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顾氏家谱字辈大全 顾氏家谱24辈分查询表

发布时间:2024-07-02 16:48:31作者:龙行天下来源:网友投稿

顾氏家谱字辈大全 顾氏家谱24辈分查询表

本文目录一览:

顾氏家谱大全(共170册)

你知道吗?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它有两大支源流,一支出自夏代的顾国,一支出自汉代的会稽。顾姓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尤其是在江苏、浙江等地,是当地的大姓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顾姓的起源、人口、分布等情况吧!

一、顾姓的起源

顾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一支是出自己姓昆吾氏,另一支是出自姒姓越国公族。

(一)己姓昆吾氏

这支顾姓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颛顼帝的孙子称氏族居于今河南东南的汝河地区。称氏族中有一个部落叫做雇氏,他们擅长养鹌鹑以驱赶麻雀来保护桑蚕,并把鹌鹑作为氏族的图腾。后来,雇氏发展为国号,称为顾国。顾国是夏商时期的一个侯国,位于今河南范县东南。夏末,成汤灭夏之前先灭了顾国,顾国国人四散,并以国名为氏。这就是最早的一支顾姓。

(二)姒姓越国公族

这支顾姓的始祖是越王勾践的十三世孙闽君摇。闽君摇曾经担任过闽越首领,因为助汉灭秦有功,于公元前192年被封为东海王,都于东瓯,在今浙江永嘉西南。后来,闽王摇封其子为顾余侯,顾余侯居于会稽,在今浙江绍兴。其支庶子孙遂以封号的第一个字为姓,称为顾姓。他们尊闽王摇为得姓始祖。

二、顾姓的人口

根据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¹显示,顾姓在全国共有约283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排名第89位。其中男性占比51.3%,女性占比48.7%。

三、顾姓的分布

根据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顾姓在全国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约占全国顾姓总人口的47.4%;其次是浙江省,约占全国顾姓总人口的28.6%;再次是上海市,约占全国顾姓总人口的8.9%。这三个省份加起来就占了全国顾姓总人口的84.9%,可见江浙沪地区是顾姓的主要聚集区。

除了江浙沪地区外,其他省份也有一定数量的顾姓人口分布。例如,在湖北省有约1.5万人,在福建省有约1.2万人,在河南省有约0.9万人等。

四、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顾姓是一个源远流长、分布广泛、人口众多的姓氏。它既有古老的夏代顾国的血脉,也有勇敢的汉代闽王摇的传承。它既有江浙沪地区的根基,也有全国各地的分支。顾姓人士不仅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如三国时期的顾雍、唐朝时期的顾况、明朝时期的顾炎武等,也在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如著名作家顾彬、著名导演顾长卫、著名演员顾宝明等。顾姓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姓氏。

五、顾氏家谱大全下载地址

本人多方搜集整理了顾氏家谱170本

如果您想获取顾氏家谱大全的下载地址,

请点赞、收藏、分享本文,关注本号始丰溪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顾氏#

无锡名门望族系列之三:顾氏述略

文/顾 颖

姓氏源流

研究顾氏源流一般以顾炎武的《顾氏谱系考》为纲,据载,顾氏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因勾践奉上古大禹(姒姓)为祖先,故自认为是姒姓诸侯,所以后来的顾氏家谱,一般把顾氏初祖追溯到大禹,进而认为顾氏出于姒姓。根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西汉惠帝封勾践后裔闽君摇为东海王,王于东瓯(今浙江南部温州一带),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这是顾氏得姓之始。顾野王《舆地志》载:“汉文帝封东海王揺之子期视为顾余侯,至县,坐醻金失国,即此地也。”进一步明确顾余侯的封地在湖州西余山(古称顾余山)一带。汉武帝时闽越发兵围东瓯,武帝遂命将东瓯之民悉数徙处于江淮间。顾氏则迁居于吴(今苏州一带),据清代顾震涛《吴门表隐》载:“大姚村(今在苏州车坊),汉初越君摇隐此,古名摇城。安朱子,已姓顾,实顾氏迁吴始祖。曾孙(顾)贵移居横山,贵子翱,以孝行载志书,居太湖滨,十世孙融,徙居光福山。 ”又云:“顾融,字仲容,窦武征不赴,隐居光福山。 ”所以苏州光福是顾氏得姓之初最主要的聚居地,大致集中在聚坞(今光福潭东)和龟山一带。

敦厚家风

光福西濒太湖,青山绿水,物产丰饶,地形绝佳,为顾氏的繁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过一二百年,到东汉中后期,顾氏已逐步成为江南首望,和其他三大姓并称“顾陆朱张”。当时顾氏的代表人物当推顾雍,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人,年轻时随隐居于吴的中原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学习古琴和书法,得到蔡的赞叹好评,顾雍是有正史记载的江南第一位琴人。顾雍从担任合肥长开始,后累迁为吴国醴陵侯、丞相,其任丞相十九年之久,任期内政局稳定,政绩卓著。顾雍个性温和,举动得当。《三国志》说他“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 顾雍为人不事张扬,沉稳持重而低调,而且宽厚待人、严律子孙,从而开创了宽容厚重的门风,被誉为“顾厚”。在良好的门风熏陶下,顾氏成为当时最著称的文化世家之一,顾雍的子孙族裔如顾邵、顾承、顾荣、顾欢等均文采风流一时。顾雍墓在苏州小王山。到南朝时,顾雍后裔顾子乔、顾烜、顾野王三代更是博学多闻,才华横溢。

光福铜坑风光

顾 雍

中兴之祖

顾氏得姓之后,历有修谱,如三国顾雍辑《纪姓源流略》,顾野王撰有十卷《顾氏谱传》,但这些谱均散佚了。经历战乱灾变,现存最早的旧谱序是元代元贞元年(1295)吴县光福聚坞(今潭东潭西)支顾兴撰的《石函全谱序》。石函谱是宋元之际的巨大变乱后发现的谱,当时谱牒散佚或谱系发生的断链现象极为普遍,所以石函谱的可靠程度比较有限。可后世统宗谱别无选择,只能以石函谱为基础,依据该谱江南顾氏一般都以顾野王为始祖。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人,祖父子乔、父炬皆仕于梁。野王遍览经史,凡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工诗文,善书法、丹青。于陈仕至黄门侍郎、光禄卿,其墓在苏州石湖下舟村。顾野王一生著作丰富,内容涉及文学、文字学、方志、史学等多方面,是当时的文化集大成者,也被称为顾氏的“中兴之祖”。 后世的苏州无锡一带顾氏宗谱都基本以顾野王五个儿子的分支为最初分派,隋唐之后至宋,顾氏开始从光福铜坑大规模播迁各地,据谱,无锡顾氏主要是顾野王五子允南的后裔顾鸾和顾凤的子孙。

派分梁溪

无锡一直是吴地的腹心地带,作为江南土著氏族,无锡按理也是顾氏的重要繁衍地之一,但隋唐之前,见于史籍的顾氏名人极少。晋代的顾恺之,也是因其父顾悦之在无锡做地方官而居无锡,而成为史载第一个顾姓无锡名人。从多部无锡顾氏家谱看,繁衍至今的各支顾氏,绝大部分都是宋代或宋代以后始迁无锡的,谱载历史上迁锡大致有九支,到后来,最主要有五支:

一、上舍泾里支,始迁祖百七公宋末由苏州迁无锡上舍里(在原长安镇);

二、胶山支,顾润之明初由苏州洞庭西山迁无锡胶山;

三、宛山经历支,始迁祖元九于南宋由光福迁无锡怀仁乡崇节里(后称顾墅);

四、西溪支,顾应旸家族明代由常熟迁锡;

五、虹桥支,始迁祖顾鹤明天启年间由昆山千墩迁无锡蓉湖庄丁洚里(今在金马国际地块中)。

繁衍至今,其他人口比较多的还有南河、马盘、钱桥、浮舟等分支。到21世纪初,无锡顾姓常住人口大约在七八万的规模,是无锡人口数量位居前列的姓氏。顾氏历史上不光在江南人口占优,而且在文化上贡献巨大,顾氏名人在艺文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无锡顾氏也不例外。

丹青笔墨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代无锡人,就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被后世尊为“画祖”,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及审美艺术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不少无锡顾姓后人,以绘画书法著称,如明代有顾祖源,清代有顾应泰、顾蕙生、顾翰、顾梦湘、顾光旭等,近代有顾坤伯,现代有顾青蛟等。不少无锡顾氏书画家有一方闲章,曰“虎头之后”,以此表达对祖先的一种仰慕之情,也体现家族文化传统的延续。

诗礼簪缨

无锡顾氏科甲盛于明清,中进士者共有26人,在望族中位于第四。泾里长房出了状元顾皋;泾里三房有五世科第,是指顾宪成、顾与沐、顾枢、顾贞观、顾开陆嫡亲五代人,其中顾宪成和顾开陆是进士,余者是举人出身,还有顾可学顾可久同族同辈进士等等。

顾宪成

学术词章

明清无锡顾氏家族的经学造诣非常突出,明代以顾宪成、顾允成为代表,他们一生穷究理学, 其学问主张联系实际, 通过恢复东林讲学,将讲学、议政、品事结合起来,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顾可久后裔如顾道淳、顾嘉舜、顾宸、顾奎光等也精通经学,留下著作颇丰;西溪顾氏则出了顾栋高这样一位经学大家。这些顾氏文化世家子弟不光钻研经学,在词学方面也成就非凡,如有顾可久、顾起经、顾起纶、顾道洁、顾宸、顾彩、顾翎、顾翰、顾光旭、顾奎光、顾贞观、顾贞立等,其中明代顾道洁还善鼓琴,而顾贞观、顾贞立、顾彩、顾翰以及顾翎等皆为清初词坛之翘楚,顾贞观有著名的《弹指词》留世,顾彩工曲,有《后琵琶记》《大忽雷》等剧作。

顾允成

顾贞观

史学舆地

顾野王曾编纂《舆地志》,这是一部全国性的地理总志,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学专著,所以顾野王也是舆地大家,无锡宛山经历支的顾祖禹一族承继了祖先的学术传统,成为舆地世家,其高祖顾大栋、曾祖顾文耀、祖父顾龙章、父亲顾柔谦都从事舆地研究,顾大栋撰有《九边图说》。顾祖禹在累世家学的熏陶下,结合自己的研究,写成巨著《读史方舆纪要》,《读史方舆纪要》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研究中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据最新研究,早年曾多次研读过《读史方舆纪要》,后来红军长征的路线的选择,就是得益于此书的指引。

园林亭榭

东晋顾辟疆(吴郡人)建有园林称之为辟疆园,这是历史上除笮家园外最早的江南私家园林,文献载:自晋以来传之,有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沿革辟疆遗风,后世顾氏所造园林很多,无锡明代就有顾可学的慧岩小筑、顾可久(字舆新,别号洞阳,明代广东按察司副使,以耿直敢谏著称,是海瑞老师)的清溪庄等,除此,无锡历史上还有三个以“辟疆”为名的园林,一个为明末清初的顾宸所建,顾宸,顾可久五世孙,也是无锡著名藏书家,其藏书可与常熟钱谦益的绛云楼匹敌,书就藏在他所建的辟疆园内,清初文字狱盛时,书焚而园废。顾宸的辟疆园史载位于无锡西关,即现在学前街西段薛福成钦使第范围一带;第二个为百岁坊巷顾宝宅第,大约初建于道光年间,内有花园,叫“辟疆小墅”。第三个是近代虹桥顾氏在城中欢喜巷建的辟疆园,园主为顾康伯(顾毓琇伯父)。

顾可久

锡城精英

顾氏总体散布在无锡城乡各处,能阖族定居城内的顾氏,除了从事普通经商、行医等职业外,一般都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或文化地位,根据及解放初的一些档案看,太平天国后,无锡城内主要聚居了五支顾氏家族:

一、在百岁坊巷和凤光桥顾家弄等处主要是洞阳公(顾可久)后裔,代表人物有顾莼湖、顾高地(爱国将领)、顾圣婴(著名女钢琴家)祖孙三代以及顾倬(字述之,省三师校长)、顾衡(烈士)、顾复(农学家)等;

二、槐树巷、仓桥等处聚居了顾宪成、顾贞观后裔,即顾忠琛及其族人,箬叶巷有顾允成的后裔;

三、前西溪原是西溪顾氏的聚居地,此支顾氏源于明代由虞迁锡的顾应旸,顾栋高、顾钧(薛福成外公)和顾宗灼(1868-1929,钱海岳舅父)和顾铁符(著名故宫考古专家)均属此支,据薛福成《庸庵笔记》记载,此族科名一时很盛,惜后来人丁不兴;

四、百岁坊巷五世同堂的顾宝(县志耆硕篇有传)一族,市政协顾磐曾先生就是其裔孙;

五、虹桥下顾氏,即顾毓琇所在家族。

《顾氏大统宗谱》主要编纂者、县农会会长顾宝琛(字彬生)也长期寓居城内。

部分城内的顾氏家族和其他望族通过师生、联姻等手段,结成一个地方士绅阶层,广泛参与地方政务、教育、公益、工商业等事务,顾彬生就是其中的顾氏代表人物之一,当时基本就是由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共治的格局,直至解放。建国后成立无锡市,顾风为首任市长,他为无锡市政建设的开局作出了不少贡献,他是上舍泾里支后裔。

顾忠琛

无锡第一任市长——顾风

顾氏大统宗谱

齐卢交战无锡地方有功人士顾彬生

顾氏先祖在无锡留下不少遗迹,部分如三国东吴荆州刺史顾容墓在县东南十八里;张泾端居堂,为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出生地,城东东林书院,是顾宪成顾允成讲学之所,顾宪成墓在关泾板桥(目前在查桥锡虞路北);顾可久、顾宪成祠均在惠山,顾贞观积书岩在端文公祠旁,弹指堂遗址在忍草庵旁,顾贞观墓在严埭;顾祖禹祖上顾大栋家族参与修建的宛山塔在羊尖宛山村;虹桥顾氏“燕誉堂”(顾毓琇故居)在学前街。

端居堂——顾宪成故居

顾宪成墓

四川资中顾氏家族:十四家训定家风,儿孙谨守数百年|天府好家规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四川内江市资中县双河镇一带,生活着不少顾姓人,据记载他们都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千年家族繁衍,沉淀了优秀的顾氏家族文化,传承八十余代,其中七十代人有官爵功名。而自入川以来有名可考的贤良人士有四十余人,如济宁侯顾敬、从一品光禄大夫顾昊、太子太师顾存志、成都王顾金纯、锦衣卫指挥佥事顾金印、正一品京兆尹顾汝修等。

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各地家风家规故事。封面新闻记者在资中县纪委监委相关同志的带领下,与顾氏后人顾建德、顾尽锋一起,重回顾氏宗祠,谈谈顾氏家族的“古往今来”。

顾氏宗祠(复原图)

起源

先祖重教兴书院

告诫子孙家国一体

位于资中县双河镇雁家嘴村的顾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为三进六天井木构建筑。经过近270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隐身于民居中,像被呵护有加的老者,默然追忆岁月沧桑。

走近顾氏宗祠,传说当年乾隆御题的“资州顾氏宗祠”大匾已不知去向,而今宗祠门楣上写着“雁家嘴小学”五个大字。透过窗户看向屋内,教学用的黑板还在,墙上斑驳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字迹任由时光浸噬,日渐模糊。

顾氏宗祠门楣上写着“雁家嘴小学”

既然是祠堂,怎么更像一所学校?“据记载,明末,张献忠入川,一路烧杀抢掠。左将军顾存志班师救川。顾金印与父征战南北,浴血沙场。”带领封面新闻记者参观祠堂时,顾建德娓娓道来。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书,康熙准许安插资县,顾金印迁家眷资县雁家嘴(今资中县双河镇雁家嘴村),为资中顾姓始祖。

到资后,顾金印出资帮助重修城墙,整治码头,恢复盐井“武陵井”。同时开堂授课,教育子孙后代。以后鳞次相承,顾金印次子顾升创办了“雁山学堂”,最初只涉及自家子弟,后又有顾金纯之子顾冕传授武艺,影响甚大,于是广开门庭,四周乡邻,纷沓而至。新中国成立后,重视教育的顾氏族人开大会,将宗祠三进正堂所有房屋捐给政府,继续办学,称为“雁家嘴小学”。

顾金印在晚年,写下“痛心家国章”“苦口规训章”“含泪慎终章”三篇遗文,告诫子孙家国一体,要热爱祖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

积淀

后人较多从事教育事业

用行动来发扬和传承家规

顾建德是顾金印迁入资中后的第十三代传人。关于小时候背的家训,他还能记得“以诗书为业,耕读为本,忠孝传家为最……”一部分已经记不得了,但他知道,家训里告诫自己“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培养学生无数。在工作之余,勤于著述,潜心从事学术论文创作和教育科研研究,发表国家省市级各类教学论文逾百篇,获省市县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研成果奖四十余项,各类荣誉称号三十余种。此外,其古诗词创作、文学评论、散文创作在内江、资中均有一定影响力。

“也许是天意,顾家教书的特别多,据我了解就有二十多个,都特别有名气。”顾建德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以前顾家是望族,不是文官就是武官,后人则在顾氏优良家风影响下,都比较有出息。

顾建德女儿也是一名教师。他时常勉励女儿说:“我们的祖先在教书育人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顾家后人一定不能给祖先丢脸,要踏踏实实工作,教育好学生,用行动来发扬和传承家规的精神特质。”

如今,由于年久失修,顾氏祠堂已褪去往昔的盛况。但在顾建德心中,仍然记得小时候见过的祠堂全貌。“祠堂气势十足。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我还在这里担任了两年校长,学校的娃娃都很不错,从这里走出去不少人才。”

传承

重新整理家规族训

潜移默化中影响更多人

顾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到底是什么?采访当日,顾金印迁入资中后的第十二代传人顾尽锋向记者展示了厚厚的八本《顾氏宗谱》。翻开原版的顾氏宗谱,一张张泛黄的纸上,一个个毛笔字遒劲有力,顾氏家族的家训也渐渐清晰起来。

《顾氏宗谱》影印本

“顾氏宗谱训约共十四条,包括以伦理为纪纲、以勤俭为根本、以丧祭为重事、以教子为远图、以守身为良法、以利欲为鸩毒等。”顾尽锋说,宗谱训约中,第一条“以伦理为纪纲”,告诫他们要“父慈子孝,兄弟友爱,夫妇和柔。亦须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

而对待职业及生活态度,宗谱训约及家乘约语中皆有明文规定:“男耕女织,早起晏眠,不惜辛苦,不事奢华。营运做家常,使衣足食用。不饥不寒,免致落人后……”“积钱与后人,不如积德与儿孙。尚节俭不可不直也。”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顾家的后代并没有因身处多地而疏远。家族文化活动成为联结顾氏后裔的纽带,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得到增强。

顾氏后裔近年举办的活动

顾尽锋在读大学期间,就接过了顾氏家谱的旧本整理和支系新生族人收集工作,此前他的爷爷顾忠洋也为收集整理家谱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告诉记者,“我们也效法先人,开办书院,以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为己任。还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继承祖先家国一体的祖训。我今天所教的这些国学经典、吟诵方法、书法知识,都是爷爷教会我的,我也有心把中国人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家庭。”

而顾建德则更多的是学术上的挖掘。“准备去省图书馆查下资料,研究顾金印的生平事迹、家国贡献等,把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整理出来。”

图据受访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