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生肖

2013年日历表完整版(2013年日历表)

发布时间:2024-07-15 20:10:23作者:听梦的风尘女来源:网友分享

2013年日历表完整版(2013年日历表)

本文目录一览:

年龄还可以虚三、四岁?你需要了解的阴阳历区别和纪时方法

闰余成岁,律召调阳。这“闰余成岁”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这是成语,典出《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句话怎么翻译?是不是“把四季用闰月修正之后构成一个准确的年”?如何修正呢?就是把阴历相对阳历不足的天数,几年间凑足了一个月,就成为一个闰月,放在一年里。把这句话加在译文里,有点长,但整句话的意思,用文言表达是不是“以闰余足月校四时定年”?这里是“闰余成月”的意思,并没有“闰余成岁”表达呀?!

所以,如果说“闰余成岁”是一个成语,那么,它的源出应该是《千字文》,而不是《尚书·尧典》,因为文意不合。

《尚书》书影

“闰余成岁”怎么解释?那么,我们就从东坡先生的年龄慢慢说起。

苏东坡(1037年1月——1101年8月),关于他的年龄,有好几个不同的说法,如果按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看他的出生年份算一下,很明显,应该是64岁,但是有人说他66岁离世,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少的支持者。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上说,苏东坡生于1036年,如果按此年份计算,苏东坡应该于65岁逝世。

东坡先生的年龄之争,有历法的原因,也有民间年龄计算的原因。

先看历法的原因。

东坡生于北宋仁宗年间景祐三年腊月,这一年,是鼠年,也就是说,嘉佑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元1036年,所以,林语堂先生或许认为,嘉佑三年,自然就是公元1036年了!然而,这是阴历的算法,当阴历的下一年,也就是牛年到来之前,公历却先一步进入了新的一年——公元1037年。

林语堂

公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了解几个天文名词:赤道、白道、和黄道。

天文学上把整个天体想象做一个“天球”。

地球绕地轴自转,表面上的点所画出的最长圆周线,就定为赤道。其中,朝向太阳的一面,就称为“昼”,背向太阳的一面就称为“夜”,地球自转,经过一个昼夜变化,就称为“一日”。

月球绕地球公转所经过的圆,就叫做白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所经过的圆,就叫黄道。

由于万有引力的存在,月球对地球上的海水形成涨潮的现象,这是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反过来,地球也会对月球产生影响,虽然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但也会让月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并对其进行锁定,叫做“潮汐锁定”,在潮汐锁定的作用下,月球永远是一个面朝向地球。这样,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于是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的正对地球一面就会有明暗盈亏变化,这样,从看到完全的反光,到完全看不到反光的一个明暗变化,就是一个“月相”,一个月相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就叫“一月”。

月相

地球在黄道上绕太阳公转360度,就称为一年。

太阳,天文学上叫“日”,以太阳为参照系的历法,就叫日历,也叫“太阳历”,简称“阳历”,这种历法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为比较准确的历法,所以也叫“公历”。“元”,古汉语中有“第一”的含义,比如“元年”、“元日”、“元旦”等。如何记载过了一年呢?常常选用一年的第一天作为标记,所以纪年也常常叫做“纪元”,记载第一日嘛!因而公历纪年也称作“公元”,公历纪元的简称。成立后,1912年开始用公元纪年,由于这种历法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所以也叫“西元”。从这一年开始,公元一月一日定为新年第一天,民间俗称“阳历年”,而传统的“正月初一”这个新年的第一天,则顺应,定为四大节的首个节日:春节(另外有夏节端午、秋节中秋、冬节冬至三个节日)。

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经过了地球自转的365个整数倍数,还有富余时间,也就是一年约是365天,每经过四年,富余的时间就又凑足了一天,所以,公元规定,一年中,1,3,5,7,8,10,12六个月每个月31天,2月28天,其余月份30天,这样,每年365天,当年份能被4整除的时候,就多安排一天,加到2月份,这样2月份就是29天。历法上,把安排多余的时间叫做“闰”,2月多一天,就是“闰日”,有“闰”时间的年份,就叫“闰年”,比如2004年,能被4整除,这一年就是阳历的“闰年”,其中,2月是闰月,因为有29日这个闰日。但是,这样的算法还是有误差,为了校准误差,就规定,能被4整除,如果同时又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不设为闰年,比如,公元1900年就不是闰年,但如果能被100整除,同时又能够被400整除,那么,这一年还是闰年,比如2000年就是闰年。

太阴,天文学上叫做“月”,民间俗称月亮。以太阴为参照系,就叫做“太阴历”,简称“阴历”。相较于阳历,月相的变化比日相明显的多,很便于人们观察和区别,这种历法被我国古代先民用于农业生产,因而也叫做农历。

在阴历中,一个月相变化所用的时间,约是29天多而不足30天(29.53059天),所以纯阴历规定大小月间隔设置,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我们现在用的农历,其实是经过校准了的“阴阳合历”,这种历法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之后确定的,大小月的设置并不是这样。

农历的初一,是"以朔定月”的,即月亮全黑的一面在地球中间的那一天定为每月的初一。由于误差的存在,满月并不一定是每个月的十五,也可能是十六。民间看月亮确定本月的大小月,有句谚语:大二小三,月亮半边。就是太阳落下,天空西边如果初二能看到半边月亮,则本月是大月,如果是初三才能看到,那就是小月。

阴历一年,大约经过12个整数月(354或355天),这样,和阳历相比较,每年都要少算十来天,大约三年就凑足了一个月,于是在这一年设置一个“闰月”,这个“闰月”和阳历的“闰月”不是一个意思,这个闰月整多出了一个月,于是出现了一年十三个月的现象。然而这样的计算至少粗略的误差校准,所以民间有“三年两头闰,忽闰忽不闰”的说法。

无论一个月29天或30天,大小月校准之后都会有一个0.03059天的误差,这个误差凑足一天的时候,就加到有闰月的那个年份,如果所闰之月是29天的小月,那么加上一天就变成了大月。由于根据月相,每月的初一是固定的月相,所以大小月的安排就不能固定,因而会有连续的大月或小月。例如,1824年,八,九,十,十一月都是大月。

如何确定闰月该安排在哪一年、哪一月呢?

农历,一年分为24节气,对应于地球在黄道上的具置。其中,上半个月出现的叫“节”,下半月出现的叫“气”,当一个月“有节无气”的时候,就该安排闰月了。闰月的频率比较精确一点的是“十七年九闰”。

农历的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2013年日历

我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的国度,因而农历有着很深的基础,这种历法自然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一些观念,也有着基于此的农业谚语。比如谚语:四月芒种麦割完,五月芒种刚开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雨是麦子霜,有钱难买五月旱。这里的月份,都是指的农历。

对于人们观念的影响,比如过生日,许多人过的都是农历的生日,过年,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对于历法的记录,在我国,古人并不是连续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年号纪年,一种是干支纪年。

朝代的更迭,在民间叫做“改朝换代”。而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年号,有的皇帝会改元好几次。一旦皇帝确定了年号,百姓就会在这个年号下记录每一天,每一日,而皇帝更换了年号,这种记录日子的方法也相应的改变,民间叫做“改天换日”。

特殊情况下,年号的更改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新宣布成立,旧仍然坚持存在,或者,不同的割据同时称帝建元,这样,不同朝代的两个年号,就会出现在不同文献中的重叠使用,不同的年号,记录的是同一个时间。

连续在位几十年的皇帝比较少,几十年不改年号的皇帝就更少了,人们为了便于记录连续的时间,更直观的感受不同的时间前后,就采用了循环的干支纪年,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使用,六十个组合为一个循环。这种方法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月,也可以纪日。

以上,都是基于农历的纪年方式。

关于过年,古人过年的时间是有变化的,比如十月、十二月,都曾经是新年的开始月份。从汉武帝开始,新年从正月,也就是一月开始。从此,中国的新年,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这个新年,我们过了两千多年!有人认为,传统的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属相,是不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2015年山东“汉武帝”祭祀表演

但有人认为是从汉朝开始的,也有人认为这要稍晚一些,但,无论如何,这种与地支对应的十二属性,是基于农历的。所以,有人认为新生儿的属相是用公历确定的,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公历没有干支纪年。两个属相的交界点,当年的除夕和新年春节的交界点。

我们继续说年龄的问题。

传统上,我们表示有,就用数字记录,没有,就不记录呗!所以,传统上的自然数,就是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0是不属于自然数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老师反复训练我们,0不是自然数。但是,西方国家的观念认为,0是属于自然数的,为了便于和世界交流,1993年,我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规定,0属于自然数。既然是规定,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好比为了编程,规定“红色大于绿色”,或者“凳子大于椅子”。然而,尽管有规定,民间还是习惯上并不把0当做自然数,比如,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岁,或者直接说孩子几个月了,出生几天了,没有人说孩子出生第0天,除了填表,也基本上听不到孩子0岁了这样的说法。

年和岁,有时候表示时间跨度,有时候表示时间节点,有时候表示经过“年”这个节点的个数。传统上,我们的年龄,就是指经过几个“年”这个节点的,比如,新生儿除夕一出生,就记作一岁,传统说法是“天生就是一岁”,古人认为,人是上天的“创造”,“天生我才必有用”嘛!然后过了零点,进入新年,这样,孩子就两岁了,虽然还没满24小时的一天!但是,在孩子没满月之前,通常说孩子的日龄,没满周岁之前,都是说孩子几个月了,通常不说孩子的年龄,而是说月龄,当孩子满周岁之后,这样的年龄就加了进来。于是,不少人认为,腊月生人的孩子,虚两岁!

那么,什么是虚岁?一个人到底应该虚几岁?

关于虚几岁,国家并无规定,正规的文件或档案,没有虚岁的说法,都是计算周岁。

那么,民间的习惯是虚几岁呢?

多数情况下,民间都是凭感觉, 除了腊月生日之外,多数认为虚一岁。

为什么要虚这样一岁?因为一个人真正的生命起点,是从胎儿就开始的,在母亲体内的时间,也是要计算进去的,所以有了虚岁的说法。而脱离母体之后,真正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以从此时开始,计算周岁。

虚岁,有着不实的,有误差的意思,虚岁,也可以理解成误差在一岁范围内的意思。比如上半年五月出生的孩子,全年说两(虚)岁,和周岁误差都在一岁之内。而后半年出生,比如八月,全年说孩子两(虚)岁,一到七月之间,并不满一周岁,这样就超出了一岁的误差。所以,严格说来,后半年出生的孩子,都应该向虚两岁靠拢,但是,民间习惯上只把腊月出生的孩子虚两岁。

我们再回到东坡先生的年龄问题上。

鼠年出生的东坡,在整个牛年,都是两岁,在八月也是两岁,之所以以八月为例,是因为东坡先生于八月去世八月,没有跨年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历1037年的八月份,东坡先生是两(虚)岁,那么,按此算法,1101年的八月,东坡先生应该是65岁!那,六十六岁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苏东坡雕像

关于人离世后年龄的计算,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的地区说,天生一岁,地长一岁,所以,入土的时候,是虚岁加一岁。

也有的地区说人过世之后,要多算一点,天生地长之外,再多加一岁,叫“算大数”,并且把这种年龄写在白色的灯笼上挂起来。

还有的地区,是虚增四岁的,是说天生一岁,地长一岁,妈给一岁,爹加一岁。

上面都是一些地方传说,细考,不一定有历法根据。

回到文章开头:闰余成岁。

古人认为,长寿是一种福气,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之一嘛!

按农历讲,一年十二个月。每过一段时间,就多加一个月。古人认为,多出来的这一个月,是上天对人的恩赐。每当累加的月数等于十二的时候,就相当于上天赐给了自己一岁,或者说,把这些富余的月份闰集起来,就又组合成了一岁,这不就是“闰余成岁”吗?

有福气的人,岁月在享受中度过,所以,长寿的人去世,用“享年”。而福气不旺的人,寿命就不会很长,因而用“得年”。

那么,农历的闰月,攒够十二个月需要多长时间呢?按十七年九闰的算法,大约需要22.67年,如果寿数没有过花甲,这被认为是年龄没有“周天”,如此,也就没资格领取上天的恩赐了!

所以,六十岁之后的人过世,是要加上上天恩赐的年龄的!但是,不足十二个月的不累进年龄。

如此,东坡先生的年龄是不是应该"享年六十六岁”呢?

最全“全年安全日历”|建议收藏

一月

1月1日

元旦

1月5-7日

交节小寒

1月10日

中国人民警察节(2021年起)

1月20-21日

交节大寒

1月24日

国际教育日(2019年)

1月26日

国际海关日

1月27日

缅怀大受难者国际纪念日(2006年)

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996年)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二月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3-5日

交节立春

2月4日

世界抗癌症日

2月7日

二七纪念日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8-20日

交节雨水

2月21日

国际母语日(2000年)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国际罕见病日

2月的最后一天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003年)

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社日节、花朝节

三月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国际民防日

3月3日

国际爱耳日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周恩来诞辰纪念日(1898年)

3月6日

世界青光眼日

3月5-7日

交节惊蛰

3月7日

女生节

3月8日

妇女节

3月9日

保护母亲河日

3月11日

国际尊严尊敬日

3月12日

植树节、世界肾脏日

3月14日

国际数学日/国际数学节(2020年)、白人节、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世界社会工作日

3月17日

国际航海日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0日

世界无肉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2013年)、世界睡眠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世界儿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1993年)

3月20-22日

交节春分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6年)

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3月27

世界戏剧日

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

四月

4月1日

愚人节

4月2日

中国儿童阅读日、国际儿童图书节、世界自闭症日(2008年)

清明节前1、2日

寒食节

4月5日前后

清明节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11日

世界帕金森病日

4月15日

全家安全教育日(2015年起)

4月17日

世界血友病日

4月18日

国际古迹遗址日

4月19-21日

交节谷雨

4月20日

联合国中文日

4月21日

世界创意和创新日、秘书节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3日

中国人民海军成立日(1949年)、世界读书日

4月24日

中国航天日(2016年起)

4月25日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世界防治疟疾日

4月26日

全国疟疾日、世界知识产权日

4月28日

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五月

5月1日

劳动节

5月3日

世界新闻自由日

5月4日

青年节、五四运动纪念日(1919年)

5月5日

马克思诞辰纪念日(1818年)、中国主义青年团成立日(1922年)、世界哮喘日、碘缺乏病防治日

5月5-7日

交节立夏

5月8日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日(1999年)、世界红十字日

5月10日

中国品牌日(2017年起)

5月12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2009年起)、护士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救助贫困母

5月15日

全国碘缺乏病日、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国际家庭日(1994年)

5月16日

国际和平共处日

5月17日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全国助残日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19日

中国旅游日(2011年起)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全国学生营养日、世界计量日

5月20-22日

交节小满

5月21日

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国际茶日(2020年)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5月29日

国际维和人员日

5月30日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017年起)、五卅纪念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1988年)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六月

6月1日

儿童节、世界牛奶日

6月4日

受侵略戕害的无辜儿童国际日

6月5日

环境日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6月5-7日

交节芒种

6月8日

全国海洋宣传日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7年起)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6月12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5年)

6月21-22日

交节夏至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1991年起)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宪章日

七月

7月1日

中国建党日(1921年)、香港回归纪念日(1997年)

7月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3日

国际合作节

7月6日

国际接吻日

7月7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

7月8日

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7月6-8日

交节小暑

7月11日

中国航海日(2005年起)、世界人口日(1990年)

7月18日

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7月20日

全国特奥日、古尔邦节、人类月球日

7月22-24日

交节大暑

7月28日

世界肝炎日(2010年)

7月30日

国际友谊日(2011年)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

八月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3日

男人节

8月8日

全民健身日(2009年起)、八卦节

8月9日

世界土著人际日

8月7-9日

交节立秋

8月12日

国际青年日

8月15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日

8月19日

中国医师节(2018年起)

8月22-24日

交节处暑

8月25日

残疾预防日(2017年起)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纳米比亚日

8月29日

全国测绘法宣传日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5日

中华慈善日

9月8日

国际扫盲日

9月7-9日

交节白露

9月10日

教师节、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1日

世界急救日

9月15日

国际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995年)

9月18日

九一八纪念日、世界清洁地球日、全防教育日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公民道德宣传日

9月21日

国际和平日(2002年)、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日、世界停火日

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全防教育日

9月的第三个公休日

全国科普日

9月22-24日

交节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2日

世界无车日

9月26日

世界避孕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9月28日

孔子诞辰纪念日

9月30日

烈士纪念日、国际翻译日

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日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十月

10月1日

国庆节、国际老年人日(1991年)、国际音乐日、世界微笑日

10月2日

国际和平与自由斗争日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世界住房日/世界人居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世界住房日、国际建筑日

10月5日

世界教师日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

10月8-9日

交节寒露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1日

萝莉节

10月12日

世界关节炎日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949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世界保健日、国际标准时间日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全球洗手日、世界农村妇女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

国家扶贫日(2014起)、国际消除贫困日(1999年)

10月19日

世界镇痛日

10月20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3-24日

交节霜降

10月24日

联合国日、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1950年)、人类天花绝迹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

圣纪节

10月31日

世界城市日(2014年)、世界勤俭日

农历十月初一

寒衣节

农历十月十五

下元节

十一月

11月1日

万圣节、感恩节

11月7-8日

交节立冬

11月8日

记者节(2000年起)

11月9日

全国消防日

11月11日

中国人民空军成立日(1949年)

11月12日

吉尼斯世界纪录日

11月14日

联合国糖尿病日、屌丝节

11月16日

国际宽容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1946年)

11月19日

世界厕所日(2013年)

11月20日

世界儿童日

11月21日

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世界问候日

11月22-23日

交节小雪

11月25日

世界电视日

11月29日

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

十二月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1988年)

12月2日

全国交通安全日(2012年起)

12月3日

国际残疾人日(1992年)

12月4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2001年起)、国家宪法日

12月5日

国际志愿人员日(1986年)

12月6-8日

交节大雪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935年)、国际反日、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

世界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1936年)、双十二购物狂欢节、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12月13日

南京大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18日

国际移徙者日

12月19日

联合国南南合作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1999年)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1-23日

交节冬至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6日

同志诞辰纪念日(1893年)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前后

小年

农历年最后一天

除夕

年龄还可以虚三、四岁?你需要了解的阴阳历区别和纪时方法

闰余成岁,律召调阳。这“闰余成岁”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这是成语,典出《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句话怎么翻译?是不是“把四季用闰月修正之后构成一个准确的年”?如何修正呢?就是把阴历相对阳历不足的天数,几年间凑足了一个月,就成为一个闰月,放在一年里。把这句话加在译文里,有点长,但整句话的意思,用文言表达是不是“以闰余足月校四时定年”?这里是“闰余成月”的意思,并没有“闰余成岁”表达呀?!

所以,如果说“闰余成岁”是一个成语,那么,它的源出应该是《千字文》,而不是《尚书·尧典》,因为文意不合。

《尚书》书影

“闰余成岁”怎么解释?那么,我们就从东坡先生的年龄慢慢说起。

苏东坡(1037年1月——1101年8月),关于他的年龄,有好几个不同的说法,如果按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看他的出生年份算一下,很明显,应该是64岁,但是有人说他66岁离世,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少的支持者。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上说,苏东坡生于1036年,如果按此年份计算,苏东坡应该于65岁逝世。

东坡先生的年龄之争,有历法的原因,也有民间年龄计算的原因。

先看历法的原因。

东坡生于北宋仁宗年间景祐三年腊月,这一年,是鼠年,也就是说,嘉佑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元1036年,所以,林语堂先生或许认为,嘉佑三年,自然就是公元1036年了!然而,这是阴历的算法,当阴历的下一年,也就是牛年到来之前,公历却先一步进入了新的一年——公元1037年。

林语堂

公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了解几个天文名词:赤道、白道、和黄道。

天文学上把整个天体想象做一个“天球”。

地球绕地轴自转,表面上的点所画出的最长圆周线,就定为赤道。其中,朝向太阳的一面,就称为“昼”,背向太阳的一面就称为“夜”,地球自转,经过一个昼夜变化,就称为“一日”。

月球绕地球公转所经过的圆,就叫做白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所经过的圆,就叫黄道。

由于万有引力的存在,月球对地球上的海水形成涨潮的现象,这是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反过来,地球也会对月球产生影响,虽然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但也会让月球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并对其进行锁定,叫做“潮汐锁定”,在潮汐锁定的作用下,月球永远是一个面朝向地球。这样,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于是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的正对地球一面就会有明暗盈亏变化,这样,从看到完全的反光,到完全看不到反光的一个明暗变化,就是一个“月相”,一个月相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就叫“一月”。

月相

地球在黄道上绕太阳公转360度,就称为一年。

太阳,天文学上叫“日”,以太阳为参照系的历法,就叫日历,也叫“太阳历”,简称“阳历”,这种历法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为比较准确的历法,所以也叫“公历”。“元”,古汉语中有“第一”的含义,比如“元年”、“元日”、“元旦”等。如何记载过了一年呢?常常选用一年的第一天作为标记,所以纪年也常常叫做“纪元”,记载第一日嘛!因而公历纪年也称作“公元”,公历纪元的简称。成立后,1912年开始用公元纪年,由于这种历法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所以也叫“西元”。从这一年开始,公元一月一日定为新年第一天,民间俗称“阳历年”,而传统的“正月初一”这个新年的第一天,则顺应,定为四大节的首个节日:春节(另外有夏节端午、秋节中秋、冬节冬至三个节日)。

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经过了地球自转的365个整数倍数,还有富余时间,也就是一年约是365天,每经过四年,富余的时间就又凑足了一天,所以,公元规定,一年中,1,3,5,7,8,10,12六个月每个月31天,2月28天,其余月份30天,这样,每年365天,当年份能被4整除的时候,就多安排一天,加到2月份,这样2月份就是29天。历法上,把安排多余的时间叫做“闰”,2月多一天,就是“闰日”,有“闰”时间的年份,就叫“闰年”,比如2004年,能被4整除,这一年就是阳历的“闰年”,其中,2月是闰月,因为有29日这个闰日。但是,这样的算法还是有误差,为了校准误差,就规定,能被4整除,如果同时又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不设为闰年,比如,公元1900年就不是闰年,但如果能被100整除,同时又能够被400整除,那么,这一年还是闰年,比如2000年就是闰年。

太阴,天文学上叫做“月”,民间俗称月亮。以太阴为参照系,就叫做“太阴历”,简称“阴历”。相较于阳历,月相的变化比日相明显的多,很便于人们观察和区别,这种历法被我国古代先民用于农业生产,因而也叫做农历。

在阴历中,一个月相变化所用的时间,约是29天多而不足30天(29.53059天),所以纯阴历规定大小月间隔设置,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我们现在用的农历,其实是经过校准了的“阴阳合历”,这种历法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之后确定的,大小月的设置并不是这样。

农历的初一,是"以朔定月”的,即月亮全黑的一面在地球中间的那一天定为每月的初一。由于误差的存在,满月并不一定是每个月的十五,也可能是十六。民间看月亮确定本月的大小月,有句谚语:大二小三,月亮半边。就是太阳落下,天空西边如果初二能看到半边月亮,则本月是大月,如果是初三才能看到,那就是小月。

阴历一年,大约经过12个整数月(354或355天),这样,和阳历相比较,每年都要少算十来天,大约三年就凑足了一个月,于是在这一年设置一个“闰月”,这个“闰月”和阳历的“闰月”不是一个意思,这个闰月整多出了一个月,于是出现了一年十三个月的现象。然而这样的计算至少粗略的误差校准,所以民间有“三年两头闰,忽闰忽不闰”的说法。

无论一个月29天或30天,大小月校准之后都会有一个0.03059天的误差,这个误差凑足一天的时候,就加到有闰月的那个年份,如果所闰之月是29天的小月,那么加上一天就变成了大月。由于根据月相,每月的初一是固定的月相,所以大小月的安排就不能固定,因而会有连续的大月或小月。例如,1824年,八,九,十,十一月都是大月。

如何确定闰月该安排在哪一年、哪一月呢?

农历,一年分为24节气,对应于地球在黄道上的具置。其中,上半个月出现的叫“节”,下半月出现的叫“气”,当一个月“有节无气”的时候,就该安排闰月了。闰月的频率比较精确一点的是“十七年九闰”。

农历的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2013年日历

我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的国度,因而农历有着很深的基础,这种历法自然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一些观念,也有着基于此的农业谚语。比如谚语:四月芒种麦割完,五月芒种刚开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雨是麦子霜,有钱难买五月旱。这里的月份,都是指的农历。

对于人们观念的影响,比如过生日,许多人过的都是农历的生日,过年,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对于历法的记录,在我国,古人并不是连续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年号纪年,一种是干支纪年。

朝代的更迭,在民间叫做“改朝换代”。而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年号,有的皇帝会改元好几次。一旦皇帝确定了年号,百姓就会在这个年号下记录每一天,每一日,而皇帝更换了年号,这种记录日子的方法也相应的改变,民间叫做“改天换日”。

特殊情况下,年号的更改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新宣布成立,旧仍然坚持存在,或者,不同的割据同时称帝建元,这样,不同朝代的两个年号,就会出现在不同文献中的重叠使用,不同的年号,记录的是同一个时间。

连续在位几十年的皇帝比较少,几十年不改年号的皇帝就更少了,人们为了便于记录连续的时间,更直观的感受不同的时间前后,就采用了循环的干支纪年,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使用,六十个组合为一个循环。这种方法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月,也可以纪日。

以上,都是基于农历的纪年方式。

关于过年,古人过年的时间是有变化的,比如十月、十二月,都曾经是新年的开始月份。从汉武帝开始,新年从正月,也就是一月开始。从此,中国的新年,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这个新年,我们过了两千多年!有人认为,传统的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属相,是不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2015年山东“汉武帝”祭祀表演

但有人认为是从汉朝开始的,也有人认为这要稍晚一些,但,无论如何,这种与地支对应的十二属性,是基于农历的。所以,有人认为新生儿的属相是用公历确定的,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公历没有干支纪年。两个属相的交界点,当年的除夕和新年春节的交界点。

我们继续说年龄的问题。

传统上,我们表示有,就用数字记录,没有,就不记录呗!所以,传统上的自然数,就是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0是不属于自然数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老师反复训练我们,0不是自然数。但是,西方国家的观念认为,0是属于自然数的,为了便于和世界交流,1993年,我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规定,0属于自然数。既然是规定,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好比为了编程,规定“红色大于绿色”,或者“凳子大于椅子”。然而,尽管有规定,民间还是习惯上并不把0当做自然数,比如,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岁,或者直接说孩子几个月了,出生几天了,没有人说孩子出生第0天,除了填表,也基本上听不到孩子0岁了这样的说法。

年和岁,有时候表示时间跨度,有时候表示时间节点,有时候表示经过“年”这个节点的个数。传统上,我们的年龄,就是指经过几个“年”这个节点的,比如,新生儿除夕一出生,就记作一岁,传统说法是“天生就是一岁”,古人认为,人是上天的“创造”,“天生我才必有用”嘛!然后过了零点,进入新年,这样,孩子就两岁了,虽然还没满24小时的一天!但是,在孩子没满月之前,通常说孩子的日龄,没满周岁之前,都是说孩子几个月了,通常不说孩子的年龄,而是说月龄,当孩子满周岁之后,这样的年龄就加了进来。于是,不少人认为,腊月生人的孩子,虚两岁!

那么,什么是虚岁?一个人到底应该虚几岁?

关于虚几岁,国家并无规定,正规的文件或档案,没有虚岁的说法,都是计算周岁。

那么,民间的习惯是虚几岁呢?

多数情况下,民间都是凭感觉, 除了腊月生日之外,多数认为虚一岁。

为什么要虚这样一岁?因为一个人真正的生命起点,是从胎儿就开始的,在母亲体内的时间,也是要计算进去的,所以有了虚岁的说法。而脱离母体之后,真正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所以从此时开始,计算周岁。

虚岁,有着不实的,有误差的意思,虚岁,也可以理解成误差在一岁范围内的意思。比如上半年五月出生的孩子,全年说两(虚)岁,和周岁误差都在一岁之内。而后半年出生,比如八月,全年说孩子两(虚)岁,一到七月之间,并不满一周岁,这样就超出了一岁的误差。所以,严格说来,后半年出生的孩子,都应该向虚两岁靠拢,但是,民间习惯上只把腊月出生的孩子虚两岁。

我们再回到东坡先生的年龄问题上。

鼠年出生的东坡,在整个牛年,都是两岁,在八月也是两岁,之所以以八月为例,是因为东坡先生于八月去世八月,没有跨年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历1037年的八月份,东坡先生是两(虚)岁,那么,按此算法,1101年的八月,东坡先生应该是65岁!那,六十六岁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苏东坡雕像

关于人离世后年龄的计算,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有的地区说,天生一岁,地长一岁,所以,入土的时候,是虚岁加一岁。

也有的地区说人过世之后,要多算一点,天生地长之外,再多加一岁,叫“算大数”,并且把这种年龄写在白色的灯笼上挂起来。

还有的地区,是虚增四岁的,是说天生一岁,地长一岁,妈给一岁,爹加一岁。

上面都是一些地方传说,细考,不一定有历法根据。

回到文章开头:闰余成岁。

古人认为,长寿是一种福气,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之一嘛!

按农历讲,一年十二个月。每过一段时间,就多加一个月。古人认为,多出来的这一个月,是上天对人的恩赐。每当累加的月数等于十二的时候,就相当于上天赐给了自己一岁,或者说,把这些富余的月份闰集起来,就又组合成了一岁,这不就是“闰余成岁”吗?

有福气的人,岁月在享受中度过,所以,长寿的人去世,用“享年”。而福气不旺的人,寿命就不会很长,因而用“得年”。

那么,农历的闰月,攒够十二个月需要多长时间呢?按十七年九闰的算法,大约需要22.67年,如果寿数没有过花甲,这被认为是年龄没有“周天”,如此,也就没资格领取上天的恩赐了!

所以,六十岁之后的人过世,是要加上上天恩赐的年龄的!但是,不足十二个月的不累进年龄。

如此,东坡先生的年龄是不是应该"享年六十六岁”呢?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