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彦”字释义:贤士;才德出众的人。
“彦”字源解说,网上搜索结果:“彦”,金文(文,刻划图案)(厂,崖岩)(弓,射箭,代表行猎或作战), 造字本义:岩画,古人将表现行猎或战争的图案或符号,刻画在不易遭破坏的崖岩上并着上醒目的颜色,以便作为历史永久留传。有的金文(厂,崖岩)(文,刻划图案)(彡,刻纹), 强调崖岩上刻划图文。篆文调整结构, 并将金文的“彣”分写成“文”与“彡”。当“彦”的“崖岩图文”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谚”代替。
“彦”字五行较复杂,网上众说纷纭。实际“彦”字五行土、金相兼,金五行为主,土五行为辅。“彦”字笔画倾斜较多,为斜中求直,又有三撇重叠,命格强硬之人可用,命格薄弱之人慎用。
陈振桂教授目前已出版著作100本,其中大学教材10本,两本是国家规划教材。
17. 因时起名法
起名用字是自由的,尽可以海阔天空,随意组合。但起名又与个人遭遇、生活环境、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某人叫吴汉儒,你会想到他是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某人叫李有禄、张寿升,你会想到他们是农民出生,50来岁的人;韩抗战、邢解放、黄建国,你能猜测到该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与1949年前后,任援朝、许跃进、谷超英,你能感觉到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气息;郑要武、石卫红、于立新、齐卫东,你能联想到时期。起名选字的时代特色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观其名而知其时代,并非现代才这样,各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常用名,只是解放后随着历次重大政治运动或社会变革,起名的时代性更为强烈罢了。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汉民族生活习俗的一个特点。
(1)历史上各时期起名的时代特色
夏、商多以天干地支命名。周代起名讲究“五则”( 据 《 左传 · 桓公六年 》 记载,周代人起名的原则“有五:有信,有义,有相,有假,有类。)与“六避”。(指 避免用国名、山川名、官名、疾患名、祭品(畜牲)名、祭器名起名。)
西汉至三国时期,由于尊儒复古思想的影响,文武显官和士大夫阶级命名都以圣洁文雅为风尚。王莽当权禁用双名,崇尚单名之风沿续300多年,像刘歆、王匡、马援、班超、曹操、孙权、周瑜、刘备、关羽、赵云、“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都是清一色的单名。
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阶级以清高自得,起名字要求高雅,选字特别讲究,当时最时髦的是用“之”字取名,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一家三代,从羲之到儿子献之,到孙子桢之、静之,都以“之”字为名尾。还有祖冲之、刘牢之、裴松之、顾恺之等。从此时起,由于诗歌文学的兴盛使用双名的风气开始盛行。当时的作家陶渊明、谢灵运、刘义庆、颜之彬、郦道元等。最有趣的是六朝佛道盛行,当时不少佛教徒喜欢用梵语取字或名,有些人并非佛教徒,也喜欢用此法。而道教徒则喜用道祖、玄德、灵等字。
唐代武则天以后,佛道渐衰,科举制巩固,人们常用文、德、儒、士等字命名,忠、信、贞等字亦人名。唐朝还对武将功臣赐名,所赐名字含有尽忠报国等义,如唐末农民起义的叛徒朱温降唐以后,赐名朱全忠。唐朝末年,还开始盛行以典故起名。
唐末五代,不少人喜欢用“彦”字取名,彦有“美士”的意思,如王彦章、史彦超等。自古以来带“彦”字名一直都很流行,史书记载以彦字起名的有145人,像彦章、彦超、彦卿、彦进等多人。
中国素有尊老敬长的传统,到了宋代,不少人喜欢以老、叟、父(甫)等尊老字取名,如胡唐老,孟东老。武人喜用俊、顺、平、胜、进等字取名。这个时期,由于道学盛行,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也成了时髦。著名的如哲学家朱熹,其父名松(木),其名熹 (水),几个儿子名塾、登、在(土),孙名钜、钧、鉴、铎、铨(金)等,曾孙名渊、潜、济、凌(水)等,五代全以五行相生序辈命名。当时还有一种习惯,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许多称“秀”,如张三秀,一般平民则称“郎”,如李四郎等。
辽金时代,用哥、奴字取名的人很多,据史书记载,仅以买奴为名的显官就不下十几个。有人把用奴字命名的归纳为如下两种:①带宗教气息的,如观音奴、金刚奴、菩萨奴、罗汉奴等;②带卑贱气息的,如张奴、宫奴、万家奴、丑奴等。以哥命名的有铁哥、定哥、喜哥等,也含有卑贱的气味。“哥”、“奴”的盛行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深重。
在元代,一些从政的汉族人为了取悦蒙古统治者,以用蒙古族名为荣。蒙古族取名的方式,有的根据颜色,如察罕(白色)、哈刺 (黑色)素罗或阔阔(青色)忽兰(红色)等;有的用数字,如朵儿制 (四)、搭本(五)乃蛮(八);有的用珍宝,如按弹(金)、迷不台(珠)、帖木尔(铁)等;有的用禽兽,如不花(牯牛)、不息(鹿)、巴尔思 (虎)、阿尔思兰(狮子)、脱来(兔)等;有的用蒙古族部落的名称为名。
以族谱辈次命名的风气到明清进入高潮,皇亲国戚,各族大户几乎无一例外。同时明清时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很大,人名中常出现奎、元、科、第和恩、光、禄、赐等字,反映了一般人羡慕功名的思想。明清的女子也多用贞、静、芳、芬、珠、翠、锦、乡等字取名。当然,当时男尊女卑,男女有别,许多女子只有小名而无大名,长大后出嫁一般只称姓而无名。
清末以后,民族意识开始强烈起来,名字中常见华、汉、振、亚、兴、强、雄等字。例如清末革命党人愤恨清朝统治,志切复国,受民族革命思潮的激发,投入革命队伍,纷纷更改名字。如章太炎、赵炎午、蔡子民、胡汉民、于右任、戴天仇等,在当时这些名字表现了鲜明的思想倾向。又如清末,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为知识分子所接受,风行一时。受《天演论》思想的洗礼,不少思想超新的读书人侈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些人以此起名命字,如陈竞存(陈炯明)、秋竞雄(秋瑾)、胡适之(胡适)、李天择、张竞生等等。还有,在新文化运动中,右翼前期作家蒋光赤,惟美作家邵洵美的名字明显有受思想潮流冲击的痕迹。众所周知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少年时因崇拜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而名陶知行。后来他先留美,又创办晓庄师范,倡导“教学做合一”,随着认识的深化,认为凡事非知后而行,乃行而后知,又改名陶行知。辛亥革命前,称字称号的风气一直很盛。辛刻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随着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称字称号的人骤减,而“一名主义”的风气延续至今,人们已经习惯了一个名字。
陈振桂曾出版《起名八十八法》再版十多次,拥有众多的读者,21年6月又在广州出版社出版《起名实用大全》。
(2)当代起名的时代特点
名字的时代特点,是人们了解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从下面的当代人名表,我们可以看出存在决定意识、时代、社会环境对人们取名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这也不失为起名的方法之一——因时起名。
解放前(1947年—1949年):贾得宝、孙发财、姚有禄、庞天佑、李梦福、胡富孝。
解放初期(1949年—1950年):郑解放、向天明、叶南下、秦建国、张同庆、纪土改。
抗美援朝时期(1951年—1953年):司卫国、邓援朝、朱抗美、方卫平、靳停战、韩朝胜。
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4年—1957年):高建设、申互助、童和平、李亚非、瞿建强、时志方。
大跃进年代(1958年—1959年):孟跃进、潘唯天、王超英、方卫星、戴红花、陈公社。,
三年困难时期(1960年—1962年):任自力、林更生、沈抗洪、许奋发、宋图强、齐移山。
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1963年—1966年):钱克农、董加耕、高学雷、艾学锋、方永进、安四清、王卫星。·
时期(1966年—1967年):董、张要武、房永红、成卫兵、范立新、季红卫、齐兴无、薛培忠、何向东、夏卫红、申卫东。
当今(1977年—1992年):韩振兴、李跃华、姜文明、王冒富、宋富旺、徐婷婷、甘丽丽、杨媛媛、高四化、陈兴达、温富民。
以上名字,时代特色鲜明:响亮易记,但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其中有些名字巳时过境迁,却有教训值得记取,这也是我们今天结合时代起名所应注意的。
(3)起名的时代性与相习仿效
有一对联故事,说明代文学家李梦阳任江西提学副使时,某日视察学堂,见名册中有个学生也叫“李梦阳”,便将小梦阳唤出来,出了个上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贬斥之意,溢于言表。小梦阳略作沉吟,对出下联: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初功臣。小梦阳毫不示弱,借古讽今,回敬了老梦阳。
以上人名的重名,说明起名的时代性对人影响极大,一名若好,大家纷纷相习仿效,故历史上同名颇多,如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晏婴、程婴、灌婴、吕婴、孺子婴、葛婴、田婴等等。唐代自刘禹锡字梦得后,宋代范祖禹、叶适、孙标、黄希,皆号梦得。模仿效尤起名似乎也是一种时尚,时尚之风往往是盲目的。如前所述,六朝人好用佛道神将命名;宋人好用翁、叟、老命名;辽金之人好用哥、奴字命名;今人崇洋者,常用乔治、安娜、曼利、玛丽等洋名。建国后,随着政治形势变化,有些名字人们一窝蜂而用之。时期,红卫、向东、卫东、要武等名,哪个地方都有不少;当今人好用叠字名,丽丽、贝贝、莎莎、婷婷、媛媛、军军、卫卫、超超,哪儿也能听到。时尚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社会心理,特别是共性心态。怎样给孩子起名既有时代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尽量不与别人重名,这才是我们起名时应该注意和研究的。
综上所述,名随时代,因人而宜,名字的时代性是很鲜明的。起名的时代性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把个人的身世同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缓慢的、长期的、渐进的,如儒家思想、阴阳佛道对人的影响;强烈的、明显的、起伏的,如近现代天演论思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属于时尚,多为模仿效尤起名。类似于一字名,现在时兴起叠字名,倒也无可非议,但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却可以看到时尚与个人文化修养等的结合所产生的名的高下。明智的起名,与环境与时代相结合,富有进取性,含有积极的意义;简单地起名,盲目地赶潮流,模仿效尤以为时尚就美,究竟如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检验,还有再认识的过程,例如前例,当我国人造卫星上天,人们为纪念这一盛事,多围绕此起名,如王人造。强求赶潮流,未必就好。
鉴于名字的时代性,在起名时,还应当注意顺应时势,不要把一些时过境迁的潮流所时兴的名字重新拾起,因为那太落后于时代了。如在我国古代许多时期,人们以丰满为美,因为在古代,肥胖大多是有财有势的人才能做到,人之肥瘦,乃是社会地位的标志,所以古人以肥为名者,屡见不鲜。如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肥,西汉初年的齐悼王刘肥,南北朝有文什肥、闾大肥、长孙肥、北魏高育,曾被太武帝赐爵“肥如子”。可见,“肥”字在古人那里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呀!再如龟,在古人心里是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20年以后,老人死了,放开床,龟还活着。所以古人名中,用龟字的也很多。唐贞观年间的嗣楚王叫李灵龟,玄宗时有一位著名的乐师叫李龟年;白居易有个侄儿,小名叫阿龟,诗人非常喜欢他,曾作诗《弄龟罗》写道:“有侄始六岁,字之为阿龟。”诗人有陆龟蒙,陆游晚年也号龟堂,作了许多龟堂的诗。后来龟却成了一个不好的字了。陶宗仪《辍耕录》载金方所作诗,讽刺一家大姓是“宅眷皆是撑目免,舍人总做‘缩头龟”’。说其妻子品行不端,龟就与绿头巾相结合了。“龟奴”、“龟公”、“龟子”成了最恶毒的骂人话。今天如果有人取名用“肥”、“龟”字,尽管是取其佳意,也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2021年11月24日
敬告读者:本人从7月2日起,将连续发表好名字的标准、起名的构思、起名的方法,但怎样才能起个好名字?具体可详细阅读《起名实用大全》。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