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2006年是闰年吗闰几月(2006年是闰年吗)

发布时间:2024-06-22 11:48:40作者:简单的爱来源:用户分享

2006年是闰年吗闰几月(2006年是闰年吗)

本文目录一览:

好书·推荐|原来二十四节气是这样划分的

《文化里的中国》

陈璧耀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随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现象进行介绍。共有九个部分组成,包括人生礼仪篇、帝后篇、官制篇、教育科举篇、历法地理篇、称谓避讳篇、国学篇。详细介绍文化制度的演变,展示了中国古代完善的典章制度。如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从乡举里选讲到科举考试;又如古代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设置、职权变化都有介绍;等等。对文化现象则漫谈闲说,既满足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需求,也纠正了许多认识谬误。如“拜堂与洞房”“皇后漫话”“闲话致仕”“糊名与天子门生”“漫话十二属相”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中经常接触的,但不甚了解或有认识误差,本书的讲解正能解读者疑惑。

昨日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含义是“少雨的冬季已过,雨水将逐渐增多”。

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很多人都会背,但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每个节气有何含义?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答案了!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在对天文、物候和农业气象的长期观察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并在努力适应天时以搞好农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这个二十四节气的系统来。这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有了“二分二至”这四个大节气。当时人利用土圭(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来测量日影的长短以确定这四个大节气。

中午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最长的一天是冬至;夏至到冬至和冬至到夏至的季节变换中,土圭影子适中(为夏至和冬至的平均长度)而昼夜平分的那两天就是秋分和春分了。

二至最初分别叫作日永、日短或日长至、日短至;二分则叫作日中和宵中,后统称为日夜分。二分二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另四个大节气:四立。

《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启指立春、立夏。春生夏长,古人谓之阳气用事,所以称之为启。启者开也。闭指立秋、立冬。秋收冬藏,古人谓之阴气用事,所以称之为闭。闭者关也。古人认为每逢这八个大节气,史官一定要记下当时的天象,为的是对可能出现的灾荒凶险早作预防。

二十四节气的释义

二十四节气到秦汉时就已完全确立了,一直沿用到如今。现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和相对应的农历月份列表如下: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原叫启蛰,汉代避景帝刘启名讳而改称惊蛰。二十四节气比较全面而细致地反映了我国一年间主要的气候变化现象,简释如下。

立春:春之始,天气将要转暖。

雨水:少雨的冬季已过,雨水将逐渐增多。

惊蛰:气温逐渐升高,开始打雷,冬眠的动物将被惊起。

春分:白昼与黑夜等分,之后白天将逐渐长起来。

清明:气候温暖,天空清亮明洁,草木开始茂盛。

谷雨:雨量开始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长。

立夏:夏之始,天气将要转热。

小满:夏熟农作物颗粒逐渐饱满,但尚未熟。

芒种:大麦和小麦这些有芒刺的农作物成熟了。

夏至:白昼最长的一天。

小暑:天开始炎热起来。

大暑:天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之始。

处暑:热天行将过去。

白露:有露水出现,天要变凉了。

秋分:白昼与黑夜等分,之后黑夜将逐渐长起来。

寒露:露水带来了寒气,气温逐渐低了。

霜降:开始有了霜,气温更低。

立冬:冬之始,天开始冷了。

小雪:开始有雪。

大雪:雪开始下大,地面有了积雪。

冬至:黑夜最长的一天。

小寒:天开始寒冷起来。

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在二十四节气中,古人按上述顺序把从立春开始单数的称为“节气”,简称“节”,如立春、惊蛰、清明,若与月份结合在一起,则立春又称“正月节”,惊蛰又称“二月节”;双数则称“中气”,简称“中”,如雨水、春分、谷雨,与月份结合则又称“正月中”“二月中”和“三月中”。

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视位确定的,所以它们是跟着太阳走的,在太阳回归年上的日期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清明节每年都在四月五日左右,冬至节每年都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而和朔望月的搭配经常会有变化,这是因为十二个朔望月比一个太阳年少了11天左右,因此同一个节气在某年的日期就要比前一年晚11天左右。比如,2007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二月十八日,到了2008年就是二月二十八了,刚好晚了11 天。

就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来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的时间长度大致为30天半,而一个朔望月却只有29天半,因此农历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的时间就总要比上个月晚一二天。又由于节气和中气的间距是相等的,因此有时一个朔望月中就可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或只有中气而没有节气。

根据历法的规定,“朔不得中则置闰”,没有中气的月就是闰月。遇到有闰月,农历的年长就有384天左右,比一个太阳年长19天,因此下一年节气的农历时间又将提前19天左右(闰月30-11=19)。如2006年的“节气”清明是三月初八,按照同一节气在农历某年的日期要比前一年晚11天的规律,2007年的清明应该是三月十八,但2006年是闰年(这一年的八月只有节气白露,没有中气秋分,八月就成了闰七月),年长384天,多了一个月,于是2007年的节气也相应提前了一个月,清明就到了农历的二月十八,与2006年的三月初八相比,刚好提前了19天。

从置闰的月份看,以年中为多,如闰四、五、六月,而闰正月、闰十一、十二月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略扁的椭圆形,因此一年中地球离太阳就有远近的不同。

近的地方运行快,远的地方运行慢,这就造成了中气到中气的不等的间隔。如,从春分到秋分(二月到八月)要186多,其间两个中气的间隔超过了中气间隔的平均值(30.45日);尤其是夏至到小暑(五月到六月这段时间),两个中气的间隔值最大(31.44日),前后两个中气的间隔也在31天以上,这几个历月中不含中气的机会因此而偏多,这就是四、五、六月置闰次数较多的原因。

而从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只有179天,两个中气的间隔除秋分到霜降为30.37天外,其余都仅为29天多,低于平均值,所以含一个节气的机会较少,置闰的机会当然也就少了。

END

书香上海 | 书香常伴

资料:上海远东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好书·推荐|原来二十四节气是这样划分的

《文化里的中国》

陈璧耀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随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现象进行介绍。共有九个部分组成,包括人生礼仪篇、帝后篇、官制篇、教育科举篇、历法地理篇、称谓避讳篇、国学篇。详细介绍文化制度的演变,展示了中国古代完善的典章制度。如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从乡举里选讲到科举考试;又如古代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设置、职权变化都有介绍;等等。对文化现象则漫谈闲说,既满足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需求,也纠正了许多认识谬误。如“拜堂与洞房”“皇后漫话”“闲话致仕”“糊名与天子门生”“漫话十二属相”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中经常接触的,但不甚了解或有认识误差,本书的讲解正能解读者疑惑。

昨日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含义是“少雨的冬季已过,雨水将逐渐增多”。

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很多人都会背,但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每个节气有何含义?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答案了!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在对天文、物候和农业气象的长期观察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并在努力适应天时以搞好农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这个二十四节气的系统来。这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有了“二分二至”这四个大节气。当时人利用土圭(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来测量日影的长短以确定这四个大节气。

中午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最长的一天是冬至;夏至到冬至和冬至到夏至的季节变换中,土圭影子适中(为夏至和冬至的平均长度)而昼夜平分的那两天就是秋分和春分了。

二至最初分别叫作日永、日短或日长至、日短至;二分则叫作日中和宵中,后统称为日夜分。二分二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另四个大节气:四立。

《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启指立春、立夏。春生夏长,古人谓之阳气用事,所以称之为启。启者开也。闭指立秋、立冬。秋收冬藏,古人谓之阴气用事,所以称之为闭。闭者关也。古人认为每逢这八个大节气,史官一定要记下当时的天象,为的是对可能出现的灾荒凶险早作预防。

二十四节气的释义

二十四节气到秦汉时就已完全确立了,一直沿用到如今。现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和相对应的农历月份列表如下: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原叫启蛰,汉代避景帝刘启名讳而改称惊蛰。二十四节气比较全面而细致地反映了我国一年间主要的气候变化现象,简释如下。

立春:春之始,天气将要转暖。

雨水:少雨的冬季已过,雨水将逐渐增多。

惊蛰:气温逐渐升高,开始打雷,冬眠的动物将被惊起。

春分:白昼与黑夜等分,之后白天将逐渐长起来。

清明:气候温暖,天空清亮明洁,草木开始茂盛。

谷雨:雨量开始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长。

立夏:夏之始,天气将要转热。

小满:夏熟农作物颗粒逐渐饱满,但尚未熟。

芒种:大麦和小麦这些有芒刺的农作物成熟了。

夏至:白昼最长的一天。

小暑:天开始炎热起来。

大暑:天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之始。

处暑:热天行将过去。

白露:有露水出现,天要变凉了。

秋分:白昼与黑夜等分,之后黑夜将逐渐长起来。

寒露:露水带来了寒气,气温逐渐低了。

霜降:开始有了霜,气温更低。

立冬:冬之始,天开始冷了。

小雪:开始有雪。

大雪:雪开始下大,地面有了积雪。

冬至:黑夜最长的一天。

小寒:天开始寒冷起来。

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在二十四节气中,古人按上述顺序把从立春开始单数的称为“节气”,简称“节”,如立春、惊蛰、清明,若与月份结合在一起,则立春又称“正月节”,惊蛰又称“二月节”;双数则称“中气”,简称“中”,如雨水、春分、谷雨,与月份结合则又称“正月中”“二月中”和“三月中”。

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视位确定的,所以它们是跟着太阳走的,在太阳回归年上的日期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清明节每年都在四月五日左右,冬至节每年都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而和朔望月的搭配经常会有变化,这是因为十二个朔望月比一个太阳年少了11天左右,因此同一个节气在某年的日期就要比前一年晚11天左右。比如,2007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二月十八日,到了2008年就是二月二十八了,刚好晚了11 天。

就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来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的时间长度大致为30天半,而一个朔望月却只有29天半,因此农历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的时间就总要比上个月晚一二天。又由于节气和中气的间距是相等的,因此有时一个朔望月中就可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或只有中气而没有节气。

根据历法的规定,“朔不得中则置闰”,没有中气的月就是闰月。遇到有闰月,农历的年长就有384天左右,比一个太阳年长19天,因此下一年节气的农历时间又将提前19天左右(闰月30-11=19)。如2006年的“节气”清明是三月初八,按照同一节气在农历某年的日期要比前一年晚11天的规律,2007年的清明应该是三月十八,但2006年是闰年(这一年的八月只有节气白露,没有中气秋分,八月就成了闰七月),年长384天,多了一个月,于是2007年的节气也相应提前了一个月,清明就到了农历的二月十八,与2006年的三月初八相比,刚好提前了19天。

从置闰的月份看,以年中为多,如闰四、五、六月,而闰正月、闰十一、十二月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略扁的椭圆形,因此一年中地球离太阳就有远近的不同。

近的地方运行快,远的地方运行慢,这就造成了中气到中气的不等的间隔。如,从春分到秋分(二月到八月)要186多,其间两个中气的间隔超过了中气间隔的平均值(30.45日);尤其是夏至到小暑(五月到六月这段时间),两个中气的间隔值最大(31.44日),前后两个中气的间隔也在31天以上,这几个历月中不含中气的机会因此而偏多,这就是四、五、六月置闰次数较多的原因。

而从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只有179天,两个中气的间隔除秋分到霜降为30.37天外,其余都仅为29天多,低于平均值,所以含一个节气的机会较少,置闰的机会当然也就少了。

END

书香上海 | 书香常伴

资料:上海远东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今年为什么要闰四月下一个闰年是闰五月吗?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春秋战国时不同区域使用的有夏历、殷历和周历三种历法制度,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一年十二个月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其中,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为寅月,其余类推。

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与今农历正月相同)、殷历以丑月(相当于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相当于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我们今天沿用的传统历法是夏历,也叫农历、阴历。这种历法中安排有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约长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要根据太阳和月球的位置推算确定,而不是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所以隔三年就要安插一个闰月,再过两年又安插一个闰月,平均十九年有七个闰月。

在哪个月安插闰月,是需要根据和季节、气候有密切关系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农历月份的名称按照“中气”而定,如含“雨水”的月份叫正月,含“春分”的月份叫二月。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两个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422÷12=30.4368日,则30或31天,相较一个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在近日点(春分、秋分)运动快,两个节气间距时间最多可长31.45日。而农历的一个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06日,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这样便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个中气还没来。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譬如,2001年(辛巳蛇年)小满是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下一农历月份初一是5月23日已经错过小满,可是这个农历月结束在6月20日,而夏至是6月21日,那么这个农历月便没有中气,又在农历四月之后,便称闰四月。根据这样的置闰规则,2006年闰七月、2009年闰五月、2012年闰四月、2014年闰九月、2017年闰六月、2020年闰四月,2023年闰二月。

今年的闰四月只有一个芒种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月长29天。用这种办法置闰月,可以使历月与节气相差不会太远。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来源:新华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2018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是平年不闰月

2018年是闰年还是平年?我们都知道,闰年的2月有29天。很多人对于2月是比较关注的,因为一般2月有春节。那么2018年有闰月吗?

2018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2018年不是闰年,是平年。

一般情况下,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如果该年是世纪年(也就是整百年),就只有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只有28天。据此,2018不能被4整除,故2018年不是闰年,是平年,且没有闰月。

闰年是什么

所谓闰年,是古人发明,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而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这个补上时间差的年份就称为闰年,包括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和在中国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闰年产生的原因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计一天,故第四年于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平年与闰年

阳历没有闰日或农历没有闰月的年份叫作平年。阳历平年365天,农历平年354天或355天,极少数为353天。公示元年至公元5000年之间,农历年有353天的年份只有:780年、1620年、1965年、2372年、3620年、3903年、3965年、4186年、4248年。

而农历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我国农历采用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也就是农历19年有7个闰年。#p#副标题#e#

2018年有闰月吗

没有。没有,因为2018年平年。2月份有28天。下一次有闰月的年份是2020年。

首先说农历基本上是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闰年才多出一个月。但是由于这种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而12个望朔月的时间是354.3667天,和回归年相比,差了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相差33天。如果每隔3年加一个月,就能把这种偏差纠正过来。这就是农历设闰月的依据。

每3年置一闰,5年置2闰,11年4闰,19年7闰。一般年份是354天左右,闰年呢是十三个月,全年383天或384天。一年分12个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

2018年有多少天

2018年是平年,一共365天,除去133天的放假日期,所以工作日是232天。

2018年法定节假日多少天:法定节假日加起来总共29天。

2018年放假多少天:133天。因为除了29天的节假日,还有52个周末,总共是133天。

好书·推荐|原来二十四节气是这样划分的

《文化里的中国》

陈璧耀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随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现象进行介绍。共有九个部分组成,包括人生礼仪篇、帝后篇、官制篇、教育科举篇、历法地理篇、称谓避讳篇、国学篇。详细介绍文化制度的演变,展示了中国古代完善的典章制度。如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从乡举里选讲到科举考试;又如古代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设置、职权变化都有介绍;等等。对文化现象则漫谈闲说,既满足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需求,也纠正了许多认识谬误。如“拜堂与洞房”“皇后漫话”“闲话致仕”“糊名与天子门生”“漫话十二属相”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中经常接触的,但不甚了解或有认识误差,本书的讲解正能解读者疑惑。

昨日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含义是“少雨的冬季已过,雨水将逐渐增多”。

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很多人都会背,但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每个节气有何含义?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答案了!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在对天文、物候和农业气象的长期观察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并在努力适应天时以搞好农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这个二十四节气的系统来。这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有了“二分二至”这四个大节气。当时人利用土圭(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来测量日影的长短以确定这四个大节气。

中午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最长的一天是冬至;夏至到冬至和冬至到夏至的季节变换中,土圭影子适中(为夏至和冬至的平均长度)而昼夜平分的那两天就是秋分和春分了。

二至最初分别叫作日永、日短或日长至、日短至;二分则叫作日中和宵中,后统称为日夜分。二分二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另四个大节气:四立。

《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启指立春、立夏。春生夏长,古人谓之阳气用事,所以称之为启。启者开也。闭指立秋、立冬。秋收冬藏,古人谓之阴气用事,所以称之为闭。闭者关也。古人认为每逢这八个大节气,史官一定要记下当时的天象,为的是对可能出现的灾荒凶险早作预防。

二十四节气的释义

二十四节气到秦汉时就已完全确立了,一直沿用到如今。现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和相对应的农历月份列表如下: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原叫启蛰,汉代避景帝刘启名讳而改称惊蛰。二十四节气比较全面而细致地反映了我国一年间主要的气候变化现象,简释如下。

立春:春之始,天气将要转暖。

雨水:少雨的冬季已过,雨水将逐渐增多。

惊蛰:气温逐渐升高,开始打雷,冬眠的动物将被惊起。

春分:白昼与黑夜等分,之后白天将逐渐长起来。

清明:气候温暖,天空清亮明洁,草木开始茂盛。

谷雨:雨量开始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长。

立夏:夏之始,天气将要转热。

小满:夏熟农作物颗粒逐渐饱满,但尚未熟。

芒种:大麦和小麦这些有芒刺的农作物成熟了。

夏至:白昼最长的一天。

小暑:天开始炎热起来。

大暑:天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之始。

处暑:热天行将过去。

白露:有露水出现,天要变凉了。

秋分:白昼与黑夜等分,之后黑夜将逐渐长起来。

寒露:露水带来了寒气,气温逐渐低了。

霜降:开始有了霜,气温更低。

立冬:冬之始,天开始冷了。

小雪:开始有雪。

大雪:雪开始下大,地面有了积雪。

冬至:黑夜最长的一天。

小寒:天开始寒冷起来。

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在二十四节气中,古人按上述顺序把从立春开始单数的称为“节气”,简称“节”,如立春、惊蛰、清明,若与月份结合在一起,则立春又称“正月节”,惊蛰又称“二月节”;双数则称“中气”,简称“中”,如雨水、春分、谷雨,与月份结合则又称“正月中”“二月中”和“三月中”。

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视位确定的,所以它们是跟着太阳走的,在太阳回归年上的日期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清明节每年都在四月五日左右,冬至节每年都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而和朔望月的搭配经常会有变化,这是因为十二个朔望月比一个太阳年少了11天左右,因此同一个节气在某年的日期就要比前一年晚11天左右。比如,2007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二月十八日,到了2008年就是二月二十八了,刚好晚了11 天。

就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来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的时间长度大致为30天半,而一个朔望月却只有29天半,因此农历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的时间就总要比上个月晚一二天。又由于节气和中气的间距是相等的,因此有时一个朔望月中就可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或只有中气而没有节气。

根据历法的规定,“朔不得中则置闰”,没有中气的月就是闰月。遇到有闰月,农历的年长就有384天左右,比一个太阳年长19天,因此下一年节气的农历时间又将提前19天左右(闰月30-11=19)。如2006年的“节气”清明是三月初八,按照同一节气在农历某年的日期要比前一年晚11天的规律,2007年的清明应该是三月十八,但2006年是闰年(这一年的八月只有节气白露,没有中气秋分,八月就成了闰七月),年长384天,多了一个月,于是2007年的节气也相应提前了一个月,清明就到了农历的二月十八,与2006年的三月初八相比,刚好提前了19天。

从置闰的月份看,以年中为多,如闰四、五、六月,而闰正月、闰十一、十二月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略扁的椭圆形,因此一年中地球离太阳就有远近的不同。

近的地方运行快,远的地方运行慢,这就造成了中气到中气的不等的间隔。如,从春分到秋分(二月到八月)要186多,其间两个中气的间隔超过了中气间隔的平均值(30.45日);尤其是夏至到小暑(五月到六月这段时间),两个中气的间隔值最大(31.44日),前后两个中气的间隔也在31天以上,这几个历月中不含中气的机会因此而偏多,这就是四、五、六月置闰次数较多的原因。

而从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只有179天,两个中气的间隔除秋分到霜降为30.37天外,其余都仅为29天多,低于平均值,所以含一个节气的机会较少,置闰的机会当然也就少了。

END

书香上海 | 书香常伴

资料:上海远东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2020双闰年!庚子鼠年共384天,意味着你要多上1个月班

不知不觉

我们已经步入了2020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2020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具体有多神奇呢?

就让小编带你一起来盘点盘点!

▽▽▽

2020年是双闰年

由于公历2020年为闰年

2月有29天

所以,全年共有366天

而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也是闰年

为2020年1月25日-2021年2月11日

也就是说,2020是双闰年

全年共384天

所以2020年要多上一个月的班

2020年有两个立春

分别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

2020年中秋节跟国庆节是同一天

2020年10月1日是中秋节

正面“撞上”国庆节

中秋逢国庆是正常历法现象

但是,中秋节和国庆节在同一天

还是很少见的

这样的情况上一次在1982年和2001年

1982年

2001年

所以,你以为你找到规律了?

19年一次?再下一次是2039年?

你错了!

2039年的国庆节和中秋是挨着的

并不在同一天

再一次中秋国庆“喜相逢”

是在2031年啦!11年后!

之后就是漫长的2077年了

可是到那时候,谁还期待假期啊

所以大家要好好珍惜这奇妙的日子呀!

中秋国庆喜相逢,该怎么放假?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只关心怎么放假

虽然少了个“中秋小长假”

但是你的假期总数并没有减少

根据规定,国庆节、中秋节

从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

当然,加班工资也不会叠加到6倍

Tips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不得以调休代替支付加班工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但根据计算基数、计算系数、加班天数,这加班费的“三要素”来分析考量,2020年中秋国庆同日加班,依然是上述标准,并没有叠加到6倍工资。

四年一次的生日

那些传说中2月29日出生的朋友们

时隔四年终于可以过生日了!

农历四月出生能过两个生日

由于两个闰年的特殊性

有些网友一年里甚至可以过“两次生日”

但如果过一次生日就老一岁的话

我选择不过生日......

这上面说的闰年是什么意思?

农历年和公历年的区别在哪里?

别急,科普来啦!

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尽,所以是闰年。公历每4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而中国的传统农历,是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根据二十四节气确定年长,二十四节气从第1个冬至一直排到第24个大雪。但有时候,12个月的天数不够年长,13个月又超过了,所以采用适时增加闰月的办法来调节。

有闰月的年份也叫农历闰年,包含13个农历月。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就包含有一个“闰四月”,一共有384天!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

2020年还是非常具有对称美的一年!

你看除了2020年02月02日

是千年一遇的对称日外

还有

五个神奇的周六

2020年04月04日

2020年06月06日

2020年08月08日

2020年10月10日

2020年12月12日

发现没?

这五个周六全由双数组成

且是极具对称美的日子

挺住,别哭

万一脱单了呢!

2020双闰年!庚子鼠年共384天,意味着你要多上1个月班

不知不觉

我们已经步入了2020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2020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具体有多神奇呢?

就让小编带你一起来盘点盘点!

▽▽▽

2020年是双闰年

由于公历2020年为闰年

2月有29天

所以,全年共有366天

而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也是闰年

为2020年1月25日-2021年2月11日

也就是说,2020是双闰年

全年共384天

所以2020年要多上一个月的班

2020年有两个立春

分别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

2020年中秋节跟国庆节是同一天

2020年10月1日是中秋节

正面“撞上”国庆节

中秋逢国庆是正常历法现象

但是,中秋节和国庆节在同一天

还是很少见的

这样的情况上一次在1982年和2001年

1982年

2001年

所以,你以为你找到规律了?

19年一次?再下一次是2039年?

你错了!

2039年的国庆节和中秋是挨着的

并不在同一天

再一次中秋国庆“喜相逢”

是在2031年啦!11年后!

之后就是漫长的2077年了

可是到那时候,谁还期待假期啊

所以大家要好好珍惜这奇妙的日子呀!

中秋国庆喜相逢,该怎么放假?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只关心怎么放假

虽然少了个“中秋小长假”

但是你的假期总数并没有减少

根据规定,国庆节、中秋节

从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

当然,加班工资也不会叠加到6倍

Tips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不得以调休代替支付加班工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

但根据计算基数、计算系数、加班天数,这加班费的“三要素”来分析考量,2020年中秋国庆同日加班,依然是上述标准,并没有叠加到6倍工资。

四年一次的生日

那些传说中2月29日出生的朋友们

时隔四年终于可以过生日了!

农历四月出生能过两个生日

由于两个闰年的特殊性

有些网友一年里甚至可以过“两次生日”

但如果过一次生日就老一岁的话

我选择不过生日......

这上面说的闰年是什么意思?

农历年和公历年的区别在哪里?

别急,科普来啦!

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尽,所以是闰年。公历每4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而中国的传统农历,是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根据二十四节气确定年长,二十四节气从第1个冬至一直排到第24个大雪。但有时候,12个月的天数不够年长,13个月又超过了,所以采用适时增加闰月的办法来调节。

有闰月的年份也叫农历闰年,包含13个农历月。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就包含有一个“闰四月”,一共有384天!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

2020年还是非常具有对称美的一年!

你看除了2020年02月02日

是千年一遇的对称日外

还有

五个神奇的周六

2020年04月04日

2020年06月06日

2020年08月08日

2020年10月10日

2020年12月12日

发现没?

这五个周六全由双数组成

且是极具对称美的日子

挺住,别哭

万一脱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