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提手旁一个别是数字几 一个提手旁一个别是

发布时间:2024-07-06 09:35:13作者:流水随风来源:用户分享

提手旁一个别是数字几 一个提手旁一个别是

本文目录一览:

热血铸警魂 清白留世间——追记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

新华社福州10月20日电 题:热血铸警魂 清白留世间——追记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

新华社记者邹声文、郑良、王成

作为人民警察,他打击犯罪,护一方平安,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身为领导干部,他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心存敬畏,坦坦荡荡,干干净净。

9月25日,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一线。

数以万计的民警、群众自发缅怀悼念他。有战友说:“潘局长太累了。在我们心里,他就是铁一般的存在,是政法干警的榜样。”

“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

1984年,20岁的潘东升毕业了。作为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软件专业全班成绩第一的学生,他有很多选择:出国深造、下海经商……但潘东升毅然选择从警。

37年,无论身为普通民警还是领导干部,在抢险救灾、重大安保、大要案侦办等急难险重关头,潘东升总是冲在一线。他常说:“加入公安队伍,就要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

“在他心里,人民警察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施玉安说。

2016年5月8日凌晨,三明泰宁县发生泥石流灾害,数十名群众被掩埋。5点多接到警情报告后,时任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的潘东升没有片刻犹豫,拿起对讲机,冲上越野车,立即向灾区进发。

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山路泥泞,时有滑坡。临近灾区,潘东升乘车行进一段路,就要下车徒步走一段路,鞋子陷进烂泥,就赤脚前进,以最快速度赶到事发现场。救援现场,潘东升手持扩音器,站在山路正中央、卡点最前沿,在没膝深的泥浆中现场指挥,确保了生命通道畅通。

三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肖敏说:“救援的5天4夜,潘局长始终奋战在一线,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以毛仁春为首的黑社会组织浮出水面,这一团伙在福州长期为非作歹,实施了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多起犯罪,社会关系极为复杂。

“这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压力我顶着,你们放手干。”潘东升抽调精干警力组成7人专案组,秘密侦查一年多,全面固定证据,周密实施收网,将这一盘踞多年的黑社会组织连根拔起。

3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福州公安累计打掉涉黑组织35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69个,福州市公安局获评全国扫黑除恶先进集体,潘东升获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中央组织部嘉奖。

作为“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19名成员之一,潘东升善于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推进工作。在省公安厅工作期间,他探索实现公安核心系统全省统一标准、统一建库、统一应用、统一运维,推动全省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在三明,他组建三明公安情报研判合成作战中心,实现指挥、刑侦、网安、图侦“四侦合一”;在福州,他独创“超算”疫情数据模型,公安、边检、海关、外办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做到涉疫数据核查和流调溯源“一条不漏、一刻不误、一查到底”。

“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2019年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上,潘东升在留言簿上写下的这句深情寄语,是他用生命践行的诺言。

长期超负荷工作,透支了身体,可他仍在忘我工作。2018年6月,潘东升接受了肺部手术,切掉的肺有半个成人拳头大小,可术后仅7天就重返岗位;今年大年初一,潘东升突然晕倒,住了两天院又继续工作。

牺牲前半个月,潘东升的行程满满当当:检查隔离医疗场所巡防勤务,研判处置涉疫警情,快速侦办涉疫案件……在牺牲前一天晚上,潘东升还在现场指挥部署重要会议安保工作。

“人民警察是为群众做事、保护一方平安的崇高职业”

潘东升出生在福建平潭海岛渔村,自幼家境贫寒,6岁时父母就到外地工作,他由爷爷抚养长大。在组织培养下,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一步步走到省会公安局局长岗位,潘东升始终保持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在他心中,“人民警察是为群众做事、保护一方平安的崇高职业”。

福州市委原副书记林飞回忆,前些年福州公交亏损,市里提出“公交票价由1元调至2元”方案,潘东升并不分管这一块工作,但是他知道后主动建议:“老百姓乘坐公交,享受低票价福利是应该的。”市里采纳了他的意见,一直保持了1元公交票价。

对于侵害群众利益的犯罪活动,他疾恶如仇,坚决打击。

2017年下半年,福州警方陆续接到多名群众报案,当地一些房产服务公司与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制造虚假银行流水、恶意垒高债务,并以暴力威胁、殴打及诉讼等手段达到侵占被害人房产目的,有的受害者借了几万块钱,被对方层层设套后要还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债务,只得拿房产抵债,受害人员上百人。

“查处此类‘套路贷’案件当时面临法律依据不足、定性难、取证难等问题。”福州市公安局鳌峰派出所办案民警林少滨说。

潘东升和民警一起多次研判案情,明确提出:一定要依法严厉打击此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新型犯罪。

在潘东升直接指挥下,专案组经过缜密侦查,摸清了背后黑恶组织的构成、犯罪手段、团伙人员等,集中收网抓获62名犯罪人员,摧毁了这一长期在福州欺压残害百姓的黑恶团伙。

“两抢”(抢夺、抢劫)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也是公安机关长期以来的打击难点,2015年福州市“两抢”案件发案1400余起、破案率仅34.7%。

潘东升牵头部署,福州公安打破警种壁垒,从不同警种抽调80人,组成一体化运行、集约化管理、24小时实战化研判的合成侦查中心,实现对“两抢”犯罪精准、实时打击。2020年,全市“两抢”案件发案降至77起、破案率达100%。

公安工作和民生息息相关,在三明、福州任公安局长期间,潘东升大刀阔斧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将简政放权、打通民生服务堵点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在三明,全市公安机关清理行政职责496项,40个办事事项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40%;在福州,他提出:“只要法律允许,就尽量不要搞审批制,让老百姓可以自行在网上办理。”

谈起载货汽车网上备案通行政策,福州四通搬家公司总经理林方辉说:“以前货运车通行证要携带10多份纸质材料到窗口办理,现在网上备案后可自动生成行驶路线,提供电子通行证,免了‘跑证’之苦。”

“干净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无论你在哪一个应酬场合看到我,都可以直接上来打我两巴掌!”2021年5月,福州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工作推进会上,潘东升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这不是一时作秀,而是一以贯之的干净、坦荡带给他的底气、自信。”施玉安说。

“在省会公安局局长岗位上,管理着上万民警,他从来没有拿‘位子’谋私利。”接受采访的干部、民警不约而同谈到这点。潘东升在大会上多次强调:“你们不要去找我的家人、亲戚,不要想着‘走后门’,把工作做好了,组织上自然会考虑。说情的,一律不提拔!”

曾在福州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的民警郝炬说:“潘局长对物质要求简单,生活简朴,常年用的公文包是一个老旧尼龙包,提手已经破损、棱角已经裂开,他一直没舍得换。”

在家人眼中,潘东升是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妻子袁秋榕说:“每天都会在阳台上等他下班回来,他不参加应酬,再晚也会回家吃饭,经常牵着我的手在小区散步,他觉得陪伴家人就是幸福。”儿子潘键民说:“尽管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可是爸爸非常爱这个家,常年如一日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

5年前,潘东升从三明调任福州,专门叮嘱年逾八旬的父亲:“可能会有人通过各种办法给你和家里人送东西,一定不能收。”

潘东升常说:“干净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干净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要敬畏这份职业,珍惜这身警服。”

福建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一指导组公安现场指导专班负责人蔡祖荣告诉记者:“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对于潘东升的举报信为零,这是难能可贵的。”

“潘东升始终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存敬畏,始终保持着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忘记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兢兢业业,为公安事业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们怀念他,也将以他为榜样,奋发有为,干净坦荡,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刚刚到任的福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督察长王锡章说。

“搞”这个伟大的汉字,照亮了我们贫瘠的语言

“搞”是什么意思,你真的懂了吗?

要说能文能武,亦正亦邪,雅俗共赏,最重要是神通广大,一举就能铺开中国人说话版图的一个动词,一定是“搞”。这个魔性的发音——gǎo,我们中国人最懂。

“搞”是个伟大的汉字,这个自带魔力的字用途广泛,上至庙堂下至江湖,它无处不在又无所不能,它是触及灵魂深处的尖刀,又是拷问道德的重锤。

搞字有时候是滑稽的,它可能是搞笑,可能是搞怪,也可能恶搞。

搞字有时还会非常励志,任何需要想方设法进步提升的领域,都可以“搞”。

去年口碑一塌糊涂的《爱情公寓》电影,曾用名“终于,又双叒叕回来搞事情了”。

股市搞一搞,搞不好可以关;新闻可以搞一搞,但不要乱搞瞎搞;咱们要想个办法把KPI给搞上去。

生活里更离不开搞,无论是搞钱还是搞锤子,我们千万不能搞错,不然这事真没法搞了,万一被你搞砸了,还得我来帮你擦屁股。当然,没有我搞不掂的事。

搞字还时常被用到男女关系之中,以前我们管拍拖、谈恋爱叫搞对象。但搞字的下流气质也是掩饰不住的,在王小波,破鞋是不能乱搞的。乱搞,是对人的道德品质深层次的拷问。

“搞”字可以很老干部,也可以很儿女情长。语言学家也许会辩驳,你们什么都用“搞”未免太粗俗,太匮乏。但“搞”也很酷,翻天覆地,百无禁忌。

电影《包搞掂万事屋》,意即“包解决万事屋”。

“搞”,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搞”字,在《康熙字典》里异形同“敲”,同“靠”。按照《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它是从“搅”字分化出来的,其本义是“搅,乱也”,后来才引申出了其他意义。

关于“搞”字怎么来的,不少说法是来源于抗战时期,剧作家夏衍在广西桂林主编《救亡日报》时首创了“搞”和“垮”这两个字。

更有学者考证,“搞”字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西汉贾谊的《过秦论》里有一句“执搞扑而鞭笞天下”,不过当时注释是将它视为“敲”的异体字,即“短杖”之意,意义上与如今的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图/汉典

而真正与现代意义一致的古代文献,至少在明清期间就出现。

《金瓶梅》里的“刚才把毛搞净了他才好”一句,“搞”被认为是“薅”的借字。清代光绪年间刘省三公案小说集《跻春台》里,多次都用了“搞”——“门和窗格都搞去卖了” 、“搞的满地是酒” 、“胆子越搞越大”……

但出现在明清小说里,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基本等于说这是一种粗鄙的用法,根本上不了大台面。因为同时期的万历皇帝实录里,几百万字一个搞都没有。

搞飞机,意即捣乱、惹麻烦。

到了现代汉语,“搞”字逐渐脱颖而出,几乎可以说包罗万象。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动词“搞”的意思有几种解释:1.做;干;从事;2.设法获得;弄;3.整治人,使……吃苦。也就是把动词“整”“弄”“干”都包揽了。

然而同样是万能动词,“搞”的概念意义非常丰富和复杂,慢慢从一个没有感情的动词演变成带着方言、语体、感彩的词语,可以延伸的意义,绝对不止以上三种:

比如“搞个计划”。(拟订)“他这场病,把他身体搞坏了。”(使……变得)“你怎么搞得妈眼睛都红了。”(气得,惹得)“这对父子还真够难搞。”(对付)“这点他还是搞不过我。”(赶得上,比得上)“还要自己掏腰包搞饭吃。”(谋生)“那就不怕他搞鬼了”(暗算)……

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的季羡林老先生,对“搞”字也是服气的。

他的《谈国学》一书里说到,当时他从欧洲回国时,途径西贡和香港,从华侨和华人口中听到了“搞”和“伤脑筋”这个词,就让他非常伤脑筋:

“‘搞’是一个极有用的字,有点像英文的do,现在我们张嘴就搞这个,搞那个。”

《四世同堂》里,搞字出现了16次。图/《四世同堂》

改革开放之后,文学作品出现“搞”字的频率明显更高。有学者研究统计,上世纪40年代,作家老舍百万字巨著《四世同堂》里的“搞”字出现了16次;到了80年代,作家路遥同样是百万字小说《平凡的世界》,“搞”字出现了有261次。

“搞”动词后通常可以跟着抽象事物,有“从事”“进行”的意思。 “搞”是看似简单,但是可以雅俗共赏的词,一种消解正儿八经的诙谐式表达方式。

比如“搞研究“”搞音乐”“搞关系”,这里的“搞”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说做研究,做音乐,就显得不够随意,缺乏云淡风轻的精神境界。

“搞”更多的具有恋爱两性的意思,比如上世纪50年始流行的“搞对象”一词,其实不但不粗俗,更蕴含着哲学意味,谈情说爱羞于启齿,于是才有了“搞对象”,现在引申到现今流行的说法“搞姐弟恋”“搞CP”。

“搞”的生命力远远将其他万能动词甩在身后,恋爱要是用 “整”,可是分分钟给你整出东北大碴子味儿来。

“搞”字多在南方使用。图/电影《搞定岳父大人》

北方不懂南方的“搞”

很多北方人来到南方,最不习惯的是随时随地听到“搞”。

在北方人的字典里,“搞”就是一个包含贬义气质的词语。

他们不懂为什么问“你搞什么的”就是在问“从事什么职业”;不懂“做学问”为什么要说“搞学术”,不懂南方音乐圈特有的“搞摇滚”和“搞文艺”,不懂为什么有“搞毛线”和“搞飞机”的俗话。

要知道这在南方没别的意思,就是一种常见表达,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北和两广地区,无“搞”不像话,自带生猛气息。

比如重庆的“没水了”就是“搞干了”、“鸭子走进秋天——搞不赢”(形容人要规矩点,不要随便惹事);还有贵阳的“搞不惯、莫搞忘、搞场子”;成都的“搞不灵醒、搞啥子名堂”;武汉的“搞屎棒、搞拐了”;还有广东地区的“搞搞震、搞掂、有无搞错”……

电影《惊声尖笑》在香港在被翻译为“搞乜鬼夺命杂作”。

“搞”作为方言用词在现当代文学小说里,也在影响着作家的地域气质。南方作家写文章,“搞”就是北方作家使用的频率要高。

比如哈尔滨的作家迟子建8万字的小说,“搞”字就只出现过一次;湖北作家池莉笔下的武汉人,生活经常是“搞”来“搞”去的,15万字的小说里,“搞”就出现了45次。

其实具有广泛意义的动词,遍布大江南北——“搞、整、弄、干”四大动词几乎集中了所有汉语的精华。大东北爱用“整”字,华北地区“弄”字先行,南方多数用“搞”,东南一些地方特别爱用“干”。

这四个字在某些场合意义相近,“搞啥子”、“搞么春”、“整啥玩意”、“弄啥咧”、“干什么”,基本统一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疑问句。

电视剧《插翅难逃》(2002)。

“搞一下”、“整一下”、“弄一下”、“干一下”,成为了广普撩骚话术,虽然略显粗鄙,但这种朴素的情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并不违和。

总体而言,“整”更加正式,甚至是能上得了大台面的,比如由“整理”引申而来的“整风”,从来没人说搞风、弄风、干风;在职场经常有“整人”,但“弄人”通常会想到造物,变成人生的唏嘘;千万别变成“搞人”,瞬间会低俗不少;至于“干人”,特殊用法,语境不对。

“整”作为动词时,自带一股东北大碴子味儿。

“弄”字从“弄臣”的渊源来看,颇为轻薄之意,但如果跟死字结合,那又是另一种场景。

“我弄(neng)死你”只有狠人才说,刘华强既视感油然而生;相比而言,“我整死你”就太正式,甚至太政治了;一般而言,没人会说“我搞死你”,搞在生死存亡关头,力度还是差一些,但倒是有反过来说“你搞死我了”,情绪复杂,上不了台面;至于干字,读者自行判断,不做解释了。

总而言之“搞”“整”“弄”“干”四大动词既有相似也有区别,相比起东北的“整”,山东、河北的“弄”(neng),东南方言的“干”,西南方言和粤方言常用的“搞”包容性更强,用处更广泛。

你可以说搞怪、搞笑,没人说整笑、弄怪;你可以说胡搞、乱搞,但乱整、胡整的使用地域就窄了许多,至于胡弄,胡要发四声,则是敷衍的意思。

总之,搞字亦正亦邪的气质,是一门大炮,老虎蚊子一起打,哪里都有它。

北方人不懂南方的“搞”,是因为负面角色更深入人心,“搞破坏”的威力名震南北;而懂的人知道,他们不过在表达当时的动作,“搞“一下也没别的意思。

粤语“搞风搞雨”必须连起来用,意即捣乱、折腾,与“整风”不是一个意思。图/电影《 我的失忆男友》

“搞”——现代人的百搭哲学

一说到“搞”,也许你眼前会不由自主浮现出五大三粗,穿着大码西服的油腻中年男领导形象,开会发言三句不离“搞”——

“小李啊,今年市场营收数据太差了,你这是乱搞啊,这个搞法不行啊,明年要朝这个方向搞一搞,把这个数据给搞起来。”

的确不是什么人都能用“搞”的。

看看“搞”这个形声字就知道了,提手旁加一个高字,高手才能“搞”起来。只有高手才能搞经济、搞国际贸易、搞里应外合、搞城市规划、搞文明建设……

“搞城市建築”。图为新加坡的组屋建筑。

老舍先生曾经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里研究过“搞”的艺术用法:

“我写一个长辈,看到自己的一个晚辈有出息,当了干部回家来了,他拍着晚辈的肩说:小伙子‘搞’的不错呀!这个地方我就用‘搞’,若不相信,你试用‘做’,用‘干’,准保没有用 ‘搞’字恰当亲切。

口吻就跟长辈跟后辈,上级领导跟下属沟通方式一样。“搞”的万能不仅仅在于字义跨域地区,还能跨越阶层,用“搞”字恰到好处地缓和了代沟,又不失阶层等分。

现今我们年轻一代说“搞”,更多是消解这样的权力差距。“搞”从来就是官民皆用、雅俗共赏的口语动词。

尤其是到了当下,被人说“你很会搞”其实是一件好事,那代表着我们在行,被人说“你真的很搞”,同样也是一种流行褒奖,说明我们有趣,会玩。

“搞咩呀你?”(搞什么啊你?)

“搞”已经衍生成了一种小人物精神。尤其是“搞笑”和“恶搞”这两个从粤方言进化过来的词汇,由周星驰的无厘头香港电影发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内地年轻一代。

“搞”在粤语这片土地上更是野蛮生长起来。“搞乜鬼”“搞咩呀”(干什么)“搞掂晒”(搞完了)“有乜搞作”(有什么新主意)……这些带“搞”的方言组词听起来有些粗俗,比如“恶搞”“搞怪”就带着草根化的娱乐精神,用一种调侃现实,消解固化无聊的阶层权力。

我们爱用“搞”,不是恰好就用这种粗俗的语境,来调侃打破原有的官僚和形式主义吗?

“搞”对当下言语匮乏又懒惰的现代人,就是一种百搭哲学,什么都可以“搞”。毕竟也就只有“搞”字,才能带来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爽”感。

我们现在不单单说“搞”(gao),更衍生出新发音(giao),愈显模糊抽象的变种,就愈有点魔幻朋克的意味。

就像我们聊天总会动不动就搞个表情包一样,不用太过于细究其中的变因,“搞”的生命力,早就远远甩你前头。

参考文献

[1]刁晏斌.虚义动词“搞”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05):81-90.

[2]赵永芹.范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2):62-65.

[3]杨丽君. 动词“搞”在现代汉语中的语用考察 [J].语言文字应用,2002,02

[4]施发笔.“搞”的艺术化用法探略[J].毕节学院学报,2014,11(32)

[5] 龙友元,万丽. 语境决定语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5(01)

[6]褚艳.泛动词“整”、“搞”和“弄”小议[J].语文学刊,2009(15):97-98.

[7]蒋明.泛义动词“整”与“搞”的语义语用对比[J].语文学刊,2016(04):58-59.

✎作者 | 谢无忌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九成宫醴泉铭》左右结构及其部首——提手旁

提手旁由横、提和竖钩组成,其中竖钩是主体部分。提手旁形态窄长,位居字的左侧,与右部形成左窄右宽的组合。书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手旁的形态

提手旁一般整体窄长,笔画左伸右缩,这样既可以为右侧笔画让出空间,使左右部间距紧凑,又可以与右侧部件笔画的左缩右伸相呼应、相平衡。

横:横画短小,微向右仰。位置居于竖钩中心靠上的位置。

竖钩:竖笔起笔处稍重,从短横末端穿过,一般垂直向下,较少偏斜。个别情况下,竖笔两端较重,中段轻细,微呈弯弧状。钩画短小含蓄。

提:提画的起笔处一般是整个字的最左侧,倾斜幅度大于短横,从竖笔中心(或偏下)的位置穿过后出尖极小。

二、提手旁与右部的关系

第一,注意提手旁与右部之间的长短对比、向背关系。

第二,注意提手旁与右部间距的疏密变化。

第三,为使结体紧密,还需注意左右部件之间的穿插避就。

抗:整个字笔画厚重。提手旁左伸右缩,整体略短于右部;竖钩起笔较重,行笔过程中略提;提画起笔处是字的最左侧。

右部左缩右伸,横折弯钩粗重舒展,末端是字的最低处。左右两部分的间距较为疏朗。

扶:左右部长度大致相同。提手旁中,竖钩两端稍重,中段轻细且微向左弯,与右部竖撇的弧度相反,向背取势,顾盼生姿;提画较长,与右部捺画呼应,左右平衡。

右部撇收捺放,两横皆向右上倾斜,整体微向左倾。

握:左右两部分长度相当。提手旁的竖钩两端较重,中段略轻,微向左弯。

“屋”部上窄下宽,长撇平直收敛,以免与竖钩冲突。右部横笔较多,间距疏密略有差异,要写得匀称有致,对比不宜夸张。

持:整个字笔画方峻厚重,结体极紧,呈左正右斜的态势。提手旁略短于右部,竖提垂直向下,使提手旁整体保持平稳。

“寺”部的横画皆向右上倾斜,竖画和竖钩则向左倾,使"寺"部整体发生欹侧,向左倾靠;长横向右伸展,末端重按,用以平衡左倾的态势。

拒:整个字笔画劲挺,提按变化不大;左高右低。提手旁的竖钩起笔位置较高,竖笔垂直向下,不偏不倚。

“巨”部位置稍低,左竖略有提按变化,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四条横笔皆向右仰,间距匀称。

接:提手旁稍短于右部。右部上窄下宽,长横起笔处紧挨竖钩,左右间距紧凑;三条横画从上至下倾斜度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