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广西【带你了解我国唯一一个海洋民族——京族】在祖国大陆的最西南端,在风景如画的北部湾畔居住着我国唯一一个既沿边又沿海的,整体以海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大约在五百多年前,京族祖先在涂山(今越南海防一带)海面捕鱼,追踪鱼群来到巫头、山心、澫尾岛上,发现这里鱼场优良,风景优美,四季如春,便定居下来,成为这里最早的拓荒者。京族文化还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东兴市利用这些京族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使得村民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是名副其实“最富有的海洋少数民族”。(via:东兴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京族,也称为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在中国境内,京族被视为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58年将中国境内的这个民族定名为京族,在越南官方也使用“京族”这一名称来区别于越南境内其它民族。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京族的母语京语通常被认为属于南亚语系,故京族一般被视为南亚语系民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京族是百越后裔的壮侗语系民族之雒越为主体,加入南岛语系民族之占人、南亚语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汉藏语系民族之汉人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京族文化更接近于东亚而非东南亚。 语言文字 京族使用京语,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文字为国语字及喃字,京族通用广东方言和汉文。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京族的母语京语通常被认为属于南亚语系,故京族一般被视为南亚语系民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京族是古骆越人后裔,之后才融合中南半岛的土著占人、高棉人形成今日之京族。而由于受长期汉化,京族文化更接近于中国而非东南亚。 京族自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万尾岛、山心岛、潭吉等地发展。清政府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朝末年,划属防城县管辖。京族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劳动生产,共同开发了祖国南方的沿海边疆。 民族服饰 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腰间束带。 京族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妇女喜欢染黑齿、结“砧板髻”。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衩至腰际,活动方便。 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如今的京族地区,仍有部分老年妇女穿民族服装,上身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及菱形遮胸布,下穿黑色或褐色长宽裤子,外出时加穿白色长外衣,形似旗袍而开衩较高,结“砧板髻”。少数妇女还保留染黑牙齿的习惯。 但多数青年男女的服饰已与附近汉族相近。 民族饮食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1958年正式改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从事沿海渔业。京族三岛又发展了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珍珠养殖场。 京族主要从事海洋渔业,同时又受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在饮食习俗上就是从大米为主食,红薯、芋头为杂食、喜食鱼、虾、蟹、鱼汁及糯米制品。妇女爱嚼槟榔。京族普遍爱吃糖食,特别喜欢用糯米糖粥来招待客人。无论在哪一家作客,主人总要把客人视为良朋贵宾光临而喜气洋溢。在茶余饭后之际,给客人捧出甜润润、香喷喷的糯米糖粥;要不就是绿豆糖水、糖汤粉丝或红薯糖汤等等。 为什么京家人这么喜欢糖食,而且特别喜欢以糯米糖粥或其他甜品来招待客人呢? \"糖\"是甜蜜的,京家人以此隐喻着对幸福的向往和寄托。京族有句古老的谚语:\"家积万金,不如高朋满座\"。由此可以窥见,京家人在传统习俗上对友谊的珍视和崇尚。而糯米糖粥的甜润胶蜜,正是寄寓着\"友谊常在和如胶如漆\"的美好愿望以及虔诚的民族心态。 京家人认为,家中有客常来,是人生很幸福的一种殊荣。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以自己最崇尚的\"甜蜜\"之情来敬奉客人。这种以\"甜蜜\"寄寓着\"幸福\"、\"美好\"的习俗事例颇多,在生活社交中几乎随处可见。 例如,在婚娶的习俗仪式中,男方向女方送定婚礼时,其中就少不了\"糖\"和\"糯米\"。在节日习俗中亦如此,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的早餐,家家户户都要吃糯米糖粥;八月十五中秋节吃\"团圆饭\"首先吃的也是\"糯米糖粥\";哈节祭神首先就要有糖糯米饭。此外,在民间歌谣中以\"甜\"来寄寓\"美好\"的现象也很普遍。 宗教信仰 京族崇拜祖先,多神崇拜,特别是与海有关的神尤为敬仰。京族过去一般多信奉佛教、道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民族节日 哈节 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哈节”。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哈节”过去每年都举行,各地日期不一。 据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用优美的含义深刻的歌来反抗封建财主,深受京族人民的欢迎。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人们建立了哈亭。节日期间,全村欢聚一起,通宵歌舞,并在哈亭举行迎神、祭祖、比武、角力等活动。 哈节在京族农历六月初十(沥尾、巫头岛)或八月初十(山心岛),红坎乡则是正月二十五。 过哈节时,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一边宴饮,一边听唱。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每逢哈节,京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哈亭听哈之前迎神、祭祀,祈保渔业丰收,人畜两旺。唱哈的活动过程,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四个部分。节日前一天,先把京家信奉的“镇海大王”等诸神迎于哈亭,节日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开始祭神,祭神完毕,即入席饮宴、唱哈。这是唱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节目有情歌、灯舞、乐舞、歌唱族杰等,这是唱哈节的高潮,人们纵情欢歌跳舞持续多天。唱哈至尾声时进行送神,送神毕,唱哈节结束。 春节 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籺”,籺,粤语读音yeat,发音接近亦,下同,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籺。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文旅广西【带你了解我国唯一一个海洋民族——京族】在祖国大陆的最西南端,在风景如画的北部湾畔居住着我国唯一一个既沿边又沿海的,整体以海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大约在五百多年前,京族祖先在涂山(今越南海防一带)海面捕鱼,追踪鱼群来到巫头、山心、澫尾岛上,发现这里鱼场优良,风景优美,四季如春,便定居下来,成为这里最早的拓荒者。京族文化还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东兴市利用这些京族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使得村民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是名副其实“最富有的海洋少数民族”。(via:东兴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