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来源:福建检察
《木兰诗》知识清单
【作家作品】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乐府诗”与“新乐府诗” 乐府有两个含义,一是机构名,二是诗体名。
作为官府机构的乐府建立于秦朝,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训练乐工歌女、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汉武帝时扩大了乐府机关。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汉代乐府民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取得极高的成就,成为乐府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到了唐代,士人又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乐府由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变为批判现实的讽刺诗。新乐府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因为是自创新题,所以叫“新乐府”。
【内容特色】
3.本诗是一首叙事诗,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较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多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较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是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且热爱和平生活的巾帼英雄形象,歌颂了她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互文手法在诗中大量使用。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的句子在诗中还有许多,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理云鬓”和“帖花黄”的动作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再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贴上)
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三、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名词用动词,这里是“登记”的意思)
四、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常指爷爷)
2.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副词,只。今义:“常用转折连词)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愿为(此)市鞍马(省略介词宾语)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磨刀霍霍:用力磨刀,准备宰杀。也形容敌人或坏人在行动前加紧做准备工作。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看清真相。
七、文本梳理
本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诗以“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开篇,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怎么办?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旦辞......暮至......”几句既写出行进速度之快,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又细腻地表现了小儿女心态,始终牵挂着年迈的父母;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失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因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
第七段用风趣比喻作结。
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地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八、重要考点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
(3)分析“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不闻”开头的两个句子,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没有影响。因为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自然环境描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的频繁持久、战斗的激烈残酷。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侧面描写。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了木兰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8)“爷娘闻女来……向猪羊”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有序地描写了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
(9)木兰归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木兰回家后舒畅的心情,同时写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对女儿妆的喜爱,对美的追求。
(10)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1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1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3)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4)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5)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16)“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探究一: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被提起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辨别出雄離;而离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它们的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探究二:作者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异同时也对读者产生的疑问作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作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智慧 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探究三:这四句诗可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问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九、【课后题】
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这首诗详写了从军缘由、准备行装、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等情节,略写了征战的情节。
好处: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将对残酷战争的描述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样处理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如写木兰对父母的牵挂,写她入闺房、巧梳妆等内容都细致入微,这样的详略处理无疑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态度倾向的作用。
二、《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达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诗歌开头两段,以“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引出一问一答,在口语化的问答中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兄,于是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诗歌第一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诗歌最后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三、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因为这首诗塑造的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且热爱和平生活。
四、理解下列诗句,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
1.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五、背诵这首诗。
背诵时可根据情节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找出规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诗歌中的互文句“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等。
【积累拓展】
常见诗歌意象
【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本草纲目》称其为“相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渺,音信全无。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从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指信使,“雁书”“雁“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对、错”两个表示方位关系的字为什么有“正确、错误”的含义?
“對”犹象草丛生并出之责问皆应答取事之实合于法度者。
异体字“(
)”、“對”规范简化为“对”。
“对”读duì ㄉㄨㄟˋ。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应答取事之实合于法度者。
由本义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两者相对、面对。
由面对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朝着。
由本义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对”表示面对,朝着。取本义之与其合适相呼应之义与“对”表示“正确”取其事之实相合并合于法度者。都是从其本义相与比述衍义而成。
“错”是以金涂饰镶嵌镂加杂其间或犹动静摄次往复交杂昨是今非之宪象者。
“错”读cuò ㄘㄨㄛˋ。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以金涂饰镶嵌镂加杂其间。
由本义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杂乱、交错。
由杂乱、交错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坏的、差的。
由坏的、差的(不合法度)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错误。
对:
对:从又、从寸。
(又:参见二画之二“又”)
(寸:参见三画之一“寸”)
又、寸两范式叠加。犹用手掌控以取事之实归于法度者是对字之范式。
对:异体字写作“(
)”
《说文解字》:“(
),譍无方也。从丵从口从寸。對,對或从士。汉文帝以为责對而为言,多非诚對,故去其口以从士也。”
(丵:参见十画之二十“丵”)
(口:参见三画之二“口”)
(寸:参见三画之一“寸”)
丵、口、寸三范式叠加:丵口而一归于法度犹象草丛生并出之责问皆应答合于法度者是(
)字之范式。
对:异体字写作“對”。
(丵:参见十画之二十“丵”)
(士:参见三画之一“士”)
(寸:参见三画之一“寸”)
丵、土、寸三范式叠加:犹象草丛生并出之责问皆应答取事之实合于法度者是對字之范式。
异体字“(
)”、“對”简化为“对”是根据古人(异体字、同旁字)书法省笔规范简化。
“对”犹用手掌控以取事之实归于法度者。
“(
)”是丵口而一归于法度犹象草丛生并出之责问皆应答合于法度者。
“對”犹象草丛生并出之责问皆应答取事之实合于法度者。
异体字“(
)”、“對”规范简化为“对”。
“对”读duì ㄉㄨㄟˋ。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应答取事之实合于法度者。如:《广韵》:“对,答也。”。《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论语·述而》:“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仪礼·士冠礼》:“冠者对。”(注:“应也。”)。《仪礼·曲礼》:“对曰:‘非礼也敢辞。’。”(注:“答问也。”)。《三国演义》:“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两者相对、面对。如: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贼易之,对饮酒,醉。”。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 相当、相配。如:《诗·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对。”(注:“配也。”)。《吕氏春秋·审时》:“木大而茎叶格对。”(注:“等也。”)。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核对,比照着检查。如:沈括《梦溪笔谈》:“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搀和。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对待,以特定方式待。如:《韩非子·初见秦》:“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又如:他对我不错。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平分成两份。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扬、显扬、指扬威。如:《诗·大雅·皇矣》 :“以对于天下。”。《礼记·祭统》:“对扬以辟之。”、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婚娶。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抵押。如:《儿女英雄传》:“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如:对仗(交战)。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拼,冒生命危险去做。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朝着。如:《乐府诗集·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宋· 柳永《雨霖铃》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对人无愧,不辜负。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配偶。如:《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对手,敌对者。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如:对子(办法)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相互、两人在一起。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错:
错:从“錯”省。
错:繁体字写作“錯”。
《说文解字》:“錯,金涂也。从金、昔声。”。
(金:参见八画之十二“金”)
(昔:参见八画之二十三“昔”)
金、昔两范式叠加:以金涂饰镶嵌镂加杂其间或犹动静摄次往复交杂昨是今非之宪象者是錯字之范式。
繁体字“錯”简化为“错”是根据古人(异体字、同旁字)书法省笔规范简化。
“错”是以金涂饰镶嵌镂加杂其间或犹动静摄次往复交杂昨是今非之宪象者。
“错”读cuò ㄘㄨㄛˋ。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以金涂饰镶嵌镂加杂其间。如:《说文》:“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通俗文》:“金银要饰谓之错镂。”。《淮南子·说山》:“鼎错日用而不足贵。”。又如:错臂(用丹青画饰手臂)。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互相磨擦。如:《广雅》:“错,磨也。”。《列女传·仁智》:“错者所以治锯。”。《易·说卦》:“八卦相错。”(虞注:“摩也。”)。又如:错牙。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杂。如:《小尔雅》:“错,杂也。”。《易·系辞传》:“错综其数。”。 《仪礼·特牲礼》:“交错以辩。”。《楚辞·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又如:错石(彩石,错杂叠积各种石头而成文彩)、错列(错杂排列)、错戾(错杂,交杂)、错行(交替运行)、错落(交错纷杂)。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废弃。如:《书·微子序》:“殷既错天命。”。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分开、岔开。如:错口儿(开口)、错缝儿(微小的过失)。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转动。如:错眼珠、错身。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 琢玉用的粗磨石。如:《书·禹贡》:“锡贡磬错。”(孔传:“治玉石曰错。”)。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适于磨光或磨快刀具的石头、磨石。如:《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锉刀。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 。如:错刀(还作古钱币名。王莽时所铸)。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错误。如:错事(错误的事)、错缪(谬误,差误。也作错谬)、错见(失算)、错上了坟(看错了人)。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杂乱、交错。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又如:错文(交错为文)、错落(不一致)、错合(交互配合)。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坏的、差的。如:这件事办得还不错。
词语盘点
位于 部分 风景 优美 物产
丰富 相互 交错 游动 堆积
宝贵 肥料 祖国 事业 发展
海滨 街道 交界 渔民 遍地
远处 汽笛 船队 满载 靠岸
初夏 散发 除了 整洁 东北
脑袋 挡住 视线 花坛 显得
苍翠 飞舞 名贵 药材 雪花
巨大 宝库 膝盖 挡住 建设
成群结队 来来往往 整洁
银光闪闪 严严实实 满载
近义词
瑰丽—美丽 宝贵—珍贵
苍翠—青翠 茂密—茂盛
诱人—迷人 喧闹—喧哗
寂寞—孤单 欣赏—观赏
威武—威风 鲜嫩—柔嫩
反义词
茂密—稀疏 美丽—丑陋
展开—合拢 富饶—贫穷
喧闹—安静 整洁—肮脏/杂乱
词语搭配
(威武)的大龙虾
(茂密)的树林
(宝贵)的肥料
(巨大)的宝库
(彩色)的条纹
(嫩绿)的叶子
(浩瀚)的大海
(棕色)的机帆船
(银白色)的军舰
(灰色)的海鸥
(银光闪闪)的鱼
(青)的虾蟹
( 金黄色)的海螺
四字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相互交错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祖祖辈辈 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课文回顾
1.《望天门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描绘的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雄奇秀丽的景色。
《景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描绘的是(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时的美丽景色。
《望洞庭》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描写了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3.《海滨小城》作者主要写了海滨小城的(海面)、(海滩)、(庭院)、(公园)、(街道)的景色,突出了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上一节我们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互文的定义,特征及其功能。我们知道了,互文是一种很实用的修辞手法,它具有使语言简洁凝练,语义丰富生动,结构对称均衡之功效。也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互文用法,小到成语构词,大到意象复合,甚至是思维塑造都有所涉及。
本节我们来谈一下互文的分类,以加深对互文家族成员的了解,也方便以后遇到互文族成员,准确判别。今天的内容将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展开,同时从语法和修辞两个角度,对例句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结合例子,我们可以直观感受不同类型互文间的区别,从高矮胖瘦、相貌妆容到举止风格有一个整体认知。另一方面,从语法和修辞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使互文的内在机理更易显现。下面我们开始正文。
互文类型对互文的分类,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学者根据互文词句分散于句子的数量来分类,将互文分为三种:句内互文、对句互文和多句互文。(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然而,这一分法对短语互文考虑的不够周全。也有学者从语言形式,语法角度把互文分为五种类型: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隔句互文、多句互文。(杨启国《古代汉语修辞》然而偶句说法不如对句好,偶句会将人的思想引向对偶,而互文和对偶正是我们要着力区分的;多句的说法也不如排句叫法好,排句更能显示句间的内在联系及多句语义的整体性。
结合以上的分类方法,也考虑到了汉语用词习惯和词语意象,我将互文分为五种类型: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排句互文。
下面我们逐一来讲解:
一、短语互文
短语互文,指在短语中,前后两个结构相同的词语,在意义上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参互合一。短语互文多出现在并列的联合短语中。
在上一篇《互文修辞浅谈》开篇引言中,我提到的成语:山清水秀,莺歌燕舞,神出鬼没,背信弃义等,就是短语互文。下面我们再举一些诗词里的例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译文:千里江南处处黄莺啼啭,绿树映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和城镇,处处酒旗迎风飘扬。
语法分析:“水村山郭”,由偏正词组“水村”和“山郭”并列而成,作为句中“酒旗”的定语,
修辞分析:“水”与“山”对举,互相包含,参互见义。其意为“水山村,山水郭”的紧缩句式。“水”不只是分属于“村”的修饰语,“山”也不只是分属于“郭”的修饰语,“水”与“山”是“村”与“郭”的共有的修饰语。其意为“依山傍水的村庄和城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杜牧《阿房宫赋》)
译文:她们(沉迷于歌舞),从早到晚地唱歌弹琴,做了秦国的后宫之人。
语法分析:作者为使语言简练,符合赋的音韵要求,故将状语“朝夜”与中心语“歌弦”均拆开,重新组成偏正词组“朝歌”与“夜弦”,再并列成为联合短语“朝歌夜弦”。
修辞分析:“朝”与“夜”对举,互相包含,参互成文。“朝歌夜弦”为“朝夜歌,朝夜弦”的紧缩句式。“朝”并不只修饰“歌”,“夜”也不只是修饰“弦”,“朝”与“夜”是“歌”与“弦”的共同修饰语。不可拘于字面意思“早晨唱歌,晚上弹琴”。
朝歌夜弦
二、单句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合而见义。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远征万里戍守边塞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归家园。
语法分析:“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由偏正词组“秦时明月”和“汉时关”构成。
修辞分析:“秦”与“汉”对举,互相渗透,互相发明。“秦”隐含着“汉”,“汉”隐含着“秦”,并不是“秦时”仅修饰限制“明月”,“汉时”仅修饰限制“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其意为“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自秦至汉,明月依旧,关塞依旧。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准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译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宁静的夜晚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家。
语法分析:字面意思应理解为:“寒水”分属于“烟笼”的对象,“沙”为月笼的对象,可译为“烟雾笼罩寒水,月光笼罩黄沙”。但这样的理解违背了自然的客观现象,无法揭示诗歌赋予的完整内涵。
修辞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是“烟月笼寒水,烟月笼沙”的紧缩句式,但这样写超出了七言绝句对字数的限制,显得语赘啰唆。所以,作者把主语“烟月”拆开,将其分别作主谓词组“烟笼寒水”和“月笼沙”的主语,使“烟”与“月”对举,互文相备。
夜泊秦淮近酒家
三、对句互文
对句互文,即对句(下句)中含有出句(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句(上句)里含有对句(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形成完整意思。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经常见到你,并几次听到你的歌声。
语法角度:“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这两个表示定语与中心语关系的偏正词组对举,分别用于谓语“见”和“闻”之前作状语,表示限制关系。
修辞角度:上文举“齐王宅里”而省下文的“崔九堂前”;下文举“崔九堂前”而省上文的“齐王宅里”,上下文互相补充,参互为一。意为“齐王宅里、崔九堂前寻常见,齐王宅里、崔九堂前几度闻”。并非在齐王宅里只见人而不闻声,也并非在崔九堂前只闻声而不见人。
江南逢李龟年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译文:和我谈笑往来者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无学问的人。
语法角度:“谈笑”和“往来”均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分别表示“谈笑的人”“往来的人”,用在各自句中充当主语;
修辞角度:“谈笑”和“往来”对举,上句说“谈笑”,省略了下句的“往来”;下句谈“往来”,省略了上句的“谈笑”。即上句谈笑的人中渗透着往来的人,下句往来的人中包含谈笑的人。两句相合其意为“谈笑往来者只有鸿儒,没有白丁”。
陋室铭
四、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在两句互文之间有其他句子相隔的句式。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译文:太阳月亮的运行,银河星光的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发出的。
“日月”与“星汉”互文相备,参互成文。中间隔了一句“若出其中”。我们在阅读时应理解为“日月星汉运行,日月星汉灿烂”,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观沧海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译文:正逢十日休假的时间,杰出的朋友,高贵的宾客,都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聚会。
“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和“高朋”,“如云”和“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其意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两句合起来为“胜友、高朋如云,胜友、高朋满座”。
滕王阁
五、排句互文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句间词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译文:到各个市场去买出征的骏马和马具。
句中所举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互相包含,互相补充。此句意为“到东西南北市场去买出征骏马、鞍鞯、嚼子、辔头和长鞭”,分作四句更能表现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忙碌。
木兰从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译文:刘兰芝从十三岁起至十六岁,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等技艺,并能诵诗书。
十五弹箜篌
这四个相关诗句,意在表述刘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并不是刻板地说她某一年学会某一种技艺,只是通过时间的顺序给展示出来而已,这里的时间都是虚指,不要对号入座。
结语本节我们主要介绍了互文的分类。我们将互文分为: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排句互文五大类型。接着,我们结合案例,分别从语法和修辞两个角度,对不同类型的互文做了相应分析。其中,语法分析是为了指出其不合情理之处,修辞分析是为了说明其在情理之中,通过对比分析使互文奥义渐明。大家也可以尝试从这些角度来分析。
欢迎关注“程岚”,一起学有所成 !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