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纪日
数字纪日是我们今天行用的纪日法,其出现的具体时间目前尚难确言,但是大体可以推测是很早的。《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的生日时说:“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由此可以推想,先秦时期可能已行用数字纪日方法。
在汉代的文献及碑刻材料中,有很多数字纪日的例子,如《史记•三王世家》:“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东汉《帝尧碑》:“熹平四年十二月十日癸卯立。” 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二号汉墓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简端也用数字纪日。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数字纪日法,也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呢!
十干纪日
十干纪日顾名思义,就是用十天干纪日的方法。它出现的很早,大约在夏代已经开始使用,但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考古资料作为确证。原始社会到夏代间“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十干纪日的起源。《左传》鲁昭公五年记载卜楚丘的话说“日之数十”,晋代杜预注“甲至癸”。这里的“甲至癸”,是使用十干纪日的确证。
十干纪日在我们今天的遗存,是“旬”这一纪时单位。《说文》:“旬,遍也。”“旬”字本义,就是十干纪日由甲日至癸日循环一周。我们今天用“上旬”“中旬”和“下旬”将一月三分,大体仍依一旬十日。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是在十干纪日基础上产生的,它将十干与十二支相配,从甲子开始,直到癸亥,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纪日方法在殷代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这从甲骨文提供的实物资料便可知道。如金祖同编《殷契遗珠》846:“丙辰卜,品贞:禘于岳。”又《甲骨文合集》8155:“庚子卜,宾贞:王往林。”还有甲骨上刻着干支表。这种干支表分为两种,一种是三旬式,从“甲子”至“癸巳”;一种是六旬式,从“甲子”至“癸亥”。它们大都不是用来记录占卜日期的,而可能是用来检查记录占卜日期所用干支正误的。
用干支纪日,一日一个干支名号,六十日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为十干纪日周期的六倍,更便于使用。可以推想,从殷始,干支纪日应已不间断地连续使用。但是由于殷至西周时期文献缺乏,纪时资料残缺,所以目前尚难贯通后世与殷代之间的纪日干支。今天,由沿续至今的干支纪日向上逆推,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可以推算到春秋时期。据《春秋·鲁隐公三年》记载:“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根据科学计算,这次日食发生的时间确在鲁隐公三年殷历(建丑)的二月己巳日,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今天可以推算出的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从这时算起,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
干支纪日虽可周而复始地连续使用,但它在每月中所表示的具体日期却无法使人一看便知,为使用带来不便。而数字纪日通过直观即可知道具体日期,在社会生活中比干支纪日更便实用。中国古代,数字纪日与干支纪日两种纪日方法长期并行,在社会生活中或用干支,或用数字,或二者并用;而史家写史,却始终坚持使用干支纪日。直至清朝灭亡,干支纪日被宣布废止,才被数字纪日所取代。
韵目纪日
韵目纪日是取平水韵的韵目用字指代一个月中的各日。需要注意的是,公历大月有三十一日,无韵目用字指代,则另外取用 “世”“引”二字。
韵目纪日法出现于清代后期,最初使用于中文电报纪日。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陈夔龙致内阁电》:“据宣化黄镇电称,派驻库伦之杨管带振烈真电禀‘库独立,全营拔回’等语,特闻。龙。元。”元,是平水韵上平声第十三韵的韵目用字,这里用来指代该月的十三日。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使用韵目纪日法表示。如1927年5月21日,湖南长沙驻军军官许克祥叛变革命,率所部残杀员和工农群众。二十一日的韵目纪日用字有“马”,史称“马日事变”。来源:文汇网
用一公式计算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不出一二分钟就能计算出一九00年到二一00年间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准确,比流星赶月法不知要省事多少倍。
1、1900----2100年之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
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
2、1900----19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1;2000----20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3、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2+月份
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4、日干支公式:
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
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
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注:2月份要么是28天,要么是29天,每隔4年为29天的,其他均为28天。比如:2000、2004、2008年等年份的2月份均为29天。
5、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自己推巧去吧,这样你可以排任何一天的四柱了哦。
注:此处的日支序数应为时支序数,可能是笔误。
6、还有一法,叫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算出任何年龄的干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干支不能推出日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十的倍数为倒推天干数,去掉十二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如今年为戊子40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40岁去30余10天干从戊倒推10位是已,地支40去36余4从子倒推4位是酉生年就是已酉。62岁生年余2从今年的天干戊倒推2位是丁,从今年的地支子倒推2位是亥。
从此每年每日的干支不用去翻皇历了,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你都知道,人家还以为你记性如此了得呢,你就省点时间多悟道吧。
欢迎关注、转发、收藏
举个例子:公历1950年出生的人 换算成农历就是庚寅年
1950年======庚寅年1951年======辛卯年1952年======壬辰年1953年======癸巳年1954年======甲午年1955年======乙未年1956年======丙申年1957年======丁酉年1958年======戊戌年1959年======己亥年1960年======庚子年1961年======辛丑年1962年======壬寅年1963年======癸卯年1964年======甲辰年1965年======乙巳年1966年======丙午年1967年======丁未年1968年======戊申年1969年======己酉年1970年======庚戌年1971年======辛亥年1972年======壬子年1973年======癸丑年1974年======甲寅年1975年======乙卯年1976年======丙辰年1977年======丁巳年1978年======戊午年1979年======己未年1980年======庚申年1981年======辛酉年1982年======壬戌年1983年======癸亥年1984年======甲子年1985年======乙丑年1986年======丙寅年1987年======丁卯年1988年======戊辰年1989年======己巳年1990年======庚午年1991年======辛未年1992年======壬申年1993年======癸酉年1994年======甲戌年1995年======乙亥年1996年======丙子年1997年======丁丑年1998年======戊寅年1999年======己卯年2000年======庚辰年2001年======辛巳年2002年======壬午年2003年======癸未年2004年======甲申年2005年======乙酉年2006年======丙戌年2007年======丁亥年2008年======戊子年2009年======己丑年2010年======庚寅年2011年======辛卯年2012年======壬辰年2013年======癸巳年2014年======甲午年2015年======乙未年2016年======丙申年2017年======丁酉年2018年======戊戌年2019年======己亥年2020年======庚子年2021年======辛丑年男女姻缘 合婚速配表
玄易文化:一个专注于原创的创作者,欢迎关注、收藏、转发!
近日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又被称为“唐朝版24小时”,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纪时方法的关注。究竟,我国古代有多少种纪时方法?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纪时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时间变化的认识及其记录方式的改变。单以纪日方法为例,就有数字纪日、十干纪日、干支纪日、韵目纪日等多种形制,其中,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可以推算到春秋时期。
据甲骨文透露的信息,干支纪日法在殷代中后期已普遍使用
北京大学张衍田教授在书中指出,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数字纪日法,非常古老,其出现的具体时间目前尚难确言。《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的生日时说:“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由此可以推想,先秦时期可能已使用数字纪日方法。在汉代的文献及碑刻材料中,有很多数字纪日的例子,如《史记·三王世家》:“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东汉《帝尧碑》:“熹平四年十二月十日癸卯立。”在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二号汉墓的汉武帝时期《元光元年历谱》简上,简端也用数字纪日。
十干纪日顾名思义,就是用十天干纪日的方法。早在夏代已开始使用。原始社会到夏代间“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十干纪日的起源。《左传》鲁昭公五年记载卜楚丘的话说“日之数十”,晋代杜预注“甲至癸”。这里的“甲至癸”,是使用十干纪日的确证。
十干纪日在今天的遗存,是“旬”这一纪时单位。我们今天用“上旬”“中旬”和“下旬”将一月三分,大体仍依一旬十日。
干支纪日是在十干纪日基础上产生的,它将十干与十二支相配,从甲子开始,直到癸亥,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干支纪日方法在殷代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这从甲骨文提供的实物资料便可知道。用干支纪日,一日一个干支名号,六十日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为十干纪日周期的六倍,更便于使用。可以推想,从殷始,干支纪日应已经连续使用了。但是由于殷至西周时期的文献缺乏,纪时资料残缺,所以目前尚难贯通后世与殷代之间的纪日干支。今天,由沿续至今的干支纪日向上逆推,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可以推算到春秋时期。据《春秋·鲁隐公三年》记载:“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根据科学计算,这次日食发生的时间确在鲁隐公三年殷历(建丑)的二月己巳日,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今天可以推算出的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从这时算起,至今已有2700多年。
韵目纪日法出现于清代后期,最初使用于中文电报
干支纪日虽可周而复始地连续使用,但它在每月中所表示的具体日期却无法使人一看便知,为使用带来不便。而数字纪日通过直观即可知道具体日期,在社会生活中比干支纪日更方便实用。中国古代,数字纪日与干支纪日两种方法长期并行,在社会生活中或用干支,或用数字,或二者并用;而史家写史,却始终坚持使用干支纪日。直至清朝灭亡,干支纪日被宣布废止。
韵目纪日法出现于清代后期,最初使用于中文电报纪日。韵目纪日是取平水韵的韵目用字指代一个月中的各日。
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陈夔龙致内阁电》:“据宣化黄镇电称,派驻库伦之杨管带振烈真电禀‘库独立,全营拔回’等语,特闻。龙。元。”元,是平水韵上平声第十三韵的韵目用字,这里用来指代该月的13日。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使用韵目纪日法表示。如1927年5月21日,湖南长沙驻军军官许克祥叛变革命,率所部残杀员和工农群众。21日的韵目纪日用字有“马”,所以史称“马日事变”。需要注意的是,公历大月有31日,无韵目用字指代,则另外取用 “世”“引”二字。
来源:文汇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