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天龙八部人物介绍百度百科 天龙八部人物介绍慕容复

发布时间:2024-07-10 02:35:58作者:舍我其谁来源:网友整理

天龙八部人物介绍百度百科 天龙八部人物介绍慕容复

本文目录一览:

看了二十年的《天龙八部》,八部众的八位代表人物原来是他们

曾经有人评价道,在金庸武侠作品中,《鹿鼎记》排名第一,但在整个新派武侠作品中,《天龙八部》排名第一。

《天龙八部》一书,煌煌巨著,可谓是包罗人生万象,最后却尽归尘土。

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书中的人物性格也是千变万化,涉及主旨包罗万象,有萧峰的民族身份认同之惑,段誉的为情所困,虚竹的人生方向迷茫,鸠摩智自我执念太深,慕容复担负的家国重任,段延庆的夺位之仇等等。

我们今天暂且不谈书中人物性格,也不谈小说的剧情,还是来聊聊该小说的书名为何称“天龙八部”?

“八部天龙”,又称为天龙八部、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自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八部天龙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众分别是: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

金庸武侠作品《天龙八部》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意在象征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各种形形的世间人物。

但是,总有好奇读者喜欢对号入座,读了那么多遍原著小说,看了那么多遍不同版本《天龙八部》电视剧,很多读者和观众想必也十分好奇,究竟哪些人可以担当这“八部众”的代表人物呢?

天众代表——萧峰

萧峰在整部书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如天神一般”,无论是身材、相貌、气质,还是武功、人品、性格。虽然作者在书中安排的萧峰出场比较晚,但萧峰无疑是书中第一主角,与天神的首领地位一致。

释名中说“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萧峰虽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还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虽然与天神不同,但却都是最令人扼腕的。萧峰不但是天神,还是天众中的首领——帝释天。

龙众代表——段誉

八部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段誉是第二主角,可作为龙众代表。段誉是大理皇帝,在中国人眼里,皇帝就是龙;古印度对龙的尊敬,也与段誉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龙王自幼向佛,这和段誉也一致。另外,大理历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龙寺”,这足以证明大理皇帝与龙的关系,也暗指了段誉的“龙神”地位。

夜叉代表——四大恶人

夜叉,经常以集体名义出现,有“夜叉八大将”、“夜叉将”等名词。金庸提到:“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可见,金庸的意思是夜叉并不都是人们想象中的恶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

据此依据,我认为夜叉的代表是四大恶人。四大恶人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个组合,他们面目狰狞,凶恶残暴,与我们常说的“夜叉”一样。但同时四大恶人也有心中永远的痛,也都有好的一面,就连云中鹤这最坏的恶人也曾救过王语嫣的命。所以,四大恶人的夜叉组合告诉了我们没有绝对的善恶。

乾达婆代表——阿朱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从这段释名中我们很容易想到,乾达婆就是暗指的阿朱。

与“帝释天”萧峰关系最亲密的两个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自然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阿朱刚出场就“变幻莫测”,易容成多个角色,但她身上的香气却让段誉识穿了身份。还有一层引申的含义,那就是:塞上牛羊空许约,阿朱对萧峰来说只是缥缈隐约的,空留一缕香气,却带走了萧峰的心。从此,“帝释天”萧峰出现了“天人五衰”的征兆。

阿修罗代表——慕容复

阿修罗所指的人毫无疑问是慕容复。阿修罗有以下特点:他经常率部和帝释天战斗;他往往被帝释天打败;他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他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却唯恐天下不乱;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释天。阿修罗的这些特点几乎与慕容复完全一致:慕容复与萧峰并称“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复被萧峰打败;慕容复性子执拗而善妒;他是大燕太子为了复国唯恐天下不乱;他疑心病很重…………尽管“阿修罗”慕容复总与“帝释”萧峰作对,但他永远都是失败者。

迦楼罗代表——鸠摩智

释名中写道:“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

照此释义,迦楼罗的代表人物应该是鸠摩智。鸠摩智宝象庄严;他与大理天龙寺为敌,整个书中都在跟“龙神”段誉过不去;最终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鸠摩智是幸运的迦楼罗,他最终把体内的“毒气”(内力)还给了龙(段誉),也因此而悟道,成为岳飞一般的“大鹏金翅鸟”。

紧那罗代表——阿紫

紧那罗,善于歌舞,也是帝释的乐神之一。联系到前面的乾达婆指的是阿朱,那么很容易判断紧那罗指的是阿紫。

紧那罗在梵语中是“人非人”的意思,其实她是个样子和人相似,但头上长有一角的善于歌舞的女神。阿紫的“人非人”我是这样理解的:阿紫自幼生活在星宿派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中,性情变得不可捉摸。一方面狠毒狡诈,一方面又单纯痴情。说阿紫的“人非人”就是说到她抱着姐夫的尸体跳崖那刻也没有人能理解或者了解她哪怕一点点。

摩呼罗迦代表——虚竹

释名中只说“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在首楞严经中对摩呼罗迦有以下解释:“摩呼罗迦。此云地龙。亦云蟒神。腹行之类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聋呆无知。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脱彼伦类也。”也就是说,摩呼罗迦是与天龙相对应的地龙,原本是腹行类,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于“聋呆无知”,反而能“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摆脱腹行类,脱胎换骨。

经此解释,大家该明白了吧,摩呼迦罗指的就是虚竹!虚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类”,但由于“聋呆无知”,反而得福,脱胎换骨,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本是玄慈与叶二娘之子),成为身兼灵鹫宫主与西夏驸马的蟒神——亦即与“天龙”段誉相对应的“地龙”。

《天龙八部》丁春秋人物形象隐含深远意味,或在讽刺封建礼教

《天龙八部》丁春秋形象或与孔子有关,金庸先生可谓用心良苦

丁春秋是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天龙八部》里的人物形象。

在《天龙八部》里,丁春秋是一个反派。他身材高大魁梧,长须飘飘,满头银发,经常喜欢摇一把羽扇(逍遥扇)。从外表看,道风仙骨,气度不凡。他的武功基本都是一些令人恐惧和厌恶的阴毒路数,例如化功大法、腐尸功、三笑逍遥散。

丁春秋原本是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的二弟子,但他背叛师门,与师叔李秋水勾结到一起,残害了自己的师父,将无崖子打落悬崖。后来,他逃亡到远离中土、偏僻遥远的星宿海,依靠神木王鼎连成了化功大法,自立门户,创立了星宿派。

但丁春秋生怕徒弟们将来也学自己,用师父教的武功伤害师父,并不给自己的徒弟传授真正的武功,星宿派的所有门人最擅长的功夫就是阿谀奉承、吹牛谄媚。丁春秋则以享受门人弟子的吹捧为乐,脸皮逐渐增厚。随着丁春秋脸皮厚度的增加,弟子们为了讨得师父欢心,阿谀奉承的花样不断翻新,“格调”也与日俱增。于是,那些与魔教弟子吹捧教主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战无不胜,东方教主,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赞歌就层出不穷了。例如“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等等,就连打架都被吹捧为“大仙收服小妖”。

这样的结果是,丁春秋被对手讥讽为“阁下的脸皮之厚倒是比手上功夫来得硬朗些”,他门下的弟子们则毫无忠义道德可言,谁谄媚的功夫好,谁就得宠;谁得宠就能获得师父较多传授,功夫更好一点;谁的功夫更好一些,谁就会成为“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大师哥或大师姐,掌握对门下弟子生杀予夺的大权。

丁春秋就是带领着这么一帮徒子徒孙,在江湖上招摇过市、胡作非为,看似轰轰烈烈的求王图霸大业,实质上是上演了一出一个老丑带领一群小丑的闹剧。丁春秋被虚竹制服,关押少林寺后,他所有的追捧者顿时做鸟兽散,没有一个人关注丁春秋的生死存亡。功业未成、称霸未果,连一丝眷顾和怜悯都没有落下,丁春秋的人生结局是十分悲凉的。

可以说,丁春秋这一人物形象是充满了讽刺意义的,金庸先生用极其形象传神的笔法,刻画了一个沉浸在吹捧中自我陶醉、沾沾自喜的个人形象,和一群以阿谀奉承为存身之道的群体形象。但如果细细品味《天龙八部》里的某些细节,丁春秋这个形象似乎还有更为深刻的暗示。

首先是丁春秋的师承。丁春秋的师父是无崖子,无崖子的师父是逍遥子,逍遥子则是逍遥派的创派始祖。无崖、逍遥这两个词来源于《庄子》。《庄子》是道家的经典,逍遥派也是道家的武功门派。其次是丁春秋的籍贯。在激战少室山这个部分里,丁春秋自称虽然迁居星宿海,创立了星宿派,但他的祖籍是山东曲阜人士。最后一个就是他的名字“春秋”。

如果把这三个细节联系起来,我们是不是会很快联系起一个伟大的人物孔子?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所以儒家与道家是有着师徒渊源的。后来孔子自立门派,开创了儒家学派,这就暗合丁春秋原来师从道家的无崖子,后来自立门户。孔子的家乡是山东曲阜,而丁春秋的老家也恰好是山东曲阜,是孔子的同乡。丁春秋的名字里含有“春秋”二字,而《春秋》则是由孔子编著,含有深刻和系统的儒家思想,以“微言大义”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

所谓无巧不成书,一代武侠巨匠、文学宗师金庸,不可能毫无理由、莫名其妙地将这三个有关师承、籍贯、代表著作的细节集中安排到一个艺术形象身上。所以,丁春秋这个人物形象就极有可能是对以孔子为“教主”的儒家的暗指,对丁春秋及其门徒的讽刺,也极有可能是对打着儒家幌子的名教、礼教思想的讽刺。

当然,金庸先生所反对和讽刺的是儒家思想发展到后期以后形成的腐朽的、违背人性的部分,而非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和忠恕,金庸先生在很多作品中都贯穿着这种思想,例如《天龙八部》里乔峰的慈悲仁爱,《射雕英雄传》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论断。就连最为反感名教道统的东邪黄药师,不是也认为“忠孝乃是大节”么。

金庸先生武侠作品的主流价值系统,依然是价值宣扬“为臣尽忠,为子尽孝;为官尽职,为人有德”的儒家主张的。但反对以儒家文化为幌子,缔造出的例如“男女授受不亲”,而倡导“江湖女儿,不必效仿俗家子弟”的恋爱婚姻自由;反对“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和绝对服从,提倡“良禽择木而栖”的选择,和面对荒唐时候的合理反抗。《天龙八部》里的乔峰就是典型例证,面对耶律洪基向南侵宋的命令,他没有去执行,而是顾念天下苍生安危,选择以自杀来表示抗议。这种抗议也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坚守,这种对自我的坚持,也是封建礼教所不容的。

一家之言,欢迎读者朋友在评论区发表高见。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