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 )在北京召开,全会明确提出 2019年10月出生哪年上小学

发布时间:2024-06-20 13:57:32作者:脾气很大来源:互联网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 )在北京召开,全会明确提出 2019年10月出生哪年上小学

本文目录一览:

2019年10月

10月,多彩的季节,从炎热到温和的季节,温度转凉,秋色渐入。这月手机主要拍了一些缅甸以及日常,翻看如下。

P1:曼德勒的微笑,离开曼德勒前晚,索性放下相机闲逛,路过一处寺庙,外面的小姑娘的微笑,全世界都是2.

P2:飞机上的云贵高原,西南山地,国境线上。

P3:蒲甘第一眼,炎热,鲜艳,橙色、蓝色饱和度超高。

P4:在蒲甘的几日,喜欢拍这样的影子跟佛塔

P5:亚洲之光,神奇的寺庙,神奇的蒲甘。

P6:也有阴云的时候,这个小山坡成为少数几个日出点之一,堆满了人。

P7: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塔,结果面前的塔太近,将就手机按一张吧。

P8:酒店巨大的菩提树,走之前才匆忙用手机去按了一张,外面就是缅甸的母亲河,依瓦诺底江。

P9:乌本桥上的日出,日出没有,等到一叶出工的小舟。

P10:回程,云上蓝天,云下人烟。

P11:成都,为了拍照而生的书店,书店新的生存方式。

P12:一起旅行,下一站去哪?

瞭望 |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智慧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学习这些思想智慧,可以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是中国古人对理想社会状态和国家治理最高目标的描绘,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古人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治理理念和举措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鉴别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关于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智慧,并结合时代条件和现实需要,对其中的思想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文 | 高长武

2019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深刻提炼和高度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关于国家治理的11条思想智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深刻理解和研究这些思想智慧,可以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这一条是中国古人对理想社会状态和国家治理最高目标的描绘,其他10条都是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治理理念和举措。

关于大同理想,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论述出自《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按照这一论述,谋闭不兴、盗贼不作、夜不闭户等社会稳定有序、人们安居乐业的状况,是大同社会的具体表现,而要达到这种大同的局面,则必须行大道、公天下。这其中的关键词是“公”。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不是一人一家一族一国之私物,而是不同人、不同家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共有。天下为公,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大道,是实现大同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大同理想,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孜孜以求、不懈探索,深刻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扎根、成长、开花、结果提供了适宜的思想文化土壤。

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申宏摄/本刊

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

这一条是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民族与民族关系的思想智慧。

“大一统”的思想正式提出和形成于战国时期,但究其思想渊源,则至少可上溯至西周时期。自西周末年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群雄并起,战乱频仍,人们普遍祈望太平与统一。因此,春秋时期孔子修订《春秋》,其中就包含了不少能够体现“大一统”的思想因素。到了战国时期,《荀子》中出现了“四海一家”的表述:“四海之内若一家。”同期的典籍《公羊传》中则首次出现了“大一统”的表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此后,《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这话是西汉名臣王吉在上疏汉宣帝时所说。在王吉看来,《春秋》之所以推崇西周的统一局面,是因为西周在全国推行统一的教化,实现了全国上下政令贯通。再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钱币、度量衡,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后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大一统局面。

自秦以来,中国历史发展中虽然也出现过割据和局面,但追求大一统始终是主流和方向,而且大一统的思想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所注重和追求的既包括九州同贯的政治统一、华夷一家的民族认同,也包括利出一孔的经济统一、六合同风的文化认同。

大一统的思想传统,强调国家和社会在思想文化、政令举措、疆域民族方面的多元一体、和合统一,对中华文明形成并绵延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

这一条是关于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思想智慧。

这一主张源自于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明德慎罚”的思想。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和崇尚德性;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罪止其身”,不滥杀无辜。此后,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贾谊、董仲舒等人的注解与阐释、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

这一主张核心意思有三层:一是德法共治、隆礼重法。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董仲舒说,“庆赏刑罚之不可不具也,犹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对于国家治理而言,道德和法律都不可或缺,为政者需要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发挥“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作用。

二是德主刑辅、先礼后法。贾谊认为,“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在国家治理中,虽然道德和法律都不可或缺,但二者实行的先后和其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别的。“不教而杀谓之虐”,必须先礼后法、先教后诛,德可以防患于未然,而刑只能惩办于犯罪之后。“不知耻者,无所不为”,道德和德治是治理之本和基础性要求,法律和法治是辅助之用和补充性要求。

三是为政以德、以德化人。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管子》中说,“爱民无私曰德”。孟子说,“善教得民心”。为政者立德政、行德治、施德教,就会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国家治理就会呈现成风化人、明德至善的良好局面。

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

这一条是关于处理君与民、国与民关系的思想智慧。

这一思想发端于商周更替之际。周朝统治者从商朝覆灭中不仅认识到“天命縻常”,更是通过牧野之战等事件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此后,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流贯中国五千年之政治”。

这一思想核心意思有三层:一是在君与民关系上,强调立君为民、民贵君轻。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孟子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是在国与民关系上,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中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因此,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有了人民拥护,国家才能稳定。

三是在政与民关系上,强调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贾谊认为,为政者,要“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为政者最大的德行和功劳是实行善政,而善政之要在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富裕而幸福。

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

这一条是关于处理人们之间社会地位和社会财富关系的思想智慧。

这种平等观念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言论中就已普遍存在。比如,老子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孔子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韩非子主张,“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管子》中说,“贫富无度则失”;吴起在楚国推行变法时提出,“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这些论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

所谓“等贵贱均贫富”,就是无论是否有爵禄,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社会财富应该公平分配,使贫富有度、“各得其分、上下相安”;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就是减损有余、增补不足,这是保持社会关系平衡,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道。

经过历史的积淀,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已经内化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

这一条是关于法律执行和实施的思想智慧。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出自《韩非子》。意思是说,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也就是说,法律必须成为人人遵守的衡量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不能偏袒权贵,不能有例外、搞特殊。

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立法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提出“法者,治之端也”的论断,同时也认识到执行和实施法律的重要性,强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这实际上在立法基础上提出了“奉法”也就是法律执行和实施的问题。在法律执行和实施中,只有坚持“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做到“言无二贵,法不两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发挥法律的作用,为善治提供保障。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

这一条是关于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的思想智慧。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素称“八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精髓要义的凝练概括。这八项道德要求,可分为两个层次。

孝悌忠信侧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律。孝,指对父母长辈孝顺、尊敬,“百善孝为先”,孝乃人伦之本、众善之始。悌,指与兄长和睦相处,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爱护、友善。《论语》中说,“入则孝,出则弟(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忠,指尽职尽责,“尽己之心为忠”。中华文化注重家国同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忠是孝的延伸和扩展,对自己的国家忠贞不贰、尽忠报国,即为忠。信,指讲信用,就是在社会交往中诚实不欺、守信践诺。

礼义廉耻侧重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强调外在的道德约束和规范。《管子》中说,“国有四维”,“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这里不仅把礼义廉耻的重要性上升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高度看待,更是明确指出了礼义廉耻的核心要求:“礼”,就是为人处事懂礼节、讲规矩,不僭越礼节和规矩;义,就是做事情符合公义和法则,不自己抬高自己;廉,就是廉洁公正,不掩饰错误,不包庇恶行;耻,就是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不枉从邪曲,不做违背正道、人所不齿之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孝悌忠信个人内在德性的修养与礼义廉耻外在道德规范的约束相互结合,明确了社会成员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操守,可以为国家治理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

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

这一条是关于选人用人标准的思想智慧。

中国古人很早就从国家和社会治理实践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尚书》中说,“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礼记》中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诗经》中也说,“任贤使能”,则强调选人用人应注重从贤和能两方面看。

这一用人标准包含四层意思:一是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进行国家治理的第一资源,“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

二是既贤且能、德才兼备。衡量人才,既要看其贤德,又要看其才能。

三是任人唯贤、以德为先。在人才选用方面,贤与能、德与才不是等量齐观而是有先后轻重之别的。正如司马光所阐述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因此,“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

四是各任其能、人尽其才。选出人才后,还有一个通过合理任用使人尽其才的问题。“用人如器,取其所长”“用非其才,必难致治”,要依据人才的德行和才能,把其放到适合其能力、能够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上,形成“各因其才而尽其力”的生动局面。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

这一条是关于处理守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思想智慧。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语出《诗经》。大意是说,周虽然是古老的邦国,但承担着革新的使命,简言之就是“旧邦新命”。

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这一改革精神:一是新旧更替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老子说,“物壮则老”;《周易》中又说,“终则有始,天行也”。世间万物都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兴盛、衰亡的基本过程,旧事物灭亡了,新事物产生了,世界就是在新陈代谢、新旧更替中发展前进的,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是为政者要顺天应人、与时偕行、革故鼎新。《周易》中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礼记》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管子》中说,“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吕氏春秋》中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所有这些论述都说明了一个共同道理: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发展,这就决定了人们在实践中不能因循守旧、一仍旧贯,而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三是要把守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统一起来。《太玄经》中说:“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因循”“革化”“时宜”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启示我们在追求变革维新时,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旧事物进行鉴别分析,扬弃其中不合时宜的落后成分,吸取其中仍有价值的积极因素,在守正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

几千年来,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指引下,中华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次变革图强运动,这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进程。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

这一条是关于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思想智慧。

“亲仁善邻”,出自《左传》,意思是说,亲近仁者、与邻为善。这里的关键词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仁者”,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通达,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自己不喜爱之事,不要强加于人。做人如此,治国更是这样。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必须坚持亲仁善邻的原则,做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讲信修睦、守望相助。

“协和万邦”出自《尚书》,意思是说,以求团结、尚和合的原则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里的关键词是“和”。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管子》中说,“和合故能谐”。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世间万物相处共存的基本状态和内在规律。协和万邦之“和”,不是一无二致、无视差别的绝对同一,而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合一体、共同发展的和谐相处。

亲仁善邻与协和万邦相辅相成、前后相因,亲仁善邻是协和万邦的前提和基础,协和万邦是亲仁善邻的拓展和升华,把二者统一起来综合运用到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实践中,是我国古人外交智慧的生动体现。

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

这一条是关于处理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思想智慧。

“以和为贵”,语出《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好战必亡”,语出《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和平理念的推崇,也体现出中国传统和平理念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智慧。

一方面,主张以和为贵,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代先贤很早就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认和对战争危害的深切感受提出了和平和慎战的思想,认为“兵者,不祥之器”,“战者,逆德也”,“战者危事,兵者凶器”,对战争持谨慎态度,并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目标追求。

另一方面,认为忘战必危,反对偃战废战。先贤们还深刻认识到,崇尚和平、主张慎战不战,并非一味求和、荒废军事,而是把“兵者”的重要性放到“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高度上认识,主张“兵者”可以“不得已而用之”,针对非正义的战争,则应“以战去战,虽战可也”。这两个方面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共同诠释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揭示了中国传统和平理念的精髓。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关于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智慧,我们不能复古照搬,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鉴别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而结合时代条件和现实需要,对其中的思想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广泛应用到当今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实践中。唯其如此,才能切实收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效果,才能真正把中华传统治理智慧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党的文献》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10月1日

重要论述

1946年10月1日

为中央起草党内指示。指示总结自全面内战爆发以来的三个月战争的一系列经验,提出人民解放军在今后的作战方针和作战任务,指出:我必胜,蒋必败,除了政治上、经济上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等原因外,在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此种矛盾,必然要成为我胜蒋败的直接原因。指示还指出:改变敌我形势和争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继续大量歼灭军队的有生力量,使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重大变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这个指示收入《选集》第四卷。

1949年10月1日

下午三时,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朱德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要求全军指战员迅速肃清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公告》收入《文集》第六卷;《命令》收入《朱德选集》。

1984年10月1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的改革。同时,要对全国现有的企业,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要大大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大大加强各级教育工作,以及全体职工和干部的教育工作。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这个讲话收入《文选》第三卷,题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

2019年10月1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他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人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他强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0年10月1日

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我们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保护生命、拯救生命的壮丽诗篇。我们要为她们点赞。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正是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国女性,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他强调,25年来,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精神不断催生积极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妇女面临更大挑战。在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进程中,尤其要关注妇女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他提出4点主张。第一,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第二,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第三,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

党史回眸

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下午3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新纪元。中国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的党。

1969年

10月1日 中国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

1983年

10月1日 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4年

10月1日 首都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讲话。

1999年

10月1日 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举行。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讲话。

2009年

10月1日 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举行。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讲话。

2016年

10月1日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2018年

10月1日 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

2019年

10月1日 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举行。发表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资料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更多阅读:《党史上的今天》专栏

来源: 光明网

2019年10月1日国庆节:观看新中国70周年阅兵有感

2019年10月1日国庆节:观看新中国70周年阅兵有感

因为十一期间忙活其他事情,所以写感受的事情就被搁浅。午后时光在思索寻摸素材,突然闪现这件事情。然后,就在键盘上敲下了这段废话!

今天,我以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身份记录下来。在千秋万代之后,后人研究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提供一些依据和资料。

在十一那天,大早上去地里转了一圈,微凉的空气吹拂着我的脸。站在山坡上眺望,远处的玉米地里在随风摆动,近处的谷子都低着头,一片祥和!

说不上风调雨顺,也谈不上五谷丰登!

不过,岁月的年轮转到如今。身为中国老百姓,时至今日,能够吃饱饭,还留下富裕的钱来提升生活质量。这其实着实可喜可贺,真的很不错。

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我们的劳苦大众都是被封建王朝压迫,残忍的剥削底层人民。

即便是革命后没有了封建朝代,帝国主义入侵我们,也受了很多的罪。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大灾大难,我们的人民不管啥时候都吃了很多的苦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的人亲身经历过战争,一路上走过来,可以说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见证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好日子。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活了起来。根据首长的要求,先富一部分人,然后帮着其他人一起致富!就这样,国家进入到和平经济建设时期。

新中国建国以来,除了天灾,几乎人民没有受过大的动荡日子。这一点,是很难得的!所以,适逢建国70周年国庆,我的心情也是特别高兴和激动。看着电视里直播北京阅兵现场,恨不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开场鸣礼炮、升国旗、唱国歌,按照顺序进行。在唱国歌的时候,我在家里也从椅子上站起来,默默的唱国歌。那一刻,心情是无比的激动的。

依稀记得小时候升国旗唱国歌的时候,浑身充满了力量;在部队的时候,唱红歌的时候热血沸腾。我知道,那就是我个人的爱国情怀。我深爱的祖国,这辈子能够成为炎黄子孙,我倍感光荣和骄傲!

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长在一个好时代!

希望能够跟祖国一起成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华夏民族的前进起推进作用。

如果我日后有所作为,肯定会为祖国出更大的力量。如果碌碌无为,也丝毫不给祖国添麻烦。

再一次祝福我的祖国!生日快乐!

侯晓斌(2019年10月17日星期四)

10月LPR报价出炉,两项利率均维持不变!专家称LPR仍有下降空间

每经记者:肖世清 每经编辑:陈旭

10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两项利率均同上期保持一致。

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月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2.75%。LPR是在MLF基础上加点构成,一般而言MLF利率未变,LPR则与之保持同步调整。

分析本月LPR不变的原因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是本月政策利率未发生变化;二是今年以来LPR已经多次下降,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正在显现,其叠加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三是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降低LPR虽有必要但并非当务之急。

多重因素致10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曾出现三次下调,8月LPR出现非对称下降,即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5月,5年期以上LPR曾单独下调15个基点,创下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今年1月,1年期LPR与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调10个、5个基点。

从今日公告看,截至目前LPR已经有两月维持不变。分析本月LPR未调整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LPR利率保持稳定,符合市场预期。”

他认为,9月金融数据反映国内纾困助企、稳增长政策效果明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明显改善,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数据显示居民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反映楼市销售呈现筑底回暖迹象;同时近年来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企业贷款利率不断创出有统计以来新低。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LPR保持不变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10月17日央行等额续做500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保持2.75%不变。LPR利率与MLF利率挂钩,在MLF利率未做调整的背景下,10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9月美国CPI和核心CPI涨幅均超出市场预期,通胀的全面性和黏性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升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上行至4%上方,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进一步走阔,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

三是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实施,9月金融数据明显改善,信贷有效需求回升,信贷结构优化。后续政策效果还将继续显效,短期内仍将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再度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

四是二季度以来,在供需有所失衡、存贷两端双重挤压下,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进一步加大。在8月LPR已实现非对称下调且效果正在显现的背景下,短期内LPR报价再次下调的动力不强。

市场对LPR报价下调仍有预期

本月LPR报价未下调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对此周茂华表示,LPR利率稳定,有助于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主要是实体经济融资“面、量和价”方面着力,稳步拓宽融资覆盖面,让更多受困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等获得融资。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挖掘LPR改革潜力,合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其是小微企业、制造业和基建等重点领域;合理引导中长期贷款,加大制造业、基建等项目支持,促进投资、带动就业,促进内循环,扩大有效需求,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持续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内部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和风控能力,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后续的预期,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后续LPR仍存在下调空间。

周茂华表示,当前国内物价温和可控、政策空间充足,银行盈利整体表现良好,资产质量稳健,这些因素都表明LPR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但未来具体的调整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复苏、实体经济融资和银行息差压力等整体情况而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为支持楼市尽快企稳回暖,在近期银行开始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带动下,年底前5年期以上LPR报价仍有下调空间。

董希淼认为,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两次对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进行调整,5年期以上LPR下降3次共35个基点,有助于降低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提振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但在部分地区,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仍然较为疲软,房地产市场未出现“金九银十”现象。因此,市场对5年期以上LPR下降仍有预期。

在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的情况下,预计年内LPR将下降10个基点左右,以进一步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