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e君说——
爱恨交织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文章解析得很清楚,因为人与人相处,特别是亲密相处,本来就是共性的融合、个性的丧失。在爱里面,我们难免会有妥协、退让和忍耐。这让Yee君想到那句爱的箴言: “爱是恒久忍耐”,道出了亲人、恋人之间相处的真谛。还有那句传播很广的话:“即使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也有五十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冲动。”这就是我们与人相处的状态吧,不仅善恶在一念之间,爱恨也在一念之间。而从爱到恨的转变,简直犹如自天堂跌落地狱,从前所有温存,都变成了冰冷的刀子。这个刀子在一瞬间的恨里,足以令人伤心。毕竟在爱你的人面前展示出脆弱之处,就如同让对方知道了你的命门。他要是恨起来,挥起刀子,那不是一扎一个准吗?!爱恨的状态似乎有点像水,爱的时候是那样肆无忌惮,那样柔软包容。一旦恨起来,就会变得冰冷而坚硬。
我们往往会因为某个人而产生爱恨交织的感觉。尽管有这样的相似之处,但爱和恨似乎又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好好发展。但是当我们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更希望他们遭受痛苦——或者至少可以影响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然而,我们不必去听别人口中的故事,就能知道爱与恨是可以共存的。如果你曾经爱过一个人,你就会知道你也会对他充满恨意,但是这种感情状态是怎么产生的呢?
她是一个不爱你的人
如果你对一个人既恨又爱,最常见的情况是因为你的爱没有得到回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可爱的人,那你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你爱的人不爱你。如果你是个缺乏自信的人,这将会进一步打击你的自尊。如果你有一些自负,你可能会被感情冲昏头脑,从而导致你认为你的爱得不到回报是对方的缺陷导致的。如果你因为这个人的性格缺陷而产生负面情绪,那你注定会恨他(至少是一点点)。
爱情让你失去个人自由
关于爱与恨在没有回报的感情中如何共存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即使你的爱得到了回报,你仍然可能会恨那个人,甚至是在你们的关系全面发展的时候。这是一件在爱情关系中很矛盾的事——与浪漫与否无关。
在感情(爱情、友情、亲情)的基础上,与另一个人建立一段真正的“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的关系,需要放弃一些你的自主权和个人自由。有时候你需要花时间和别人在一起。这样就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做你在那一刻更想做的事。就像我的闹钟在早上5点半响起,然后我就要开车送女儿去学校了,但我更想关掉闹钟,翻个身再睡一会儿,当然是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当你和另一个人有恋爱关系的时候,有的时候难免你要把自己的喜好放在一边,去满足他的愿望或需求。
有时候你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我的女儿想看三部电影,而我只想看一部,那最后我们可能会看两部。在与自己爱的人相处时有一些自己的自由成为了一件必要的事。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反复强调自主权和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放弃自己的自由并不总是正确的,尤其是当你习惯了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布罗加德, 2017)。你可能认为给予和交换是一种牺牲或惩罚。如果你认为你的另一半是你失去个人自由的原因,那么你可能会有一些恨他们,或者程度更深。
爱让你脆弱
为了与他人建立一段有意义的关系而改变自己,这不一定是件好事。在工作中,在杂货店里,或者地铁上,我们不能时刻给别人看到我们的真面目。但你需要在家人,爱人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这样也意味着你会暴露给他们你的弱点,这也意味着你将会变得脆弱。
伤害一个脆弱的人,比伤害一个时刻保持警惕的人要严重得多,这就是脆弱的部分含义。因为脆弱会增加你受伤的几率,所以脆弱是很可怕的。这是一件很有冒险性的事,不得不承受这样的风险,可能会使我们的爱与有时与仇恨交织在一起。
另一个人有缺点
但你并不是唯一一个必须展示真实面目的人。恋爱中对方也需要敞开心扉,展示他们真实的一面。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会发现他们有些方面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你不得不忍受他们所有的坏习惯和恼人的行为,尽管这些习惯和行为你曾经觉得很可爱。幸运的是,当你所爱的人的习惯和行为让你心烦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偶尔的恨意,但你对他的爱却是不会改变的。
矛盾心理
当爱与恨交织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心理。在功能关系中,有矛盾的状态往往是短暂的,爱一般大于恨。但当两种情绪开始渴望竞争时,矛盾心理持续的时间会变长。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场景:你会因为你的小狗病死而伤心,但一方面你又为它不用再忍受痛苦而感到欣慰。你的妹妹吃饭又迟到了,你会感到烦恼,但其实你已经预料到了这个问题。你会被刚刚约会的人所吸引,也会对他的某个行为感到厌恶。有时你爱上了两个人,但现在是时候该选择其中的一个了 。或者你会恨你的配偶就像你平时爱他那样,总有一些关于恨的艰难决定要做。
一根细线
事实上,那些情歌中唱的东西并不是同时恨和爱一个人,而是爱变成了恨。导致乐队主唱道格拉斯“烟鬼”斯考特放下麦克风的原因,是因为他心爱的女人与他的关系一天天变深之后,突然就把他们的关系冰冷地割开了。就在不为人知的一瞬间,她的爱变成了恨。
这些情况不仅仅发生在这些热门歌曲和好莱坞电影中,在现实中爱也可以在几分钟内变成恨。当我们观察大脑是如何处理爱与恨这两种情绪时,发现这个过程是可以被解释的。泽基与罗马亚(2008)在研究人们的大脑时,观察了他们在喜欢或讨厌一个人时的面部图像。结果显示在这两种情况下,相同的一片大脑区域是呈现激活状态的。其中一个区域叫做脑岛——这片大脑区域决定了情绪的强度,以及我们将其与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在本例中是人)联系的强度。而独立的个体是不能决定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因此,恨和爱似乎都与大脑神经的处理有关,这种神经处理有时被称为情绪的唤醒效应(这是一个科学术语,所以有些唤醒可能是负面的)。但是具有高唤醒效应的情绪可以迅速把积极(爱)的情绪转变为消极的情绪(恨)。
这条感情的“细线”会让我们状态越来越差,让我们几乎看不到一段感情的未来。有时爱看起来是那么的持久和永恒,以至于当我们意识到它会很快变成仇恨的时候,会觉得爱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存在。
爱恨交加:有趣又令人费解的现象,展现域迷的无可奈何!
以下两个论断,充分体现了域迷对于入围女排国家队爱恨交加的心态,颇有爱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的不舍。
近日,看到两个不同球迷的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看待国家队成绩的新思维,想法新颖而有趣,巧合的是两个话题都与天津队有关:
一是,天津队队员在国家队担任替补与主力,及其与国家队成绩的关系:呈相反的对应关系。
二是,在两个不同的奥运周期,联赛最佳二传落选国家队,非最佳二传魏秋月却率领国家队取得了优异成绩;而最佳二传姚迪入围国家队,国家队成绩却跌入低谷。我们可以分别从2个层面来理解上述两个论断。
第一个论断:
其一,天津队3名队员李盈莹、王媛媛、姚迪担任国家队替补队员时,国家队取得了2019年世界杯冠军、2018年世锦赛季军;作为国家队主要的替补(占据三个位置替补的半壁江山),在东京奥运会上也无力帮助国家队摆脱跌入低谷。
其二,天津队3名队员李盈莹、王媛媛、袁心玥担任国家队主力队员时,国家队仅仅取得了2022年世锦赛、世联赛两个第六名、2023年世联赛亚军、兵败于奥资赛。
其思维逻辑:以此批评与否定域迷对于李盈莹与姚迪的过分称赞或者吹捧。
解读:国家队兵败于东京有各方面的原因,并非上述论点可以支撑的。
从表面上看,这是全面否定李盈莹等的实力,但李盈莹确实存在可以锦上添花如善打顺风球、欠缺雪中送炭如带领国家队逆转的能力:在奥资赛连败于欧美二流球队、世联赛金牌赛负于土耳其队、世俱杯连败于欧洲两强等都是不争的事实。
倘若李盈莹能够带领国家队做到津迷引以为傲的“无逆转不天津”,到那个时候,李盈莹绝对是国家队、甚至是世界第一主攻。期待那一天的到来,真正的中国女排球迷都希望能看得到李盈莹取得如婷女王那样的辉煌。
第二个论断:
其一,里约奥运会,郎平启用康复回归不久的魏秋月(姚迪主打联赛并获得冠军,未评最佳阵容),与辽宁队的丁霞轮流担纲二传,率领国家队获得了奥运会冠军。
其二,东京奥运会,郎平弃用联赛最佳二传刁琳宇,由辽宁队丁霞与姚迪担纲二传,创造了国家队奥运会最差战绩。如果用刁琳宇取代姚迪,国家队也不至于八强不入。
持这种观点的球迷,无非是想表达,地方队最好的队员(如联赛组委会评选出的最佳阵容)不一定是最适合于国家队的技战术体系的要求:如上赛季最佳副攻薛翼枝就未能入围国家队。本赛季女排联赛TOP25二传有效得分指数榜第一名姚迪如果再次落选国家队,也属正常。
解读:不能否认,在巴黎奥运周期,主力二传刁琳宇取得了2023年世联赛亚军、并入围最佳阵容,可又未能在第一时间带领国家队取得奥运资格,让很多球迷对她充满着疑问和异议。
刁琳宇、丁霞、许晓婷、姚迪最终谁能入围国家队主力与替补阵容?是刁/丁的快快组合还是刁/许的快稳组合?又能将带领国家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系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若需转载或者引用本作品必须注明来源;欢迎交流、点赞、关注、收藏、转发。
#微头条首发挑战赛#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