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建军节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4-07-03 08:25:38作者:旧事重提来源:网络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建军节的由来)

本文目录一览:

“四史”关键词|为什么将8月1日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时青昊

【编者按】

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21篇,关键词是建军节。

南昌起义原定时间是7月30日

1927年,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对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1927年7月中旬,中央在汉口召开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指派周恩来领导起义。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从武汉到达南昌,迅速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并决定于7月30日起义。

7月30日晨,张国焘突然赶到南昌,以中央名义要求: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后才举行起义。张发奎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虽然口头上革命,实际上已经和汪精卫站在一边。张国焘的要求遭到前委会否决,但起义时间被推迟到8月1日。

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2万余人举行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守敌3000余人,占领了南昌城。同时,聂荣臻将南昌附近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分部队也拉出来参加起义,并在8月2日赶到南昌。为了争取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分子,南昌起义仍使用左派的旗帜,在起义胜利后成立中国革命委员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南昌起义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原计划攻占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

实践证明,这种“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南昌起义最终失败。10月初,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地区,与海陆丰地区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率领的部队会师。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人民军队在不同革命时期有不同名称

继南昌起义之后,从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又先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黄麻起义等。当时起义部队名称不统一。例如,1927年9月9日,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认为已经背叛了革命,所以坚决不再使用国民革命军称号,起义部队称“中国工农革命军”;还令何长工设计、赶制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而湖北黄麻起义的部队则称为“农民自卫军”。1928年5月以后,根据中央要求,各地领导的军队统一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领导的秋收起义旗帜。

1933年6月30日,在红色首都瑞金,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庆祝“八一”建军节的阅兵式在瑞金城南举行。

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为了团结一道抗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再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0月2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这个名称已不能再用,八路军、新四军等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1日,中央和中央军委于做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早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地进行外线作战、发展新区,已有必要对军旗、军徽做出统一正式规定。1949年6月15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的当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举着“八一”军旗、佩戴着“八一”军徽,在进军的凯歌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8月1日作为建军节不能改

“”初期,有人提出将建军节日期改为9 月9 日,即秋收起义的时间,坚决反对。1967 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说:“‘八一’不能改,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响了反对派的第一枪。”后来中国史学界在评价南昌起义时,都沿用了“打响了反对派的第一枪”的提法,8月1日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四史”关键词|为什么将8月1日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时青昊

【编者按】

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21篇,关键词是建军节。

南昌起义原定时间是7月30日

1927年,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对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1927年7月中旬,中央在汉口召开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指派周恩来领导起义。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从武汉到达南昌,迅速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并决定于7月30日起义。

7月30日晨,张国焘突然赶到南昌,以中央名义要求: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后才举行起义。张发奎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虽然口头上革命,实际上已经和汪精卫站在一边。张国焘的要求遭到前委会否决,但起义时间被推迟到8月1日。

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2万余人举行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守敌3000余人,占领了南昌城。同时,聂荣臻将南昌附近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分部队也拉出来参加起义,并在8月2日赶到南昌。为了争取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分子,南昌起义仍使用左派的旗帜,在起义胜利后成立中国革命委员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南昌起义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原计划攻占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

实践证明,这种“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南昌起义最终失败。10月初,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地区,与海陆丰地区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率领的部队会师。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人民军队在不同革命时期有不同名称

继南昌起义之后,从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又先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黄麻起义等。当时起义部队名称不统一。例如,1927年9月9日,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认为已经背叛了革命,所以坚决不再使用国民革命军称号,起义部队称“中国工农革命军”;还令何长工设计、赶制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而湖北黄麻起义的部队则称为“农民自卫军”。1928年5月以后,根据中央要求,各地领导的军队统一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领导的秋收起义旗帜。

1933年6月30日,在红色首都瑞金,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庆祝“八一”建军节的阅兵式在瑞金城南举行。

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为了团结一道抗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再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0月2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这个名称已不能再用,八路军、新四军等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1日,中央和中央军委于做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早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地进行外线作战、发展新区,已有必要对军旗、军徽做出统一正式规定。1949年6月15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的当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举着“八一”军旗、佩戴着“八一”军徽,在进军的凯歌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8月1日作为建军节不能改

“”初期,有人提出将建军节日期改为9 月9 日,即秋收起义的时间,坚决反对。1967 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说:“‘八一’不能改,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响了反对派的第一枪。”后来中国史学界在评价南昌起义时,都沿用了“打响了反对派的第一枪”的提法,8月1日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蒋晨锐

八一建军节 |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建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建军精神的基本内涵

作者:姚亚平

今天是八一南昌起义95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的纪念日。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为什么是三个伟大事件?

因为南昌起义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分界线,是我们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起点,是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日,是我们党武装夺取的新篇章,南昌起义还开始铸就了伟大的建军精神。

一、南昌起义是我们党在历史的转折关头、革命的危机时刻、时代的变局之中作出的一次重大历史抉择;建军精神是这一艰难、果敢、正确的历史抉择中所孕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精神

现在我们探讨建军精神,就要联系当时的时代环境和我们党的历史抉择。“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风云突变的大变局、翻脸快于翻书的派、变幻莫测的形势,中国向何处去?革命的路怎么走?中国人民跟谁走?都取决于中国怎么办?

我们在历史的紧要处做出了重大“选择”:

一是我们党在抉择。1927年这一年,从4.12到7.15,中国遭受了失败,却决不屈服。虽然起初的应对很幼稚,但不到四个月,党很快反应过来了。“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要革命,就“只有实行斗争这一途径”“非暴力建立自己的不可”。党果断地停止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领导,确立了武装抵抗的总方针,断然决定了三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是我党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把危机变转机、变挫折为转折而做出的正确抉择;而建军精神是中国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正确抉择所孕育的伟大精神。

二是革命者个人也在选择。比如贺龙就选择了“听党指挥跟党走”,这是他永远凝固在历史上的忠诚。

1927年6月在武昌,他对周恩来表示:“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列主义才是救国救民的真理。我听的话,决心和、汪精卫这些王八蛋拼到底。”(廖汉生:《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怀念贺龙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2页)

7·15刚两天,贺龙就在20军连以上军人大会上讲:“现在革命到了危机关头,我要跟走革命的路,坚决走到底。”

7月23日在九江,谭平山告诉贺龙起义一事,贺龙说:“听的。”

7月31日下午在起义动员大会上,贺龙告诉20军官兵:“我们今后要听从的领导,绝对服从的命令。”(《贺龙年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第95页。)

9月初,贺龙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到瑞金时,光荣地加入中国。在入党仪式上,他向党旗宣誓:“我指挥的军队是党的了,我的脑壳也是党的了,党就是我的生命。”

10月3日在流沙会上,贺龙说:“我不心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到湘西,我要卷土重来。”贺龙说到做到,后根据党的指示,回到湘西,整合三支队伍共400人,到1928年2月,已经发展到千多人。后来发展成为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

再如叶挺,北伐名将,与张发奎是同乡、同庚,又是同学、同事。但面临选择时,他毫不含糊,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受命担任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在汀州的党员大会上,叶挺讲话:“员是什么?就是带兵,是榜样!就要比别的人勇敢,打仗冲在前,退却走在后,没有这点精神,还叫什么员?”潮汕地区作战失利后,叶挺又遵照中央的指示,和张太雷、等领导发动广州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

再看卢德铭的选择:他受中央命令,率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参加南昌起义。8月6日到达靖安上富时听说南昌起义部队已离开南昌,只得返回修水,安顿好部队后,只身前往中央汇报,后按照党的命令,参加了领导的秋收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

贺龙、叶挺和卢德铭三位都与南昌起义有关,分别担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总指挥。为什么他们和广大党员、革命者一样,在紧要关头,都选择了跟着党的旗帜,听从党的指挥,执行党的决定?就是因为救中国于危亡、为人民求解放的初心不改、信仰不变。信仰上的坚定,才有政治的成熟;政治上的成熟,才有意志的坚强,才有行动上的正确选择:铁心跟党走。

所以,建军精神的第一条就是“忠于理想,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历史的经验不能忘记,每到历史的转折处,每临突发事件、形势变局,面对乱云飞渡,沧海横流,都有一个抉择的问题。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稳立场,听党召唤,站到历史的正确一面,占据历史的主动性。

二、南昌起义是我们党的一次领导行为;建军精神是我们党独立领导、坚持领导、全面领导,我们军队听党指挥、听党召唤、紧跟党走的过程中孕育的伟大精神

建军精神,是谁的精神?毫无疑问,是我们军队的精神,所以是“听党指挥”,但同时也是、甚至首先是我们党的精神。

南昌起义始建军,谁建的军?当然是中国建的军,而建军精神就是党在独立领导武装反抗、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独立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的伟大精神。

首先,南昌起义的整个过程是党对起义坚持领导、党的决定得到执行与实施的过程。南昌起义的酝酿、发动与打响的全过程,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和党的前敌委员会全过程地领导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决定和实施执行。

在中旬以来酝酿的基础上,7月18日的临时中央常委会议研究了武装反抗派的部署,准备联合第2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重返广东,实行土地革命,再次北伐。决定动用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叶挺、贺龙部队,以及朱德原第3军军官教导团,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时间未定)。成立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周恩来年谱》第117页。另见《瞿秋白年谱长编》第218页)

中央决定一下,各方立即行动,贯彻执行。

会后,周恩来召中央军事部成员开会,指定由聂荣臻、贺昌、颜昌颐组成前敌军委,聂荣臻为书记,先到九江做起义准备,并交代何时发难要听中央命令(周均伦主编:《聂荣臻年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同时,朱德也在会后奉中央命令潜回南昌作起义准备。

7月20日,根据中央部署到达九江的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叶挺、聂荣臻等负责干部举行第一次九江会议,决定向中央建议抛弃依赖张发奎的计划,独立发动“实行在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并“建立新的政府”。(《李立三报告——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7月24日,瞿秋白将“在浔负责同志之意见”带到武汉后,中央常委会立即召开会议。周恩来在发言中要求中央从速决定南昌起义的名义、政纲和策略。会议最终决定以革命委员会名义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确定了起义后部队的行动方向。

26日,中央常委会又在汉口举行会议,听取了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传达国际25日的关于南昌起义的复电,并决定派出中央代表张国焘前往南昌,传达国际和中央的指示。

这样,党为加强对起义部队和起义行动的全面领导,起义前就至少有3次会议讨论决定。起义部队的南下中,还不断接受和执行的指示,整个起义和转战闽粤湘赣的所有行动按照的部署和指示的,都是在前委的领导下进行的。比如,前委在8月26日、8月31日、9月7日在长汀、9月23日晚、9月26日在汕头、10月3日在普宁流沙等,至少召开过6次会议,传达并执行中央指示,研究和领导作战行动等事宜。

其次,南昌起义时,从中央领导个人到前委班子成员、从起义领导到全体党员都坚决地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地维护党的领导。特别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以及贺龙、朱德、叶挺、等起义领导人模范地执行了党的决议。

7月26日,周恩来立即奉命在和陈赓的陪同下抵达九江后,就举行第三次九江会议,传达中央同意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同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恽代英等人讨论南昌起义的部队部署和土地纲领等问题。会后,派邓中夏赴武汉向中央汇报南昌起义的计划。

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后,立即按中央决定,正式成立并主持召开第一次前委会议。决定成立武装起义总指挥部,决定贺龙兼代第2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第2方面军前敌总指挥。决定成立前委参谋团,为参谋长。对起义的行动计划作出部署,起义时间由原定28日改为30日晚上。

前委会议结束后,7月28日周恩来在第20军军部会见贺龙,面告起义计划,并征求意见。贺龙坚定地表示:“我完全听的话,党要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周恩来按照前委决定任命贺龙为起义部队总指挥。

再次,南昌起义中,广大党员和全军将士自觉地听党指挥,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风雨如磐的漫长革命道路上,我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这是对我军建设发展规律的历史总结,也是对我军力量源泉的科学归纳。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绝对听党指挥,开端于南昌起义。我党从南昌起义到三湾改编、再到古田会议,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部队,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旧军队,建设一支能真正践行党的宗旨的新型人民军队。南昌起义是党独立创建和绝对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也是我们军队广大官兵听党指挥这一军魂铁则光荣传统的历史开篇。

三、南昌起义是一次挽救革命、创造历史的英雄壮举;建军精神是在敢于为人先、敢迈这一步、敢打第一枪的伟大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

学习南昌起义这段党史军史,学习建军精神,首先就会让人想起一个字,这就是——“敢”!

面对派的屠刀,在有人犹豫不定、有人左右观望、有人迷茫绝望的形势下,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革命先辈以忠诚的理想信仰、坚定无畏的政治勇气,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勇于担当的革命胆略,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当机立断,挺身而出,担当起历史的担当,打响了第一枪。

当时,形势越来越紧张,“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1961年9月18日,周恩来视察八一起义纪念馆时的回忆),叶贺部队就有危险。“为了挽救革命,也是由于形势所迫,再不起义不行了,党才决定8月1日在南昌起义。”(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

南昌起义是中国从中国实际出发,顶住国际的巨大压力,在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作出的重大决策与重大行动。对于南昌起义,国际的态度犹豫不决、模棱两可,“不许俄国顾问以任何形式参加这次暴动”,“如暴动毫无胜利希望,则不如不进行暴动。”罗米那兹还表示,目前没有经费可供南昌暴动使用。

南昌起义也是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起义前夕,张国焘7月27日晨到达九江后就召集会议、7月29日又连续向在南昌的前委发出两封密电、7月30日在南昌的前委会议上,更是要南昌起义持“慎重”态度。周恩来等大多数同志坚决反对。周恩来指出:“我党应站在起义的领导地位,再不能依赖张发奎,暴动断不能迁延,更不可停止。”(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资料》,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经过反复斗争,终于在7月31日,前委扩大会议作出最后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义。

时任中央常委李维汉回忆说:“这次起义的发动和胜利,是由于以恩来为首的前委,坚决地击退和克服了张国焘主张联合张发奎、企图阻挠起义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结果。”(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册,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97页)

贺龙后来回忆:“如果不是周恩来的英明坚定,南昌起义很可能被取消了,这是周恩来在党的危险时刻为革命做出的很大贡献。”

南昌起义还是一次不畏强敌、排除万难、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英雄壮举。当时,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我军部兵力约2.3万人。而驻江西的军有:驻九江的张发奎部1万余人、驻临川的金汉鼎部3千八人、驻吉安的王均部1.4万人、驻大庾的黄绍竑9千人、驻赣州的钱大钧部7千人。另外,程潜部、何键部都有部队驻扎在江西。虽然敌数倍于我,但我起义官兵仍一往无前,向敌人发起了冲锋。

在南下的艰苦转战中,有的人牺牲了、有的人脱队了、有的人叛变了,最困难时只剩下七八百人。在这危急艰难之时,朱德挺身而出:在三河坝,率部阻击,以抗击之众;在茂芝会议上,作出掉头西进的正确决定;在天心圩,用理想坚定将士的信心,部队没散,人心不乱。朱德说:“我是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的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转引自国防大学《八一精神研究》,党史出版社2018年版,第164页)正是这种勇于担当,力挽狂澜,这支濒临瓦解的部队才得以保存,并走上了井冈山,实现“朱毛会师”,革命的火种最终燃成燎原大火。

四、南昌起义是一段历时十个月百折不挠、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建军精神是在这一历程中所孕育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血战到底的伟大精神

现在,江西的革命斗争有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井冈山根据地斗争全史》《中央苏区史》《中国苏区史》《土地革命战争史》《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史》,而唯独没有南昌起义史。

为什么呢?可能是人们觉得南昌起义就是南昌城里那几天的事。

南昌城头的那一声枪响,是一道划破夜空的霹雳闪电,毫无疑问,建军精神是这一伟大的英雄壮举所迸发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但是,南昌起义不能理解为就是南昌城里那几天的事。1961年周恩来在视察八一起义纪念馆时指出:“南昌起义的宣传,一定要讲到井冈山。”总书记说:“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南昌起义的过程、我军创建的过程,其时空范围至少涵盖了从1927年7月的中央酝酿、决策,到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打响,再到1928年4月的朱毛会师,甚至到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而建军精神正是这一伟大历史过程中伟大历史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

2021年,我们开始立项研究、正在撰写《八一南昌起义全史》,现已列入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此书就是要全过程地反映这一历史过程,反映南昌起义的英雄部队在党的领导下一路鏖战、血拼、奋斗,一路撒下革命火种,一路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

建军精神就是不畏、不惧强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要战胜一切困难而决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五、南昌起义是我们党“两个结合”的一次开拓创新;建军精神是我们党在建军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孕育出来的伟大精神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了。”南昌起义是“两个结合”的创新尝试,也是我们党创建和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起点,中国人民开天辟地第一次真正有了自己的子弟兵。

南昌起义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绩,涌现出灿若星河的功勋战将,培育出荡气回肠的建军精神。

当年,参加南昌起义有2.3万余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就四处追寻起义参加者线索,通过广泛征集、发函查档、实地走访、研读史料等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从建军70周年的104位、建军80周年的858位、建军90周年的1042位(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042位又牺牲了近400人)、增加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1066位。202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又新增了54位,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增至1120位。

参加南昌起义的人群中,走出了党和国家、军队的许多领导人和将领:1位共和国总理,4位国务院副总理(贺龙、陈毅、聂荣臻、),7位元帅(朱德、、贺龙、陈毅、聂荣臻、、),4位大将(粟裕、陈赓、许光达、张运逸),5位上将(萧克、周士第、杨至成、赵尔陆、陈奇涵),7位中将(唐天际、聂鹤亭、郭化若、彭明治、赵镕、谭甫仁、谭家述),6位少将(王云霖、李逸民、周文在、袁也烈、廖运周、张树才)。

南昌起义更是铸造了我军的军魂。8月1日黎明,南昌起义一成功,周恩来就站在南昌起义总指挥部的台阶前说:“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领导了。”

油画《八一南昌起义》 黎冰鸿绘

南昌起义初步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制度和措施。

起义前,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作为党领导起义部队及其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

起义中,起义部队各级建立了党的组织,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机关。为加强和保证党对起义的领导,中央明确提出:“党的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根源”,“党的作用高于一切”,规定“一切党的政策均须拿到支部会议或小组会议中讨论”(转引自国防大学:《八一精神研究》,党史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页), 号召全体官兵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

起义成功后,周恩来主持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共编为3个军,特别是在团以上单位建立了党的组织。南昌起义初期,在军队初步建立了党的组织、基本制度和原则,这是南昌起义的一个创举,具有划时代意义。

南下过程中,我们党又从整顿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编制入手,不断地进行理想教育、整编部队,加强纪律。比如朱德率部在千里西进上井冈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安远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崇义上堡整训”,使党的领导得到加强,部队的思想得到统一,组织更加健全,军事训练更符合实战,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朱德终于把这支南昌起义留下的革命队伍带出绝境,革命的火种得以保存,并成为实现井冈山会师的骨干力量。“朱德同志从一开始就注重思想建军、政治建军,他领导南昌起义余部进行‘赣南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

从南昌起义诞生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同于以往历朝历代的军队,不同于当时新旧军阀的军队,甚至也不同于现在诸如美国的所谓现代国家的军队。它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这个“新”,新在哪里?

新型就新在:它是中国独立创建和领导的。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党成立后的所有活动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党在军队性质、军队任务、军队纪律、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反对雇佣制、优待俘虏兵等一系列军队建设的根本问题上,都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国家学说、军队学说、武装夺取的学说的理论指导和实际运用;同时,又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国人民讲正气有骨气、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兵的战略战术、兵民理论的基因传承和文明底气。

正是因为这“两个结合”,南昌起义部队在艰苦南下和西征战斗中,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与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继之后,南昌起义部队也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湘南起义中又努力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发展地方武装力量,制定颁布实施《土地分配法》,这一系列措施为自身的成长壮大、为整个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正是因为这“两个结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从南昌城诞生、在井冈山锻炼、在古田定型、在以后的战火中成长壮大,其军队是一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其将士是一群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其军史是一段听党指挥、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敢打胜仗、能打胜仗、会打胜仗的光辉历史。

建军精神,就是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军队建设的伟大理论来激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伟大力量的创新活动中孕育的伟大精神。

南昌起义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打响了挽救中国革命、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它是被赶尽杀绝时英勇反抗的一个英雄壮举,

它是命悬一线时绝地反击的一种不屈精神,

它是逆境中的震撼人心的一种奋起的力量,

它是在黑暗中照亮历史的一束希望之光,

它是我们百年党史、民族复兴史上的一段精彩篇章。

唐代李白写过一首《上李邕》的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今天,我们纪念南昌起义95周年、纪念建军95周年,就会想起那只大鹏,这就是1927年处于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就是1927年我们党创建和领导的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以及那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所孕育的伟大的建军精神。

让我们永远铭记党的历史功勋,感谢我们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弘扬伟大的建军精神!

我党1927年发动过三场武装起义,建军节为什么只能是8月1日?

1927年,我党在半年之内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很多人不理解,三次起义都是我党组织、领导‬和‬发起的,为什么偏偏把南昌起义日(1927年8月1日)定为“建军节”?

事实上,关于“建军节”究竟定在哪一天这个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也有过不同的意见。

在此,我也来‬谈谈我对这个事情的“管窥之见”。

油画 会师井冈山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这三次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

1927年,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清共”。

当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谭平山领导有由‬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在南昌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我党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由‬中国完全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领导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的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的旗帜,而在一个月之前,参加“南昌起义”的起义军官兵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也是改变历史的第一次,此举清清楚楚地表明: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打自己的旗号就是最明显不过的标志。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杨殷等领导广州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了武装起义。

经过三天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广州起义”最终失败。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是中国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派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同时,也是我党在城市建立苏维埃的一次大胆尝试。

宣传画 南昌起义

从“纪念日”到“建军节”

在“南昌起义”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8月1日只是“南昌起义”发起的时间标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其象征性意义。

相比之下,“广州起义”的受重视程度要高出不少,在1928年6月召开的六大会议上,中央认为广州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阶段的开始,因此将12月11日定为“广州暴动日”。

1929年7月,为了响应国际的号召,中央发表了《中国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呼吁民众在8月1日进行反帝活动。

此后,中央把每年8月1日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也叫“八一反战日”、“八一反帝战争日”)。

也就是说,“八一”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纪念日,直到1933年,“八一”才跟“建军节”有了直接关联。

1933年6月,临时中央在《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决议》中指出,“八一反帝战争日同时应为红军成立纪念日”,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把“八一”作为红军成立纪念日。

6月底,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再次明确“南昌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

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宣传画 秋收起义

请注意,那个时候还没有“建军节”的说法,8月1日还只被称为“纪念日”,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8月1日才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事实上,全党、全军上下早已把8月1日当作一个节日,早在1949年6月15日,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上就有了“八一”标识。

我军第一次“建军节”是怎么渡过的?

1933年8月1日傍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八一纪念‬日‬”庆祝活动在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城南举行。

庆祝活动为什么不在白天举行?那是为了防止敌机前来捣乱,要知道,当时的红军根本没有防空武器,所以,庆祝活动只能在天黑之后进行。

庆祝活动临近开始前,大批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南,参加阅兵式的红军战士早已来到这里,他们整齐列队、精神抖擞地准备接受检阅。

阅兵式在十七时准时开始,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从‬长达六百余米的红军队列前‬走‬过‬,参阅的红军指战员以持枪注目礼相迎,现场的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接下来,中革军委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向红军学校授校旗,给红军英雄部队授奖旗,向功勋卓著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

庆祝活动第三个环节是“分列式”,四个团的红军战士在战旗引领下昂首阔步走过检阅台。

这是我军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阅兵仪式,其规模、场面,战士的装束、装备等都不能跟现在的阅兵仪式相比,甚至可以用简陋两个字来形容。

宣传画 井冈山会师

然而,这次简陋的阅兵仪式却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威武、无敌,同时,这次阅兵仪式也把“八一”两个字写入了人民军队辉煌的史册。

“建军节”之争

1967年,我国决定在当年8月1日召开“建军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7月下旬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来到上海,向正在上海巡视的毛主席汇报“纪念大会”的准备情况。

汇报结束之后,杨成武将军向毛主席反映了一个情况,“有些同志向我们建议,希望把‘建军节’改成9月9日”。

毛主席问:“提建议的都有哪些同志啊?”

杨成武将军一口气报出了一长串人名,其中有当年参加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同志,也有一些人士。

杨成武还介绍了这些同志的想法,解释了“改日期”的多个理由。

毛主席静静地听完杨成武的话,随后用平缓的语调说道:“9月9日是秋收起义纪念日,把它当作‘建军节’就不符合历史了”。

毛主席明确告诉杨成武:“你告诉这些同志,历史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建军节’只能是8月1日。”

宣传画 广州起义

一些同志建议把“秋收起义”日9月9日定为“建军节”?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第一,“秋收起义”首先打出了中国自己的旗帜。

在“秋收起义”行动之前,毛委员就向中央提出,中国领导的武装起义不应再打的旗帜,而应直接打出自己的旗帜。

因此,何长工同志负责设计、另外几个同志连夜赶制了我军历史上第一面战旗。

旗帜的底色为红色,象征火红的革命。旗帜上的金色五角星代表中国,五角星正中央的镰刀和斧头代表工农大众,旗帜左边的白色布条上绣了部队番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

而同样是中国领导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部队打的还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第二,尽管“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遭到了挫折,但是,“秋收起义”部队首先找到了方向,为未来的革命斗争摸索到了出路。

“南昌起义”在南昌取得成功之后,起义军很快就确定了转移路线,那就是南下广东占领港口城市,然后依托港口,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可是,起义部队在转移过程中遭到军队的疯狂围堵,离开南昌之后‬,20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就不断减员,最后只剩下800多人。

与“南昌起义”类似,“秋收起义”部队也在起义成功后遭到军的围堵,伤亡惨重,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同志因此壮烈牺牲。

但是,同样的遭遇却有不一样的结局,在毛委员的领导下,“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出路,有了方向。

危急关头,毛委员从实际情况出发,毅然改变了原定的“进攻并夺取省城长沙”的计划,率领起义部队向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

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崭新的道路,这个举动标志着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秋收起义”部队后来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并发展成为中央红军的“根基”,也让“南昌起义”剩余下来的部队和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有了立足之地。

更重要的是,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主席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样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三湾整编”意义重大,可以这么说,“三湾整编”之后的起义部队就是人民军队的雏形。

通过“三湾整编”,人民军队确立了“支部建在连队”的全新建军‬模式,极大地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让部队更具凝聚力。

“支部建在连队”也为我军后来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以上就是一些同志建议把“秋收起义”日期9月9日定为“建军节”的理由。

七十年代肩扛八一军旗的解放军战士

“建军节”为什么只能是8月1日?

第一,“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

从发动武装起义的先后次序来看,“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8月1日,“秋收起义”爆发于1927年9月9日,“南昌起义”比“秋收起义”早了一个多月。

第二,“八一南昌起义”属于“全国性起义”。

“南昌起义”虽然发生在江西南昌市,却是由“国际”批准并参与、由中央直接决定、并由中央领导人亲自指挥的一次武装起义。

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分别是湖南省委和广东省委领导发起的“地方性起义”。

第三,“八一‬南昌起义”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三个最”。

与“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相比,“南昌起义”的起义规格最高,起义‬规模和造成的影响最大,起义的时间也最早。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南昌起义”部队的主力基本上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其中有贺龙的第20军、叶挺的第24师、聂荣臻率领的第25师一部,再加上朱德率领的第9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南昌公安局两个保安队,参加“南昌起义”的起义部队达到20000多人。

在毛委员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中,除了张发奎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一部之外,“秋收起义”的主力都是武装起来的农民。

他们大都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极其低劣简陋,大多是长矛、梭镖、大刀,整体战斗力与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云泥之别。

同样,“广州起义”不管是规模、兵力、起义部队战斗力等方面都没法跟“南昌起义”相提并论。

我因此认为,这就是“建军节只能是8月1日”的根本原因。

最后,毛主席一锤定音,关于“八一建军节”的问题此后再无争议。

事实上,早在1949年,在商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有过不同的意见。

1949年中,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军征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式样。

经过3个多月,中央军委征集到了500多个军旗设计方案‬,有关部门‬从其中精选了30多个‬方案,并制成“样旗”送交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等主要领导审选。

不料,看完这些设计稿和样旗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不甚满意,朱总司令若有所思地说:“军旗不同于党旗,我觉得这些军旗上好像少了些什么东西。”

具体少了些什么,朱总司令一时也说不出来。

毛主席说:“我看这样,红旗、红星,再加上‘八一’两个字,我们的军旗就按这个要求设计。”

朱总司令说:“对头,加上‘八一’两个字就完整了。”

周总理却提出不同看法:“红军获得成功是从井冈山开始的,而八一起义是失败的,所以,我觉得用‘八一’两个字不一定恰当”。

毛主席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八一起义’在前,‘秋收起义’在后,是‘八一起义’向派开了第一枪。”

随后,毛主席提笔在军旗审定方案中亲笔写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就这样确定下来,在基本样式的基础上,中央军委后来又确定了海军、空军等兵种的军旗样式。

尽管如此,周总理仍然认为“秋收起义”的历史地位高于“南昌起义”。

1964年,在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后,周总理对有关人员提出要求,希望《东方红》着重‬突出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东方红》里反映“八一南昌起义”的内容一减再减,最后只保留这么一句解说词:

“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

新时代 八一军旗的解放军战士

“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取长补短、珠联璧合,造就了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的人民军队。

谭震林同志曾经参加过“秋收起义”,谈到“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谭震林经常感慨,“如果南昌起义留下的八百人没有上井冈山,我们在井冈山的那点力量也很难坚持下去”。

谭震林同志说:“两大主力会师之前,我们在井冈山采取的都是‘守势’,因为我们的兵力和战斗力都非常有限,能够守住井冈山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谭震林同志说的是事实,“秋收起义”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军和学生,当过兵,接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人非常少,因此‬,部队‬的‬战斗力‬堪忧‬。

而“南昌起义”留下来的八百壮士都是“清一色”训练有素‬的军人,其中还有不少参加过北伐战争的黄埔毕业生。

“南昌起义”800壮士的到来给井冈山带来了巨大的力量,同时,“秋收起义”部队也在发动群众、党的建设、党对军队的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带领下,“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合二为一,他们取长补短、珠联璧合,最后造就了一支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的人民军队。

至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向英雄的人民军队、向全军指战员致以节日的祝福!

“四史”关键词|为什么将8月1日作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时青昊

【编者按】

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21篇,关键词是建军节。

南昌起义原定时间是7月30日

1927年,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对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1927年7月中旬,中央在汉口召开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指派周恩来领导起义。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从武汉到达南昌,迅速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并决定于7月30日起义。

7月30日晨,张国焘突然赶到南昌,以中央名义要求: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后才举行起义。张发奎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虽然口头上革命,实际上已经和汪精卫站在一边。张国焘的要求遭到前委会否决,但起义时间被推迟到8月1日。

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2万余人举行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守敌3000余人,占领了南昌城。同时,聂荣臻将南昌附近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分部队也拉出来参加起义,并在8月2日赶到南昌。为了争取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分子,南昌起义仍使用左派的旗帜,在起义胜利后成立中国革命委员会,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南昌起义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原计划攻占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

实践证明,这种“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南昌起义最终失败。10月初,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地区,与海陆丰地区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率领的部队会师。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人民军队在不同革命时期有不同名称

继南昌起义之后,从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又先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黄麻起义等。当时起义部队名称不统一。例如,1927年9月9日,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认为已经背叛了革命,所以坚决不再使用国民革命军称号,起义部队称“中国工农革命军”;还令何长工设计、赶制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而湖北黄麻起义的部队则称为“农民自卫军”。1928年5月以后,根据中央要求,各地领导的军队统一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领导的秋收起义旗帜。

1933年6月30日,在红色首都瑞金,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每年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庆祝“八一”建军节的阅兵式在瑞金城南举行。

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为了团结一道抗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再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0月2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这个名称已不能再用,八路军、新四军等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1日,中央和中央军委于做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早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地进行外线作战、发展新区,已有必要对军旗、军徽做出统一正式规定。1949年6月15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的当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举着“八一”军旗、佩戴着“八一”军徽,在进军的凯歌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8月1日作为建军节不能改

“”初期,有人提出将建军节日期改为9 月9 日,即秋收起义的时间,坚决反对。1967 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说:“‘八一’不能改,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响了反对派的第一枪。”后来中国史学界在评价南昌起义时,都沿用了“打响了反对派的第一枪”的提法,8月1日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