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为什么是“丁酉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7年为农历“丁酉年”,即俗话说的“鸡年”。从“酉”与“鸡”的生肖关系来说,有很多有趣的问题需要解释,如2017年的阴历为什么是“丁酉年”?
在中国传统的纪年文化 ,有一种叫“天干地支纪年法”,用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个字,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个字,进行配组合,以区别不同的年份。
顺序说一下,所谓的天干与地支,是古人的一种说法,古人以树干和树枝来形容天与地的关系,以表述主要与次要、主动与被动认,王臣与子民、男人与女人……古人认为,天是主体,地是从属,故有“天干”和“地支”的概念。
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可以形成60组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全部轮流完需要60年,民间俗称“一甲子”,亦称“一花甲”。
“天干地支纪年法”又叫“六十干支纪年”,简称“干支年”,但它仅是古代中国人的纪年方式之一。除了纪年,古人还将干支法运用于纪日,也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60天循环一次。
六十甲子具体如下(按天干排序):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对照干支纪,2017年便是“丁酉年”,系从1985年开始的本轮甲子中的第34个年头。可见,如是1984年生,到2017年就34岁了,到了结果的年纪了,正是最黄金的年华。
在流行干支纪年的同时,还有一种“十二地支纪年法”,简称“地支年”,即将地支中的12个字,有序地分配给12年。
这是根据岁星的运转周期来定的,岁星又称“太岁”,是现代天文学中的“木星”,完成一个运转周期约需要12年,故古人称为“一太岁”。
这样,以地支算来,每1 个干支年(一甲子)中,便有5组地支年(一太岁)。这么推算下来,2017年便处于从1985年开始的本轮甲子中的第3组地支年,系其中的第10个年头,还有3年就轮到下一组了。
如果喜欢阅读,请关注2016头条号年度新媒体“梧桐树下戏凤凰”。文章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明(公元1368-公元1660)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戊申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己酉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 1370年庚戌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公元 1371年辛亥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公元 1372年壬子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 1373年癸丑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七年公元 1374年甲寅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 1375年乙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 1376年丙辰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公元 1377年丁巳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戊午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二年公元 1379年己未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年庚申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公元 1381年辛酉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年壬戌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六年公元 1383年癸亥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 1384年甲子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年乙丑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九年公元 1386年丙寅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 年公元 1387年丁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一年公元 1388年戊辰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二年公元 1389年己巳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三年公元 1390年庚午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四年公元 1391年辛未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五年公元 1392年壬申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六年公元 1393年癸酉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七年公元 1394年甲戌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八年公元 1395年乙亥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廿九年公元 1396年丙子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年丁丑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戊寅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 1399年己卯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 1400年庚辰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三年公元 1401年辛巳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壬午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 1403年癸未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年公元 1404年甲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 1405年乙酉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 1406年丙戌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五年公元 1407年丁亥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 1408年戊子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公元 1409年己丑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八年公元 1410年庚寅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九年公元 1411年辛卯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年公元 1412年壬辰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3年癸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二年公元 1414年甲午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三年公元 1415年乙未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四年公元 1416年丙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五年公元 1417年丁酉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六年公元 1418年戊戌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七年公元 1419年己亥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年庚子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年辛丑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廿年公元 1422年壬寅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廿一年公元 1423年癸卯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廿二年公元 1424年甲辰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 1425年乙巳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丙午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二年公元 1427年丁未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三年公元 1428年戊申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四年公元 1429年己酉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 1430年庚戌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年公元 1431年辛亥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七年公元 1432年壬子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 1433年癸丑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九年公元 1434年甲寅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十年公元 1435年乙卯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 1436年丙辰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公元 1437年丁巳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三年公元 1438年戊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四年公元 1439年己未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公元 1440年庚申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六年公元 1441年辛酉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七年公元 1442年壬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八年公元 1443年癸亥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九年公元 1444年甲子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公元 1445年乙丑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一年公元 1446年丙寅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二年公元 1447年丁卯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公元 1448年戊辰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己巳年
明代宗朱祁玉景泰元年公元 1450年庚午年
明代宗朱祁玉景泰二年公元 1451年辛未年
明代宗朱祁玉景泰三年公元 1452年壬申年
明代宗朱祁玉景泰四年公元 1453年癸酉年
明代宗朱祁玉景泰五年公元 1454年甲戌年
明代宗朱祁玉景泰六年公元 1455年乙亥年
明代宗朱祁玉景泰七年公元 1456年丙子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 1457年丁丑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二年公元 1458年戊寅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三年公元 1459年己卯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四年公元 1460年庚辰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五年公元 1461年辛巳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六年公元 1462年壬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七年公元 1463年癸未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公元 1464年甲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 1465年乙酉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丙戌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三年公元 1467年丁亥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四年公元 1468年戊子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五年公元 1469年己丑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六年公元 1470年庚寅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七年公元 1471年辛卯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八年公元 1472年壬辰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九年公元 1473年癸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年公元 1474年甲午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一年公元 1475年乙未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公元 1476年丙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三年公元 1477年丁酉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四年公元 1478年戊戌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五年公元 1479年己亥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六年公元 1480年庚子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七年公元 1481年辛丑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八年公元 1482年壬寅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九年公元 1483年癸卯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廿 年公元 1484年甲辰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廿一年公元 1485年乙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廿二年公元 1486年丙午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廿三年公元 1487年丁未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元年公元 1488年戊申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二年公元 1489年己酉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三年公元 1490年庚戌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四年公元 1491年辛亥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五年公元 1492年壬子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六年公元 1493年癸丑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七年公元 1494年甲寅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八年公元 1495年乙卯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九年公元 1496年丙辰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年公元 1497年丁巳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年戊午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二年公元 1499年己未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年庚申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四年公元 1501年辛酉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五年公元 1502年壬戌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六年公元 1503年癸亥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七年公元 1504年甲子年
明考宗朱偌樘弘治十八年公元 1505年乙丑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元年公元 1506年丙寅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二年公元 1507年丁卯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三年公元 1508年戊辰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四年公元 1509年己巳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五年公元 1510年庚午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六年公元 1511年辛未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七年公元 1512年壬申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八年公元 1513年癸酉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九年公元 1514年甲戌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十年公元 1515年乙亥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十一年公元 1516年丙子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十二年公元 1517年丁丑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十三年公元 1518年戊寅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十四年公元 1519年己卯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十五年公元 1520年庚辰年
明武宗朱厚正德十六年公元 1521年辛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 1522年壬午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公元 1523年癸未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年公元 1524年甲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年公元 1525年乙酉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五年公元 1526年丙戌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六年公元 1527年丁亥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七年公元 1528年戊子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八年公元 1529年己丑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九年公元 1530年庚寅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年公元 1531年辛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一年公元 1532年壬辰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二年公元 1533年癸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三年公元 1534年甲午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四年公元 1535年乙未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五年公元 1536年丙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六年公元 1537年丁酉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七年公元 1538年戊戌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己亥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九年公元 1540年庚子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 年公元 1541年辛丑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一年公元 1542年壬寅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二年公元 1543年癸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三年公元 1544年甲辰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四年公元 1545年乙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五年公元 1546年丙午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六年公元 1547年丁未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七年公元 1548年戊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八年公元 1549年己酉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廿九年公元 1550年庚戌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 年公元 1551年辛亥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一年公元 1552年壬子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二年公元 1553年癸丑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三年公元 1554年甲寅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四年公元 1555年乙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五年公元 1556年丙辰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六年公元 1557年丁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七年公元 1558年戊午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八年公元 1559年己未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年庚申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 年公元 1561年辛酉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壬戌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二年公元 1563年癸亥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三年公元 1564年甲子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四年公元 1565年乙丑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五年公元 1566年丙寅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 1567年丁卯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二年公元 1568年戊辰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三年公元 1569年己巳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 1570年庚午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五年公元 1571年辛未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六年公元 1572年壬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 1573年癸酉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年公元 1574年甲戌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乙亥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年公元 1576年丙子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五年公元 1577年丁丑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六年公元 1578年戊寅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七年公元 1579年己卯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八年公元 1580年庚辰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九年公元 1581年辛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年公元 1582年壬午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年癸未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二年公元 1584年甲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三年公元 1585年乙酉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四年公元 1586年丙戌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五年公元 1587年丁亥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六年公元 1588年戊子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七年公元 1589年己丑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八年公元 1590年庚寅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十九年公元 1591年辛卯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 年公元 1592年壬辰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一年公元 1593年癸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二年公元 1594年甲午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三年公元 1595年乙未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四年公元 1596年丙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五年公元 1597年丁酉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六年公元 1598年戊戌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七年公元 1599年己亥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八年公元 1600年庚子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廿九年公元 1601年辛丑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年公元 1602年壬寅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一年公元 1603年癸卯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604年甲辰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三年公元 1605年乙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四年公元 1606年丙午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五年公元 1607年丁未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六年公元 1608年戊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七年公元 1609年己酉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庚戌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九年公元 1611年辛亥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 年公元 1612年壬子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一年公元 1613年癸丑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二年公元 1614年甲寅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三年公元 1615年乙卯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四年公元 1616年丙辰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五年公元 1617年丁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六年公元 1618年戊午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七年公元 1619年己未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八年公元 1620年庚申年
明光宗朱由常泰昌元年公元 1620年庚申年
明喜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 1621年辛酉年
明喜宗朱由校天启二年公元 1622年壬戌年
明喜宗朱由校天启三年公元 1623年癸亥年
明喜宗朱由校天启四年公元 1624年甲子年
明喜宗朱由校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乙丑年
明喜宗朱由校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丙寅年
明喜宗朱由校天启七年公元 1627年丁卯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戊辰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二年公元 1629年己巳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庚午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辛未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壬申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六年公元 1633年癸酉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七年公元 1634年甲戌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八年公元 1635年乙亥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九年公元 1636年丙子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年公元 1637年丁丑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一年公元 1638年戊寅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年己卯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三年公元 1640年庚辰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四年公元 1641年辛巳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五年公元 1642年壬午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年癸未年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年甲申年
南明穆王朱由菘弘光元年公元 1645年乙酉年
南明唐王朱韦建隆武元年公元 1645年乙酉年
南明唐王朱韦建隆武二年公元 1646年丙戌年
南明唐王朱韦金绍武元年公元 1646年丙戌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元年公元 1647年丁亥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二年公元 1648年戊子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三年公元 1649年己丑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四年公元 1650年庚寅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五年公元 1651年辛卯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六年公元 1652年壬辰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七年公元 1653年癸巳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八年公元 1654年甲午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九年公元 1655年乙未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年公元 1656年丙申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一年公元 1657年丁酉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二年公元 1658年戊戌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三年公元 1659年己亥年
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十四年公元 1660年庚子年
--------------------------------------------------
--------------------------------------------------
清(公元1616-公元1911)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 1616年丙辰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二年公元 1617年丁巳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三年公元 1618年戊午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四年公元 1619年己未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五年公元 1620年庚申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六年公元 1621年辛酉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七年公元 1622年壬戌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八年公元 1623年癸亥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九年公元 1624年甲子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年公元 1625年乙丑年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公元 1626年丙寅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元年公元 1627年丁卯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二年公元 1628年戊辰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三年公元 1629年己巳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四年公元 1630年庚午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五年公元 1631年辛未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六年公元 1632年壬申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七年公元 1633年癸酉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八年公元 1634年甲戌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 1635年乙亥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十年公元 1636年丙子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 1637年丁丑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三年公元 1638年戊寅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四年公元 1639年己卯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五年公元 1640年庚辰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六年公元 1641年辛巳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七年公元 1642年壬午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八年公元 1643年癸未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 1644年甲申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二年公元 1645年乙酉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三年公元 1646年丙戌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四年公元 1647年丁亥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五年公元 1648年戊子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六年公元 1649年己丑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七年公元 1650年庚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八年公元 1651年辛卯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九年公元 1652年壬辰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年公元 1653年癸巳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一年公元 1654年甲午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二年公元 1655年乙未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三年公元 1656年丙申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四年公元 1657年丁酉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五年公元 1658年戊戌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六年公元 1659年己亥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公元 1660年庚子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辛丑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 1662年壬寅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年公元 166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年公元 1664年甲辰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年公元 1665年乙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年公元 1666年丙午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年公元 1667年丁未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七年公元 1668年戊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八年公元 1669年己酉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九年公元 1670年庚戌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年公元 1671年辛亥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年壬子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二年公元 1673年癸丑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三年公元 1674年甲寅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四年公元 1675年乙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五年公元 1676年丙辰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六年公元 1677年丁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七年公元 1678年戊午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八年公元 1679年己未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九年公元 1680年庚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年公元 1681年辛酉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682年壬戌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 1683年癸亥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年甲子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四年公元 1685年乙丑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五年公元 1686年丙寅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 1687年丁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 1688年戊辰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八年公元 1689年己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 1690年庚午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年 公元 1691年辛未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 1692年壬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二年公元 1693年癸酉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 1694年甲戌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四年公元 1695年乙亥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公元 1696年丙子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 1697年丁丑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 1698年戊寅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 1699年己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 1700年庚辰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年 公元 1701年辛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年壬午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 1703年癸未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 1704年甲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四年公元 1705年乙酉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 1706年丙戌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六年公元 1707年丁亥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 1708年戊子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 1709年己丑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 1710年庚寅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年 公元 1711年辛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 1712年壬辰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 1713年癸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 1714年甲午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 1715年乙未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五年公元 1716年丙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年丁酉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七年公元 1718年戊戌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 1719年己亥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九年公元 1720年庚子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十年 公元 1721年辛丑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 1722年壬寅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癸卯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甲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三年公元 1725年乙巳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四年公元 1726年丙午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五年公元 1727年丁未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六年公元 1728年戊申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七年公元 1729年己酉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庚戌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九年公元 1731年辛亥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十年公元 1732年壬子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一年公元 1733年癸丑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二年公元 1734年甲寅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三年公元 1735年乙卯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 173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年公元 1737年丁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年公元 1738年戊午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年公元 1739年己未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年公元 1740年庚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公元 1741年辛酉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七年公元 1742年壬戌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八年公元 1743年癸亥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九年公元 1744年甲子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年公元 1745年乙丑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一年公元 1746年丙寅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二年公元 1747年丁卯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三年公元 1748年戊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四年公元 1749年己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五年公元 1750年庚午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六年公元 1751年辛未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七年公元 1752年壬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八年公元 1753年癸酉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九年公元 1754年甲戌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年公元 1755年乙亥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一年公元 1756年丙子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二年公元 1757年丁丑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三年公元 1758年戊寅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 1759年己卯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年庚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六年公元 1761年辛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2年壬午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3年癸未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九年公元 1764年甲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年公元 1765年乙酉年清
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一年 公元 1766年丙戌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二年公元 1767年丁亥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三年公元 1768年戊子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四年公元 1769年己丑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 1770年庚寅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六年公元 1771年辛卯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七年公元 1772年壬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八年公元 1773年癸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九年公元 1774年甲午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年 公元 1775年乙未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一年公元 1776年丙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二年公元 1777年丁酉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三年公元 1778年戊戌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四年公元 1779年己亥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五年公元 1780年庚子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六年公元 1781年辛丑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七年公元 1782年壬寅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八年公元 1783年癸卯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九年公元 1784年甲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年 公元 1785年乙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一年公元 1786年丙午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二年公元 1787年丁未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三年公元 1788年戊申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四年公元 1789年己酉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1790年庚戌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六年公元 1791年辛亥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七年公元 1792年壬子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年癸丑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年甲寅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十年公元 1795年乙卯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 1796年丙辰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年公元 1797年丁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三年公元 1798年戊午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四年公元 1799年己未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五年公元 1800年庚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六年公元 1801年辛酉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七年公元 1802年壬戌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八年公元 1803年癸亥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九年公元 1804年甲子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年公元 1805年乙丑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一年公元 1806年丙寅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二年公元 1807年丁卯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三年公元 1808年戊辰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四年公元 1809年己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五年公元 1810年庚午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六年公元 1811年辛未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七年公元 1812年壬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八年公元 1813年癸酉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九年公元 1814年甲戌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年公元 1815年乙亥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一年公元 1816年丙子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二年公元 1817年丁丑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三年公元 1818年戊寅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四年公元 1819年己卯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五年公元 1820年庚辰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 1821年辛巳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年公元 1822年壬午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三年公元 1823年癸未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四年公元 1824年甲申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五年公元 1825年乙酉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六年公元 1826年丙戌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七年公元 1827年丁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八年公元 1828年戊子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九年公元 1829年己丑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年公元 1830年庚寅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一年公元 1831年辛卯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二年公元 1832年壬辰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三年公元 1833年癸巳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四年公元 1834年甲午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五年公元 1835年乙未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六年公元 1836年丙申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七年公元 1837年丁酉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八年公元 1838年戊戌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九年公元 1839年己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年公元 1840年庚子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一年公元 1841年辛丑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 1842年壬寅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三年公元 1843年癸卯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四年公元 1844年甲辰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五年公元 1845年乙巳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六年公元 1846年丙午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七年公元 1847年丁未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八年公元 1848年戊申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九年公元 1849年己酉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庚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 1851年辛亥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二年公元 1852年壬子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三年公元 1853年癸丑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四年公元 1854年甲寅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五年公元 1855年乙卯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六年公元 1856年丙辰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七年公元 1857年丁巳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八年公元 1858年戊午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九年公元 1859年己未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十年公元 1860年庚申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辛酉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 1862年壬戌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二年公元 1863年癸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三年公元 1864年甲子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四年公元 1865年乙丑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五年公元 1866年丙寅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六年公元 1867年丁卯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七年公元 1868年戊辰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八年公元 1869年己巳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九年公元 1870年庚午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十年公元 1871年辛未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壬申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癸酉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甲戌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 1875年乙亥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年公元 1876年丙子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年公元 1877年丁丑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四年公元 1878年戊寅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五年公元 1879年己卯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六年公元 1880年庚辰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辛巳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八年公元 1882年壬午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九年公元 1883年癸未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年公元 1884年甲申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一年公元 1885年乙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二年公元 1886年丙戌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三年公元 1887年丁亥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年戊子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五年公元 1889年己丑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六年公元 1890年庚寅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七年公元 1891年辛卯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八年公元 1892年壬辰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九年公元 1893年癸巳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年公元 1894年甲午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 1895年乙未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年丙申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年丁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年戊戌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五年公元 1899年己亥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庚子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七年公元 1901年辛丑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八年公元 1902年壬寅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九年公元 1903年癸卯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年 公元 1904年甲辰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1905年乙巳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年丙午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三年公元 1907年丁未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四年公元 1908年戊申年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 1909年己酉年
清溥仪宣统二年公元 1910年庚戌年
清溥仪宣统三年公元 1911年辛亥年
元年公元 1912年壬子年
二年公元 1913年癸丑年
三年公元 1914年甲寅年
四年公元 1915年乙卯年
五年公元 1916年丙辰年
六年公元 1917年丁巳年
七年公元 1918年戊午年
八年公元 1919年己未年
九年公元 1920年庚申年
十年公元1921年辛酉年
十一年公元 1922年壬戌年
十二年公元 1923年癸亥年
十三年公元 1924年甲子年
十四年公元 1925年乙丑年
十五年公元 1926年丙寅年
十六年公元 1927年丁卯年
十七年公元 1928年戊辰年
十八年公元 1929年己巳年
十九年公元 1930年庚午年
二十年公元 1931年辛未年
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壬申年
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癸酉年
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甲戌年
二十四年公元 1935年乙亥年
二十五年公元 1936年丙子年
二十六年公元 1937年丁丑年
二十七年公元 1938年戊寅年
二十八年公元 1939年己卯年
二十九年公元 1940年庚辰年
三十 年公元 1941年辛巳年
三十一年公元 1942年壬午年
三十二年公元 1943年癸未年
三十三年公元 1944年甲申年
三十四年公元 1945年乙酉年
三十五年公元 1946年丙戌年
三十六年公元 1947年丁亥年
三十七年公元 1948年戊子年
三十八年公元 1949年己丑年
来源: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胡巩民 通讯员 徐高敏 邱竞 徐卫燕
堡垒名片
1940年8月,衢属特委(工委)宣传部长余宗恺和组织部长姚佐培来到常山崇正乡(现球川镇)上安小学,召开由余宗恺、姚佐培、陈英、郑翠竹、胡德才、鲍云鹄6名党员参加的会议。会上宣布成立“常(山)开(化)县工作团委员会”(简称常开工委)。陈英任工委书记,胡德才任组织委员,郑翠竹任宣传委员。同时成立常山城区支部,书记由郑翠竹兼任;成立华埠支部,书记由鲍云鹄担任。同年10月,又成立东山支部,徐拨任书记,隶属常开工委领导。
党建故事
“家兴,你的蔬菜大棚里辣椒、茄子销路怎么样?”
“占书记,辣椒、茄子都已经上市了,每公斤卖6元多呢。”
“希望你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4月24日上午11时许,常山县球川镇上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占志建,途经村东边横跨龙绕溪的永定桥时,恰好遇到在该村承包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黄泥畈村村民徐家兴,两人坐在桥南侧的渡槽边上聊天。
“这座桥也叫红色‘连心桥’,村民遇到急事需要帮忙的、有啥‘心结’解不开的,在这座桥上与村干部相遇了,都可以坐下聊一聊,村干部会尽力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这也密切了干群关系,有利于凝聚民心,促进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占志建说。
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记载,永定桥始建于清乾隆庚子年(1780年),清嘉庆丁卯年(1807年)添墩重修,全长56.85米,宽1.15米,墩高3.7米,是常山县现存最长的古石板桥。如今,永定桥依然是村民进出村庄的主要通道,也是村民茶余饭后休闲、聊天的场所。村干部也会经常去桥上与群众聊聊天,了解村情。
前几年,村里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决定对村庄道路进行拓宽硬化。村民吴某却不同意在其房子周边进行施工。占志建多次做吴某思想工作,就是做不通。于是决定先做通其儿子的思想工作。他们边走边聊,不一会就到了永定桥上。占志建谈起了发生在永定桥上的一些动人故事,由此讲到了村庄道路拓宽硬化是涉及全体村民的好事,作为上安村人,理应发扬红色“连心桥”的精神,齐心协力支持村庄建设。一番在理的话,让吴某的儿子很感动,他当即回家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使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前不久,村党支部副书记吴立军在永定桥上遇到了步履蹒跚的陈昌飞,两人坐在渡槽边聊天。76岁的陈昌飞因脑溢血留下后遗症,想去医院看病,但医保卡遗失了,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正在发愁呢。吴立军获悉后,第二天就开车带老人去补办医保卡,并陪同老人去医院看病。吴立军因为多次替群众跑腿办理残疾证、独生子女证等,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吴代跑”。
堡垒宣言
继承常开工委诞生地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做大红色“连心桥”党建品牌,奋力书写新时代服务群众新篇章。
本文来自【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科技考古揭开丰台货场大城砖之谜
研究认定古砖产于山东临清 部分可见明代城砖铭文
拆卸下来的大城砖已获集中保管
课题组对大城砖进行元素检测 供图/中国古代青砖研究团队
今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市文物局等多部门获悉,本报2020年6月12日报道的“丰台一货场精细化拆卸十万老城砖”一事又有了最新进展。这批“藏身”丰台区一座货场内的老城砖究竟出自何地?为何会流落至丰台区?砖文中包含了哪些历史信息?为破解诸多疑问,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天津大学)中国古代青砖研究团队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于近日完成了对丰台货场城砖的专题研究。
“大城砖”缘何
“漂流”至丰台区?
丰台火车站位于西三环路南段以西,地处明清时期京城外的西南郊,车站附近为何出现大量城砖?这还要从北京城墙的存废说起。据了解,拆除外城和内城的城墙是1959年3月决定的,这为城砖流落至丰台区埋下伏笔。
北青报记者2017年年初访丰台货场时,曾听当地老人回忆,上世纪60年代,时常看到驾驶卡车的工程兵,源源不断将大城砖运到刘家村,除了建造仓库,村民盖房也有用砖。
在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的支援下,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天津大学)中国古代青砖研究团队,对这批城砖的来历进行了调查。据团队负责人张龙教授讲述,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正式开工建设。为方便施工、降低造价,拆除部分城墙以修建地铁。华北地铁工程局三类物资处,在丰台火车站南侧修建仓库储存地铁建设物资,修仓库用的部分建筑材料,正是修地铁时拆卸下来的城砖。1966年,库房修筑完工,成为铁道兵的直属仓库。后来仓库的归属权几经转移,最终归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材料公司。
515年文字砖
产自千里外的句容县
在1号库探坑内的城砖上,北青报记者曾看到“句容縣窑匠李□”字样的戳记,李字之后的铭文漫漶不清、无法辨识。据张峰亮透露,他们在实施拆卸过程中,发现将近20块文字砖。
张龙教授解释说,城砖上的文字被称为铭文或款识,是古代“物勒工名”实名职责制度下的产物,城砖铭文中包含了生产年代、烧砖官窑、窑户、工匠等信息。如果城砖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方便追责。课题组调查发现,有两块明代城砖的文字较为清晰完整。
第一块砖铭文为“嘉靖十四年春季窑户馬憲(xiàn)造”。该铭文以年号开头,显示此砖产自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其中“春季”字样为嘉靖朝砖文的特点。该铭文中未出现产地,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明代嘉靖朝之后,北京的城砖多在山东临清烧造。对比已发现的嘉靖朝临清砖铭文,推测此砖也产自山东临清。
第二块砖铭文为“正德丁卯年句容縣窑匠董貴四造”。此砖文以皇朝名开头,产自明正德丁卯年(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距今已有515年历史。和北青报记者看到那块文字砖,产地同为句容县。此铭文证明在北京城营建中早期,确有从江南调运城砖的情况。现在的句容市,系江苏省所辖县级市,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丰台货场大部分城砖并无戳记,又该如何确定其产地呢?
山东临清
是这批城砖的主产地
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天津大学)中国古代青砖研究团队,近年来探索中国古代青砖材料的检测方法,为城砖溯源奠定了基础。团队通过检测城砖元素组成,对比其他产地城砖的元素组成,从而推断城砖产地。
课题组截取了部分城砖,以获得新鲜断面,使用“手持式荧光光谱分析仪”,对城砖断面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四种主要元素含量参考范围:硅在46%~53%,铝在11%~14%,铁在9%~13%,钙在13%~19%之间。
结合课题组前期检测的城砖元素,对比明确产自山东临清的城砖,丰台货场大部分城砖的主要元素比与之最为接近。由此可以推断,所检测的这批城砖大部分系产自山东临清。临清市现为山东省所辖县级市,距离北京400多公里。
张龙教授指出,以上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明清时期皇家用砖产地,系京杭大运河与漳卫河交汇处的山东临清,印证了临清在明中期以后成为北京城砖烧造中心的事实。在临清至今仍流传这样的民谣:“临清的砖,北京的城,紫禁城上有临清。”
实验证明
这批城砖质量上乘
掌握城砖的历史渊源后,为验证这批城砖的品质,课题组对其体积密度、回弹值(硬度)、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检测。
检测城砖的回弹值,课题组采用测砖专用回弹仪。在完成回弹值检测后,课题组使用普通切割机和金相切割机在每块青砖样品中切割4cm×4cm×4cm的立方体试样,置于烘箱中烘干,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其尺寸和重量,再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对其抗压强度进行实验。通过检测得出数据,可以发现这批城砖的密度较大、硬度较高、物理力学性能较优异。
在丰台货场现存城砖和临清砖的显微照片中,可以看出二者均具有微观形貌致密、均匀、孔隙率小、孔隙形状较圆等特点,物理性能良好。张龙教授认为,以上结果证明,产自山东临清的北京城砖质量上乘,是经过严格挑选核验后所选用,无愧于临清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的美誉。
“希望市民积极提供北京城砖的线索”
对话人: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革命文物处)处长 李粮企
历时五年,从发现城砖、保护城砖,到研究城砖。保护行动始于文保志愿者,政府部门决策主导,发挥高校科研力量,让文保行动稳步深入,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还最大限度保护了文保志愿者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媒体、政府、高校形成良性有序的互动。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前夕,北青报记者采访到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革命文物处)处长李粮企。
北青报:北京市文物局历时五年,统筹完成了丰台货场城砖的保护与研究。接下来,市文物局将如何利用这批城砖?
李粮企:按照之前的计划,我们已经完成这批城砖的保护和研究。参照专家意见,这批城砖出自北京城墙或城楼的可能性较大,今后仍将用于明清北京城墙的维修保护工程之中,但这类项目并不常有,只能先妥善保存好城砖,以备不时之需。
北青报:除了丰台货场这批城砖,市文物局是否发现其他大规模的城砖?
李粮企:早在1996年,北京修建明城墙遗址公园,市文物局就开展了“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收到社会各界捐赠城砖40余万块。之后除在丰台货场发现城砖,在国家地震局沙河基地、北京地铁机车厂,又陆续发现相当规模的城砖,并已组织专家赴现场考察,市文物局将密切关注城砖所在单位的基建工程,适时开展保护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国家地震局沙河基地,发现了更多数量的文字砖,其中很多砖体在码砌建筑物时砖款向外,让人一目了然,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北青报:民众若发现城砖线索应当如何处置?
李粮企:随着城砖的不断发现,我们的研究也将持续开展,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提供北京城砖的线索,助力北京城墙城砖的研究与保护。市民若发现城砖,可向发现地所在区的文物部门提供线索。例如通州区有一户市民,保存有上百块大城砖,希望无偿捐赠给文物部门,我们安排人力到其家中收集,这些城砖现在和丰台这批城砖保存在一起。去年,海淀区文物部门发现200多块城砖,经过市文物局协调,这批城砖移交给密云区用于长城修护。
10万块“大城砖”是怎样被发现的?
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材料公司(现为北京城建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丰台火车站以南的刘家村,原先300多亩的场院内,分布着20多座大小库房。2017年,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范纪萍,在1、2、3、4、17、18号库的月台台帮,以及部分院墙上,发现不计其数的大块青砖,体量与资料中记载的明清时期北京城墙砖基本吻合。同年9月27日,当时的《法制晚报》以“老北京城墙砖 归隐丰台货场”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上述报道引起市领导的关注,批示北京市文物局采取保护措施。2020年年初,随着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的实施,项目单位计划拆除所有库房,大城砖再次面临“搬迁”。北京市文物局借此机遇,及时组织指导相关单位调查研究,拆卸保管老城砖的重任交由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完成。
通过试拆和下挖探坑,施工负责人、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峰亮判断,材料公司场院内的大城砖数量超过10万块,包括整砖、半块砖、残存1/3以上的砖块。此外,场院内的大城砖存在薄、厚两种规格:薄砖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0厘米;厚砖长48厘米、宽24 厘米、厚13厘米,重量将近25公斤。为避免城砖损坏,施工采取“精细化拆卸”,工人只能使用锤子、扁錾等手动工具。
2020年6月12日,《北京青年报》以“丰台一货场精细化拆卸十万老城砖”为题,对上述事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追踪报道。据了解,后来受到疫情因素影响,拆砖工程持续到2021年10月终于完工,10多万块大城砖按规格、完整度分类打包,现已集中保管。
何谓“大城砖”?在保护城砖过程中,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多称其为“大城砖”。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这样的俗称和北京城墙砖的大体量有关。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城墙砖长度基本在48厘米,而在北京的坛庙建筑中,甚至发现过52厘米长的青砖,其体量明显大于北京周边的城墙砖和长城城砖,放眼全国各地的古城,也很难找出更大体量的城砖。
来源:北京青年报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