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971年2月,84岁的收到一封香港来信,光看信封上的字迹,就已经知道是谁寄来的。信的内容虽然很短,其中两句却充满了积怨:
“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为保持君等家国名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至死不肯为人利用。”
对于这些积怨,早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已经“忍受”了几十年。但没有料到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收到这个人的来信,因为在他收到这封信不久,这个人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人就是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
陈洁如出生在浙江,从小跟随父亲到了上海。12岁那年,陈洁如被送进蔡元培创办的女子学校,在那里认识了影响她一生的密友,朱逸民。
朱逸民和上海大财阀张静江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连朱逸民的吃穿用度,都是张静江全部负担。张静江的原配夫人去世后,朱逸民顺理成章成了张静江的新任夫人,陈洁如因此经常到张家做客。
1919年,陈洁如在张静江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当时陈洁如虽然只有14岁,但身材高挑丰满,给人以成熟之感,年长陈洁如18岁的立刻对她一见钟情。
从此,对陈洁如穷追不舍,但屡遭拒绝,陈洁如的父母也明确表示,陈洁如尚在读书期间,再加上已有妻妾,不足以托付终身。
但天有不测风云。1921年陈洁如的父亲突然病逝,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一直不死心的趁机请张静江夫妇出面,去说服陈洁如的母亲,再加上在陈洁如父亲灵前披麻戴孝,扮作孝子,终于打动了陈洁如和她的母亲。
几个月之后,和陈洁如在上海完婚,张静江担任证婚人,戴季陶担任主婚人。
婚后不久,应电召,举家南下广州。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北伐胜利前夕,陈洁如始终伴随左右,享尽了夫人风光。再加上陈洁如精通英文,各种场合都能应付自如,也深以为傲。
1922年,陈炯明公开叛乱,炮轰总统府,不得不登上永丰舰避难。冒险登舰会见,陈洁如也不惧危险跟随,使她在心中的地位又上了一层。
之后曾回到家乡一段时间,陈洁如对待的大夫人毛福梅毕恭毕敬,对待的两个儿子,更是视若己出。陈洁如也因此受到毛福梅和蒋经国兄弟的敬重和喜爱。
1924年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带着陈洁如南下,两人才算正式有了个家。陈洁如也以“蒋校长夫人”的身份,开始出入各种场合,结识了很多军政要员和他们的夫人。
在广州的日子,成为和陈洁如短暂婚姻中,最为恩爱的日子。由于两人婚后一直没有生育,陈洁如经何香凝介绍,领养了一个女婴,为其取名“瑶光”。
1927年,距离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只差一步之遥。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在孔祥熙和宋霭龄的轮番相劝下,决定和宋美龄联姻。
其实早在和陈洁如热恋之时,对宋美龄有些心猿意马,个中原因不单单因为宋美龄高贵美丽,更是因为宋美龄背后强大的家族背景。只不过当时还在与陈洁如浓情蜜意,便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如今面对严峻的政治局面,绝不会将儿女私情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决定“坦白从宽”,从政治的角度向陈洁如解释自己与宋美龄联姻的重要性,并信誓旦旦地保证陈洁如只需要退让五年。
陈洁如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一向对自己柔情蜜意的丈夫,居然会对自己说出如此狠心的话,而且条理清晰,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陈洁如愤然离开了,躲到了上海。
很快,赶到了上海,首先去拜见了陈洁如的母亲,将情况坦然地告诉了岳母,希望岳母能够帮忙成全自己。陈洁如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回头路,再闹下去也不会得到半点好处,便答应了的要求。
在陈洁如母亲和的轮番劝说下,陈洁如不得不点头答应,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临行前,交给陈洁如十万元生活费,还鼓励她好好学习,回国之后更好地尽到总司令夫人的职责。
当船行至日本的时候,日本媒体还报道了“蒋夫人搭轮赴美”的消息。可当船驶入太平洋的时候,广播里已经开始播放《蒋中正家世启示》:
“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在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
陈洁如闻讯犹如晴天霹雳,几次欲跳海轻生,好在都被随行人员拦了下来。
到了美国之后,陈洁如唯一的寄托,就是给朱逸民写信,陈述自己在美国的生活费问题,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国的愿望,希望朱逸民能够转达。但既没有给陈洁如写信,也没有寄钱接济,始终保持不予理睬的态度。
陈洁如的希望一次次落空,最终开始就接受现实,行尸走肉般熬过了五年的美国时光。
1933年,陈洁如终于能够回到祖国,养女瑶光搬来与她同住,并改随母姓。但当时陈洁如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几次给写信求助后,却从未得到的回信,只得到了差人送来的五万块钱。
面对的无情,陈洁如彻底断绝了给写信的念头。
1949退守台湾,在女婿陆久之的帮助下,陈洁如选择留在上海。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亲自安排了陈洁如的生活,并表示如果陈洁如不愿留在上海,可以去香港,总之来去自由。
后来陈洁如被推举为上海市政协委员,每月有二百元的补贴。就这样一直生活到60年代初,陈洁如觉得在上海难以支撑生活,便提出了想去香港的想法。
周总理亲自批准了此事,蒋经国听说陈洁如移居香港后,立刻派人在香港给陈洁如买了一套公寓,以报答“上海妈妈”的养育之恩。
在香港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陈洁如的身份,陈洁如也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往事,整日深居简出,闲暇时翻看自己早年写下的日记。看得多了,陈洁如决定提笔写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写下来,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为了怀念过去。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的一个朋友上门相邀去打麻将,几次敲门不得回应。朋友感觉事情不妙,便请邻居一起破门而入,发现陈洁如倒在地上,早已经没有了气息。
似乎陈洁如对自己的命数早有预感,在临终前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他多年的怨气。
直到陈洁如病逝之后,她身边的很多朋友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少言寡语的老妇人,居然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蒋校长夫人”。
二十多年后,台湾一家杂志社开始连载陈洁如撰写的回忆录,陈洁如花费十多年心血,整理出的文字终于重见天日。
2002年,陈洁如的养女陈瑶光带着一双儿女,将陈洁如的骨灰移葬上海。虽然陈洁如和在一起不过七年时间,却让她用一生去悼念,最后只落得黯淡收场。没有人关怀,没有人问津,甚至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文章来源:布衣谈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一生位高权重,身边从不缺少女人,但真正让他终身难忘的只有一人,她16岁嫁给,22岁就被抛弃,66岁在孤独终去世,遗体3天后才被人发现,她的名字叫陈洁如。
陈洁如乳名阿凤,祖籍宁波,从小就生活在上海,父亲是一个小商人,12岁的时候在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在这里结识了张静江的续弦朱逸民,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和张静江关系十分密切,1919年的一天,和一起前往张静江家中商议革命之事,他第一眼就看中了正在张静江玩耍的陈洁如,此后开始了对陈洁如的疯狂追求,一开始陈洁如母亲不同意,拒绝理由是陈洁如年龄尚小。
后来陈洁如父亲突然病逝,家道中落,立刻披麻戴孝,充当孝子,为陈父料理了丧事,后来在朱逸民的劝说下,陈洁如的母亲终于答应了和的婚事。1921年12月5日两人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张静江是证婚人,此时陈洁如16岁,34岁。
陈洁如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结婚之后,她对百依百顺,跟随东奔西走参加革命,陪伴了最困难的6年时间。1927年也许是真爱,也许是为了政治需要,他要与宋美龄结婚,宋家有一个提前要求,那就是要与之前所有的女人脱离关系,为此编造了一个谎言,他说自己和宋美龄不是真爱,完全为了自己的前途,两年后就会离婚,到时候两人再重归于好。
善良的陈洁如相信了的谎言,被安排去美国学习,1927年两人正式离婚,陈洁如被抛弃了,此时她才22岁。不久之后,就隆重的迎娶了宋美龄。时间一转眼几年过去了,陈洁如从美国回来,而对她却避而不见,只给了她5万块钱。
1949年逃亡台湾,陈洁如留在了大陆,还担任了上海卢湾区政 协 委 员。1961年在周总理的特 批下,陈洁如去了香港生活,此后一直独自居住在香港,陈洁如和没有孩子,早年曾经收养过一个养女,取名陈瑶光,但一直留在大陆。
1971年正月初,陈洁如的朋友来家里向她拜年,敲门一直没人开,于是就强行进入陈洁如家中,此时陈洁如已经去世3天了,终年66岁。可怜这位蒋夫人,一生真爱,最终却在孤独中死去。
“我的委屈唯有君知晓,我这一生一直默默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
前言这是在84岁收到的一封来自香港来信,信件中抒写了信主人近三十年来,所受的委屈和悲愤煎熬,虽然看着字迹娟秀,但老蒋却感到字字诛心。
这封信的主人正是他曾经的妻子陈洁如,而这封信在写完后没过几天,陈洁如便在香港不幸离世。老蒋在看到信中的内容不由得感到心痛,那作为曾经妻子的陈洁如又为何会落得这般下场,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一、两人初相遇 一见倾心一生中有过四段婚姻,而陈洁如正是他的第三位夫人,陈洁如原名叫做陈凤,出生于1905年的苏州,随后在幼年时期全家前往上海生活,而陈洁如的父亲经营着纸商生意,一家人在上海生活家境也算的上殷实。
因此陈洁如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受到父母关爱和保护的她有着一颗赤诚善良的心,整个人如同白纸一般洁净,而这一点也正是最为喜欢的地方,所以后来两人在一起之后,他才让陈凤改名为陈洁如。
在1918年的时候,时年13岁的陈洁如便被母亲送到蔡元培所创办的爱国女子学校进行学习,也是在学习期间陈洁如与上海的大财阀张静江的夫人朱逸民成为至交好友。
两人由于家庭住的比较近,时常相约一起上学放学,陈洁如的母亲也时常带着她去朱家找朱逸民,朱逸民在学习方面要比陈洁如好上许多,因此当陈洁如有些不懂的问题常常去请教朱逸民。
朱逸民也将陈洁如当作亲妹妹来对待,在陈洁如的学习上丝毫不曾怠慢,陈洁如也是将朱逸民当作大姐姐,两人亲近有加。
但由于后来朱逸民嫁给张静江后便没有办法一同读书学习,所以陈洁如常常去到张家陪伴朱逸民,张家此时的五个女儿还待字闺中,与陈洁如年纪相仿,因此几人熟络后也成为了朋友。
在1919年陈洁如正值暑假假期,跑到张家与张家众姐妹一同温习功课,而此时的则带来两位男士前来张家拜访,其中一位是戴季陶,另一位则是。
这也是与陈洁如的初遇,陈洁如此时还有些稚气未脱,但由于身材窈窕、长相出众,不禁让眼前一亮。
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陈洁如是一见倾心,而此时正处在他人生的低谷,因为在前不久刚刚在情场上失利,心慕已久的红颜知己竟然移情别恋他人,这对当时尚为风流的造成不小的心里打击。
情场失意,家庭也呈摇摇欲坠之势,他与此时的第二任妻子姚冶诚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由于二人之间存在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观念上也有出入,所以两人之间产生不少矛盾。
这也让一时间在情感上深感空虚寂寞,而如今陈洁如的出现,仿佛给他心灵上带来了莫大的安慰,情感上也有了寄托之处,像是找到心灵归宿一般。
于是就向陈洁如展开追求,虽然两人之间相差18岁,但是陈洁如并没有对产生反感,因为正值壮年的还是仪表堂堂,所以对于的追求陈洁如只是出于女子的害羞而稍有些抗拒。
更何况陈洁如的家教比较严,所以没有和其他男子有过感情方面的接触。当问及陈洁如的住址时,陈洁如也只是谎报了地址。
但令陈洁如没有想到的是,她每次去表姐陈逸明(的好友)的家中都会碰到,而且每次都是直抒爱意,就连陈逸明夫妇为了促成这桩姻缘也充当起的说客。
面对的花言巧语,陈洁如沦陷其中,一个刚刚对爱情有所懵懂的少女,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答应了的追求。
二、打动丈母娘 步入婚姻殿堂和陈洁如确定关系后,常常邀约陈洁如吃饭,在餐桌上,对陈洁如又表明心意,并信誓旦旦的说这辈子只会爱她一个人。
怀春的少女总会将这些话当真,更是表明心意要娶陈洁如为妻,不善言辞的陈洁如只能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由来推脱。
闻此便知道接下来的“进攻方向”,那就是先过陈洁如父母那关。由于陈洁如并没有将家庭住址告诉,只能在饭后偷偷的跟着陈洁如来到她的家门口。
得知住址后的第二天便备下丰厚的礼品前往陈洁如家中拜访她的父母,当陈家看到来人从未见过,便问其所为何事,直接表明来意,声称自己要娶陈洁如为妻。
陈洁如的母亲看着眼前这位要比自己女儿大上许多的男人,并不是很满意,觉得并非良人可以将女儿托付终身。
尤其是在得知还有一妻一妾的情况下,更是越发对不满,她非常的不同意两人之间的婚事。陈母的拒绝实乃人之常情,毕竟没有人会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一个结过两次婚的男人。
但并没有就此放弃,可能正是那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心理,对陈洁如依旧展开猛烈的追求,此时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机。
两年后陈洁如的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家中顶天立地的男人突然倒下,这让陈母和陈洁如很是痛心,一时之间也无暇顾及其他,只能先料理陈父的后事。
闻此披麻戴孝的去到陈父的葬礼上,其实按理来说披麻戴孝这种只是逝者的至亲所穿戴方式,而这种穿戴方式无疑将其当作陈家的女婿。
的到来帮助陈家里里外外处理了不少事情,陈母看到倍感欣慰,再加之陈逸明夫妇的劝说,陈母也松了口,但同时也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让以单身的身份迎娶陈洁如。
为此很快将一封休书寄到家中,尽管家中的妻妾闻此并不同意,甚至他妻妾的老丈人也甚是愤怒,但他却始终置之不理。
最终对方不同意,但是蒋却认为已经将离婚的事情讲清,同不同意他都是要娶陈洁如的,并且将此事告知陈母后,两个人很快就举行了婚礼。
三、一封来自香港的信 蒋看后泪流满面在二人婚后不久,蒋就带着陈洁如前往老家拜见父母,蒋的母亲也没有对陈洁如很苛刻,反而交给她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就连蒋的原配毛福梅都能以礼相待。毛福梅也对陈洁如照顾有加,并让儿子蒋经国称陈为“上海妈妈”。
陈洁如和婚后不久便在的电召下前往南京,而也正是两人在一起的七年时光中,的地位也在步步高升。
从没有资质的一名普通军官爬到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再到后来担任的总司令可见其能力之高,而陈洁如也是时刻陪在蒋的身边,对他的事业有所助力。
但随着1927年蒋在上海发动了一场,此外他还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由此引发当时国民的不满,而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宋美龄。
当时宋美龄所在的宋家正是当地的大财阀,有一定的势力和权力,可以为身处困境的提供更高的主力,由此蒋开始对宋美龄展开追求,与当初对陈洁如的追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蒋在迎娶宋美龄的时候遇到和陈洁如一样的问题,就是要将蒋身边其他的关系都撇干净,在陈洁如得知此事时,已经坐在飘洋过海前往美国的轮船上。
当时的蒋只是巧用哄骗的手段将陈洁如骗到船上,让她去美国深造学习,并且声称自己和宋美龄之间只是政治联姻,这场婚姻只会持续五年,五年后再与陈洁如续前缘。
陈洁如尽管万般不舍还是踏上了去美国的船只,但在船上却听到大婚的消息,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差点就投河自尽,幸好被同行的人拦下。
当五年之期已到,陈洁如学成归来,按照当初的约定准备与蒋再续前缘,可这个消息很快传入到宋美龄耳中,宋带人来到陈洁如的住址对着家中的东西一通乱砸,起到震慑二人的作用。
迫于宋美龄的威压之下,自知理亏,也没有对此进行辩驳。
解放战争后期,蒋准备前往台湾,本来陈洁如也在名单之中,但她由于身份原因于是决定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对其也很是关照,让其在上海卢湾区政府进行工作。
陈洁如深知自己和再无可能,当陈洁如到香港定居后,蒋曾托人给她购置了一处房子,但陈洁如只想隐形埋名的过清闲日子,遂将房子转租出去,又新租了一处,每天的生活也是和三五好友打打牌消磨一下时光。
直到她在1971年寄给一封信,信中内容道出近三十年的心酸和委屈:“这三十年来,我所受的委屈唯有君知晓,在君和家国大事面前,我这一生一直默默的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
闻此深感这一生尤为对不住陈洁如,见字如面,此时早已泪流满面。
没过几天,陈洁如的好友上她家中找她打牌,才发现陈洁如倒在地上早已没了气息,也是在陈洁如逝世后众人才得知,原来她曾经是的妻子。
结语陈洁如和的婚姻尽管只有七年的时光,但这七年也是陈洁如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从豆蔻之年到桃李之年是人生中最耀眼的年华,在这个时间段中陈洁如可以说是幸福的,收获爱情的同时也被爱人所爱。
但她也是不幸的,谁也不能保证婚姻是否能够从一而终,也不能保证婚姻的保质期又是多久,甚至不能够确定当初爱你的那个人是否能够做到誓言中那样,一生只爱一人。陈洁如的婚姻最终以惨淡收场,最终一个人孤独的在小出租屋中逝世。
1971年2月,84岁的收到一封香港来信,光看信封上的字迹,就已经知道是谁寄来的。信的内容虽然很短,其中两句却充满了积怨:
“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为保持君等家国名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至死不肯为人利用。”
对于这些积怨,早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已经“忍受”了几十年。但没有料到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收到这个人的来信,因为在他收到这封信不久,这个人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人就是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
陈洁如出生在浙江,从小跟随父亲到了上海。12岁那年,陈洁如被送进蔡元培创办的女子学校,在那里认识了影响她一生的密友,朱逸民。
朱逸民和上海大财阀张静江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连朱逸民的吃穿用度,都是张静江全部负担。张静江的原配夫人去世后,朱逸民顺理成章成了张静江的新任夫人,陈洁如因此经常到张家做客。
1919年,陈洁如在张静江家里第一次见到了。当时陈洁如虽然只有14岁,但身材高挑丰满,给人以成熟之感,年长陈洁如18岁的立刻对她一见钟情。
从此,对陈洁如穷追不舍,但屡遭拒绝,陈洁如的父母也明确表示,陈洁如尚在读书期间,再加上已有妻妾,不足以托付终身。
但天有不测风云。1921年陈洁如的父亲突然病逝,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一直不死心的趁机请张静江夫妇出面,去说服陈洁如的母亲,再加上在陈洁如父亲灵前披麻戴孝,扮作孝子,终于打动了陈洁如和她的母亲。
几个月之后,和陈洁如在上海完婚,张静江担任证婚人,戴季陶担任主婚人。
婚后不久,应电召,举家南下广州。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北伐胜利前夕,陈洁如始终伴随左右,享尽了夫人风光。再加上陈洁如精通英文,各种场合都能应付自如,也深以为傲。
1922年,陈炯明公开叛乱,炮轰总统府,不得不登上永丰舰避难。冒险登舰会见,陈洁如也不惧危险跟随,使她在心中的地位又上了一层。
之后曾回到家乡一段时间,陈洁如对待的大夫人毛福梅毕恭毕敬,对待的两个儿子,更是视若己出。陈洁如也因此受到毛福梅和蒋经国兄弟的敬重和喜爱。
1924年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带着陈洁如南下,两人才算正式有了个家。陈洁如也以“蒋校长夫人”的身份,开始出入各种场合,结识了很多军政要员和他们的夫人。
在广州的日子,成为和陈洁如短暂婚姻中,最为恩爱的日子。由于两人婚后一直没有生育,陈洁如经何香凝介绍,领养了一个女婴,为其取名“瑶光”。
1927年,距离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只差一步之遥。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在孔祥熙和宋霭龄的轮番相劝下,决定和宋美龄联姻。
其实早在和陈洁如热恋之时,对宋美龄有些心猿意马,个中原因不单单因为宋美龄高贵美丽,更是因为宋美龄背后强大的家族背景。只不过当时还在与陈洁如浓情蜜意,便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如今面对严峻的政治局面,绝不会将儿女私情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决定“坦白从宽”,从政治的角度向陈洁如解释自己与宋美龄联姻的重要性,并信誓旦旦地保证陈洁如只需要退让五年。
陈洁如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一向对自己柔情蜜意的丈夫,居然会对自己说出如此狠心的话,而且条理清晰,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陈洁如愤然离开了,躲到了上海。
很快,赶到了上海,首先去拜见了陈洁如的母亲,将情况坦然地告诉了岳母,希望岳母能够帮忙成全自己。陈洁如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回头路,再闹下去也不会得到半点好处,便答应了的要求。
在陈洁如母亲和的轮番劝说下,陈洁如不得不点头答应,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临行前,交给陈洁如十万元生活费,还鼓励她好好学习,回国之后更好地尽到总司令夫人的职责。
当船行至日本的时候,日本媒体还报道了“蒋夫人搭轮赴美”的消息。可当船驶入太平洋的时候,广播里已经开始播放《蒋中正家世启示》:
“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在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
陈洁如闻讯犹如晴天霹雳,几次欲跳海轻生,好在都被随行人员拦了下来。
到了美国之后,陈洁如唯一的寄托,就是给朱逸民写信,陈述自己在美国的生活费问题,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国的愿望,希望朱逸民能够转达。但既没有给陈洁如写信,也没有寄钱接济,始终保持不予理睬的态度。
陈洁如的希望一次次落空,最终开始就接受现实,行尸走肉般熬过了五年的美国时光。
1933年,陈洁如终于能够回到祖国,养女瑶光搬来与她同住,并改随母姓。但当时陈洁如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几次给写信求助后,却从未得到的回信,只得到了差人送来的五万块钱。
面对的无情,陈洁如彻底断绝了给写信的念头。
1949退守台湾,在女婿陆久之的帮助下,陈洁如选择留在上海。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亲自安排了陈洁如的生活,并表示如果陈洁如不愿留在上海,可以去香港,总之来去自由。
后来陈洁如被推举为上海市政协委员,每月有二百元的补贴。就这样一直生活到60年代初,陈洁如觉得在上海难以支撑生活,便提出了想去香港的想法。
周总理亲自批准了此事,蒋经国听说陈洁如移居香港后,立刻派人在香港给陈洁如买了一套公寓,以报答“上海妈妈”的养育之恩。
在香港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陈洁如的身份,陈洁如也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往事,整日深居简出,闲暇时翻看自己早年写下的日记。看得多了,陈洁如决定提笔写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写下来,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为了怀念过去。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的一个朋友上门相邀去打麻将,几次敲门不得回应。朋友感觉事情不妙,便请邻居一起破门而入,发现陈洁如倒在地上,早已经没有了气息。
似乎陈洁如对自己的命数早有预感,在临终前给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他多年的怨气。
直到陈洁如病逝之后,她身边的很多朋友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少言寡语的老妇人,居然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蒋校长夫人”。
二十多年后,台湾一家杂志社开始连载陈洁如撰写的回忆录,陈洁如花费十多年心血,整理出的文字终于重见天日。
2002年,陈洁如的养女陈瑶光带着一双儿女,将陈洁如的骨灰移葬上海。虽然陈洁如和在一起不过七年时间,却让她用一生去悼念,最后只落得黯淡收场。没有人关怀,没有人问津,甚至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