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梅之焕简介 梅之焕题李白墓的诗

发布时间:2024-06-28 13:58:49作者:趾高气扬来源:网友整理

梅之焕简介 梅之焕题李白墓的诗

本文目录一览:

【文物建筑】梅之焕与息影塔的故事

在信阳大别山腹地,有一座立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高山,叫做黄柏山,它雄伟秀丽,万千景色。

公元1599年,有一位僧人选中了这里,剪棘、结庐、布道。他的法名:僧有。号,无念。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于是善男信女多会于此,无念一时间声名鹊起,人称“楚豫禅宗”。

这时,梅氏伟人梅之焕与他不期相遇,两人成为莫逆。

无念圆寂后,梅之焕亲为其组建舍利塔......。

400多年过去了,风雨苍茫。今天,息影塔屹立不倒,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后人前来观光;然而,建塔之人梅之焕却被淡出视线!

《文物建筑 ●第一辑》:“河南省有和尚墓塔数量之多为全国之冠,然就其气势、规模而论,首当推息影塔”。

物是人非,只知息影塔,而不知梅之焕,既生瑜何生亮,这或许就是历史吧!

八十年代初,在固始县林业局工作的我,参加了信阳地区森林资源普查,有幸来到了黄柏山林场。

黄柏山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

这里山清水秀,林相整齐,生物多样,自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处信阳所独有的绿色宝库。

普查小组来到黄柏山“双乳峰”下,在一片毛竹园旁边,发现了一棵巨大的松树。它不是黄山松,也不是马尾松;它的松针呈五针一束!是个新树种!我们采集了标本,经过专家丁宝章、王遂义鉴定为河南“大别山五针松”,随后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在这棵大松树前,有一个高耸的石塔,引起了我们的兴致。石塔是花岗岩材质,周身布着青苔,有些年头了,应当是一个古塔。走近看,上面有三个大字。“息影塔”。还有一些小字,被青苔覆盖,看不太清,依稀所见:左上“明天...岁”,右下 “...芝...天翁题”。大家正忙于普查任务,没有细究,旋即便离开了。

90年代初,我考入固始县检察院工作。我的同行,商城县检察院办公室易主任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党的生活》上,说的是黄柏山小学突遇晴天霹雳,受伤学生颇多。文中提到息影塔,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查阅了《商城县志》,进一步获取息影塔相关资讯后,才知道此塔为明朝重臣梅之焕所建。塔上的小字为:(左上)“明天启丁卯岁裕”;(右下)“佛日芝信天翁题”。翻译:明朝1627年国富民足;佛法慈悲广大,如日之遍照大地。梅之焕题写。

不查《商城县志》不知道,原来这处“江淮第一石塔”竟然是先贤梅之焕的杰作!

无念禅师到底是何许人呢?

《百度》搜索“法眼寺,无念禅师”:“黄柏山上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著名寺院——法眼寺,它是由明代高僧无念禅师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创建的。该寺院的影响曾远达江浙、豫章、荆楚之地,香火极盛,直至1949年前最后一位和尚还俗,僧去寺空,不久便圮废......

无念禅师,俗姓熊,名讳僧有,湖北麻城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于天启七年(1627年),享年八十四岁。禅师认为‘大地是个无念,何凝之有’,故法号‘无念’,世人尊称其为‘念公’。

大师五岁丧父,十六岁时因出痘,生命垂危,其兄与叔父告于神前,神示曰:‘令出家,病乃愈’,遂削发出家。先是云游四方,为求佛理,遍参诸山。先后到伏牛山、九尖峰(徐州)、五台山、燕蓟及庐山等地,凡五岳名山无不跋涉,困苦劳形,口无味、身无衣、足无屐达三十余年。

三十年来,为求诸佛理,念公无瞬息闲暇,遂生消停之念,欲隐闲寂之所。本县石潭周柳塘先生请念公至龙湖,遂构小楼以棲,逐年增修,渐成兰若。

从学者甚众,诸缙绅闻公之学问高深而争相倒屐,远达江浙、豫章、七闽等地,达官学者皆降心相聚。无念禅师声名行冠一世,当时许多著名官宦学者均与念公结为挚友,常常数月相伴,共同探讨学问,分别几日便频繁传书,阐发己见。同无念禅师友情笃深,来往甚密的著名人物有:

李贽(1527年-1602年。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袁宏道(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十九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

袁中道(1570年-1623年,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兄长袁宗道、袁宏道称"三袁"。少即能文,长愈豪迈,六岁中秀才)。

梅国祯(1542-1605年,字克生,号衡湘,湖广麻城人。明朝大臣。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出任固安知县,迁任监察御史。万历二十年,发生宁夏降将反叛,出任监军御史,随从陕甘总督魏学曾讨伐叛乱)。

梅之焕(1575-1641,字彬父,别号信天,湖广麻城人。明末大臣,官至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甘肃)。

陈石泓(麻城县人,号无异,别号寄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任官职为礼部主客司主事,曾任吴县知县与无锡县知县。撰有《黄柏无念有和尚塔铭》)

其中李贽与禅师曾在龙湖相伴达十年,称赞禅师‘学道精勤,真实贤也’。袁宏道亦称“吾友无念禅师实近海内之优昙也”。

《文物建筑 ●第一辑》: “......为禅师建塔、捐资、督工者为当朝要臣者为数不多。他不仅记载了禅师创建丛林的佛业,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建筑艺术珍品。此塔已于1986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出保护范围,以确定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身为朝廷重臣,梅之焕为什么要躬行佛门之事?

主要有三点:

第一,同一处乡愁。无念与梅之焕同是湖广麻城人,今湖北省麻城市人。旧时代,老乡观念还是很强的。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那时的同乡会比较盛行,虽然官方也是反对的,但是,基于大家同一个乡愁,童年、故乡旧事、人文风俗、家乡音讯等等,都能勾起无限情愫,于是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第二,同一个方向。无念盾入空门是为了普度众生;梅之焕做官是为了国强民足。两人一个是度众救世的名僧,一个是官场上的名臣。两颗耀眼的巨星,一同燃亮江淮夜空,虽然殊途,但目的性同归。显然,思想上也能够达成大同和共识。

第三,同一种互补。无念经过三十多年的周游以及苦海佛浸,知识、见识达到了顶极,语出惊人,穿越古今,名伦经典,悟透人寰。梅之焕呢,不仅善武,而且更能文,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人有探讨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五大皆空”和“沧海桑田”。知识见识相互补给,相识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乃人生一大幸也!

第四,同一厢倚依。一方面,无念受群达数以千万计,影响力涉及江淮之间广大流域,一呼万应。朝廷为图安稳,必须要时时予以牵制;梅之焕肩头有这种使命,他的家国情怀,忧君忧民,促使他虽官居正四品、当朝重臣,也要躬身佛事。另一方面,佛门净地,也离不开官方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两个方面,厢同倚依,相辅相成,珠连则璧合。

公元1627年,无念禅师“五灯熄灭”,圆寂于黄柏山法眼寺。享年84岁。

梅之焕痛失挚友,无泪而泣。

为了营建好无念禅师的舍利塔,梅之焕冲在了最前面。捐资、选址、塔与塔庙图纸设计、开采石场、工匠遴选、理定工期、质量监督等诸多环节上,都一一把关。安排陈石泓撰写《黄柏无念有和尚塔铭》,自己则亲定、亲题塔名:息影塔!

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息影塔及塔庙吧:(百度)“为祭典大师而建的塔庙亦存,俗称“祖师庙”。该塔庙为一四合院,座东向西,东西深16.44米,南北宽15.2米,面积达250平方米。塔庙包括山门、正殿、两廊。山门面阔三间,进深6.2米,两侧有耳房,正面为正殿,为南方常见的明三暗五的形式。明间宽3.5米,两次间宽2.85米,两梢间宽3米,中间三间出前廊,廊深两步架(1.44米),通进深6.84米。殿内梁架用北方的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的穿斗式结构相结合,内部进深七步架,前六步架分别用三、五、七架梁抬起,除三架梁之上用脊瓜柱承脊檩外,其余梁间均用大栌斗承托,梁为自然材,最后一步架出单步梁,其下加穿。殿内通进深达5.4米,该殿保存完好,山门与正殿两侧以过廊联系,整个建筑建在高0.9米的台基之上,院正中地面宽9.2米,深3.4米,以踏道前后联结山门与正殿。

塔庙后面约50米即为息影塔。塔前有依山势升起的三层高大的石砌台基做成的平台。最下层台基阔25米,高3.2米,台基宽4.5米;经过七级踏道,上至第二层台基,阔19米,高1.53米,宽4.5米;再上七级踏道,至第三层台基,第三层台基阔21米,高1.4米,宽6米。台基再向前即是无念禅师的墓区,它依山而建,青石漫地,内外两道条石砌成的1.3米高的石墙拱卫着墓和塔,总面积达到600多平方米。外墙长43.5米,两端与平台相接。塔正面置一长1.8米,宽0.8米,高1米的石供桌。塔建在一直径为7.3米的平面上,正面供桌后面,有三个台阶下至塔底部,其他各面循山就势绕塔砌一内墙,内墙高1.3米,周长18.4米。

息影塔为平面八角形仿楼阁式四级石塔,通高8.94米,用花岗石精工雕造而成。该塔是明天启年间由佥都巡抚御史、念公挚友梅芝焕(信天翁)为纪念其老朋友无念禅师捐资,与念师弟子共同建造。塔基为正方形须弥座,最大尺寸(圭角)边长2.54米,束腰四面雕刻植物图案,上枭与下枭分别雕仰莲与覆莲的莲瓣,须弥座总高1.06米。须弥座之上又置八角形莲座,分仰莲与覆莲两部分,每边长0.92米,总高0.42米。莲座之上砌塔身,塔身为正八边形,每边长0.85米,共用9层石条。每块条石长85厘米,头端20厘米斜杀构成另一面的部分,使石缝岔开,以增强塔的稳固性;每层石条高0.22米,最上两层因塔正面镶碑谒,减为18厘米。一层塔身高1.9米,塔身之上用石料分别砌出额枋、平板枋,总高14厘米。

平板枋上雕出一斗三升的斗拱,每面一朵平角科,角部各有一角科,形制相同。斗拱总高33厘米,斗口为10厘米。斗拱之上承托檐檩,其上由檐部雕成筒瓦瓦垅形式。头为直径9厘米的瓦当,第一、二层每面分别雕六垅,三、四层分别雕四垅,翼每部雕出戗脊,尽头为一欲飞之鸟头,以挂风铎之用。第一层塔身至檐总高为2.48米。在塔正面(两面)上部正中位置镶一宽0.77米、高0.35米的塔铭,上刻“息影塔”三字,楷书,径15厘米,左上方小楷书“明天启丁卯岁裕”,右下方小楷书 “佛日芝信天翁题”。第二层塔身之上无斗拱,连同檐高1.03米,第一层塔身每边宽0.75米,高29厘米。

第三层至塔檐高1.03米,塔身每边长0.77米,高0.24米,每面阴刻篆文两字,可辨识者自西面逆时针转为“僧明火熖远光□□□息影晓□□□宝”。第四层总高1米,塔身边长0.66米,高0.24米,刻梵文于塔身一周。檐之上为莲座,座上有覆盖钵,钵上置宝瓶,总高为1.82米,宝瓶高1米,直径38厘米”。

息影塔建在黄柏山“双乳峰”的山坡上。三层高大的拜台,气势恢宏地托起舍利高塔。加上周围苍松翠竹环抱,凡到此参观者,无不惊叹无念禅师墓塔规模之宏伟、气势之雄遒。

梅之焕对形势之学的建筑透析,达到极高的境界,加之塔身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更加激起了后人对一代高僧的敬仰!

斯人已去,古塔安在!400多年风刀霜剑严相逼,仍巍然屹立人世间。

惟愿先贤梅之焕的一世英名,与古塔同在,与日月同辉,万古流芳!

(注:图片来源网络)

(2023年9月26日星期二,世明于“第十一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之际,撰于河南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