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年3月30日,67岁的夏言遭到陆炳弹劾,被押解回京。抵达京城后, 喻茂坚、屠侨上疏援引高官免死旧例,反对将夏言处斩。然而在说到夏言时,向来沉稳厚重的嘉靖皇帝却满脸哀怨,指责道:
“夏言志骄气溢,刚愎自用,私通将领,诽谤皇帝,死有余辜。”
不久后,嘉靖下旨,将夏言当街处死。由于夏言五子皆早夭,故而他的妻子被流放广西,侄子、侄孙也被罢官停职,削为平民。自1522年跟随嘉靖后,夏言就成了嘉靖在朝中最重要的文臣力量。在驱逐张璁、大礼议之争中,夏言屡次站在嘉靖身边,为他披荆斩棘。然而执掌内阁后,夏言与嘉靖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他曾三次被赶出朝堂,直至当街斩首。
那么夏言究竟做了什么,以至于嘉靖非要将他处死?他与嘉靖的关系如何?中正耿直的陆炳又为何上疏弹劾他呢?
嘉靖的“宠臣”
夏言是临清知州夏鼎的儿子。1482年,夏言诞生在这个军籍家庭。根据大明旧例,军籍家族,父死子替,代代世袭,唯有家族中出现兵部尚书,方能脱离军籍。因此,在夏言很小的时候,夏鼎就经常对他灌输摆脱军籍的思想。在夏言贪玩放弃学业时,夏鼎曾不止一次地告诫他:
“你应该勤学苦读,将来官至尚书,方能使我夏家脱离军籍,免受战场厮杀之苦。”
可见,年幼的夏言在他的父辈心中,抗下了家族未来的重担。然而,天不随人愿,夏言虽天资聪颖,却屡屡名落孙山。直到36岁时,夏言方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位列三甲。
夏言为人机敏聪慧,善察言观色,但生性耿直,易冲动。朱厚照初次见他时,只给了夏言一个行人的官职,并未赋予实权。然而,五年后,夏言却在担任谏官时,平步而起,位及人臣。
1512年,朱厚照病逝,继任者嘉靖帝为摆脱前朝影响,大力选拔有才干的朝臣,委以重用。夏言抓住时机,上疏直言切除正德弊政,受到嘉靖的嘉奖。当时,夏言联手汪文胜、郑本公将目标放在了京师卫队身上,数日内就裁撤官兵3200余人。一时之间,京师大震,先前混乱的帝都归于平静,秩序井然。
而令嘉靖更为兴奋的是,夏言是一位非常正直的臣子。他曾对后宫、皇族霸占民田非常不满,苦于刚刚继位,周边可以信赖的人不多,无法施展拳脚。可在夏言声名鹊起后,嘉靖惊奇地发现,原来早在他继位前,夏言、樊继祖就已动了清理田产、限制皇庄扩张的心思。
没过多久,夏言晋升兵部右给事中。在此之后,他将耿直、嫉恶如仇发挥得淋漓尽致。位高权重的尚书王琼贪赃枉法受到他的弹劾,颐指气使的宦官赵灵也多次被他当面指责,就连前朝国舅张延龄,他也不放在眼里。可以说,身为谏官的夏言,完美地履行了他的责任,为嘉靖把守住了大明的规矩。
自嘉靖入主北京,到夏言因母病逝,回乡丁忧的三年时间,可以称得上二人较早的“蜜月期”。因大礼议之争而对首辅杨廷和产生厌恶的嘉靖,渐渐地将夏言当作他未来可以重用的棋子,而夏言也因此实现了夏鼎生前的愿望,为家族摆脱了军籍。
1528年,夏言结束丁忧,奉旨回朝。一年之内,夏言的官职从兵科都给事中到礼科左给事中再到吏科都给事中,即使让一个普通人来看,都会认为嘉靖在有意培养他。果不其然,夏言回京一年后,嘉靖又突生奇想,要把天地分开祭祀。而这件事,给了夏言得以入阁的机会。
在朱元璋建国前,天地祭祀的确是分开的。然而,嫌弃麻烦的朱元璋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又将天地放在了一起。当时,朱元璋权威正盛,杀伐果断,因此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就不了了之了。可在传袭160余年后,文臣早已习惯了这种风俗,嘉靖却又闹腾了。
天地祭祀不过是嘉靖对大礼议之争的延续,他以藩王入继大统,始终无法得到文臣的尊重,故而在断断续续的斗争中,嘉靖必须要将他的父亲兴献王扶正,以此来杜绝天下悠悠之口。然而,天地祭祀刚一提出,就遭到了以张璁为首的文臣的反对,尤其是霍韬,攻击得尤为激烈,甚至不惜与嘉靖当朝对峙。
在这压倒性的局势下,夏言果断地站在了嘉靖的身边。他舌战群臣,为嘉靖雪中送炭。无论夏言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都凭借此事获得了嘉靖的完全信任。不久后,在夏言的支持下,嘉靖将霍韬下狱。而夏言,也获得了督造天坛、地坛的机会,深受嘉靖宠信。
狂妄自大的夏言
正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夏言获得嘉靖信赖的同时,也失去了文臣的尊敬。在大明朝的臣子眼中,昔日敢怒敢言的谏官,变成了嘉靖的“看门狗”。
延绥饥荒时,夏言推荐佥都御史李如圭接任巡抚,可在御史熊爵的奏疏中,夏言的举动不过是借饥荒之名,赶走李如圭,自己取而代之而已。
薛侃上疏奏请嘉靖立太子,招致皇帝的怨恨时,张璁又联手汪鋐构陷夏言,声称他是薛侃身后的主谋。一桩桩,一件件的诋毁接踵而至,大明朝的文臣们不光想断绝夏言的仕途,还要取他的性命。
然而,他们忽略了聪明绝顶的嘉靖。当时,嘉靖已继位十年,朝中大权尽在他的手中。他也早已对这些掣肘皇权的文臣们厌恶透顶,因此嘉靖借此机会毫不犹豫地斥责了熊爵,赶走了张璁。而在祭坛竣工后,嘉靖就将夏言扶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高居六卿之一。
众所周知,嘉靖是一个极为仁孝,又非常重视礼仪的帝王。在他四十一年的执政生涯中,礼部尚书是他最为看重的官员,也是通往内阁的捷径。
1536年12月,夏言受封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政。正当夏言欲大展拳脚时,嘉靖对他的态度却急转而下了。嘉靖本就是一个掌控欲极为强烈的帝王,他所需要的内阁成员不过是对他惟命是从,满足他个人需求的傀儡。
然而夏言进入内阁后,狂妄自大,无视首辅李时的政令,乱加修改,有时更是肆意打压对手,屡屡借机攻击郭勋、霍韬,令嘉靖十分恼火。
嘉靖对夏言的厌恶,仅仅流露于表面时,就被观察入微的严嵩发现了。严嵩是夏言的门生,在夏言入阁时,曾亲历亲为,将严嵩推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可是,严嵩为人奸诈,内藏祸心,对位高权重的夏言表面尊敬,背地里却想尽一切办法整垮他。
与严嵩相比,夏言虽也常常顺承嘉靖的荒诞礼仪,可他毕竟刚正不阿,很多事情都喜欢较真。嘉靖拜访显陵时,渴望众臣上表庆贺,严嵩摸透了嘉靖的心思,却被夏言压制不准。对于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来说,执掌一国大政的夏言,越来越不符合他的需求。
不久后,嘉靖和夏言的矛盾爆发了。嘉靖巡幸大峪山时,夏言姗姗来迟,这让崇尚礼仪的嘉靖极为不满。他当面怒斥夏言,甚至直言:
“夏言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官,因张璁倡议郊礼之事,才得以提升,如今竟如此傲慢无礼。”
随即,嘉靖下旨,追回赏赐给夏言的银章和亲笔敕令,剥夺他少师的职位,勒令他回乡自省。可见,当皇帝对臣子产生厌恶之情时,一个小小的错误,都足以令大臣几十年的辛苦,付之流水。
然而,没过多久,嘉靖又将夏言叫了回来。当时,嘉靖一心想要驱除明武宗时期弊政,为大明朝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务实派的夏言对他来说,必不可少。
再次回朝后,夏言仍旧没有改掉昔日的毛病,他与郭勋、顾鼎臣斗的你死我活,朝堂完全成了文臣们相互倾轧的战场。顾鼎臣不受宠,郭勋又不是夏言的对手,没过多久,内阁又成了夏言的一言堂。
俗话说“人不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可夏言却不为所动。权力的吸引力,让他忽视了坐在龙椅上的那个杀伐果断的皇帝。随着嘉靖对夏言的不满越积越多,整日寻觅机会的严嵩终于联手陶仲文动手了。严嵩很聪明,他只是向嘉靖陈诉了夏言的轻狂举动,就足以让心怀不满的皇帝对夏言,痛下狠手了。
身死街市
1542年6月,嘉靖借星象变化为由,将夏言驱逐出朝。而严嵩,则扶摇直上,得以入阁。夏言的离开,既是嘉靖的有意为之,也是他自己作出来的恶果。自大明朝建立后,文官集团就成了皇帝的“死对头”,他们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肆意阻挠皇权。尤其是正德、嘉靖、万历三朝,文官集团的坐大,令三位皇帝如坐针毡。
而夏言执掌内阁后,嘉靖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他只要离开北京城,走到一个地方,必定会出现火灾,他所住的宫殿,也十分的不安全。聪明的嘉靖渐渐发现,这是文官集团想要控制皇帝的手法,他们希望皇帝哪也别去,就呆在宫里,当好他们手中的傀儡。因此,嘉靖需要一个完全听话的内阁首辅,而不是喜好搞一言堂的夏言。
不幸的是,嘉靖的愿望并未实现。他将严嵩送入内阁后不久就发现,相比于夏言,严嵩更贪婪,野心更大。夏言不过是沉迷权力,喜好大权独揽,而严嵩则四处培养亲信,扶持党羽,拉拢朝臣。故而,在夏言去朝三年后,嘉靖又将他召了回来,目的很简单,压制严嵩。
事实证明,嘉靖的选择并没有错。夏言回朝后,一改严嵩当政时的沉迷堕落之风。他裁撤冗官,驱逐祸乱地方的严嵩同党,将走入下坡路的嘉靖一朝,又重新拉上了正轨。
然而,人骨子里的性格是改变不了的。夏言的刚正在此次回朝后表现的淋漓尽致,却也得罪了大量的朝臣。嘉靖发小、锦衣卫都督陆炳贪赃枉法,差点被夏言送上了断头台。嘉靖身边为非作歹的小宦官们,也常年遭受夏言的言语折辱,对他恨之入骨。
值得一提的是,始作俑者嘉靖却从始至终摆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他既不支持严嵩,也不支持夏言,任由二人明争暗斗。可一旦危及到严嵩的官位时,嘉靖就出来站队了。可以说,夏言完全是被嘉靖当作清理严嵩弊政的“白手套”在使用。
1546年,朝政稳定,国泰民安。山西总督曾铣上疏请求收复河套地区,夏言、严嵩二人商议后,支持曾铣的决定,由夏言出面力劝朱厚熜下旨出兵。然而,朱厚熜反复无常,在欣然同意没多久,又大加斥责夏言,直言他欲借此立百世功勋。摸透嘉靖心思的严嵩,更是声称不赞成收复河套,在夏言的背后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而在不久后,夏言收受贿赂,与曾铣共谋的罪名又由嘉靖最信任的陆炳秘密上奏。这出针对夏言的一出戏,在嘉靖、严嵩、陆炳轮番上演后,结果已不言而喻。曾铣被杀,夏言也被罢官回乡,随后批捕入狱。
然而,夏言的好运早已被消耗殆尽了。嘉靖将他留作备用,可严嵩却非要致他于死地。1548年4月,严嵩捏造夏言诽谤朝政、怨恨嘉靖的言论,通过皇帝身边的宦官不断向嘉靖灌输着,最终使愤怒至极的嘉靖下达了当街处斩夏言的圣旨。
夏言死后,他的妻子被流放广西,侄子、侄孙也被罢官回家,受到他“牵连”的官员数不胜数。在收获夏言执政的果实时,嘉靖也摆脱了文官集团对他的皇权制约,而严嵩则彻头彻尾的 沦为了嘉靖新的“白手套”。大明朝也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统治时期,自私自利的嘉靖、奸诈狡猾的严嵩,将盛世王朝,瞬间拉入低谷。
本文由史笔似尘钩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1548年3月30日,67岁的夏言遭到陆炳弹劾,被押解回京。抵达京城后, 喻茂坚、屠侨上疏援引高官免死旧例,反对将夏言处斩。然而在说到夏言时,向来沉稳厚重的嘉靖皇帝却满脸哀怨,指责道:
“夏言志骄气溢,刚愎自用,私通将领,诽谤皇帝,死有余辜。”
不久后,嘉靖下旨,将夏言当街处死。由于夏言五子皆早夭,故而他的妻子被流放广西,侄子、侄孙也被罢官停职,削为平民。自1522年跟随嘉靖后,夏言就成了嘉靖在朝中最重要的文臣力量。在驱逐张璁、大礼议之争中,夏言屡次站在嘉靖身边,为他披荆斩棘。然而执掌内阁后,夏言与嘉靖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他曾三次被赶出朝堂,直至当街斩首。
那么夏言究竟做了什么,以至于嘉靖非要将他处死?他与嘉靖的关系如何?中正耿直的陆炳又为何上疏弹劾他呢?
嘉靖的“宠臣”
夏言是临清知州夏鼎的儿子。1482年,夏言诞生在这个军籍家庭。根据大明旧例,军籍家族,父死子替,代代世袭,唯有家族中出现兵部尚书,方能脱离军籍。因此,在夏言很小的时候,夏鼎就经常对他灌输摆脱军籍的思想。在夏言贪玩放弃学业时,夏鼎曾不止一次地告诫他:
“你应该勤学苦读,将来官至尚书,方能使我夏家脱离军籍,免受战场厮杀之苦。”
可见,年幼的夏言在他的父辈心中,抗下了家族未来的重担。然而,天不随人愿,夏言虽天资聪颖,却屡屡名落孙山。直到36岁时,夏言方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位列三甲。
夏言为人机敏聪慧,善察言观色,但生性耿直,易冲动。朱厚照初次见他时,只给了夏言一个行人的官职,并未赋予实权。然而,五年后,夏言却在担任谏官时,平步而起,位及人臣。
1512年,朱厚照病逝,继任者嘉靖帝为摆脱前朝影响,大力选拔有才干的朝臣,委以重用。夏言抓住时机,上疏直言切除正德弊政,受到嘉靖的嘉奖。当时,夏言联手汪文胜、郑本公将目标放在了京师卫队身上,数日内就裁撤官兵3200余人。一时之间,京师大震,先前混乱的帝都归于平静,秩序井然。
而令嘉靖更为兴奋的是,夏言是一位非常正直的臣子。他曾对后宫、皇族霸占民田非常不满,苦于刚刚继位,周边可以信赖的人不多,无法施展拳脚。可在夏言声名鹊起后,嘉靖惊奇地发现,原来早在他继位前,夏言、樊继祖就已动了清理田产、限制皇庄扩张的心思。
没过多久,夏言晋升兵部右给事中。在此之后,他将耿直、嫉恶如仇发挥得淋漓尽致。位高权重的尚书王琼贪赃枉法受到他的弹劾,颐指气使的宦官赵灵也多次被他当面指责,就连前朝国舅张延龄,他也不放在眼里。可以说,身为谏官的夏言,完美地履行了他的责任,为嘉靖把守住了大明的规矩。
自嘉靖入主北京,到夏言因母病逝,回乡丁忧的三年时间,可以称得上二人较早的“蜜月期”。因大礼议之争而对首辅杨廷和产生厌恶的嘉靖,渐渐地将夏言当作他未来可以重用的棋子,而夏言也因此实现了夏鼎生前的愿望,为家族摆脱了军籍。
1528年,夏言结束丁忧,奉旨回朝。一年之内,夏言的官职从兵科都给事中到礼科左给事中再到吏科都给事中,即使让一个普通人来看,都会认为嘉靖在有意培养他。果不其然,夏言回京一年后,嘉靖又突生奇想,要把天地分开祭祀。而这件事,给了夏言得以入阁的机会。
在朱元璋建国前,天地祭祀的确是分开的。然而,嫌弃麻烦的朱元璋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又将天地放在了一起。当时,朱元璋权威正盛,杀伐果断,因此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就不了了之了。可在传袭160余年后,文臣早已习惯了这种风俗,嘉靖却又闹腾了。
天地祭祀不过是嘉靖对大礼议之争的延续,他以藩王入继大统,始终无法得到文臣的尊重,故而在断断续续的斗争中,嘉靖必须要将他的父亲兴献王扶正,以此来杜绝天下悠悠之口。然而,天地祭祀刚一提出,就遭到了以张璁为首的文臣的反对,尤其是霍韬,攻击得尤为激烈,甚至不惜与嘉靖当朝对峙。
在这压倒性的局势下,夏言果断地站在了嘉靖的身边。他舌战群臣,为嘉靖雪中送炭。无论夏言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都凭借此事获得了嘉靖的完全信任。不久后,在夏言的支持下,嘉靖将霍韬下狱。而夏言,也获得了督造天坛、地坛的机会,深受嘉靖宠信。
狂妄自大的夏言
正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夏言获得嘉靖信赖的同时,也失去了文臣的尊敬。在大明朝的臣子眼中,昔日敢怒敢言的谏官,变成了嘉靖的“看门狗”。
延绥饥荒时,夏言推荐佥都御史李如圭接任巡抚,可在御史熊爵的奏疏中,夏言的举动不过是借饥荒之名,赶走李如圭,自己取而代之而已。
薛侃上疏奏请嘉靖立太子,招致皇帝的怨恨时,张璁又联手汪鋐构陷夏言,声称他是薛侃身后的主谋。一桩桩,一件件的诋毁接踵而至,大明朝的文臣们不光想断绝夏言的仕途,还要取他的性命。
然而,他们忽略了聪明绝顶的嘉靖。当时,嘉靖已继位十年,朝中大权尽在他的手中。他也早已对这些掣肘皇权的文臣们厌恶透顶,因此嘉靖借此机会毫不犹豫地斥责了熊爵,赶走了张璁。而在祭坛竣工后,嘉靖就将夏言扶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高居六卿之一。
众所周知,嘉靖是一个极为仁孝,又非常重视礼仪的帝王。在他四十一年的执政生涯中,礼部尚书是他最为看重的官员,也是通往内阁的捷径。
1536年12月,夏言受封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政。正当夏言欲大展拳脚时,嘉靖对他的态度却急转而下了。嘉靖本就是一个掌控欲极为强烈的帝王,他所需要的内阁成员不过是对他惟命是从,满足他个人需求的傀儡。
然而夏言进入内阁后,狂妄自大,无视首辅李时的政令,乱加修改,有时更是肆意打压对手,屡屡借机攻击郭勋、霍韬,令嘉靖十分恼火。
嘉靖对夏言的厌恶,仅仅流露于表面时,就被观察入微的严嵩发现了。严嵩是夏言的门生,在夏言入阁时,曾亲历亲为,将严嵩推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可是,严嵩为人奸诈,内藏祸心,对位高权重的夏言表面尊敬,背地里却想尽一切办法整垮他。
与严嵩相比,夏言虽也常常顺承嘉靖的荒诞礼仪,可他毕竟刚正不阿,很多事情都喜欢较真。嘉靖拜访显陵时,渴望众臣上表庆贺,严嵩摸透了嘉靖的心思,却被夏言压制不准。对于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来说,执掌一国大政的夏言,越来越不符合他的需求。
不久后,嘉靖和夏言的矛盾爆发了。嘉靖巡幸大峪山时,夏言姗姗来迟,这让崇尚礼仪的嘉靖极为不满。他当面怒斥夏言,甚至直言:
“夏言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官,因张璁倡议郊礼之事,才得以提升,如今竟如此傲慢无礼。”
随即,嘉靖下旨,追回赏赐给夏言的银章和亲笔敕令,剥夺他少师的职位,勒令他回乡自省。可见,当皇帝对臣子产生厌恶之情时,一个小小的错误,都足以令大臣几十年的辛苦,付之流水。
然而,没过多久,嘉靖又将夏言叫了回来。当时,嘉靖一心想要驱除明武宗时期弊政,为大明朝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务实派的夏言对他来说,必不可少。
再次回朝后,夏言仍旧没有改掉昔日的毛病,他与郭勋、顾鼎臣斗的你死我活,朝堂完全成了文臣们相互倾轧的战场。顾鼎臣不受宠,郭勋又不是夏言的对手,没过多久,内阁又成了夏言的一言堂。
俗话说“人不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可夏言却不为所动。权力的吸引力,让他忽视了坐在龙椅上的那个杀伐果断的皇帝。随着嘉靖对夏言的不满越积越多,整日寻觅机会的严嵩终于联手陶仲文动手了。严嵩很聪明,他只是向嘉靖陈诉了夏言的轻狂举动,就足以让心怀不满的皇帝对夏言,痛下狠手了。
身死街市
1542年6月,嘉靖借星象变化为由,将夏言驱逐出朝。而严嵩,则扶摇直上,得以入阁。夏言的离开,既是嘉靖的有意为之,也是他自己作出来的恶果。自大明朝建立后,文官集团就成了皇帝的“死对头”,他们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肆意阻挠皇权。尤其是正德、嘉靖、万历三朝,文官集团的坐大,令三位皇帝如坐针毡。
而夏言执掌内阁后,嘉靖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他只要离开北京城,走到一个地方,必定会出现火灾,他所住的宫殿,也十分的不安全。聪明的嘉靖渐渐发现,这是文官集团想要控制皇帝的手法,他们希望皇帝哪也别去,就呆在宫里,当好他们手中的傀儡。因此,嘉靖需要一个完全听话的内阁首辅,而不是喜好搞一言堂的夏言。
不幸的是,嘉靖的愿望并未实现。他将严嵩送入内阁后不久就发现,相比于夏言,严嵩更贪婪,野心更大。夏言不过是沉迷权力,喜好大权独揽,而严嵩则四处培养亲信,扶持党羽,拉拢朝臣。故而,在夏言去朝三年后,嘉靖又将他召了回来,目的很简单,压制严嵩。
事实证明,嘉靖的选择并没有错。夏言回朝后,一改严嵩当政时的沉迷堕落之风。他裁撤冗官,驱逐祸乱地方的严嵩同党,将走入下坡路的嘉靖一朝,又重新拉上了正轨。
然而,人骨子里的性格是改变不了的。夏言的刚正在此次回朝后表现的淋漓尽致,却也得罪了大量的朝臣。嘉靖发小、锦衣卫都督陆炳贪赃枉法,差点被夏言送上了断头台。嘉靖身边为非作歹的小宦官们,也常年遭受夏言的言语折辱,对他恨之入骨。
值得一提的是,始作俑者嘉靖却从始至终摆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他既不支持严嵩,也不支持夏言,任由二人明争暗斗。可一旦危及到严嵩的官位时,嘉靖就出来站队了。可以说,夏言完全是被嘉靖当作清理严嵩弊政的“白手套”在使用。
1546年,朝政稳定,国泰民安。山西总督曾铣上疏请求收复河套地区,夏言、严嵩二人商议后,支持曾铣的决定,由夏言出面力劝朱厚熜下旨出兵。然而,朱厚熜反复无常,在欣然同意没多久,又大加斥责夏言,直言他欲借此立百世功勋。摸透嘉靖心思的严嵩,更是声称不赞成收复河套,在夏言的背后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而在不久后,夏言收受贿赂,与曾铣共谋的罪名又由嘉靖最信任的陆炳秘密上奏。这出针对夏言的一出戏,在嘉靖、严嵩、陆炳轮番上演后,结果已不言而喻。曾铣被杀,夏言也被罢官回乡,随后批捕入狱。
然而,夏言的好运早已被消耗殆尽了。嘉靖将他留作备用,可严嵩却非要致他于死地。1548年4月,严嵩捏造夏言诽谤朝政、怨恨嘉靖的言论,通过皇帝身边的宦官不断向嘉靖灌输着,最终使愤怒至极的嘉靖下达了当街处斩夏言的圣旨。
夏言死后,他的妻子被流放广西,侄子、侄孙也被罢官回家,受到他“牵连”的官员数不胜数。在收获夏言执政的果实时,嘉靖也摆脱了文官集团对他的皇权制约,而严嵩则彻头彻尾的 沦为了嘉靖新的“白手套”。大明朝也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统治时期,自私自利的嘉靖、奸诈狡猾的严嵩,将盛世王朝,瞬间拉入低谷。
本文由史笔似尘钩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