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苗姓的历史名人 苗姓女孩名字

发布时间:2024-06-25 15:43:48作者:隐身守侯来源:用户分享

苗姓的历史名人 苗姓女孩名字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姓氏之——苗姓

苗姓得姓两千多年。在全国分布范围较广。历代名人不绝于史书。

姓氏起源源流一

源于芈姓,芈姓中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姓氏。苗,遂为商周古国,西周初国亡,成为周邑。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

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楚国氏族伯棼及其子孙定居河南济源苗亭,遂这支楚国大夫子孙姓氏为‘苗’。

源流二

源于芈姓,源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三

少数民族中的姓氏,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以别于当地汉民。在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苗氏族人有部分人“去草为田”,改苗氏为田氏,世代相传至今。

蒙古族,回族中的汉姓,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满族中的苗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苗的,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遗址。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苗姓又被迫迁徙。元末明初,河南永城县东四十里苗桥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迁徙:一支迁汴京,一支迁夏邑,一支迁江苏沛县,一支迁山东,一支迁安徽,两支迁山西。

当代苗姓的人口大约110万左右,为全国第一百四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河南是苗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苗姓人口的32%。

郡望堂号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

姓氏名人

苗台符,六岁能作文章,聪明无比。十几岁博览群书,著《皇心》三十卷。十六岁考中进士。张读也是很小就擅长吟诗作赋。

苗好谦,我国古著名农学家,元代成武焦村(今成武县汶上集镇前苗楼村)人。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

《百家姓》之——苗姓来历

苗姓名人不绝于史书。比如宋初大臣苗训,擅长天文占候之术,曾经预言了陈桥兵变和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南宋末年,更是出现

了和文天祥并肩作战的苗再成。

苗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出自芈姓,这个在古籍当中有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犯法被杀了,他的儿子贲皇就跑到了晋国。

晋国封给他的采邑在苗(今河南济源的西边),之后他的子孙便以邑为氏。

这是苗姓最主要的一支。

第二,上古时期有一个名医叫苗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父”是长辈或者“老人家”的意思,并不一定他真的就叫“苗爹”,他的后代姓苗。

其他的古代或现在的兄弟民族也有很多姓苗的,比如唐朝的百济民族,在朝鲜半岛,苗就是大姓。拉祜族、苦聪族里有一个姓叫阿沙普,不知怎

么就改姓苗了。此外,满族、彝族、畲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回族里都有苗姓。

得姓始祖

贲皇(斗贲皇),楚国公族,伯棼(又名斗越椒)之子。伯棼为楚国大夫,因不满楚王被奸臣所蒙,遭受奸臣陷害排挤,后趁楚庄王问鼎中原之机,发动兵变,但不久即被诛杀。

贲皇恐祸及己,遂亡命晋国。晋待他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后晋楚交恶,在鄢陵大战,时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贲皇使献计于晋君,告之楚之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君纳之,大败楚军。是故史传楚材晋用之佳话。因贲皇食采于苗,后世子孙便以邑为氏,称苗姓,并尊贲皇为其得姓始祖。

前面我们讲过,贲皇的采邑苗就在河南济源的西部,当地现在还有一个地名叫苗亭,据说就是2600多年前苗邑的遗址。三家分晋以后,苗姓就

开始迁到了山西、河北等地。战国后期,秦国开始四处攻战,意欲吞并六国。苗姓的祖居地河南济源当然也是战火连天了,大批苗姓或者往北迁往山西

长治,或者往东到了山东定陶。这样就发展出苗姓的两大支一一上党苗姓和济阴苗姓。

两汉时期见于史籍的苗姓不少,比如东汉时期的东阿侯苗光,他的后代就落籍在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苗姓开始往江南移动,其中有一

支苗姓到了浙江金华,形成了苗姓一个非常大的郡望一一东阳郡。不过到隋唐时,苗姓的分布地区主要还是在上党和济阴,这两个地方的苗姓非常昌盛。

两宋之际,尤其南宋以后,苗姓开始往南迁到了南方。明初大槐树移民时有上百个姓参与其中,通过这次移民,苗姓人又往南迁了一部分。明

朝中叶以后,苗姓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沿海的开始进入台湾。清朝中叶以后,随着闯关东的热潮,冀鲁豫三地的苗姓开始进入东三省。

现在的苗姓,山东最多,甘肃、河南次之,这三个省的苗姓人口占了全国苗姓人口的52%。苗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这跟咱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咱们一听到苗,老往苗族那儿想,老以为它是个南方姓氏,不是的,它源于北方,也盛于北方。

郡望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伊 犁: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那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自古就同新疆和内地息息相关。远在汉朝,伊犁就以“伊列”之名载入史籍《汉书》。

堂号

东阳堂:以望立堂。

伊犁堂:以望立堂。

惠化堂:源自唐朝潞州壶关人苗晋卿事。唐李固的《幽闲鼓吹》中,曾记苗晋卿一事。苗公落第归乡,途中遇一老人,自称知未来事。苗公于是问道:“我应举已久,有一第之分吗?”老人答道:“何止此,大有来头,只管再问。”苗公道:“我久困于贫变,但求一郡守,能够得到吗?”老人道:“更向上。”苗公问:“那么按察使呢?”老人道:“更向上。”苗公惊异,再问:“为将为相吗?”老人答道:“更向上。”苗公发怒,说:“将相更向上,难道能作天子?”老人笑道:“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苗公以为事属怪诞,惊出一头汗。后来苗公果然出将入相,唐德宗驾崩,苗公以首辅居摄政三日,应了老人“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可见命皆前定,安知人间没有第二个苗公?苗氏堂号“惠化堂”由此而来。

宗族特征

1、苗姓源于楚国公族大夫,人才辈出,可谓翘楚。

2、苗姓虽不算人口大族,但其汉族苗姓各行各业人才却不绝于史书,尤其是唐宋以后,苗姓名人就更多了。

3、渊源单一,血统纯净。

苗姓在历史上的名人不绝于书。唐宋以后,苗姓名人更多。比如宋初的大臣苗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这个人很厉害,擅长天文占候之术,

会看天象,曾经成功预言了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他说:“我看天象不对,这颗星这么走,那颗星那么走,赵匡胤看来要当皇上。”结果还真被他说中了。

这个苗训在宋初一直官至检校工部尚书。

还有苗再成,南宋人,官一直当到真州知府。民族英雄文天祥带着残兵败走的时候,有段时期很悲慘,很多城都不给他开门,不让他进城。但

是到了真州的时候,就被苗再成恭恭敬敬地请到了城里,共商抗元大计。后来苗再成的结局也很慘烈:死守孤城,誓不投降,英勇战死。可见,苗

姓还是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的。

苗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中排名第146位,一共大概8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1%,人口并不多。

苗姓介绍

世界上的姓数也数不过来,今天我给大家讲讲苗姓,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出于芈姓,春秋时期楚若熬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杀,其子贲皇跑到晋,采邑于苗,后代史称苗氏。

2.源于上古名医苗父。

3.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如满、彝、畬、东乡族等。

苗姓分布:今天以山东、甘肃、河南较多(52%)

苗姓名人:苗训(929~1000年),山西永济人,宋初大臣,善长天文与占侯术,曾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与诸葛亮,徐茂公称为道家高人。

苗再成:(?~1275年),南宋官吏,抗元三杰之一,任真州知州,真州安抚使等官,至理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元军攻破城池,英勇战死。

苗姓人口:目前排在154位,人口110万,属于中等偏上,占全国人囗的0.07%

中华姓氏之——苗姓

苗姓得姓两千多年。在全国分布范围较广。历代名人不绝于史书。

姓氏起源源流一

源于芈姓,芈姓中一个分支,即是源自楚国姓氏。苗,遂为商周古国,西周初国亡,成为周邑。属于以封居名称为氏。

在贲皇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贲皇及其父亲斗越椒为得姓始祖。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楚国氏族伯棼及其子孙定居河南济源苗亭,遂这支楚国大夫子孙姓氏为‘苗’。

源流二

源于芈姓,源出自上古时期神医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三

少数民族中的姓氏,灭亡后的百济、高句丽国民,被唐朝政府内迁辽中、辽西、河北等地,其中有部分族人改汉姓为苗氏,以别于当地汉民。在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苗氏族人有部分人“去草为田”,改苗氏为田氏,世代相传至今。

蒙古族,回族中的汉姓,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赐姓,满族中的苗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姓苗的,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苗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苗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遗址。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苗姓又被迫迁徙。元末明初,河南永城县东四十里苗桥苗氏家族,分七支向外迁徙:一支迁汴京,一支迁夏邑,一支迁江苏沛县,一支迁山东,一支迁安徽,两支迁山西。

当代苗姓的人口大约110万左右,为全国第一百四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河南是苗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苗姓人口的32%。

郡望堂号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

姓氏名人

苗台符,六岁能作文章,聪明无比。十几岁博览群书,著《皇心》三十卷。十六岁考中进士。张读也是很小就擅长吟诗作赋。

苗好谦,我国古著名农学家,元代成武焦村(今成武县汶上集镇前苗楼村)人。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

苗族|苗族姓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苗族姓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由于苗族有自己民族语言而无文字,所有的苗姓均系口耳相传,没有文献记载。

苗姓的历史由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得姓于远古氏族部落和首领的名称。

如湘西方言苗族中的“仡濮”一姓,可能同先秦时代聚居于湘西和武陵五溪地区的古濮人有联系。

湘西苗族十二姓中,“仡徕”、“仡恺”、“仡轲”、“仡侨”等,均为原远古苗族首领和氏族部落名称,后发展为苗族姓氏 。

至今仍流传的“寨方”、“寨柳”、“寨勾”等苗姓,显然就是得姓于相应的始迁祖公之名。

如剑河苗族的“yul尤”姓,来源于古代一个叫做“尤yul”的男性支系祖先,现在苗族以“尤”作为男性名称颇多。

 第二类,源于图腾崇拜。

苗族的某一支系以某种动植物为自己的保护神和图腾加以崇拜,后即以该动植物之名为姓氏。例如西部方言苗语称羊和山羊为“雌”,苗姓中的“蒙雌”,以及“卯蚩”、“姆赤”,应与羊有关系。这一姓氏和支系的苗族很可能长期以牧羊为主业,同羊结下不解之缘,故将羊作为图腾加以崇奉,后遂以羊(雌)为姓,称“蒙雌”或“卯蚩”、“姆赤”。例如剑河县反迷苗寨的“zaid nail寨乃”家族,就是“鱼”的意思。传说该家族的祖先以打渔为生,有一天打到了一条小鱼。小鱼对他说:“我是龙的女儿,只要你把我放回去我会让你天天都能打到鱼。然后他就把那条小鱼放回清水江里,第二天,第三天真的天天都能打到很多鱼”,遂以“nail”为家族姓氏。此外还有laod(竹子)、vib(石头)、aob(鸽子)、liuf(蝴蝶)等姓氏。

第三类,以祖居地之名为姓。

如黔东南福泉等地苗族所流行的“喀编给”、“喀乾打”、”喀编打”、“喀香卡”、“喀往觉”等苗姓 ,

其中“编给”、“乾打”、“编打”、“香卡”、“往觉”等,均为原祖居地的苗语地名,但又早已演化成苗族内部的宗支名和苗姓。

黔东方言地区

黔东方言地区一部分苗族实行父子连名制。

凯里市和黄平县、雷山县、丹寨县境内女孩子苗名多以“阿”开头,男生以“嗲(dia)”开头。

剑河县的父子连名制名字多以十二地支和自然界动植物命名。

如:午(Ngux)、未(Mais)、申(Hxenb )、酉(Yul )、亥(Hat )、丑(Hxud )、寅(Yenx )等,

自然万物中如:花(bangx)、草(niangx)、水(eb)、石头(vib)等,子女的名字与父亲的名字构成了完整的家族世系。

例如剑河县南包寨的寨岛(zaid daox)家族,汉姓多为杨姓,字辈为“再、政、通、光、昌、胜、秀”。

苗语子孙七代人为:午尹岛(ngul yenx daox)——尹久岛(yenx jeex daox)——久养岛(jeex yangx daox)——养乔岛(yangx qiaol daox)——乔波岛(qiaol bod daox)等等。构成了一连串的家族系谱。

在剑河县南寨镇的锡绣支系中,在苗姓前面还要加上汉姓。

如柳富寨的人名:龙辛布钮(hxenb bod niel),

展留寨的人名:龙尼桑久(nil sanb jeex)。

以人名“龙尼桑久”为例,“龙”是汉族姓氏,“尼”是自己的名字,“sanb”是其父亲名字,“久”是苗族姓氏。

汉姓与苗姓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同一个苗姓可能会有多个汉姓,而同一个汉姓往往存在多个苗姓。

一个自然村落内,平均十户人家使用一个苗姓(家族),但是名字却少得多。男女名字加起来不过数十个。

苗族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都要问:“mengx dios zaid ghab xid(你是哪个家族的?)”这个时候基本上问的就是苗姓,一般都会说:“wol dios zangl laib zaid mol bangf(我是展莱村卯家族的)”。

一个苗寨当中同一个汉姓内部可能有几十个苗姓之多,

苗族社会内部基本上用苗名苗姓,对外用汉名汉姓。

官方对苗族的姓名姓氏知之甚少。

但是在其内部苗姓汉姓并行不悖。

湘西方言地区

湘西方言(即东部方言)地区苗族流传的《古老话》说,苗族有十二个宗支,即十二大苗姓。

石宗仁先生整理:“仡濮”、“仡楼”、“仡慷”、“仡芈”、“仡驩”、“仡卡”,“仡削”、“仡徕”、“仡侃”、“仡宿”、“仡劳”、“仡雄吾” 。

东部方言的几大苗姓,一直在苗族内部世代相传。

川黔滇方言地区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地区,次方言和不同土语特别多,所以苗姓比较复杂。

黔西北赫章县境内西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有“卯简”、“卯档”、“卯漏”、“卯蚩”、“卯远”、“卯懒”、“卯鲁”、“卯让”等苗姓;

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内部,有“姆叽”、“姆赤”、“姆吾”、“姆扒”、“姆绕”、“姆陇”、“姆尤”、“姆髦”、“姆低”、“姆举”等姓。

威宁县境内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中,至今仍流行的有八大苗姓。即“卯展”、“卯荡”、“卯娄”、“卯蚩”、“卯简”、“卯鲁”、“卯绕”、“卯日”;

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苗族,有“蒙优”、“蒙儿”、“蒙蚩”、“蒙荡”、“蒙鲁”、“蒙嚷”、“给蒙”、“格支”、“格宾浪”、“喀居”、“蒙汪”、“格蔑”等,共12苗姓。

“大花苗”(西部方言苗族的一个主要支系),内部有八大姓(宗支),即“蒙周”、“蒙当”、“蒙阶”、“蒙雌”、“蒙绕”、“蒙扎”、“蒙耶”、“蒙竹”。

川南珙县当地苗族(届“白苗”支系),内部有28姓。

即“夸叶”、“夸卯”、“夸洛”、“夸让”、“夸挡”、“夸虑”、“夸皆”、“夸杠”、“夸众”、“夸乃”、“夸两”、“夸这”、“夸路”、“夸抓”、“夸告”、“夸巴”、“夸暂”、“夸合”、“夸查”、“夸那”、“夸插”、“夸故”、“夸勒”、“夸耸”、“夸干”、“夸拿”、“夸捏”、“夸策”。

“卯”、“姆”、“蒙”,应是西部方言的大多数苗族的自称“Hmong”的不同汉字记音和谐音。

汉姓来历

苗族汉姓的由来大致可归入以下四种途径和方式

一、民间自己改用汉姓。

二、由原流行的苗姓或氏族头领和户主的名号按汉字译音而演化成的。

三、“官为立姓”。

四、汉人带入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