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福字的含义和寓意 福字的含义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1 21:06:35作者:若即若离来源:网友分享

福字的含义和寓意 福字的含义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说文解字——“福”

来源:临安新闻网

福,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跪地而坐的人,右边是鬲,鬲是盛酒的器具,将酒供奉在神前的样子是为福,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足。

商、周青铜器铭文上有不同写法的福字,有的上面加了后来的宝盖头,象征头顶的天,或者说是后来的“家”,人们对福的看法,在文字的表达上便从向神灵“祈福”,转向通过个人努力来“求福”,现实的意味更浓郁了。现在从字面上看,有衣穿,有口饭吃,有能养活家中人口的田地,衣食饱暖就是“福”了。

经典文献对福的阐释: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福、禄、寿、喜、财放在一起。

《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五福”求的是心平气和、宽厚仁和、富贵如意、福寿绵长。

古代名家扫“福”攻略:你扫出了什么福?

今年份的“集五福”又开始了。

作为集五福的忠实粉丝,有时候在想,没准三百年之后的书中记述21世纪的人们过年,其中有一项习俗就是“集五福”。

扫福这种充满玄学的活动,大概也是需要广集福气,祝大家早日“五福到”,中得“全家福”,一起抽大奖。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字体的福,没准就有你的幸运“福”。

褚遂良的“福”

《雁塔圣教序》局部

这个福字藏于《雁塔圣教序》中,褚遂良到这个年纪所写的作品尽显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字体看似纤瘦,细品可见劲秀饱满。

汉碑中的“福”

曹全碑中的“福”

曹全碑的字体现了汉隶之美。除了隶书自身所有的扁方平和,它还透出了秀丽稳健之感。这样成熟的汉隶之“福”,可能送你“和谐福”。

东汉《曹权碑》局部

王羲之的“福”

王羲之的墨宝珍贵难得,所以集字便是一种创新的办法。

不知道僧人是从哪里找到了王羲之写的福字,集字于兴福寺碑文中,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右军的“福”字。

书圣所写的“福”,大概也是书法界数一数二的“福”。

《兴福寺碑》局部

颜真卿的“福”

颜体不同于柳体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字型稍方,方中见圆,端庄平稳,用笔浑厚强劲,字有筋骨,也有锋芒。

柳公权的“福”

无论是否学习过书法,肯定都听说过“颜筋柳骨”。“柳体”,正是以骨力劲健见长,自成一家。这个“福”字正是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中所作。笔法锐利,筋骨外露,犹如刀刻一般。

《玄秘塔碑》局部

康有为的“福”

这个福字竟有些古朴之意。怪不得有人评价康有为的书法:“盖纯以朴拙取境者,故能洗涤凡庸,独标风格。然肆而不蓄,矜而益张,不如其言之善也。”

一个扫不出的“福”

慈禧书“福禄寿”三字轴

之所以不能识别这个“福”,大概是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多了?

这幅字以朱笔书“福、禄、寿”,皆用象形手法组成,仿佛一件绘画作品。“福”、“禄”两字借用同一偏旁“礻”,“录”、“畐”之间夹写一个“寿”,中间空白部分画成一个寿星拄着拐杖。

慈禧书法有不少留存至今,但是以单字居多,故宫所藏的这件倒是独特。

赵孟頫的“福”

两个篆体“福”分别来自赵孟頫的《杭州福神观记卷》和《光福重建塔记卷》。篆体大字在元代早已不是日常所用书体,但是其所具有的艺术感依然受到习书人的喜爱。篆书行笔圆转,线条匀净,庄严优雅之感,用篆体作题额,更为赏心悦目。

赵孟頫在书法方面,尤以楷书、行书造诣深、影响广。楷体的“福”字取自《杭州福神观记卷》的正文,用笔圆劲浑厚,有人评价说此时的赵孟頫已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行书的“福”字来自《光福重建塔记卷》,也是赵孟頫晚年的作品。赵孟頫的行书用笔精纯、圆润,章法平和、潇洒,学习各家之长,最终形成自己清俊、典雅之风。

这个“福”字着实让人好找,草书千字文中找一“福”,来之不易。别人或许专攻一家,赵孟頫可是学习魏碑及唐代名家之楷,学石鼓文、诅楚文之篆,学梁鹄、钟繇之隶,习二王行草……无不皆下苦功。

清人曾评价赵孟頫的这篇千字文:“此书体势圆熟,转折峻峭而兼章草。虽宗智永,与往昔所见迥别,乃公之变笔也。评者谓文敏天资既高,学力渊深,未有不神而化者,此卷良是。”

赵孟頫草书千字文局部

或古朴、或飘逸、或端正、或灵动,这其中,你最喜欢谁写的“福”字?

快扫一扫,看看大咖们的“福”字能让你扫出什么福呢?

说文解字——“福”

来源:临安新闻网

福,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跪地而坐的人,右边是鬲,鬲是盛酒的器具,将酒供奉在神前的样子是为福,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足。

商、周青铜器铭文上有不同写法的福字,有的上面加了后来的宝盖头,象征头顶的天,或者说是后来的“家”,人们对福的看法,在文字的表达上便从向神灵“祈福”,转向通过个人努力来“求福”,现实的意味更浓郁了。现在从字面上看,有衣穿,有口饭吃,有能养活家中人口的田地,衣食饱暖就是“福”了。

经典文献对福的阐释: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福、禄、寿、喜、财放在一起。

《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五福”求的是心平气和、宽厚仁和、富贵如意、福寿绵长。

古代名家扫“福”攻略:你扫出了什么福?

今年份的“集五福”又开始了。

作为集五福的忠实粉丝,有时候在想,没准三百年之后的书中记述21世纪的人们过年,其中有一项习俗就是“集五福”。

扫福这种充满玄学的活动,大概也是需要广集福气,祝大家早日“五福到”,中得“全家福”,一起抽大奖。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字体的福,没准就有你的幸运“福”。

褚遂良的“福”

《雁塔圣教序》局部

这个福字藏于《雁塔圣教序》中,褚遂良到这个年纪所写的作品尽显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字体看似纤瘦,细品可见劲秀饱满。

汉碑中的“福”

曹全碑中的“福”

曹全碑的字体现了汉隶之美。除了隶书自身所有的扁方平和,它还透出了秀丽稳健之感。这样成熟的汉隶之“福”,可能送你“和谐福”。

东汉《曹权碑》局部

王羲之的“福”

王羲之的墨宝珍贵难得,所以集字便是一种创新的办法。

不知道僧人是从哪里找到了王羲之写的福字,集字于兴福寺碑文中,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右军的“福”字。

书圣所写的“福”,大概也是书法界数一数二的“福”。

《兴福寺碑》局部

颜真卿的“福”

颜体不同于柳体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字型稍方,方中见圆,端庄平稳,用笔浑厚强劲,字有筋骨,也有锋芒。

柳公权的“福”

无论是否学习过书法,肯定都听说过“颜筋柳骨”。“柳体”,正是以骨力劲健见长,自成一家。这个“福”字正是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中所作。笔法锐利,筋骨外露,犹如刀刻一般。

《玄秘塔碑》局部

康有为的“福”

这个福字竟有些古朴之意。怪不得有人评价康有为的书法:“盖纯以朴拙取境者,故能洗涤凡庸,独标风格。然肆而不蓄,矜而益张,不如其言之善也。”

一个扫不出的“福”

慈禧书“福禄寿”三字轴

之所以不能识别这个“福”,大概是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多了?

这幅字以朱笔书“福、禄、寿”,皆用象形手法组成,仿佛一件绘画作品。“福”、“禄”两字借用同一偏旁“礻”,“录”、“畐”之间夹写一个“寿”,中间空白部分画成一个寿星拄着拐杖。

慈禧书法有不少留存至今,但是以单字居多,故宫所藏的这件倒是独特。

赵孟頫的“福”

两个篆体“福”分别来自赵孟頫的《杭州福神观记卷》和《光福重建塔记卷》。篆体大字在元代早已不是日常所用书体,但是其所具有的艺术感依然受到习书人的喜爱。篆书行笔圆转,线条匀净,庄严优雅之感,用篆体作题额,更为赏心悦目。

赵孟頫在书法方面,尤以楷书、行书造诣深、影响广。楷体的“福”字取自《杭州福神观记卷》的正文,用笔圆劲浑厚,有人评价说此时的赵孟頫已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行书的“福”字来自《光福重建塔记卷》,也是赵孟頫晚年的作品。赵孟頫的行书用笔精纯、圆润,章法平和、潇洒,学习各家之长,最终形成自己清俊、典雅之风。

这个“福”字着实让人好找,草书千字文中找一“福”,来之不易。别人或许专攻一家,赵孟頫可是学习魏碑及唐代名家之楷,学石鼓文、诅楚文之篆,学梁鹄、钟繇之隶,习二王行草……无不皆下苦功。

清人曾评价赵孟頫的这篇千字文:“此书体势圆熟,转折峻峭而兼章草。虽宗智永,与往昔所见迥别,乃公之变笔也。评者谓文敏天资既高,学力渊深,未有不神而化者,此卷良是。”

赵孟頫草书千字文局部

或古朴、或飘逸、或端正、或灵动,这其中,你最喜欢谁写的“福”字?

快扫一扫,看看大咖们的“福”字能让你扫出什么福呢?

福正还是倒福?这字贴的真讲究

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您家里是不是也开始准备贴福字了,那您知道这小福字可是有大讲究的吗?

贴福字时讲究由表及里,也就是要先贴家门口的,再贴室内的。这寓意着“福源广进”,这福呀源源不断地流进家里面。

时间也要选对,讲究在除夕当天贴,还要赶在日落前贴好,才有福气盈门的效果。

也有人在贴福字的时候喜欢把“福”字倒过来贴,取意“福到了”。不过这“倒福”可不能随便贴。一般只在存储财物或者需要倾倒的地方倒贴福,要么寓意“囤积福气”,要么在倾倒东西的时候就刚好“福到”了。

贴对倒福的同时可不能遮挡垃圾分类的标识呀!做好垃圾分类,提倡勤俭节约,2021我们一起 富足勤俭年!

来源:中国园林博物馆

流程编辑:郭丹

过年要贴“福”字,福字的含义及本义是什么?

又快过年了——公历新年之后,接着又是农历新年。

新年,差不多家家要贴“福”字,取意是新的一年“幸福” “美满”“圆满”。

现在来说,“福”字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如此。

《说文》:“福,备也。”

许慎这个解释,来自《礼记》。

《礼记·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照此说,“福”,即“百事顺意”。

《祭统》讲到“福”,其实还有“前言后语”,即“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宇道也。”

译成白话是——贤者所行祭祀,必会受到神明的福佑,但此福并非世俗认定的福。这个福,就是“备”,而“备”,是百事顺利的意思。凡事无所不顺,就称为“备”,也就是说,于内尽到自己的责任,于外要顺从道义行事。

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开始,逐渐形成的对“福”的解释。

“福”字本身的含义,没这么复杂。

甲骨文中有“福”字,而且在将近一百五十版甲骨卜辞中用了这个字。

甲骨文的“福”字,有两种契刻的“写法”——“福”和“畐”。

甲骨文“福”字用法,也是两个——一是“祭名”;二是“祭祀用牲法”。

“祭名”,就是“祈福”的祭祀,“合四九”、“甲二九0七”等数十版卜辞在这个含义使用“福”字。

“祭祀用牲法”,是在某个祭祀中用多少“牺牲”,如“宁一.九七”卜辞载“福一牛”,亦有数十版卜辞如此用“福”字。

由此看,《礼记》所云“贤者之祭,必受其福”不是后世“瞎编”——“福”这个字,从甲骨文开始,就与祭祀有关。

有意思的,是“福”字的发展。

许慎说:福“从示畐声”,是个形声字。“示”为形旁,表意,与祭祀有关;“畐”为声旁,表声。

其实不尽然,“畐”不仅是声旁,也有“意符”之作用。

甲骨卜辞中的“畐”,象“有流之酒器”,学者推断,此当为“畐”之本义。

徐中舒先生说:“古人以酒象征生活之丰富美满,故灌酒于神为报神之福或求福之祭。”

因为“畐”专用于祭祀,甲骨文中也才有了加“示”旁的“福”字。

《说文》:“畐,满也。”这一定是殷商时流传下来“为神灌酒”的含义。

这样说,把“福”解释为“圆满”“美满”也是不错的。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同样是这个意思。

关于“百顺”,《尚书·洪范》说的比较具体。

其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学者们认为,以上“五福”,应该反映了殷商时期王室贵族的认知,不会更晚。

不过,这个概括,也够全面、“圆满”了。

至于“福”为神佑;“福”为祭祀的酒肉;明代以后妇女行礼致敬称“福”,等等,都不是“福”的主要含义。

就现代汉语来说,“福”字的主要含义,还是“幸福”“美满”“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