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1383年是哪个朝代 1383年什么命

发布时间:2024-07-10 01:27:44作者:气宇轩昂来源:网络

1383年是哪个朝代 1383年什么命

本文目录一览:

【社科宣传(三)】乌蒙土府事略及洗马溪夷酋土目之兴衰

摘要:乌蒙时期历时 455 年,乌蒙土府及其世系洗马溪土目之兴衰值得探讨,本文就其乌蒙土府事略及洗马溪夷酋土目之兴衰作简述,祈方家指教。

洗马晴岚(岳跃强\图)

一、昭通历史上的土司制度

乌蒙起自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置乌蒙路,至清雍正九年(1731)改名为昭通,共455年,历元、明、清初三个朝代。

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遗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建立“云南行中书省”,地方上行使行政的最高权力机构。改变“万户、千户、百户”的统治机构,改置路、府、州。州设知州,县设知县或县尹。在少数民族地区虽仍由部落首领任“土司”,而府、州、县之上建立了宣慰、宣抚、安抚等司,用以加强对各土官统治区域的管制。至元十五年(1278)改乌蒙路为军民总管府。二十年(1283)改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1287)升乌撒乌蒙宣慰司,管阿头部(今贵州赫章)、易溪部(今黔西、大方、纳雍等地)、易娘部(今彝良)、乌蒙部(今昭通鲁甸)、閟畔部(今会泽、巧家、东川)。

土司制度中,有土官,土司之分。土官是文职,隶吏部,有知府、知州、知县等职级,其品级与流官州府相同。昭通地区有“乌蒙”“芒部”二军民府,均为文职土官。土司为武职,隶兵部,分宣慰司(从三品),宣抚司(从四品),安抚司(从五品),长官司(正六品)。

土司任职,王朝考核其政绩,与流官相同。若要提升,只能任虚职,在任期间,流官有俸禄,而土官则“自食其土”。

土司、土官由长子(必须年满十五岁)承袭受封,若无子嗣,则由近亲顺序承袭。土司土官的次子、庶子、亲族,则分给领地,自建庄园,称之为土目,成为土司、土官统治的支柱。土司、土目等上层人物,就是土司地区的统治阶级。

《云南民族史》载:“元、明以来之所以要设置土司,目的在于利用土司来帮助封建中央稳定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而在封建中央有条件直接深入到少数民族中去进行统治时,土司便很自然地要被抛弃。这正是大民族统治阶级实行土司制度这一民族政策的最终目的。”当土司夺袭或绝嗣时,便是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大好时期。

土司制度盛于明朝,昭通的乌蒙土知府禄氏,芒部土知府陇氏,据查受封于元朝。

二、乌蒙土府事略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五次劝降乌蒙等地区都未曾取得预期效果。据史料记载:“到洪武十四年(1381)十二月庚辰,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率兵30万攻云南,分兵五万派遣胡海洋率领,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赴乌撒(今贵州威宁),时元右丞、乌撒土官实卜闻明军至,乃聚兵赤水河拒之,及闻大军继进,皆遁。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诸蛮震惊,虽经反抗,后被征服,皆望风降附。”

洪武十六年(1383),设乌撒、乌蒙、东川、芒布4个军民府,任土官知府。乌蒙军民府设流官通判、经历、照磨各1员。洪武十八年(1385)乌蒙土知府亦德上报,因霜旱、疾疫、民饥窘,无从纳粮,朝廷悉免乌蒙府岁输之粮。

洪武二十九年(1396)八月,知府实哲贡马及毡衫。仁宗洪熙六年(1430)三月,乌蒙土知府禄照遣把事阿赖入朝贡马及方物,仁宗赐给钞、丝、纱、彩绢。

清顺治十六年(1659)一月,平西王吴三桂进驻云南昆明。二月,乌撒、乌蒙、东川、镇雄各部先后归附,各土司仍任原官职,隶四川省。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吴三桂反清,各土司靡然投附,只有乌蒙土知府禄慰坚守钦颁印信,跑入山箐,历时7年。康熙十九年(1680),清军自蜀入滇,乌蒙土知府赴军效力。雍正二年(1724)闰四月,四川巡抚蔡延奏乌蒙土知府禄鼎乾亡故,请以子禄万钟承袭。雍正三年(1725)十月,乌蒙土知府禄万钟叔父禄鼎坤统彝兵攻打东川府巧家,东川知府周彬(流官)请滇督高其倬发兵应援,雍正帝于四年三月渝鄂尔泰与川陕总督岳钟琪和衷酌办。雍正四年(1726)春,云贵总督鄂尔泰呈《改土归流疏》给清世宗雍正皇帝。在进行“改土归流”时把地方上势力较强大、经常不服从封建王朝中央控制的乌蒙、东川、镇雄3土司地区从四川划归云南,以便“改土归流”。

雍正五年(1727)闰三月,朝廷批准乌蒙、镇雄二府划归云南。经历几年的“改土归流”,雍正九年(1731),乌蒙府改为昭通府,由徐德裕任知府。据《明清云南土司通纂》称,昭通府境有土官三家、土知府二、土千户一。当时的乌蒙军民府辖大关洗马溪、瓮达、永善米贴、鲁甸等部。

据《土官底簿·乌蒙军民府知府》载乌蒙土司世系为:(1)实哲(女)→(2)阿普→(3)撒可(女)→(4)禄招→(5)撒姑(女)→(6)实固(女)→(7)禄慰→(8)实舟(女)→(9)禄载→(10)禄万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之“乌蒙部”条“乌蒙方域”谓:今云南昭通市东二十里有乌蒙土城……元置乌蒙路,明改为乌蒙军民府,属四川。清(雍正)改为昭通府,属云南。

又据《昭通少数民族志》载:乌蒙土知府(元为总管)世系:阿牟——禄余——阿普——亦德——实哲——阿普——纳孔——撒可——禄昭——实固——禄慰——实舟——禄载——实贤——乌虑——禄承爵——禄天伦——禄鼎乾——禄万钟。

陇永志编《昭通彝族简史》载:乌蒙军民府土知府禄氏,首任土知府实哲(女),系本府知府亦得曾祖母。洪武十九年(1386)七月,蒙总兵官西平侯钧旨,亦得年幼,不谙理法,著令曾祖母实哲替袭。依次为实哲(女)、阿普、撒可(女)、禄照、撒姑(女)、实固(女)、禄慰、实舟(女)、禄载、禄鼎乾、禄万钟,共 11 任(明嘉靖后传袭不详,实不只11任),历时341年(至清雍正五年)。

三、洗马溪夷酋土目之兴衰

大关洗马溪,系乌蒙土司家族柏坡土目阿业及其子禄万全驻地之一,另一驻地为今彝良县毛坪乡龙潭村。

雍正八年(1730)九月,鄂尔泰调兵分三路进剿乌蒙。东川一路由提督张耀祖率4000人过牛栏江进攻鲁甸;在彝良奎香,镇雄参将韩勋死守要地,与施额、法漏、阿路等十倍于己的土目兵血战数十次,将其分路击溃;威宁一路由总兵哈元生率领,于九月中旬在得胜坡射杀猛将黑寡暮木,破彝兵三万人。十月初,在迤那破营寨80余座,杀彝众三万余人,直驱乌蒙凤凰山扎营,攻击乌蒙城。十月下旬,哈元生与韩勋夹击大关,历时三个月,平定乌蒙。据《世宗实录》记载:“初,阿业闻信,即率伊子禄万全保护官兵、民众,不敢从逆,韩勋乃准招安。”于是禄万全成为乌蒙土知府禄鼎乾家族唯一幸存下来的一支。清末民初洗马溪为禄万全之子禄荣宗后裔禄廷坚孪生子之一禄尔堂分居地。

1. 洗马溪土目乐善好施,为乡里称道

洗马溪为禄氏土目领地,土地宽阔,庄园堂丽,其族人丁兴旺,家资巨富。禄氏土目虽富甲一方,仍乐善好施。他们兴学办校,补路修桥,护卫乡里,捐功积德,深受地方百姓赞颂。据《大关县志·乡贤传》载:“禄常丰,世居洗马溪,其先世即乌蒙柏坡之后,改土后迁居洗马溪,世守其地,素性慷慨好义,遇有地方善举,恒捐钜款相助。如黄葛溪桥工、本城寺庙,乐输恐后。即本城关阳书院,原为其住宅,凡三进,堂宇宽阔,乐捐无吝啬,人以是重之。”

又载:“禄维藩,字屏山,常丰次子,幼有胆略,任侠好义。年甫壮,即募勇卫乡里,岑襄勤剿,办黄矿山猪拱箐。招致军中任粮台,转饷筹粮,颇资其力,积功保至知州。在籍多善举,曾援例请三代封典,以寿考终于家。”

旧县志还载:“设立关阳书院,城内正街原有洗马溪土目公馆一所四合头屋两重,嘉靖年间,禄氏捐作公用。同治八年(1869),同知陈廷珍将其屋修葺为关阳书院。光绪八年(1882)同知谢光焘加以培修。”

光绪二十二年(1896)候补知县彭耀宗撰《续修永安桥记(碑文)》中写道:“……闻土官禄氏茔树善,因说禄(字萼楼)以墓间之松楸为工助。”

“初年,禄女士宗敏捐产兴学。洗马溪禄女士宗敏将其下高桥地土年租一百石之面积捐归劝学所办学。”《大关县志》(张维翰校订本)

洗马溪禄氏士目禄常丰、禄维藩、禄宗敏在世时慷慨无吝,行侠好义,勇卫乡里,乐施善举,恒捐巨款,建庙兴学,例受封典,深得民心,得远近十里八乡民众好评。据乡里传闻,禄宗敏女士不唯捐资助学,还深爱学子,每遇三月初三,有黄葛小学生郊游到公馆,她令人煮鸡蛋发给学生,每人两个,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

在洗马溪仍存有禄氏部分冢墓:有禄土目尔堂、尔华之先辈及其安夫人,禄大小姐、禄二小姐等皆葬于此,后被人盗墓毁弃。

2. 引狼入室,父女操戈,土目势力走向衰亡

初年,洗马溪禄氏土目禄尔堂之妻安夫人仅生二女,人称禄大小姐、禄二小姐。因禄家此代无男丁,遂招赘永善马楠兴隆人龙筱云继承产业。1928年,龙筱云入赘禄家,继承禄家在大关的66公顷土地和房产。

龙筱云之父龙作文为云南省总督少校队长。省主席龙云还委任其为昭八属剿匪大队长、关永团防指挥官、永绥游击大队长、永善常备大队长兼永善民团团头,一人身兼数职,掌管着昭通境内多处实力,有直管部队1000余人。

1938年龙作文死,部分职务由龙筱云继任,家业财产分为3股,龙筱云、龙集生(龙筱云之弟)、龙作文的小老婆“新娘娘”各领其一,但一应大事仍由龙筱云主宰。龙家的土地共有六万余公顷,每年收租1200石(300万公斤)。龙家的土地人称“普山照”,有“上齐普家寨,下齐羊屯岩,侧齐金沙江,东边老林一笔在”之说,足见其家业之广。实际上,龙家不仅在昭通境内拥有广袤的土地,在昆明、巧家、东川、镇雄、威宁等地还有大片土地。龙筱云的房屋,计1000余间,大多建设得豪华堂皇。庄园有鲁溪、兴隆、垭口、凤凰、田湾子、河湾子、洗马溪等7处,建有祠堂1处、庙宇5处、公学1处。各庄园设有总管事1人、大管事、小管事、中队长、小队长若干人,役用丫环(女佣)30人,娃子(男佣)20人,奶母8人,轿夫若干人,狗夫两人,役夫有捶背、推磨、烧烟、倒茶、煮酒、放牲口等长工若干人。在昆明,昭通还设有公馆。

龙筱云的庄园设有土牢,刑具有戒尺、扁担、木棒、绳索、烙铁、卫生背篼等,刑罚除捆绑吊打外还有抹香灰、坐软轿子、背卫生背篼、吊鸭儿浮水、撬地麻爪、上龙箍转、烙铁烙身、挖眼睛、枪杀等,是个地地道道的恶霸。

龙筱云入赘禄家后,与禄大小姐生有1女,取名龙相娥(又名龙文英),相娥在昭通读书时与其表兄彝良杨关寨人安祖葆相好,1947年毕业后两人结婚。龙相娥便成了禄家唯一的财产继承人。当时的禄家庄园是由其父龙筱云管理,龙相娥与安祖葆并无实权,抑郁不得志,两人商定便由安祖葆从杨关寨带去一百余人马,把龙筱云在洗马溪的人撵走,收回洗马溪庄园管理实权,还在县城和黄葛街上张贴了布告以安民。

龙筱云怎能容忍女儿、女婿的篡逆之举,趁春节除夕之夜,派其四弟带兵前来偷袭。是时,安氏的手下人多回家过年,庄内守兵不多,大多在猜拳行令饮酒,只留1个岗哨。突然间枪声大作,哨兵跌撞进屋,只叫“来了”,众人抬头,对方已进入朝门。安氏兵丁立即持枪应战,安氏手下多是招募来的惯匪,还配有美式快枪,虽然无备,竟击退对方,守住了庄房。天明,安氏兵丁组织敢死队反冲锋,将龙家人员赶出十余里之外。入夜,龙氏人马复围庄园,还从凉山请来了援兵千人。安氏人员,只得困守庄园,而逐日伤亡已难支持。初四日拂晓,龙氏兵丁欲抱苞谷秆烧营门,里面的人丢出手榴弹炸,外面攻不上去,龙家的人叫把硐堡毁掉。有个叫黎兴国的人,人称“黎老帽”,他提锄头躲在墙脚下,欲挖墙脚,这时碉口支出枪尖,黎用锄头把枪筒打弯了,里面的人惊叫:“捶草棒打来了。”于是里外的人互相乱骂。龙相娥告诉里面的人说:“外面是我四叔,不要乱骂。”战火把庄园的堂屋烧了,安氏的人见已无险可守,便挖通地道,突围逃走,途中遇河阻拦,安氏兵丁多死河中,河水殷红一片,龙家人死命追到蔡家岩方才止步。安氏夫妇为保性命,逃回杨关寨。当初所率百余人,生还者仅有十余人。龙相娥到杨关寨后流产身亡,一场父女争产业而致仇杀事件方才告终。

龙筱云续占洗马溪后,于1949年纠集人马跟随云南省政府昭通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安纯三与龙奎垣械斗。1952年,龙筱云被永善县人民政府镇压。

3.昔日庄园成灰烬,惟留晴岚诉沧桑

昔日曾雄踞一方,也曾有过一度辉煌的洗马溪禄氏家族,就因来自内部的权势与财产纷争,在大关解放前夕的瞬息之间,便导致族灭财散,就连曾经是富丽堂皇的庄园也毁于家庭的争斗之中。侥幸存留的破败房室,在土改中,被作为绝产浮财而分给了无地无房的贫苦农户。在原来庄园的位置上仅有几间房屋,其余已成农田。走进庄园遗址,望着依稀可辨的围墙基石和尚存留的梯石,让人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禄氏庄园位于黄葛溪集镇西方,距黄葛镇约7公里,该公馆原大堂门前位于东经103° 50′32.4″;北纬 27°49′50.08″,海拔1146米。笔者实地考察,据当地老农讲:该庄园占地约有40亩,围墙内的建筑物为串架金包银,土、石、木结构,坐北向南有四合院大堂、二堂、衙门、厢房、宿舍、花厅、粮仓、马厩、碉楼、地牢、管事房、长工房、照壁、水井等,设有大营门,小营门、头门口、抚作门。庄园还修有花园,红庙子,庙内和尚两人,内塑神像有灵官、观音等,园内有桂花、碧桃、紫薇等花木。园内住的人多,还设有更夫,晚上打更。庄园后有官山(禄家祖坟山),有官家洞子(藏金银财宝用),侧有杀人场。

当年的洗马溪山梁上有松树几万棵,树大的直径有黄桶粗,内有山鸡、野兔、松鼠、黄麂等出没,当地松涛声声,花木繁茂,溪水潺潺,雀鸟争鸣,风景优美。

这里地势独特,每当山雨过后,县城及周边山麓仍是浓雾弥漫,阴沉一片,而洗马溪一带独出晴光,仿佛阳光穿过雾层,形成亮丽的洞穴,而一束阳光总是照在这片土地上,让人不能不惊叹于禄氏庄园选址之妙。县内文人因此将其命名为“洗马晴岚”,成为“关阳十景”之一而留传于世。

编纂于上世纪 30 年代的《大关县志》将其收录,兹录于下:

“皖南之芜湖曾有赭塔晴岚,湘西之零陵又有山市晴岚,然皆须日暖风和之日始克见山气蒸润之景,非若吾关城之洗马溪,平时诸山雨降,浓雾漫漫,彼处独现晴光,望之悦目,不管寒燠变迁,均是如此,以较各地晓岚夕岚之限于时候者,更不可同日而语也。土目禄氏,由汉唐至今,奄有昭通、大关、永善、镇雄、彝良、绥江、盐津、鲁甸及黔之威宁,蜀之屏山等九县地方,地气之旺,可见一斑。最奇者山之前面,清溪萦绕,形同玉带,相传唐德宗命宣慰使袁滋开路置驿,曾洗马于此,因名洗马溪。山脊植有松柏万株,浓阴数里,自城远眺,风景如画,行人因取道吾关而获睹者,无不惊为稀有之胜地也。”

文后还附有大关名士郭朝英所著《洗马晴岚歌》,词曰:“春雨濛濛,处处云迷,是山独开霁。满目晴岚,四时陆离,溪曰洗马溪。松柏依稀,夷酋故宫入眼底;桃源深处,颖水滨头俱难及。”

考察庄园遗痕,除去农户屋墙脚下的细錾石和老屋檐坎梯步石外,能寻觅到的是一王姓人家用庄园的半块匾所做的门板,依稀可见“喜溢门进第”几个字。是当年禄氏公馆曾经有过辉煌的见证。在农户陈凤洪家的厩侧墙上竖有一块记事碑,长1.3米,宽0.575米,碑文字迹极为模糊,反映了当年禄氏改建庄园的一些情况,抄录如下,供有识者研究:

峕在

13年甲子秋9月,同作□东主来洗马村庄园,因改造花厅,后有碧桃一株移植厅前,不揣固陋,感而赋七律一首:

一树碧桃昨夜开,功灌浇溉力加倍。

九秋清露盘根节,二月和风配懋胎。

原是仙姿天上种,岂同凡卉庄边栽。

羡君自尔传消息,只友秀花不识梅。

(以后 6 行模糊不清,未录)

重阳九月九日

参考资料

1.《大关县志》版;

2.《昭通少数民族志》;

3. 范文钟著《昭通历史文化论述》;

4.《大关县文史资料》第一集;

5. 陇永志著《昭通彝族简史》;

6. 陇承弼著《昭通历史上的土司制和彝族习俗》;

7. 曹吟葵著《乌蒙时期昭通的社会经济》;

8. 采访谭达忠、陈思定等人。

来源 | 《关河魂》

编审|徐 靖

编辑|谭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