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吟咏重阳的众多诗词中,王维的这首七言绝句无疑是知名度极高的一首。那么,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要“遍插茱萸”?茱萸究竟长什么样?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协会副会长黄南津介绍,古人在头上佩戴茱萸,或者是用茱萸制作成香囊,取祛病驱邪之功效,此后逐渐形成民俗。关于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至少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末《西京杂记》中,就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记载。
重阳节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在古人看来,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重阳节其实是一个大凶的日子,需要辟邪消灾。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重阳的关注重点,渐渐由避邪驱灾转向延年益寿。
茱萸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强介绍,茱萸主要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和草茱萸四种。山茱萸和吴茱萸常用于入药,两者药用价值不尽相同。山茱萸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吴茱萸主要用于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诗人白居易在《九日登巴台》中提到的“茱萸杯”也许正是以茱萸为原料的补酒。
重阳节前后,气候渐凉,气候干燥,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人体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不宜选择运动量过大、出汗较多的锻炼项目,宜选用平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等。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古人会登高以辞青踏秋。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九”在数字中有长久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 新华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人”指的是谁?这是蚂蚁庄园10月14号今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10月14日今天蚂蚁庄园课堂小鸡饲料答案。
蚂蚁庄园非常好玩,养鸡的同时还能做慈善,增进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免费领取小鸡饲料。
今天的问题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人”指的是?
王维
李白
答案:王维
解析:“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出自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的“少一人”指的就是作者自己,也就是王维。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以上就是10月14日蚂蚁庄园小课堂的问题答案。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流传至今,正如除夕夜的声声爆竹、元宵节圆滚滚的汤圆、端午节的龙舟和粽子、中秋赏月和吃月饼、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等,都是中国人民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独有文化特产。10月4日,正值重阳,漕河泾街道邀请专业讲师来到居民区,为社区居民们讲讲“我们的节日:重阳”。
重阳节知识普及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活动中,讲师将重阳的节日起源、民间习俗、神话传说、著名诗词娓娓道来,让听众们受益匪浅。说到有关重阳的诗词,不少居民都脱口而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是问及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里的“茱萸”是什么,大家却又答不上来。现场,讲师特地安排了制作“茱萸”发夹的手工环节,让居民们认一认“茱萸”。
茱萸
如果说登高是重阳节的重头戏,那么菊花、茱萸这一花一木,则是节日里当之无愧的明星。茱萸能够驱病避邪,这起源于一个传说。在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东汉桓景携家人于九月九日戴茱萸囊登高躲避灾祸的故事,故事传开后,茱萸也被视为辟邪禳灾的“护身符”,称“辟邪翁”。茱萸被当作袪邪祛病之物,还由于它是一味很出名的中药,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而重阳之日,刚好是秋冬交替之时,容易滋生病菌,出现病症,因此人们寄希望于有浓烈气息的茱萸。
九九重阳久久相伴
茱萸的果实是红色的,形状像是微小的南瓜。在讲师的指导下,居民们将一簇簇的果实缠绕在一起,配上碧玉做成的树叶制作成发夹,佩戴在发间或是扣在衣襟,就好像在肥腴茂密的枝叶梢头,探出一丛丛密密的红宝石,很有意思。
重阳孝道文化是重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重阳文化的本色和底色。除了学习传承传统节日的习俗外,居委工作人员还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们送上了“长寿面”,希望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来源:上海徐汇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