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武则天,生于624年,卒于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这样一个“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帝王,她的正式名字叫什么呢?
武则天活着的时候,从来就没叫过“武则天”这个名字。甚至在她死后很长的一段历史中,也没有人这么叫她。
武则天姓武,老家并州文水县(今山西文水县),624年出生于长安。父亲武士彟,母亲杨氏。有人说,因她是母亲杨氏生的第二个孩子,姐姐的乳名叫 “大囡”,她的乳名就叫“二囡”;也有民间传说说武则天的闺名叫“华姑”,具体是与不是,已经无法确定。此后,随着她身份的变化,她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称谓。
刚刚入宫,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赐名“武媚”。人称武媚娘或武才人。她之所以能够入宫,除了自身美貌外,还跟他的家世有关。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年青时候卖过豆腐,后来做木材生意发了大财。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商人。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派遣世袭贵族唐国公李渊为并州、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今山西境内的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军。李渊初到并州,就和“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武士彟建立了关系。第二年,李渊做了太原留守,委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当时,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武士彟劝李渊起兵。李渊很高兴,并且许诺,如果将来取得成功,“当同富贵耳”。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大业十三年初,李渊、李世民父子见隋朝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618年,李渊称帝,建国号唐,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武士彟为二级功臣,并给予他以犯罪免死的优待。从此一路升官,做到“检校右厢宿卫”即唐宫近卫军军官。父亲的这层关系,为后来武则天进入皇宫奠定了基础。
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做尼姑,法名叫“明空”(后来的“曌”字可能源于此!)5年后,她被高宗李治招进宫中,封为昭仪。这个时期她被人们称作“武昭仪”。
655年,武则天代替王皇后,登上皇后宝座,被尊称为天后,与
高宗并称“二圣”。唐高宗死后,武天后先后废掉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于公元690年在则天门宣布自立为皇帝,国号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女皇帝。
在登基之前,武天后特意授意她的亲信进献吉祥如意的名字,其中她的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特别受她的青睐,那就是“曌”。这个新造的汉字有“日月当空,光照万物”之意,所以受到武则天的亲睐,从此武天后更名为“武曌”。“武曌”这个名字是最应该流传于后世的名字。但是,因为她造的新字没人沿用,另外后来的皇帝不愿意承认武则天曾经当过皇帝,所以她为自己取的名字没人认可。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就简单地叫她“武后”,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中宗李显。同年十二月武则天病逝于洛阳上阳宫。去世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这是“则天”这个名字的由来。当年武则天就是在则天门宣布改唐为周的。“则天”二字出自《论语》:“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意思是“以天道为法则!
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吴兢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开始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当过皇后、皇太后,又当过皇帝的特殊女人。但是,这种称谓并未被此后的历史学家继承下来,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仍将武则天称作皇后、皇太后或天后。“武则天”三字成为她的名字,是在近代对她有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之后,才流行开来并为大家所接受的。
原创: 高成儿 时拾史事 今天
隔壁老王是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某日,他突然收到了一封跨时空邮件:唐朝人武则天申请办理身份证。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可愁坏了老王,想了半天,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填写信息。欸!真是谜一样的女人。
名字?千古之谜。
出生时间?千古之谜。
出生地点?千古之谜。
后两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主要说说第一个吧!
1
武则天到底姓什么?名什么?有人说,这不是明知故问嘛,武则天姓武名则天呀!在某香港电视剧里,有过这样的情节:武则天的爸爸喊女儿:“则天!则天!”
看到这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还在犹豫,懂门道的人已经笑的合不拢嘴。
武则天姓武,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则天”,绝不是她的名。既然不是,为什么大家都叫她“武则天”呢?因为临终前,武则天有遗嘱:“祔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皇后”,祔庙就是把牌位放进李家的祖庙,归陵就是与丈夫合葬乾陵,去帝号,称则天皇后,说明她最终的身份还是李家的媳妇,不是周朝的皇帝了。尽管存在反对声,唐中宗李显还是遵守了母亲遗愿。因此,“武则天”实际上是尊称,并非她的名字。
2
武瞾
那么正史有没有相关记载呢?答案是有的。
《旧唐书》:“则天皇后武氏,讳瞾,并州文水人也。”
姓武名瞾,是武则天自己都承认的。不仅史书有记载,还有出土的文物证明。1982年5月21日,登封县王河村村民屈西怀在嵩山游玩时,无意中发现金简一块。消息传开后,有人出一千块钱求购,这可是八十年代初的一千块呀!因为价格过高,屈西怀谨慎起来,没有同意。对方以为是价格不合适,一直加,最终达到了十万之巨。天哪!屈西怀更惊讶了!为了得到金简,文物商人还咬破手指,写起了血书,约定:如果获利,除十万块钱外,还可以给屈西怀更多分成。
当时村里的干部一个月才挣几十块钱!不行,事关重大,赶紧上交国家。文物部门拿到金简后,看见上面写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曌金简,武则天自称“武曌”。可是,武曌是武则天晚年的名字呀!她青年、中年的名字是什么呢?没有提到。
3
武珝
《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
《新唐书》是正史!所以武则天叫武珝?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武则天的确叫武珝;第二种认为这是笔误所致,原本《新唐书》写的是武曌,结果后人在传抄时,不小心写成了武珝。然后以讹传讹,最终看到的都是武珝了。
从名字这个角度看,武则天还是蛮可怜的,她的爷爷,她的父亲,她的兄长,甚至她的姐姐,名字都流传下来了,唯独没有她的。据史书记载:武则天的爷爷叫武华,父亲叫武士彟,哥哥叫武元庆、武元爽。至于姐姐,叫武顺,依据是《集古录目唐郑国夫人武氏碑》:“夫人讳顺,字□则,太原寿阳人,武后之姊,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立。”
古代女性地位低,名字没有流传下来是很正常的,像平阳公主,为李渊攻入长安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新唐书·公主传》依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韩国夫人武顺、隐太子李建成之女李婉顺,如果不是有墓碑、墓志铭,我们后人也很难知道她们的名。乾陵地宫会不会有武则天的名字呢?很有可能,但我们无法打开。
五十年代,郭沫若曾想发掘乾陵,被周恩来总理拒绝:“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
4
武元华
既然如此,好奇心强大的我们只好猜测了。史书还记载:武则天掌权后,许多地方改名字了,比如华容县,比如华山,为什么要改呢?因为里面都有个“华”字,为执政者所不容。华州华阴郡“垂拱二年避武氏讳曰大州”,很明显,这是在避武则天她们家的讳。然后,武则天的哥哥叫武元庆、武元爽,说明他们都是“元”字辈的。两者综合,武则天应该叫武元华,或者武华。
武元华?果真如此吗?其实,这种说法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别忘了,武则天还有个姐姐叫武顺呀,她的名字中并没有“元”,说明武士彟在给女儿取名字时没有严格遵循字辈。其次,武则天的爷爷叫武华,等武士彟生女儿的时候,又给武则天取个“华”字,这与父亲的名讳过于接近,不符合常理。唐朝人是非常敬重祖先的,只要提及父祖名讳中出现的字眼,他们都避之不及。“诗鬼”李贺年纪轻轻,中了进士,却因为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犯了父讳,最终功名无成。因此,武士彟不大可能会给女儿的名字中取个“华”字。
5
武处、武约
此外,还有两种说法:武则天叫武处、武约。出处是《旧唐书》卷八十一的《孙处约传》,这篇传记比较短,我们来看看全文:
孙处约者,汝州郏城人也。贞观中,为齐王祐记室。祐既失德,处约数上书谏之。祐既诛,太宗亲检其家文疏,得处约谏书,甚嗟赏之。累转中书舍人。其年,中书令杜正伦奏请更授一舍人,与处约同知制诰,高宗曰:“处约一人足办我事,何须多也。”处约以预修《太宗实录》成,赐物七百段。三迁中书侍郎,与李勣、许敬宗同知国政。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坐事左转司礼少常伯。显庆中,拜少司成,以老疾请致仕,许之,寻卒。子佺,睿宗时为左羽林大将军,征契丹战殁。
孙处约曾经担任齐王李祐的记室,后来齐王造反被杀,李世民亲自查阅他的“”文档,发现老孙多次上书教育自己儿子。对此,唐太宗非常认可,夸奖了老孙。等到新皇继位,李治也非常信赖孙处约:你办事,我放心。短短数行文字,“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最值得注意了。这时的中宫,不正是武皇后吗?他因为中宫而改名,说明武皇后的名字中必有与他重合的地方。韩国夫人的名是是单字,武则天也很可能是这样。所以,是“武处”还是“武约”?
《旧唐书·韦思谦传》记载:韦思谦“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思谦”是他的字,“仁约”才是父母取的名,后来武则天发达了,为了避武士彟的讳,韦仁约平常只好称“韦思谦”了。读罢,有人看出了端倪,“仁约”与“士彟”读音接近吗?八竿子打不着!所以《旧唐书》写错了,应该是避武则天的讳,两者综合,武则天就叫“武约”。
说到这里,问题好像解决了。但是,“武约说”也是存在漏洞的。你之所以认为《旧唐书·韦思谦传》有误,是因为你把“彟”读为huÒ,但“彟”在古代是多音字,既有读huÒ的时候,也有读yuē的时候。具体含义上,“彟”是尺度的的意思,“士彟”就是说做人要有标准,要有原则,不能肆意妄为。如此说来,“彟”“约”两字的读音也可能是一样的。韦仁约避武士彟的讳,没毛病。相反,《旧唐书·孙处约传》可能有问题,是不是漏字了?避的是中宫父亲的讳,不是中宫的。当然,也可能两条记载都没错,韦仁约避的是武士彟的讳,孙处约避的是武则天的讳,因为武则天就叫武处?
武珝、武元华、武处、武约……有的电视剧还说武则天叫武如意,这完全是编剧的发挥了,有可能,但没有依据。对武则天的称呼,常见的还有武媚娘、武才人、武昭仪、武宸妃等等,某日,我听见有人问:“武汉大学的男生是‘武大郎’,那么女生是什么?”答:“武媚娘”,“媚娘”是唐太宗赐给武则天的,才人、昭仪、宸妃都是后宫的封号,武才人这种叫法,就好比现在的“王局长”“李处长”,“姓+职位”。
看来啊,想要水落石出,只有打开乾陵地宫了。如果地宫还是没有,估计这个问题永远都是问题。如果你是武则天的父亲,会给女儿娶什么名字呢?
上一期:单身要交税?国家发女朋友?没错,这些都是真的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有偿)
“曌” (zhào),武曌为自己选的名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最初,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没有名字。她是武士彟第二任妻子杨氏所生的次女,武士彟是当时中国西北的一位富有的木材商人,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初年成为朝廷官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像这般血统并不尊贵的女子鲜被提及。中国历史的传统更多是通过记载忠心文臣的睿智谏言以及骁勇武官的英勇战绩来向后代进行道德说教。
武后或武则天的后代对这位独特的人物可谓耳熟能详。然而,“则天”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取自她的一个称号“则天大圣皇帝”(其中“则天”意为以天为则),这是她在公元705年被迫让位后使用的尊号。705年底,她自愿放弃了帝号,但保留“则天”作为她“则天大圣皇后”称号的一部分。在她去世数十年后,她的称号进一步被精简为“则天武后”。然而,几个世纪之后,历史学家往往称她为武后或武则天,这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则天”就是她的名字,因此大众将“则天”与其姓氏连在一起,开始称她“武则天”。如此一来,“则天”二字便脱离了她的帝号,沦为了一个俗名。在儒家的历史学家以及很多现代学者的笔下,“武则天”这个名字所对应的,往往是一个残酷、、非法、无情而又野心勃勃的篡位者形象。
“则天”的称谓很可能来源于洛阳的则天门,公元690年武曌在此登基称帝。说来也奇怪,此门恰好可以证明“则天”并非武曌本名。应天门在唐初被焚,并于公元665年重建后改名为则天门。如果作为皇帝,她的本名即为“则天”,那么用这两个字命名一座宫门应是当时之人十分忌讳的做法。
历史上她通常被称作武氏,这是一种对武家女子的泛称。尽管当时中国的女子婚后仍然保留自己的姓氏(现在也是如此),这一习俗并不能说明个人赋权的程度。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一个人的姓氏及血统十分重要,这体现为中国的人名总是姓在名前。婚后,娘家的情况可能决定一位妇人在夫家众多儿媳中的地位。即使是在为女人所作的纪念性墓志铭中,女子的名字也很少出现。
武曌的乳名为“华姑”。在她正式登基之后,为了回避女皇的名讳,华州更名为太州,位于今湖南省洞庭湖北岸的华容县改名为容城县。武曌这个幼年时期的称谓与一位同代人黄灵微的一个称谓极为相似,黄灵微为唐代的著名女冠,世人称其为“花姑”,谓其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婴孺,蹀履徐步,奔马不及。
13岁时,武曌凭借父亲生前作为唐朝开国功臣的地位以及自己的智慧与美貌,离开寡居的母亲,被召入宫,选为才人,成为唐太宗后宫九位五品才人中的一位。才人并不是她的名字,甚至也不是一个重要的内官职位,它只是对后宫五品内官的一个通称。
因为她的美貌,太宗赐号“武媚”。后来,当她被太宗的儿子与继位者高宗带回后宫后,又被升为昭仪。和才人一样,昭仪也只是一个封号而不是名字,仅说明其为九个正二品妃嫔之一。
她最初默默无闻,其后迅速崛起,在公元655年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取代了出身名门望族的王皇后。674年,高宗与武曌开始自称“天皇”和“天后”。683年,高宗驾崩之后,武曌的政治权威日渐加强,她因此获得了更高的皇室封号。首先,和其他丈夫去世的皇后一样,她成了皇太后。然而,她扮演的却是摄政者的角色,在儿子继承高宗的皇位后继续代理朝政。大臣们称其为“陛下”,她自称朕,意即“寡人”,这个称谓彰显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这个称呼为皇帝所垄断,其作用与欧洲王室的自称“the Royal We”类似。
据此看来,父权社会的各个阶段对她的称呼均为姓氏加上内官称谓:她是武氏家族的一员,是太宗皇帝的一名才人,是高宗的配偶以及皇后,在高宗死后被尊为皇太后。然而,她依然没有自己的名字。
公元688年,武曌加尊号“圣母神皇”;690年正式称帝,称“圣神皇帝”。此后,更多夸张的封号加诸其身:693年加“金轮”;694年加“越古”;695年加“慈氏”,同年,去“慈氏越古”,但增加“天册”。封号虽然显赫,终究只是封号,仍不是她的本名。
在父权社会和政治体系下,女子的名字长期被抹掉、被忽略。武家的这个二女儿出生的时候,中国正处在公元7世纪早期“男尊女卑”的时代,存续了上千年的儒家思想在人们的意识里已经根深蒂固。这种父权体制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中剥夺了武曌的名字,只根据她和不同男人的关系为其贴上了标签:她是武氏家族的一个无名女子,是皇帝宠爱的女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后来费尽周折要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名字。
在公元689年冬至,武曌代替当时名义上的皇帝,也就是她的儿子李旦,发布了一份诏书,宣称:“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是故以甲以乙,成汤为子孙之制;有类有象,申繻明德义之由。朕今怀柔百神,对扬上帝,三灵眷祐,万国来庭,宜膺正名之典,式敷行政之方。朕宜以曌为名。”
名字是统治者用来辨别与区分、融合或彰显、创造及维护社会阶层的工具。孔子反复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照此逻辑,名字是基本结构单元,国家的基础据此构建,如果人名不正确,或事物的标签不准确,则必将造成混淆及不和。因此,作为一个力图登上皇帝宝座的皇太后,武曌需要一个可与她独特的政治地位相匹配的名字。
当她最终拥有了选择自己名字的自由时,她选中了“曌”,这个字象征着她的权力。为了证明并提升她的地位,她创造了一个在之前漫长的中国文字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新汉字。这不仅反映了她的创造性,更彰显了她的胆识与魄力。这个新发明的曌字描绘的是日月当空照的景象。曌字的创造,就好像她向世界宣布:“现在,你们知道我的名字了吗?知道我是谁了吧?这就是我的名字!独一无二的一个名字!”曌字包含了天体中的太阳和月亮,从字面上看这就是一个万丈光芒、夺人眼球的名字。
因为她的名字与“诏书”的“诏”同音,为避其名讳,诏书改名制书。与众多中国皇帝一样,她深信名字包含着很强的魔力,能够趋吉避凶。如果名字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经常提起,这必将削弱它们的力量并带来厄运。
作为她的代表,这一自创的曌字融合了儒释道思想的精髓。这不是一个称谓,不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诨名,也不是代表妇女的通用称呼,这是她自己的名字。与这个名字的主人、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一样,曌字可谓不同凡响、超凡脱俗,在中国历史上更是独一无二。
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唐玄宗分两次予以背书,谥号“则天大帝”正式定名,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这个称呼本身,是近代产物,唐后的各朝史书上没有这个称谓。不管怎样,“武则天”这个名字,的确是流传开来,这将极大满足武则天的虚荣心,是对她的最大褒奖。
则天这个名字是取自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的地点,当时她是在洛阳的“则天门”上宣布的,语出自《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看得出来,武则天姿态甚高,自比尧舜,看了这个出处,我们就知道她为什么会醉心于“武则天”这个名字的流传性。
除了“则天”,武则天还做出过很多次尝试,她登临帝位后,在众所周知的改名为“曌”的基础上,其实还加封了自己很多尊号,比如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圣皇帝等等,看来当时的她对后代称她为“武金轮”、“武越古”也做了思想准备,就像那些老是改微信签名的人们一样,武则天也对改变名字乐此不疲,刷存在感。
再往前数,武氏还是14岁的年纪,刚一入宫被封为武才人时,太宗皇帝赐名为“媚”,这就是武媚娘名字的出处,同期还有武如意这个名字流传,武则天当时没有选择权,假如有选择权,她断然不会想一辈子、甚至下辈子都被叫做武媚的。
入宫之前的名字,是长辈取的,自然就更没有选择权可言,也不算是什么秘密,《新唐书》中有明确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叫做武珝(音xǔ),同很多王字旁的汉字一样,是玉名,一块玉嘛,单字的“珝”音念起来又不那么铿锵,看来武则天是极其不满意的。
也有武则天山西老家的传言,说武氏小时候没人管她叫武珝,而是亲切的把她叫做七七,这个像《长江七号》里的公仔玩具的昵称,估计武氏将更加抗拒,当她端坐朝堂之上母仪天下时,假如有人喊出这个名字,势必血溅朝堂。
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唐玄宗分两次予以背书,谥号“则天大帝”正式定名,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这个称呼本身,是近代产物,唐后的各朝史书上没有这个称谓。不管怎样,“武则天”这个名字,的确是流传开来,这将极大满足武则天的虚荣心,是对她的最大褒奖。
则天这个名字是取自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的地点,当时她是在洛阳的“则天门”上宣布的,语出自《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看得出来,武则天姿态甚高,自比尧舜,看了这个出处,我们就知道她为什么会醉心于“武则天”这个名字的流传性。
除了“则天”,武则天还做出过很多次尝试,她登临帝位后,在众所周知的改名为“曌”的基础上,其实还加封了自己很多尊号,比如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圣皇帝等等,看来当时的她对后代称她为“武金轮”、“武越古”也做了思想准备,就像那些老是改微信签名的人们一样,武则天也对改变名字乐此不疲,刷存在感。
再往前数,武氏还是14岁的年纪,刚一入宫被封为武才人时,太宗皇帝赐名为“媚”,这就是武媚娘名字的出处,同期还有武如意这个名字流传,武则天当时没有选择权,假如有选择权,她断然不会想一辈子、甚至下辈子都被叫做武媚的。
入宫之前的名字,是长辈取的,自然就更没有选择权可言,也不算是什么秘密,《新唐书》中有明确记载,“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叫做武珝(音xǔ),同很多王字旁的汉字一样,是玉名,一块玉嘛,单字的“珝”音念起来又不那么铿锵,看来武则天是极其不满意的。
也有武则天山西老家的传言,说武氏小时候没人管她叫武珝,而是亲切的把她叫做七七,这个像《长江七号》里的公仔玩具的昵称,估计武氏将更加抗拒,当她端坐朝堂之上母仪天下时,假如有人喊出这个名字,势必血溅朝堂。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