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负面炫富的人的心里,其他方面是令他自卑的,所以只能用炫富来创造自己在人群中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总是用炫富博取他人眼球,我们可以判断他内心对自我能力的自卑心态。从金钱或物质本身而言,它们都属于现象而不是本质,和美貌、地位甚至和学识没有质的区别。
炫富背后的直接心理是展示自己的强项,富有在炫富人的心里是一个相对较大的优势点。继续剖析其展示优势——“富”背后的动机,每个人不尽相同。
过分的炫富,主动炫富,在无人对你有信息、物质需求时,主动向他人介绍你的财富情况。这种炫富之所以招致反感,是因为你在展示自我财力的时候要求对方的回应,而对方并不想满足你的需求,这种压迫性索取会令人反感。
现实中,我们身边一定少不了爱显摆的人。无论是工作场合,还是生活当中,这种人好像无孔不入,时时处处都存在,总喜欢在大伙面前“装神弄鬼”。
但事实是,越是喜欢显摆的人,其实越没什么可以显摆的焦点。炫耀钱财的话,比他有钱财的多了去了;比权势的话,比他位置高的人也一堆一堆的。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对极了,没谁能号称自己“老子天下第一”。
越受显摆的人,其能力越是平平。千方百计在大家面前,露出两把刷子来,其结果,往往会落得个“班门弄斧”的下场,贻笑大方;越是想露出两把刷子的人,越是表演得很拙劣,常常像俗话说的“像半桶子水”那样,丢死个人,还不收摊。
喜欢炫耀是一种心理缺陷。无非是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令大家赞赏几声,求得心里的某种快慰,但其实,往往是事与愿违,丢人时多,成功时极少,更多的是引来别人或嘲讽或不屑的目光,总会把自己弄得十分被动和难堪。
喜欢炫耀,其实更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因为没有自信,怕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成为不了众人的焦点,生怕被大伙给冷落了,因而只得靠显摆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某种“优越感”来博得大家的欣羡。
喜欢炫耀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被别人取笑,就是被别人打击,将本来还有点“优势”,暴露无遗,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和要塞。结果,连唯一的这点优势,都被人给轰炸了。更有喜欢炫耀的人,不是被贼惦记,就是遭坏人盯梢,譬如钱财,譬如权势,常常被冷眼有心人,给悄悄地毁灭得一干二净,自己却不知道什么原因。
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提醒大家:做人要低调!这绝对是真理。因为“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的结果,就是不折也弯,伤筋动骨,得不到半点好处。但如果低调,就能“闷声发大财”,既没有贼知道,也没有坏人惦记,还没有旁人会妒忌,安全系数极高,日子过得泰然。
道理谁都懂,但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喜欢高调显摆?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方面因为这种人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因为这种人,特别爱面子,而且是爱慕虚荣的那种。
好面子,爱慕虚荣,能让许多人失去理智和自制力。他内心显摆的冲动,远远胜过自制的力量。他一不显摆就憋得难受,一显摆完就爽得不行,这其实也是一种内心压抑的释放,从这种方面来理解,对他的健康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但是,爱显摆的人,通常都是得不偿失。当他显摆完了后,未知的前方,到底有多少凶险等着他,只有天知道了。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高调显摆炫耀,概不例外!
这个世界很大,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些人非常谦逊,就一定有些人做事情非常高傲,甚至可以说都有些骄傲了,还有些人本来就没有多大的本事,但就是喜欢对别人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小点儿东西,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满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吧。”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的道理,有些人做事情总是非常高傲,一旦自己有了一点小成就,就会大肆宣扬,希望全世界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其实,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得太过火了,那些很骄傲的人应该要学着变得谦逊一点儿,不要太夸赞自己了,不要让自己膨胀的太快,太大,不然等哪天皮球吹爆炸了,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会太过炫耀自己,低调才是做人的态度,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不需要别人违心的夸赞,自己心里清楚想要什么,给人很自信的感觉。
一般只有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才会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就,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别人的认可。通常情况下,喜欢炫耀的人,都有这三种心理。
一、大多数喜欢炫耀的人,都是自信心缺乏且极度自卑的人。
现在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各种网络通讯方式层出不穷,人们只需要躲在屏幕后面,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让自己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变成一个什么都有了的白富美或者高富帅了,只不过这些都是虚假的。
诚然,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也让一些过度炫耀的心态在网络上开始滋生蔓延。
有一些确实很有钱的人喜欢在网络上晒自己的资产,这让大多数生活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羡慕不已,就连做梦都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
所以,有些心态扭曲的人,就不惜花去自己所仅有的一点积蓄去购买大量奢侈品,然后将自己的成果毫无保留地发到网上去。
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上得到别人的称赞,幻想着别人都能够投来艳羡的目光,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不过是众人眼中的一个跳梁小丑罢了,并没有被大多数人尊崇。
二、大多数喜欢炫耀的人,都有着一副渴求完美的心态并且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很强烈。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很好,所以总是在一些事情上面,极尽苛刻地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但是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很完美呢?其实每个人都只是在追求完美而已。
可是,有一些自尊心非常强烈的人为了达到“完美”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就剑走偏锋,做出了许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们常常都通过“炫耀”来向众人展现自我的“完美”,以此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
其实,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欲望的,这很正常,可是,如果完全不加节制,愈演愈烈,最终自我最为平常的欲望就会转变成虚荣心,虚荣心害人不浅,有许多人最终都折在自我的虚荣心里了。
一个原本就有很强自尊心的人,如果再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态,那么最终他很有可能会向虚荣方向发展,人一旦有了虚荣心,就会开始疯狂炫耀,并且很嫉妒他人,生活已经转向了不平静了。
三、大多数喜欢炫耀的人都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又没有能力去改变。
人最痛苦的事情,也许就是“有心无力”吧,想要改变现状,但是没有一丁点儿能力,终日郁郁寡欢。
那些很多非常喜欢炫耀的人,其实都是因为自己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又没有实际能力能够去改变,也就只能够四处炫耀,努力将自己伪装成为什么都有的那种人,但不过就是“纸老虎”罢了,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的凶狠无比,但内里却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的主角,但是都渴望能够有点儿主角光环,渴望得到众人的关注,但是无论怎样,人都不能够太过虚伪,四处炫耀。
结语:
许多事情都是有因果的,只不过有些事情的原因更加明显一些,有些事情的原因要深奥一点儿,需要人们用心去探讨。
正常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行为,任何行为总是有一定的动机,只不过有些人的动机要好一些,但是有些人的动机就不是那么单纯了,甚至还有些害人害己。
当我们看到别人一直都在炫耀的时候,我们不要总是盲目斥责他人,而应该好好去分析下别人的行为动机。其实,有这三种心理的人,大多都是喜欢炫耀的。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
微信上添加一位好友后,会不自觉地翻看他的朋友圈,并从中对他做个大概的了解。
朋友圈,不知不觉就成了我们了解他人的一张名片。
正如作家李笑来说的: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生人社会,网络发达,查查他的朋友圈,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的生活习性。”
在这个无形的社交广场,每一条内容,都在被解读;每一个人,都在被打标签。
朋友圈,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圈子,有人分享喜悦,有人纪念过往,有人时不时刷一下存在感......
但生活中,不是所有事都适合分享,成年人的世界,总有一些东西要保留给自己。
朋友圈里,以下这几件事最好别发。
否则,会招人反感,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来源:全景视觉
别在朋友圈炫富
关于人性,毛姆说过一句扎心的话: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难免有虚荣心,人人都希望被他人高看。
朋友圈就像一个无形的公共场所,所以,很多人忍不住在朋友圈炫富。
但老话常说:有财不可外露,得意不可猖狂。
炫富除了能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外,只会让为钱犯愁的人心生妒忌;被比你富有的人,当成笑话。
朋友小美,平时很喜欢在朋友圈秀优越感。
家里买房、添车、旅游,甚至老公的股票分红到账,她都会发朋友圈暗暗庆祝。
老公提醒她少发这样的朋友圈,容易招人嫉妒,但她丝毫不在意。
可能朋友圈实在是显得很富贵,便常有亲戚朋友主动和她套近乎,言语间还会流露出羡慕之情,这让她很满足。
渐渐地,这些人便以各种理由向她开口借钱,这让她又十分为难。
她们虽然收入还可以,但每个月的生活开支和贷款也不少,根本无钱可借。
可是她的解释,大家压根不信,之前亲近的人也开始疏远,最后还被熟人背后吐槽“为富不仁”。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多少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来源:全景视觉
在朋友圈炫富,多多少少都有点“拉仇恨”。
而且,朋友圈不光要少炫富,有时候,我们还要警惕那些朋友圈疯狂“炫富”的人。
很多微商、代理,甚至传销活动,都是通过朋友圈高调炫富,打造“高端人设”,引人入局。
你看她豪车、名表、全国飞,蠢蠢欲动,实则他窥视的是你的入会费、囤货款。
不炫富,不贪财,我们才能稳稳地守住自己的人生和钱包。
《圆舞》中有句话说:“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
生活是自己的,面子再好,都不如里子重要。
低调做人,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内心富足了,才是人生最高级的炫富。
别在朋友圈频繁晒娃
初为人父母,偶尔与亲人朋友一起分享宝宝的日常,是人生的乐事。
但对很多人来硕,如今的朋友圈,已经不限于亲朋好友了。
偶尔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当朋友圈里一眼望过去,全是自己孩子的刷屏时,就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够愉快了。
大家应该都看过这则新闻。
郭女士因为女儿学习优异,经常在朋友圈夸赞女儿,以至于周围无人不知。
此外,她还喜欢在同学群里发一些女儿认真学习的照片。
时间长了,同学们都觉得她太爱晒娃了,基本上不回应。
但她毫无察觉,依然自顾自地晒。
特别是收到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她更是立马拍照发送,并骄傲地说:“x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此时,群主因为儿子高考落榜,心情很是低落,看到她这样晒,直接将她踢出了同学群。
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孩子表现优秀,父母开心想要分享,这都再正常不过。
但孩子再优秀也终究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来源:全景视觉
偶尔在朋友圈记录下孩子的重要时刻,相信大家也会真心祝福。
但频繁地晒娃,只会引起他人的不适。
还可能因为不小心暴露了隐私信息,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
一家电视台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趁妈妈不在孩子身边,利用从妈妈朋友圈得知的真实信息进行诱拐,不到十分钟,就轻松带走了孩子。
看似无足轻重的晒娃,或许就会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
面对公众场所,还是尽量少晒娃,这既是对孩子的保护,也是为了不给孩子后续的成长造成压力。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喧嚣的,也不需要昭告天下。
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去爱孩子,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当下,孩子会感觉更幸福。
别在朋友圈堆积负能量
心理学家大卫·波莱提出过一个“垃圾车法则”。
意思是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方倾倒。
很多时候,朋友圈就成了大家倾倒情绪垃圾的地方。
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开心、家庭的不和谐,都喜欢一股脑地发在朋友圈。
网友@时光 曾分享室友的故事。
室友很爱抱怨,稍有不顺就喜欢在朋友圈发牢骚。
不是吐槽公交车司机没看到她,就是斥责同事能力差,爱拍马屁;再就是抱怨老板太小气,自己兢兢业业,工资却少得可怜。
就连在路上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她也能发文吐槽倒霉。
在她眼里,好像什么都不如意。
刚开始,网友还会耐心地开导她。
来源:全景视觉
慢慢地,网友发现自己变了,总爱唉声叹气,常常觉得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不再这样,她索性搬了出去,屏蔽了室友。
很快,她感觉世界又明亮起来,内心恢复了爱与平静。
三毛曾说:“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地抱怨而不寻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更何况,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说得再多,也无人可懂;骂得再凶,也无人会帮。
相反,负能量极具传染性,别人只会避之不及,迅速地屏蔽或拉黑。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每个人都要学会独自消化自己的情绪。
不随意宣泄坏情绪,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体谅。
尽管生活跌宕起伏,但还是要向阳生长,努力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心态阳光了,生活就顺了。
别在朋友圈刷屏广告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有这样一群人,无论什么时候打开,都有他们的动态更新。
每天,他们卖力地宣传,不断地发布各种销售信息。
对于他们而言,朋友圈就是大型卖场,微信好友就是潜在客户。
在这发广告,既不需要支付广告费,又不需要回报人情,似乎十分方便。
于是,他们刷屏式地发,时刻提醒大家别忘了他们的存在。
然而,疲惫了一天的大家,本想在朋友圈放松一下,不承想刷到的都是堆积如山的广告。
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又浪费了时间,心情可想而知。
来源:全景视觉
网上曾有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为什么看到朋友圈的广告会莫名地厌恶?
其中有个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朋友圈是一个大家分享生活的地方,我当你是朋友,对你分享我的生活,但你只通过‘有杀错,无放过’的方式对我发广告。社交如此不对等,如何让人不厌恶?”
一次次地发广告,就是在一次次地消耗彼此的情谊,总有一天,迎来的不是屏蔽,就是拉黑。
不妨尝试走心的分享,别让朋友圈里只剩下裸的利益。
我们对待朋友圈的样子,就是对待生活的样子。
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写道: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让它在记录我们生活的同时,又不过度打扰到他人。
不炫耀,不显摆,不牢骚,不功利,少一点哗众取宠的人设,多一点人间烟火的真实。
这样的朋友圈,虽是平常,却最抚人心。
愿有人,懂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也愿我们,能体察别人的不易,相处舒服,彼此滋养。
作者:切尔西,业余的文字搬运工,愿用一支笔,渡人更自渡。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