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会做饭的男生怎么样 会做饭的男生表情包

发布时间:2024-07-01 09:24:15作者:及時行樂来源:网友投稿

会做饭的男生怎么样 会做饭的男生表情包

本文目录一览:

做饭好吃的男人有很多,能经常下厨的却很少

我老公做饭很好吃,但是他不常做。前两天他做了丸子汤,胖乎乎的肉丸子,白萝卜汤打底,撒些胡椒面,那叫一个香啊!我们一家人吃的是一口一个不吱声。

我发现我身边的男人都挺会做饭,但经常下厨的很少。

我特别爱吃我爸做的萝卜条米饭,用五花肉炖萝卜,米饭先在大锅里煮,煮到七八分熟时过滤米汤,然后把米饭盛起来盖到菜上,最后熟了把米饭和萝卜炒匀,萝卜条米饭就好了,吃完米饭喝米汤,别提多美了。

小时候吃不上肉,就素炒萝卜,但用的是猪油,那会儿的猪油炒菜可香着呢!

我妈做萝卜条饭,也是那个流程,只是没有我爸做的好吃,我爸偶尔做一回,每次我都要狠狠的夸夸他,希望他能经常做做饭。他随便做的一碗韭菜鸡蛋面都香的不行。

有时候我都很好奇,我和他们用一样的食材,同样的步骤,怎么就做不出来那个味,难道在厨艺方面男人更有天赋?

我哥我弟都会做饭,而且都还挺好吃的,我朋友的爸爸也是家里的大厨。

反而现在会做饭的女生少了,我也尝试过炒个菜煲个汤,十回有八回都失败,不是盐少了就是汤咸了,总之倒掉的比吃的多。

说这么多,尽管我身边男人做饭都挺好吃的,但能下厨的真不多。

可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思维,家里只要有女人在,男人很少主动做饭。而我身边会做饭的男人,做饭都是看心情,心情好了可以露一手,心情不好对做的饭就挑三拣四。

其实现在社会已不同往年,男女平等,双职工家庭男女双方都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做饭不是哪一个人的义务。

会做饭的人且又愿意做的当然很好,若不愿意做,那么就少些挑剔,日子是相互包容着过的。

#我来唠家常#​​

我用赞美把不会做饭的老公夸成了“煮夫”

俗话说“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渴望赞美是人类的共性。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想得到他人的赞美,获得他人的认同。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能让人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上进心。

一、

我的老公,他是家中独子,在我结婚前,几乎没有干过家务活。第一次我上他们家,他为了表现,主动要求他来煮饭。可我们把菜端上桌准备开吃时,却发现饭没有熟,上面还是米粒。煮了这么久怎么会是这样子呢?我们大惑不解,一问他才知,他淘了米以后却没有加水煮,他以为把米打湿淘了就可以煮,根本就不用加水了。就是这样一个当初连饭都煮不熟的人,今天却被我训练成了一个天天下厨的煮夫。而改变他的重要原因,就是来自我不遗余力的赞美。

记得他第一次炒菜,炒出来的味道实在是味同嚼蜡,但我还是可着劲地表扬了他,说第一次有如此手艺,真的是很不错了,还夸他有做菜的潜质。并大口大口把他炒的菜全部吃完了。那一天他挺高兴,坐在桌旁看着我吃,还主动检讨自己,这个菜以后要炒生一点可能更好吃,那个菜下次要少放一点酱油。我苦在口里,乐在心里,知道此夫可教也。以后便故伎重演,引得他搞饭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发展到后来,如果不是家里来客,我基本上不要进厨房了,他包揽了厨房里的所有事物,择菜,切菜,炒菜,检场,洗碗,一条龙服务。这就是赞美带来的改变。我时常把这个事例分享给身边的姐妹们,让他们对老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由衷地多加赞美,保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清代教育家颜云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赞美对孩子也尤为重要。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小时候很皮,不讨人喜欢,在他继母到来前被公认是个坏男孩,连父亲把他介绍给继母时都这样说:“卡耐基是这个社区最坏的孩子”。但他继母却对着他微笑,温和地纠正他父亲:“你错了,他不是全社区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就是继母这句暖心的话,改变了卡耐基的命运,他开始变得温和起来,开始接受他人。后来继母发现卡耐基有写作的天赋时,又鼓励他:“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从此,在继母的鼓励下,他开启了写作之路,一直笔耕不止,后来出版的书籍风靡全球,成为了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试想,如果没有继母的肯定和赞美,卡耐基可能永远都是一个“坏男孩”。 多年后卡耐基深有感触地说:“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一个进步。”因为他知道称赞可以改变人生。

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时,特别是在孩子心智不成熟的小学阶段,所有做家长的都要注意多给孩子赞美。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时刻,而赞美可以让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称赞不仅会给孩子带来鼓舞,还能让孩子努力做出积极的行为。

我小时候,字写的并不好看,但是有一位邻居崔伯伯,每次看见我做作业时就表扬我字写得工整好看,从此以后,我觉得崔伯伯一直在看着我似的,每次在写作业时便格外注意,要求自己把字写得更工整,后来,慢慢地变成了我书写的习惯,我的字果然写得越来越好看了。这便是赞美带来的变化。

我女儿的英语成绩一直很棒。这得益于在她四岁参加少儿剑桥英语的学习时,碰上了一位特别善于表扬孩子的老师。她的每一丁点的进步,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美,让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所以英语成绩在学校一直遥遥领先,这为她后来赴美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说,每个人都要记住,如果你想要活得更快乐,就一定要学会运用赞美这个武器,因为它是虏获人心的黄金定律,是帮你走向成功的法宝。

三、

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十分吝啬对别人的赞美。我认识一对婆媳,她们并不是不好相处的人,可是婆媳关系却一直很冷淡。媳妇无数次跟我吐槽,说她的婆婆太不会说话了。她告诉我,有一次她出差去杭州,买了一件蓝色真丝衣送给婆婆,婆婆穿上不但合身而且颜色还很衬她白皙的皮肤。媳妇本以为婆婆这次会要夸她一次了,谁料婆婆拿起标签上的价格一看,说出的话却是: “一件这样的衣就要500多,你太乱花钱了,500多元给我,可以买上五、六件衣服了。”想到满怀欢喜的买回来,反遭婆婆的数落,媳妇听了就像一瓢凉水浇下来从头凉到脚。至此以后,她很少给婆婆买衣服了。

在生活中也是,有时媳妇给婆婆的房间进行拖抹打扫,婆婆从不言谢,反而认为媳妇太讲究竟了,是赚来的累。媳妇在婆婆过生时忙前忙后的张罗,婆婆却说这是做给客人看的。总之,无论媳妇怎样去讨婆婆的欢心,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婆婆的肯定和赞美。久而久之,媳妇做什么都没劲,后来干脆这些事都懒得做了。婆媳关系处得寡淡如水,同在一个屋檐下,一天说不上一两句话。有句古话说的好“士为知己者死,”人们总是愿意为赏识自己、欣赏自己的人,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其实,赞美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剂良药,能让人增强自信,同时它还是人与人沟通的润滑剂。在人际交往中多一句赞美,往往能换来对方的一片赤诚,能让我们的心灵相融、和谐共处。

【个人简介】一只独立特行的兔子,是一个有诸多爱好的60后。写作、书法、摄影、旅游、唱歌、瑜伽、太极,我都喜欢。写作是我的梦想,希望以后的人生路用写作来修行,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写点自己想写的话。

每个爱做饭的男人,都是厨房里的哲学家

一个真正的厨师,大概率是个富有爱心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任大刚

我们四川的男人们,十有八九喜欢做饭。至少我们这一辈,还没有见过一个不会做饭、不喜欢做饭的同龄人。

我不知道原因何在,试图发出本体论的追问——说是“天府之土,沃野千里”,但“沃野千里”的地方多的是;你也可以说是生活安逸,喜欢享受,但生活安逸的地方也多了去了;你还可说是四川男人吃苦耐劳,但全天下吃苦耐劳的男人就更多了。

总之,我不清楚为什么四川的男人喜欢做饭,这是一种现象,姑且只能做现象学的描述和还原。

而今年长时间的封控生活,使我对做饭一事,又有更多的体认。

0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在乡下吃婚宴,恰好有一桌都是毛头小伙子,正是食欲旺盛的年纪,于是尴尬的场面出现了,刚上第一道菜,不到一分钟就被三下五除二吃了个一干二净。

这些小伙子渐渐有了恶作剧的念头。每上一个菜,他们都顷刻之间吃个一干二净,还不让服务人员将盘子收走,而是摞起来,越摞越高。这种失礼行为,幸好被一旁的家长们及时制止。

婚礼重在一个“礼”字,宴席失礼对主家也是一种不敬。但细究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家庭教化失当固然是重要原因,而厨师上菜太慢,也在助长失礼。试想,如果厨师手法快,调配得当,断不至于给失礼行为留下多少发挥空间。

无论是宴席还是家庭做饭(包括烹制菜品),一定要快,这是很基本的要求,一旦上菜慢,吃饭就很局促。做饭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髦话术叫“底层逻辑”。

有人会说,有的菜需要十个八个小时,甚至两三天才做得出来,如何快得起来?

▲周星驰主演电影《食神》剧照(图/网络)

我这里所说的“快”,是到点要拿出来,譬如你上午跟我说中午要吃炖牛蹄,只有两个小时,我是万万弄不出来的,但如果你说下周六中午要吃炖牛蹄,我就有足够的准备时间采买食材,文火慢炖,到时候一定有炖牛蹄吃。快的意思,就是及时。

做饭的快,讲究的是到点出品,所以之前的准备很重要,这里涉及三层意思:

其一,简单的菜品更需要快速做出来,譬如凉拌个番茄,加上烧水剥皮,10分钟左右就行了,你不能像动手术一样,花上一个小时。

其二,做一顿饭的时长,取决于费时最长的那道菜,这跟经济学上一个著名比喻“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相映成趣。一顿饭要耗时最短,那么一切的火候安排,其他菜的洗烧炖炒,都要围绕这道菜来安排。

其三,只要做两个以上的菜,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做到快,就要在心里存一本时间安排的账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时做什么,否则必定手忙脚乱,始乱终弃。

顺便说一句,我做三菜一汤加米饭,一般一个小时就足够了。

02 做饭辩证法

饭不仅是做给自己吃的,也是做给别人吃的。一顿饭做得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厨师本人,别人也有很大的评判权。口味有很大的主观性,你自认为做得很好,但吃的人并不买账,认为很不灵,那也不能说是成功。因此,一个真正的厨师,大概率是个富有爱心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做饭需要遵守辩证法:既要做得可口,又要富有营养,还要做得快而不拖沓。掌握了“既要……又要……还要……”,也就掌握了做饭辩证法的精要。

落实做饭辩证法,只在于荤素搭配,浓淡相宜。两者并不截然相分,而是相互掺合,荤素之中有口味之辨,浓淡之中也有营养讲究。

当然并不是各菜因此需要平衡用力,而是要分清主次,明了主辅。

▲电影《饮食男女》剧照(图/网络)

譬如三口之家,在一个周末的中午要安排吃什么,考虑的因素就包括,各人喜欢吃什么,共同喜欢吃什么,是否需要创新,哪些可以办,到哪些办不到,等等。

在具体安排上,就应该是,共同喜欢的处于优先地位,各人喜欢的尽量照顾,创新的放在不突出位置。如果不出现闪失,就是一顿成功的饭菜。

此间,操持的厨师需要把自己的爱好放在靠后的位置,万不可突出自己,只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如果这样,必定是一顿失败的餐饮。

顺便再说一句,封控三月,我家没有人的体重有增加,我践行做饭辩证法尚可。

03 道在器中与技进乎道

《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所谓“形”,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感知的物体。这个物体之上,就是一些你摸不着,看不见,但是能够感知的东西,譬如规律、定理、理念、一本菜谱,等等,这就是“道”。

你可以说“道”是总结出来的,也可以说它本来就在那里,不过是被发现了而已。这其实是个经久聚讼的话题,好比说1+1=2,可以说是人类总结出来的,但如果人类不存在了,1+1=2难道就不存在了吗?坚信前者的,叫唯物主义,坚信后者的,叫唯心主义。谁是谁非,都是信仰。

▲电影《金玉满堂》剧照(图/网络)

所谓“器”,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东西。物体的具体的形态,譬如一把青菜,一把刀,一口锅,一棵盐,可以说都是“器”。

任何人,哪怕是一个小儿,都拿捏得住一个“器”,但是要从“器”中明了“道”,哪怕是成年人,也不一定办得到。

回到做饭的话题。

一块猪肉,一把刀,一口锅,一勺盐,一勺郫县豆瓣,几颗蒜苗,等等,这些都是“器”。要制作出一盘回锅肉的“形”,则需要内心有回锅肉菜谱这个“道”。反之,如果不掌握回锅肉菜谱这个“道”,你就拿这块猪肉没有办法。

▲电影《食神》剧照(图/网络)

但同时,一块猪肉这个“器”,其中必定蕴含着成为回锅肉的潜质,也就是说,一块猪肉,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成为“回锅肉”的质料因,此亦可以叫做“道在器中”。而一块豆腐,无论多么美味圆润,但因为它没有回锅肉的质料因,道不在器中,是不可能做出回锅肉的。

勤苦的练习,提高烹饪技艺,可以掌握烹饪之道。所谓烹饪之道,就是明白各种食材的品格和特点,主料和辅料之间的搭配关系,刀法和烹饪火候的配合,等等,也就是进入庄子所说的“技进乎道”的境界。

技进乎道的境界,就是自由的境界。这时候不需要每个菜都看菜谱,哪怕是一个陌生的食材,也知道如何使用佐料,配合哪些辅料,如何烹制。一言以蔽之,它不受菜谱的限制,进入一种自由发挥和创造的境界中。

04 烹小鲜与转识成智

《道德经·第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解释说:“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在没有不粘锅和油脂稀缺的时代,煎炸小鱼(小鲜)是很不容易的,既要保证小鱼煎熟,又要保证不会煎糊了,还要保证形状的完整,这个辩证法很不容易掌握,老子的办法是不要轻易地,频繁地翻动它。这个其实是关键要领。

▲电影《饮食男女》剧照(图/网络)

但永远不翻动,只煎一面,也是不行的,否则一面已经煎糊了,另一面还是生的,所以高明的厨师总是能够审时度势,尽量不翻,在该翻的时候翻。

老子由厨师的这种技艺联想到治大国。这是用比喻的方式说理,大到治国,小到做一名厨师,其中的道理和方法,有相同之处。

这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通透感,就是一种佛家所说的“转识成智”。少奇同志握住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我们都是在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转识成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