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焊、一敲、一打、一磨,小块热烫的金属逐渐成形,焕发新容……这一届的年轻人,除了加入抢囤黄金、攒金豆子的行列,还热衷到店铺花式“打金”,面对面观察师傅手工制作全流程,坐等两三小时,只为戴上饱含心愿和期待的“新”金饰。
这项传统手艺为何火热出圈?有业内人士表示,黄金价格屡创新高,让不少消费者在线下金店柜台“望而却步”,相比之下“打金”更加划算和实惠。以常见的20克重金手镯计算,从银行买金条另付加工费,可以省下3500多元。
广州打金店铺生意旺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线下走访发现,不少年轻人在广州打金店铺排起了“长龙”。走进位于越秀区大德路的第一福珠宝,前方门面在售卖金银首饰,后店则大有乾坤,十余位顾客正带着旧的黄金首饰和收藏金条排队加工,与打金师傅沟通款式细节,其中不乏年轻情侣和好友结伴前来。
左手持焊枪,右手拿镊子,是打金师傅的标配。从熔金开始,锤打、焊接、修整、成型,再到抛光、镶嵌、电镀、成品,金饰的崭新模样逐渐显现。现场可以看到,制作的款式类别五花八门,涵盖手镯、项链、手链、戒指、吊坠、耳环等。
对应的制作周期亦有所不同。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第一福打金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周镜钊向记者介绍说,“简单款式1小时左右,复杂款式则要3-4个小时,镶嵌款式技艺要求更高,需几天后再取。店内加工则是按件收费,比如足金女款戒指收费是60元起,男款70元起;足金女款手镯和戒指均为180元起。”
周镜钊表示,以前来店里的顾客多数是中老年人,传统喜庆、婚嫁节日是首饰加工的旺季。从去年8月开始,手工“打金”热度不断上涨,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打金”反而变得更加日常。“越来越多90后、00后上门要求定制,他们更愿意追求简约时尚、不雷同的风格,首饰表面会特意选用吉言、锤纹、喷砂等处理。”他说。
广州上班族胡小姐(化名)告诉记者,她和男朋友提前做好功课,算准了克数,现场打了三枚金戒指、一对金耳环。“我俩从下午3点待到了下午5点,每个步骤都可以亲眼看到,体验感和互动性更强,师傅还会及时提问需求和解答疑惑。工费总共350元,也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她补充提到,“(当天)离门店结束营业不到1个小时,仍然有很多客人过来排队。但师傅忙不过来不接单了,大家只能先写下样式需求、联系方式和预约时间,生意真的太旺啦。”
年轻人更追求性价比
过去一年,黄金消费持续高涨。中国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8.78%。其中黄金首饰706.48吨,同比增长7.97%;金条及金币299.60吨,同比增长15.70%。
与此同时,黄金价格“狂飙”上升。自2月28日至今,国际金价连续上涨,并突破21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国内基础金价同样打破高点,达到498元/克以上。广东省黄金协会副会长兼首席分析师朱志刚指出,“‘打金’掀起热潮的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黄金保值增值的认知以及对高性价比的追求。”
比如,在某知名品牌金店里,3月6日当天,首饰金零售报价为650元/克,简单款工费约60元/克(非一口价)。如果以常见的20克重量的金手镯计算,要花费1.4万余元。另一种方式,从银行买金条去小店打手镯,某银行浇铸金条价格约513元/克,打金铺工费为20元/克,同样一款手镯,可以省下3500多元,更加划算和实惠。
朱志刚还表示,“广州特别多传统打金铺,这种来料加工的服务,能够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于首饰款式的个性化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传统手工技艺再次受到重视甚至出圈。”
在走访过程中,另一家店铺的师傅同样透露,如今“打金”服务要跟上年轻人的潮流。他们会挑选福字、猫爪、龙鳞纹、蛋卷环、吉言经等“花样”刻印在黄金首饰,让纪念、心愿、祈福和期许伴随身边。
另外记者留意到,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打金”被坑的经历。对此,朱志刚建议,消费者尽可能选择口碑好、信誉高、相对大型的打金店,避免遇到含金量减少、耗损过大、成品工艺粗糙等问题。同时,为了防止“踩坑”,可以提前做好黄金原料的测重,或者现场让师傅用仪器检测纯度和克数,商量清楚材料损耗率,做好前后复核的步骤。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文图 | 记者 黄颖琳
编辑:郑健龙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最近,浙江的陈先生接了一通陌生来电,
导致他账户里1460万元险被骗走,
幸好被警方及时止付。
警报君留意到,最近各类骗局“上新了”。
比如香港出现“AI换脸”案,
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
还有收付款码、退税补贴等。
警报君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轻信陌生电话、陌生网友,一旦涉及转账等金钱交易,一定要谨慎,不要登录来路不明的网站,同时保护好包括人脸、声纹、指纹在内的个人信息安全。
愿天下无骗!
全国——
浙江:
一通视频来电,差点骗走1400多万元
3月4日晚,一对夫妇心急火燎地跑进了浙江杭州市公安局富阳区分局城西派出所接警大厅,着急地称自己遇到网络。
原来,事主陈先生当天接到一个FaceTime视频来电,对方自称是“某短视频平台工作人员”,称陈先生开通了电商直播会员服务,每月需缴纳会费900元,1年需缴纳9600元,如不缴纳会对其征信产生重大影响,后果十分严重。
电话中,对方准确说出了陈先生的身份信息,这让陈先生信以为真,并按对方要求下载软件,开始共享屏幕操作。
更危险的是,陈先生在对方的“指导”下修改了名下所有交易账户的密码,修改后不到几分钟,陈先生手机就出现了锁屏提示,不论怎么尝试都无法解锁。陈先生吓出一身冷汗,这时他突然回想起社区民警的反诈宣传,立即拨打了“110”,并与家人火速赶往派出所求助。
接警民警立即通知反诈专班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对陈先生名下所有账户进行保护性止付,最终,账户里的14627524.24元保住了。
警方提醒:
任何声称需要先转账才能退费的都是!陌生人的FaceTime不要接听,如不需要可以通过设置关闭FaceTime功能。
警报君说:
记住了:不接!不信!不转账!
中国香港:
多人“AI换脸”,涉案2亿港元
近期,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多人“AI换脸”案,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
在这起案件中,一家跨国公司香港分部的职员受邀参加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的“多人视频会议”,并按照要求先后转账多次,将2亿港元分别转账15次,转到5个本地银行账户内。
其后向总部查询才知道受骗。警方调查得知,这起案件中所谓的视频会议中只有受害人一个人是“真人”,其他“参会人员”都是经过“AI换脸”后的人员。
如何防范“AI换脸”?专家支招:
一是要求对方在视频对话的时候,在脸部的前面挥手。如果是伪造的人脸,会在挥手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抖动或闪现等异常情况。
二是让对方摁鼻子、摁脸,如果是真人的鼻子、脸,按下去会变形,但AI生成的则不会。
三是在点对点的沟通中问一些只有对方知道的问题,以验证对方的真实性。
专家还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个人生物信息泄露。
首先,做好日常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对人脸、声纹、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防护。另外做好个人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软硬件的安全管理。
第二,不要登录来路不明的网站,以免被病毒侵入。
第三,对可能进行声音、图像甚至视频和定位等信息采集的应用,做好授权管理。不给他人收集自己信息的机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AI换脸远离自己。
警报君说:
眼见都不一定为实了!
可得好好珍惜咱这张脸!
广东——
广州:
扫码付租金?房东打开付款码被盗刷
近日,手机支付出现新骗局,骗子利用收、付款码切换进行作案。
家住广州市南沙区的事主最近收到陌生人以租房为由发来的微信好友申请。通过好友申请后,事主在微信上与对方谈好了租房价格。
随后,对方以“支付租金”为由,要求以视频聊天的方式扫描事主的收款码。在视频的过程中,事主不慎被对方扫了付款码,结果被对方盗刷了资金。
套路揭秘:
警方介绍,打开手机支付页面时,首先显示的是付款码,需要点击切换才能来到收款码页面,骗子就是钻了两个页面需要切换的空子,利用很多人设置了“免密支付”的习惯,直接扫描付款码刷走钱款。
为了防止付款码信息被不法分子偷窥,可以在支付宝设置“付款码隐私保护功能”,为付款码安全再加一道锁。
警方提醒:
不要将自己的收款码、付款码随意展示给他人。一定要给支付软件设置密码,建议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避免潜在风险。在网络上涉及金钱交易的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受陌生人引导在视频通话时展示付款码。
警报君说:
get了,不要随便开“免密支付”!
梅州:
退税高峰期,打工人小心“虚假退税”
3月1日起,一年一度的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开始。最近正值退税高峰期,分子也开始了精准行动。
近日,市民刘女士上班时突然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标题是“2023年个人所得税退税申报通知”。因为刘女士一般只会收到公司内部邮件且公司以往申报个人所得税都是以邮件的形式发通知的,刘女士理所当然认为就是HR发来的,随即扫描了邮件中的二维码,并在跳转出的页面上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再将收到的验证码输入平台。
最后,刘女士收到了一条29997元的扣费信息,她这才惊觉自己被骗了,随即报警。
套路揭秘:
警方介绍,此类“虚假退税邮件”骗局中,如果您收到一条电子邮件或是短信称,您有一笔退税待领取,切勿轻信点击其中的链接或是扫描二维码。这是分子以高额税金为诱饵,冒充官方或是公司财务,发送钓鱼链接,通过钓鱼网站套取您的个人银行信息,再转移您的财产。
警方提醒:
要在正规的“个人所得税”官方App内申报办理,不要相信未经验证的退费短信或邮件等。
不明链接不要点,陌生二维码不要扫,保护好个人隐私,银行账号和验证码不能轻易泄露,谨防被骗。
税务部门在向纳税人开展个税汇算提示时,不会附带网站链接及具体的应退或应补税额,请广大纳税人一定要注意甄别,以免上当受骗。
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
警报君说:
@所有打工人,退税请认准官方平台!
以上就是本周警报的全部内容啦!
快来关注警报君,
get各种平安提醒吧~
文 | 记者 张璐瑶
素材来源 |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广东刑警、深圳市反电信网络中心、平安梅州
编辑:苏惠琳
来源:金羊网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