红小吃,各种花样做馅料,价格也跟着增加。但是地道的湖南人,最爱的还是那传统豆沙馅的味道。
每年的清明、谷雨节气前后,湖南民间有采摘艾草嫩叶来做艾叶粑粑(即青团),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源自大自然美味的传统习俗。野生艾草是一种具有驱寒、镇咳、温经、安神的传统食材,人们从田野地间采摘艾叶经过清洗、焯水、浸泡,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面胚,摘成每个大约重75克的面团,搓成长条,逐个按扁,包入豆沙馅等馅料,捏拢收口,搓成圆球,即成青团生坯。笼内铺上湿布,放入青团生坯,上锅蒸约15-20分钟至熟,再在青团上涂些芝麻油即成。尝一口墨绿如玉、柔软爽滑的青团,把春天的美味装到肚子里。(红网时刻记者 于佳丽 通讯员 周凤连)
来源:红网
作者:于佳丽 周凤连
编辑:姜姿
【来源:红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