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169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1691年英国王室服饰改变根源

发布时间:2024-07-06 18:43:02作者:旧事重提来源:网友投稿

169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1691年英国王室服饰改变根源

本文目录一览:

大清帝国时期与世界各国所发生的大事记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18-1648德国三十年战争,丹麦瑞典法国先后上场。(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1619荷兰占领爪哇。(印度尼西亚的第四大岛屿)

1620年“五月花”号到达新英格兰。(在这艘船上,签署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的契约文件《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是“美国的出生证明”。)

1628明末时期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1632伽利略《两大宇宙体系的对话》。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39-1641年松锦之战。关外辽东地区至此基本全数沦陷。(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哈布斯堡霸权终结。(象征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欧洲爆发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

1649年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年五世入京,顺治帝赐予“”称号。

1652-1654第一次英荷战争。(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

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南明灭亡。同年,郑成功病逝于台湾,李定国病故于猛腊。

1669年康熙帝开始真正亲政。

1673-1681年康熙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

1683年施琅攻克澎湖,台湾归降。(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1683年奥斯曼被奥波联军击溃,扩张宣告终结。

1686年俄国波兰《永久和约》,确认乌克兰归俄。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688年-1697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威廉入主。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与《王位继承法》共同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9俄国彼得一世(1672-1725)开始改革。

1690年噶尔丹攻入内蒙。兵锋遥指北京,遭清军痛击。

1691年对喀尔喀蒙古实行盟旗制度,正式从属中央政府。

1700-1721年俄瑞“北方战争”。

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现今德国和波兰境内的王国)

1703年彼得一世建新都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

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为“联合王国”。

1713年清朝廷封班禅“额尔德尼”。

1718、1720年康熙两次派兵入藏击败准噶尔,并分兵驻藏。

1722年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盛年登基。

1726年清朝将“摊丁入亩”办法推行全国。(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1726年清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

1727年清廷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1727年中俄签订《中俄布连斯奇条约》。

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弘历即位。

1740-1786年腓特烈二世开明专制推重商主义,开普奥争霸。(是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帝国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

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

1755、1757年两次出兵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

1759年第三次西北用兵平定新疆同部的“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伊犁将军,新疆完全置于清朝中央政府控制之下。

1765-1790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二世改革。

1768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土尔扈特是现在的蒙古族 。土尔扈特生活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森林、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 。)

1772年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

1774年北美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

城召开,1775年独立战争在莱克星顿打响,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日。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1778伏尔泰和卢梭(1712-1778)去世。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次年生效:1789年华盛顿任第一任总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同年《宣言》。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

1791-1792年两次出征尼泊尔廓尔喀,制定《钦定西藏章程》。

1796年乾隆帝禅位于清仁宗嘉庆帝颙琰,三年后逝世。

1796年,川楚陕边境地区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历时九载,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使满清元气大伤。

1801年英国兼并爱尔兰。

1803年美国购得路易斯安娜。

1804年《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加冕。

1804年海地独立。

1806年莱茵联邦成立,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拿破仑封锁大陆。

1812委、巴拉圭独立。1816阿根廷、1818智利、1821墨秘独立

1813年北方天理教起义甚至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

1815滑铁卢战役。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体系确立。

1820年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继位。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1823年“门罗宣言”。

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39年林则徐(1785-1850)虎门销烟。

1840-1842年第一战争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46-1848美墨战争。

1847年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开始。

1848欧洲革命。马克思发表《宣言》。

1849英国完全吞并旁遮普。(印度西北部一邦。西邻巴基斯坦。)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1853年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

1851年古巴宣布独立。

1852年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

1853、1854年“黑船事件”马修佩里准将两度叩关日本。

1853-1856年英法与俄克里米亚战争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战争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 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解散。

1858年《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

1859年意大利反奥独立战争开始。

1860年攻进北京,并洗劫了圆明园。

1861年俄罗斯农奴制改革。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1咸丰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同年辛西。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1862林肯签署《黑奴解放宣言》。

1862法越《西贡条约》。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64年普奥联军战胜丹麦。1866年普奥战争。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入喀什,占据南疆。

1867年美国购得俄国阿拉斯加。

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成立。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8年美国首条横跨大陆的铁路正式通车。

1868年推翻德川幕府,明治维新,揭开日本的近代历史。

1870年普法战争。

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2年洋务派企业轮船招商局。私办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81年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中俄改订条约》。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

1884年新疆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

1885年柏林会议。

1885年朝鲜甲申。

1888年英国入侵西藏。

1889第二国际建立。(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1891年俄罗斯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於希腊雅典举行。

1897年德国租借胶州湾:俄国租借旅顺。

1898年美西战争,美占领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正式侵并夏威夷。

1898年 戊戌变法。

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

清朝大事年表节选:清军入关~战争爆发

1644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于西安建立大顺,建元永昌。3月入北京,明朝灭亡,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入关。清朝定都北京,下达剃发令。开始在北京圈地。李自成战败退到陕西,张献忠占领成都建立大西,南明福王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

1645年清兵屠扬州,史可法殉难。福王灭亡,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南明鲁王监国绍兴。南明唐王称帝于福州,年号隆武。清兵屠嘉定。江阴绅民据城抗清。

1646年张献忠抵御清兵在凤凰山中箭而死,南明桂王在肇庆称帝,建元永历,清朝严格实行逃人法。南明唐王在广州称帝,建元昭武。

1650年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卒,成宗义皇帝。

1651年顺治帝称帝,削多尔衮爵位,并治罪。

1652年郭怀一领导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1653年清朝封为“西大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嘛”。封厄鲁特蒙古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

1657年丁酉科场案起。首次颁发《赋役全书》。

1659年郑成功于张煌言联合北伐江南,“通海案”由此而起。

1661康熙即位,四大臣辅政。江南奏销案起,郑成功驱逐尼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苏州发生哭庙案,杀金圣叹等。

1662年平西王吴三桂在缅甸吊死永历,南明覆灭。

1663年《南明史》狱起。

1667年康熙亲政。

1669年《大统历》误罢杨光先,南怀仁掌管钦天差。逮捕大臣鳌拜,诏永停圈地,实行更名田制度,禁止传播天主教。

1673年三藩之乱。

1675年内蒙察哈尔举兵造反。

1677年设立南书房。

1679年博学鸿词科。

1681年三藩之乱结束。

1683年郑可爽投降,统一台湾,诏弛海禁。

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

1685中俄第一次雅克萨战争,设立粤海关,英国人在广州设立商馆,中英通商。

1688年明珠被革职。

1689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尼布楚条约》签订。

1690年清军败准噶尔于乌兰布通。

1691年多伦会盟。

1693年俄罗斯派特使抵达北京,中俄在北京互市。

1696年昭莫多之战,准噶尔噶尔丹败。

1697年康熙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噶尔丹死,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即汗位。

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

1703年索尔图以结党乱国被拘禁,《全唐诗》编成。承德修热河行宫。

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罗马教皇遣使抵达北京。

1707年康熙第六次南巡。

1708年废太子。

1711年戴名世以《南山集》获罪被杀。

1712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图理琛出使土尔扈特,再次废太子。

1713年清廷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16年《康熙字典》完成。

1717年禁止赴南洋贸易。策妄阿拉布坦派兵入侵西藏,罗马教廷再次派遣使者来华。

1719年清军逐出准噶尔军出藏,护送六世。

1721年台湾朱一贵起义。

1722年《律历渊源》成。康熙卒,雍正即位。

1723年青海罗不藏丹津叛乱,实行秘密立储,废除陕西山西坊乐籍,削除绍兴堕民籍。

1724年平定青海叛乱,直隶实行摊丁入亩,随即推广全国,定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1725年年庚绕,隆科多获罪,汪景棋《西征随笔》案起,《古今图案集成》竣。

1726年查嗣廷试题,日记狱起。鄂尔泰奏请推广“改土归流”。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查封江南织造曹家产。策妄阿拉布坦死,《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签订。

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西藏阿尔布巴事件平定。

1729年户部军需房设立。吕留良案起,颁布《大义觉迷录》。

1731年北路军清军在和通泊惨败准噶尔。

1732年准噶尔惨败于光县寺。

1735年贵州苗民起义。雍正崩,乾隆即位。

1740年尼德兰爪哇华侨,造成“红溪惨案”。

1741年首次在全国直省各州县依据保甲门牌统计户口,保甲制形成。

1745年清廷发动瞻对战役。

1747年第一次金川战役。

1750年西藏叛乱,平。

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废除西藏藏王制度,创建噶厦制度。

1752年马朝柱叛乱,平。

1753年杜尔伯特部三车凌内迁归清。

1754年准噶尔部阿穆尔率部投降,诏封亲王,命整军征服准噶尔。

1755年胡中藻诗狱起。清军抵达伊利,平定阿穆尔准噶尔,将军班弟等自杀。

1756年青滚杂卜发动撤驿之变。

1757年兆惠将军入伊利,再定准格尔,阿穆尔准噶尔逃入俄国,死。乾隆第二次南巡,拒绝英国人赴浙江贸易之请,限定广州单口通商,在西藏设立摄政制度。

1758年南疆大小和卓割据,征回部之役开始,兆惠将军被围黑水营。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于喀什噶尔设立办事处,领队大臣,英国洪仁辉赴天津控告行商欠银。

1760年乾隆《内府皇舆图》告成。广州十三行专办西洋贸易。

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设伊利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人口首次突破2亿人。

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回部民变。

1766年缅甸战役开始。

1767年《皇朝文献通考》告成。昌吉遣犯暴动。

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由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返回祖国,第二次金川战役爆发。

1772年下诏征集全国图书。

1773年开四库全书馆。清军围剿金川,败于木果木。

1774年山东清水首王伦造反。

1776年金川战役结束。

1777年王锡侯《字贯》狱起。

1778年玉石案爆发,诗狱案。

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六世班禅赴热河觐见乾隆帝,在北京圆寂。

1781年苏四十三回教起义,甘肃通省案爆发,王亶望以下将近60名官员伏法。

1782年《四库全书》成。粤海关恢复公行制度。

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甘肃回教田五反清,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

1786年台湾天地会林爽文起义。

1788年清军出兵镇南关,安南战役开始。

1789年册封阮光平为安南王。第一次尼泊尔战役结束。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

1792年第二次尼泊尔战役结束。制定金瓶掣签制度。乾隆攥写《十全记》。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英使马戈尔尼来话,中英首次正式通使。

1795年贵州苗民起义,乾隆禅位,嘉庆继位。

1796年五省白莲教大起义。

1799年嘉庆亲政,乾隆死,和珅死。

1804年白莲教起义失败。

1809年蔡牵为清军所败,自沉于海。

1813年天理教起义,北京起事,攻入北京城。

1816年英国使者来华,因礼仪之争,未能获得觐见嘉庆帝。

1820年道光即位,张格尔叛乱。

1826年江苏施行海运漕粮成功。

1830年浩罕入侵,陶树废除“纲盐”,实行行票盐法。

1833年赵金龙领导三湘瑶族民族起义。

1839年虎门销烟。

1840年战争爆发。

请看清代大臣徐乾学,作为汉人学者的代表,是如何谋求生存的

电视剧《天下长河》播出十多集了,其中由演员赵麒扮演的徐乾学,已经出现过许多次,那么徐乾学到底是何许人也?今天就为大家还原他的历史真相。

徐乾学画像

请看清代大臣徐乾学,作为汉人学者的代表,是如何谋求生存的?

一、出生于名门,成长为学者

徐乾学,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出生于1631年,是江苏昆山人。他出生于名门,是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外甥。在电视剧《天下长河》中,徐乾学就是以明朝相国后人身份亮相的。

生长于学风良好的家庭之中,徐乾学从小就聪明好学。他8岁就能撰写文章,顺治七年(1650),不满20岁的他曾与吴伟业、尤侗、朱彝尊等在嘉兴组织十郡大社(研究学问的学社)。23岁起,徐乾学又荣幸地进入国立最高学府-太学读书。

康熙九年(1670年),已经39岁的徐乾学参加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被授翰林院编修,正式踏入仕途。电视剧《天下长河》中有所表述:结拜三兄弟的大哥(二位弟弟分别是高士奇与陈潢),徐乾学唯一高中探花。

其实徐家是著名的“进士之家”,因为早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乾学的三弟徐元文就高中了状元;而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他的二弟徐秉义又中了探花。至此徐家三兄弟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

徐乾学撰《读礼通考》一百二十卷

徐乾学在进入仕途后,先后担任过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他升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他一生著有《读礼通考》《通志堂经解》《传是楼书目》《澹园集》等。家有藏书楼“传是楼”,是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所以说:徐乾学既是清朝的大臣,又是一位清代的学者与藏书家。下面就来说说在满人执政的清朝,作为汉人学者的徐乾学,是如何谋求生存的?

二、贿赂权臣,寻求靠山

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的场景:早在殿试之前,为了顺应当时的潮流,赶考的举子们都在绞尽脑汁登门拜相。由于徐乾学出身世族名门,多少还是有些家底,比起不喜好八股考试的陈潢、没钱谋路子的高士奇,呈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徐乾学给索额图的拜贴中就许诺:只要中了新科进士就会孝敬江南万亩水田。这引起了索额图的极大关注。在高中探花、受到皇帝接见后,趾高气扬的徐乾学昂首阔步进入翰林院。

高中探花的徐乾学兴奋过度倒地

没想到的是,三甲新科必须得在翰林院读书三年,另外,徐乾学引以为傲的成绩,居然在翰林院显得不足为奇,状元、榜眼、探花在这里比比皆是,到头来他只落得个抄书的工作。

徐乾学明白了:成为探花郎不过是名声好听,要想发达还需寻找靠山,于是他先去拜访明相府,结果一百两银子就听了几句教诲。明珠没有收下万亩水田地契,意思不言而喻,徐乾学实在没办法,又屁颠屁颠地跑去索相府。

起先只是师爷招待徐乾学,索额图站在屏风后面观察,确定他值得重用后,这才现身攀谈。当递上万亩水田地契后,索额图笑逐颜开,在听闻徐乾学居所简陋后,立马通知师爷给他安排府邸奴仆以及出行马车,也算是认下这门学生,徐乾学大喜过望,一路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往回走。

三、因文学才华,受皇帝宠爱

在找到靠山之后,徐乾学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文学才华,并因此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以致康熙朝钦定官书,十之八九都是他监修总裁的,被世人看重。他死后遗疏,呈进其所纂的《一统志》,可谓撰写终生,死而后已。

寻找靠山的徐乾学

在深受康熙皇帝宠爱后,徐乾学得以专门为皇帝奖拔汉人读书人,起初他还是比较尽职的,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徐乾学作为副考官,与蔡启観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

徐乾学从已被放弃的试卷中挑出了韩菼,可以说慧眼识才,最终韩菼夺魁,成为状元。而由于他的此举,使文体发生了古朴而清新文雅的变化。

但是,后来逐渐得势后,徐乾学就以发现人才来为己邀名。导致徐乾学权势极大,虽不亲自主试,但评考官对他言听计从。游说到他门下的人,无不登得科第。

康熙闻知,想亲自过问,徐乾学派人曲意逢迎康熙帝说:“大清国初年,将美官授汉人,都不肯接受。如今汉人苦苦营求登科,足见人心归附,应该为此而庆贺。”康熙帝默然,此事竟然平息了。

徐乾学剧照

四、因与权臣抗争,成为朝中危险人物

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后,徐乾学居然变为十七世纪末期朋党之争中的知名人物。他开始靠索额图出道,然后又依附宰相明珠(明珠长子纳兰容若是徐乾学门生),反对索额图派。

在脱离明珠之后,他自成一个派系,与明珠的北党开始相抗衡。当索额图丧失权势后,徐乾学又与索额图、熊赐履勾结,反对明珠,直至搬倒明珠。

正如据李光地所说的,徐乾学谲诡奸诈,是朝中的危险人物。最终,因得罪人太多,遭到众多大臣的弹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湖广巡抚张汧爆发贪污案,张汧被逮捕问罪时,供出曾向徐乾学行贿。

后又被许三礼劾“既无好事业,焉有好文章,应逐出史馆,以示远奸”,徐乾学上疏请“放归田里”,五月,康熙准徐乾学罢官;康熙三十年(1691年),徐乾学因曾写信给前任山东巡抚钱钰,包庇朱敦厚,事发后,徐乾学、钱钰均遭到革职。其子徐树敏亦被举发私收馈金。

徐乾学书法对联

康熙三十年(1691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弹劾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不法之事“招摇纳贿,争利害民”共十五款,闰七月二七日徐元文“惊悸呕血而死”。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三十一年(1692年)间,徐乾学一家被控不法事有二十多起。

总之,清代大臣徐乾学,作为汉人学者的代表,为了在满人掌权的清朝谋求生存,虽然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入仕,但是他为了“顺应潮流”而依附权贵,受到皇帝宠爱后打压旧权臣,妄图变成新的权贵。结果因树敌过多,而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徐乾学的文学才华、追求上进的精神值得称赞,但是他随波逐流、玩弄权术的恶习,必须加以批判。我们应该接受他的教训,努力学好现代化本领,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徐乾学半身像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历经几千年厮杀,为何只有清朝彻底解决游牧民族侵扰的问题?

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个大小部落首领同聚沈阳,为皇太极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至此后金彻底征服漠南蒙古。不久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

清朝建立后,继续推进对蒙古各部的统一步伐。1691年,康熙皇帝与喀尔喀蒙古(漠北蒙古)首领们在多伦诺尔会盟,标志着外蒙古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此事件也标志着两千多年来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侵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康熙帝朝服像

从先秦时始,北方少数民族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虽然中原王朝不断通过修长城和主动出击的方式和游牧民族死磕。但是游牧民族来了又走,居无定所。匈奴西遁后鲜卑得势,柔然之后突厥称雄,最后蒙古成为草原霸主。当然,这都是中原王朝的噩梦。

除了草原上霸主的风水轮流转,中原王朝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些王朝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思考如何彻底地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秦汉北伐,匈奴远遁,但草原并未平静,鲜卑很快占据了匈奴旧地,继续威胁中原;盛唐彻底扫除突厥,设置安北都护府实施管理,但是数十年后,回鹘又成为草原的主人;明朝对蒙古的打击可谓空前猛烈,但是对于蒙古旧地的管理仍然是力不从心;最后只有清朝,彻底解决了蒙古,将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的威胁彻底化为浮云。

这是清朝处理民族矛盾的一个成功典型。

那么,为什么清朝可以完成这一壮举?它具备了哪些其他王朝不具备的优势?

▲大清版图

1、政策到位

首先,清朝本身就是一个少数民族。

女真在建国前,以渔猎为生,和蒙古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在弓马骑射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这是两个民族能坐下来聊天的最初资本。

努尔哈赤建国时,明朝和蒙古各部关系基本融洽,隆庆年间开始的封贡互市较好地维持了明蒙友好关系。而且,努尔哈赤的崛起,紧张的不光是明朝,也包括蒙古各部。因此,努尔哈赤面临着明蒙两个方向的敌人。

为了减小压力,努尔哈赤一方面对蒙古不断诉诸武力,另一方面积极和蒙古几个部落和亲。通过这样的方式,努尔哈赤争取到了很多蒙古部落的支持。到皇太极时期,后金终于击败了漠南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彻底征服漠南蒙古。

▲满八旗

由于漠南蒙古地处长城边,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因此后金对漠南蒙古的管理也最系统。努尔哈赤崛起时,创建了满八旗。征服漠南蒙古后,又大量吸纳蒙古精英进入八旗系统。和重点中学在各地割韭菜一样,优秀的蒙古人都被选拔到了蒙八旗,成为清朝军队的一部分,那么剩下的蒙古人只能是越来越弱,弱到无力再组织各部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

蒙古作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这种居无定所的特点最让中原王朝头疼。所以除了八旗对蒙古精英的吸纳,清朝在蒙古旧地实行了盟旗制度。盟旗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对蒙古地区地块进行了划分,地块内的蒙古部落不允许到地块外游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让聚沙成塔式的迅速崛起成为浮云。划分地块后,水草丰美的部落自然人畜兴旺,而分到地薄贫壤之地的部落就只能哀叹命运的不公。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清朝还推行民族隔离,长城成为汉蒙天堑,汉蒙交流完全阻断。没有技术的传入,蒙古人只得在草原上安心牧羊。

▲多伦会盟遗址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让北方彻底安宁,那么清朝最后的杀手锏绝对可以摆平一切。能碰到一起的人,要么志趣相投,要么形同水火。满蒙最开始时形同水火,清朝信萨满教,而蒙古信喇嘛教,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但是为了满蒙友好,清朝统治者做了妥协,接受蒙古大汗封号。同时推动蒙古喇嘛教发展,清朝规定蒙古每个家庭留一人守灶,剩下的人必须信黄教并全部出家,喇嘛教徒可免交赋税,以此巩固宗教成果。如此,生育人口骤减,蒙古地区人口越来越少,反抗更是遥遥无期。清朝的“计划生育”取得巨大效果,清朝灭亡后,原本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喀尔喀蒙古只剩下不到五十万人。

清朝用以上政策,完成了历朝都没有完成的事情。

▲莫斯科公国 相关油画

2、沙俄堵截

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崛起,开始了疯狂的扩张。1578年开始俄罗斯哥萨克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东侵,并于1636年到达鄂霍次克海。

由于哥萨克的入侵,西伯利亚很快成为俄国的殖民地。

西伯利亚属于苦寒之地,不能发展农业,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没有现实意义,因此俄国的窃据显得无关痛痒,但是对于蒙古等游牧民族而言却是致命打击。

在俄国人还没有到来之前,根据郭沫若等学者的考证,中国游牧民族的天然游牧北界大致在北纬58度左右,在贝加尔湖以北,深入西伯利亚境内。但是沙俄的到来夺去了蒙古游牧区的北部,蒙古各部游牧区域只得南移至贝加尔湖附近。

▲喀尔喀蒙古

俄国对蒙古北部土地的蚕食极大地压缩了喀尔喀蒙古等部的活动空间。以往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如果占了下风,游牧民族可以直接跑路。越往北,中原王朝的追击越困难,而适应了严寒气候的游牧民族则可以不断向北直到脱离追击。北方是无主地,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向北接近无限大。

而俄国人对领土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西伯利亚站稳脚跟后,沙俄开始不断向南推进,侵占了黑龙江流域。但是很快遭到康熙皇帝的强制反击,并迫使沙俄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妥协的产物。条约签订后,清朝获得了东北地区的和平和宁静,保住了清朝的龙兴之地,同时清朝也能从东北抽身重点解决蒙古问题。而沙俄在条约签订后,进攻受挫,不得不在东北地区以西的蒙古身上做文章。

沙俄先从喀尔喀蒙古下手,向南不断压迫。而势单力孤的喀尔喀蒙古在艰难中最终倒向清朝。1691年多伦会盟,清朝获得了对漠北地区的管辖权,沙俄妄图通过蚕食漠北蒙古进行领土扩张的阴谋再次被遏制。

▲清朝代表与俄罗斯代表签订尼布楚条约--蜡像

心有不甘的沙俄只好从其他方面入手。此时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正在不断扩张,沙俄对噶尔丹进行了大力支持。清朝和漠西蒙古的拉锯战争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百多年,直到1755年清军彻底平定准噶尔。

清朝平定准噶尔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不仅宣告了风云一时的准噶尔汗国的灭亡,再次挫败沙俄阴谋。更昭示着从此开始,游牧民族再也无路可走。

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反击有时候会很较真,比如霍去病千里奔袭,这时候游牧民族在不能继续北逃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西遁。逃到大漠以西,就再也不会被追杀了。但是1755年清军消灭了准噶尔,占据了新疆,从此游牧民族西去之路被彻底阻断。

除了清军占据新疆,18世纪开始,沙俄开始对中亚地区进行蚕食,逐步将清朝藩属哈萨克吞并,并迫使远在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中亚的陷落使游牧民族不仅没有西去之路,更没有了西去容身之处!

▲法国铜版画: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3、加倍优势

任何都有崛起到最终衰落的过程。

清朝崛起时,蒙古早已从神坛跌落。曾经这个纵横欧亚的蒙古汗国,如今早已经是四分五裂。

以四分五裂的松散状态,对付一个刚刚崛起、活力爆棚的清朝,结果不言自明。

在清朝到来前,蒙古已经和明朝打了二百多年,打仗就有消耗,所以蒙古地区的人口一直不是很多。再加上明朝对蒙古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让蒙古各部落之间相互攻杀,达到无法统一威胁明朝的目的。在明朝的一手导演下,黄金家族走向没落,蒙古又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前的松散状态。

然后,清朝来了。加上清朝又打又拉的政策,蒙古各部完全不是对手,最后不得不纷纷臣服。

▲清朝火炮

除了清朝以壮年状态完胜暮年的蒙古,清朝的技术优势也帮助清朝稳稳地碾压蒙古,这就是火炮。

自从火器技术西传,中西的火器技术开始了各自的发展。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中国火炮技术逐渐落后,明朝后期中国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口和仿制西方的大炮,称为“红夷大炮”。清朝崛起后,也逐渐学到了明朝的大炮技术。

大炮技术在清朝统一中原和抵御沙俄侵略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当然,在征服蒙古时也经常使用。1690年,噶尔丹侵略喀尔喀蒙古,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在乌兰木通战役中,清军以大炮摧毁噶尔丹抵御的驼城,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沙俄虽大力支持噶尔丹势力,但是清朝在技术和人员等方面远远领先于漠西蒙古,最终清朝消灭噶尔丹汗国,统一天下!

自从有了成熟的火炮技术,蒙古铁骑就再无无法恢复往日骑兵无人可挡的荣光,从此蒙古更加衰落,沦为清朝的附庸。

历经几千年的厮杀,清朝终于彻底解决了游牧民族问题,从此中原不受游牧民族侵扰之苦,这是一个伟大的功绩。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涩梗

紧盯“双碳” 宣城水运一“绿”前行

随着安徽省首张“零碳码头”“零碳船舶”落户宣城,“绿色”“低碳”成为宣城水运发展又一“招牌”。水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运量大、能耗省、占地少、运价低、对环境影响小等独特优势,为交通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从长远看对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专项整治“港口绿”。开展无证经营港口码头专项整治,共拆除“脏、乱、差”无证经营码头22家、整改提升码头8家、核发港口经营许可证8份。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物专项整治,各港口码头均配备了车辆冲洗装置、装卸漏斗、作业面雾炮机、皮带防尘罩、清扫车、洒水车等防尘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储存池(灌、柜)和含油污水储存池(灌),建设码头地面雨、污水收集管网和三级沉淀池、接收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收集装置,共198个,注册“船e行”信息系统,实现了船舶污染物全过程电子监管,2023年以来,共接收船舶垃圾3.979吨、生活污水159.281立方米、含油污水13.940立方米,转运处置率接近100%。

交旅融合“航道美”。全省首创宁国青龙湾美丽航道一期工程完工,建成“周塘-东风桥-方塘”2条精品航线,新建塔形示位标2座,一座8.5m高位于天缘山庄,一座15m高位于露营星空基地;新增白浮、红浮、左右通航浮、危险水域浮共14座;修复叶村指路牌;对现有01、02塔形侧面标增设顶灯、信息化模块,对02塔形侧面标基础进行加固;拆除现状浮标;预留浮标备品1套、灯器及信息化模块5套,“生态美、景观美、人文美、数智美”的青龙湾美丽航道,把散落在沿线的景观串联成线,航道沿岸景观有效提升,美丽航道创建与两岸风光融为一体,丰富“交旅业态”。

船舶改造“耗能低”。督促货运码头企业按照《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最新标准要求,建设了岸电设施36套,实现生产性货运码头“一泊位、一岸电”目标。2021年、2022年共完成306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任务,发放补助资金1691万元,2023年已完成54艘改造任务,计划发放补助资金278.1万元。落实水路客运“便民行动”,完成新增新能源客船更新、旅游码头充电桩安装等46项提升工作,占到全省总任务的56%,进一步保障了旅游客运绿色出行。

现场管理“防污染”。水运污染防治离不开执法监管的“严防死守”。今年以来,宣城交通成立业务执法专班开展绿色水运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巡航检查、视频监控等方法,加大对主要航道监管。同时联合芜湖、马鞍山等地交通运输部门签署芜申运河(安徽段)联合巡航执法合作协议,开展芜申运河(安徽段)联合巡航执法行动。2023年以来,开展综合巡航180次、专项巡航36次,立案处罚129起,查处三无船舶33起并责令拆解。2023年3月成功办结了首例水上交通非现场执法船舶污染案件,在全省率先实现“零突破”。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的引江济淮船舶油改电“1+6+100”示范工程项目已报送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审核,争创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绿色强国试点。宣城广利川码头和汇金物流码头的“零碳码头”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另外,2023年11月,宣城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宣城市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对“零碳港口”、美丽航道、新能源船舶进行奖补,以真金白银全面推进绿色水运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