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8日讯(通讯员 张冶秋)2月17日(正月初八),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长沙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刘佳勇一行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部分医院春节假期值班值守情况进行了督导,并对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节日慰问。
首先来到湖南航天医院,刘佳勇直接走到门诊的分诊台询问了该院节日期间病患的就诊情况及分诊台主要工作职责,接到电话后赶来的医院负责人向刘佳勇介绍了医院春节期间的值班值守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随后刘佳勇到了ICU及神外病房察看了一起车祸患者的救治情况,并针对患者的救治进行了简短的座谈,要求医院全力救治患者,降低车祸给家属带来的损失和伤痛,同时感谢全院医护人员节日期间辛劳的坚守和付出。
第二站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刘佳勇直接来到门诊分诊台询问了相关工作情况,随后走访了儿科及产科病房,亲切慰问了在岗工作的医护人员,通过与值班领导院党委书记张树生等人的谈话问询,深入了解了医护人员的值班工作情况,了解到该院今年比去年同期分娩量有所增加的情况时,重点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要确保来该院就诊分娩的孕产妇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最后来到了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大厅,同时拨打了该院值班领导的电话,院党委书记谢元林一接到电话,5分钟就赶到了急诊大厅,刘佳勇从急诊、重症医学科走到了门诊和住院大楼,边走边了解该院春节假期的相关工作情况,得知假期期间工作一切平安时指出,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一旦这根弦出了问题,其余的成绩都将不复存在。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庞震苗 撰稿 | 重楼
如何通过新媒体打造新中医品牌?我想突出的三个字——新中医。
我本硕博都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的,是非常纯正的中医。但是在我20多年的临床和教学生涯里头,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中医不纯正了。我经常对纯正这两个字感到非常的疑惑,我今天想跟大家讲讲我对新中医的理解。
一、中医舆论环境现状
历史上,严复,鲁迅,还有李敖等人都曾经发表过一些让人记忆非常深刻的关于反对中医的看法。一直以来,类似这样的声音也不少。
但是现在在互联网上,比如说有很多的流量非常高的帖子,他们开始给老百姓宣传一种观念——中医治病很简单,比如说“当归加益母大姨妈回来了”,“白醋加益母赶走炎”,这些帖子的流量都是过千万甚至几千万。
但是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中医,我觉得这样的声音,比反对中医的声音更有杀伤力,越是夸大了中医,就越是让中医黑有机可乘。
然后还有一些新媒体号,他们的粉丝非常多,他们的主角就是白发苍苍的所谓的老中医,但事实上他们很多都是不靠谱的,这种做法是在毁掉我们的中医,毁掉我们这个行业。
在疫情过后,大家可能觉得中医在重回舞台,我们中医人觉得中医在防控疫情里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特别是作为广州人,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在国医大师邓老的指导下,中医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事实上对于外界来说却未必是这么认为的。
2020年11月,我在《江苏卫生系事业管理》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新媒体科普宣传影响力的一个对比分析。
虽然我们觉得中医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发出了很多声音,但事实上在我们把所有的指标进行比较以后发现,中医跟西医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西医不管是点赞量互动指数还是传播指数都是远高于我们的中医的,约为中医的两倍。
二、中医要主动发声
在网络时代影响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我时刻思考一个问题,我可以做什么?
作为一名中医,尤其是一名新中医,我们应该主动去发声,增加我们的话语权。如果我们都不发声,只是老老实实做好中医的本分工作,群众慢慢就会觉得中医默认自己是无效的,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到最后我们就不敢发声,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我很认同北京协和郎景和院士他讲过的一句话,“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中西医结合,厉害了!”这就是在向这个社会表达对中医的肯定。
中医需要发声,而且需要发出正确的声音,以防止我们现在社会最大的一个问题——劣币驱逐良币。如果我们不发声,那些伪劣中医就会把我们这些正统的中医驱逐出去,这一滩浑水就可能把我们的生存环境给搞砸了。
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关于中医中药都是安慰剂的说法,我觉得这非常过分,非常嚣张。事实上包括在疫情中,我们都可以证实到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是完全大于纯西医治疗的。
三、这个时代的医生需要IP
▌一、从社会需求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非常庞大而且非常现实的医疗需求和医学健康科普需求,社会医疗服务的需求量是在不断增大的,因为老龄化、少子化以及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需求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并且,健康科普的需求缺口也非常大。
▌二、从新媒体的可操作性来看
很多人会觉得搞新媒体一问三不知,太困难了。事实上,包括图文、微头条、中视频、短视频,现在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也不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拍摄和制作,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医生的创作难度,也让更多同行加入到为人民健康科普的行列。
▌三、从受惠群体的角度
做科普到底为了什么?我觉得做科普的终极意义是让我们的老百姓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个人医生,不用再杞人忧天,也不用再担心上当受骗。
比如说“宫颈糜烂会变宫颈癌,感染HPV病毒是得了性病”这些言论,包括什么私密护理都是大行其道,非常容易招揽生意,我们的女性患者很容易受骗。把这种情况纠正到正确的轨道上的责任人应该是医生,这个任务是不能够推脱的。
另外,门诊能看的病人数量很太有限了,但是通过新媒体去科普很容易就能制造一两千万的流量,这样就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群众,因此我觉得我们是有责任去做新媒体的。
很多人问我做自媒体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传递信息,建立服务层面的平台。信任感可以从弱关系开始,然后通过新媒体让认同你、喜欢你的人慢慢增加,有了知名度,有了信任感,治疗起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增加疗效。
四、你对自媒体有信心吗?
有同道也担心说,我是年轻的医生,不是专家,也不是大咖,我会有粉丝吗?答案是有的,只要你真诚,切切实实为他们着想。
消费者也是各种各样的,各花入各眼。我举两个例子,一位是“乔师兄”,其实他是刚刚从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的,现在却有500多万的粉丝,他就是非常普通的一个年轻小伙子;
还有一位叫“邱医生”,他是一个年轻的主治医生,但他的粉丝有600多万;还有“刘佳勇医生”,他有超过1000万的粉丝,而他只做瘢痕修复咨询这么一个事情;
还有北京著名小儿皮肤专家张文鹤,关注他的粉丝有2000多万,他的粉丝量是巨大,门诊也是踏破门槛。
五、我的新媒体科普之路
我的学生建议我一定要做新媒体。他们打了个比方,说现在做新媒体就好像30年前在广州的北京路买商铺一样,抓住流量就是抓住了机遇。他们说我根正苗红形象好,如果不做新媒体的话,就是放弃了一个广州北京路的商铺。
于是从2016年开始我就写文章,最开始单纯是写文章,到了6月份我参加了新浪的沙龙后,7月份我发布了第一条图文,到了2019年我开始发布短视频。再到后来我就要录制视频上镜了。
其实一开始我是非常拒绝录像的,因为我觉得很丢脸,于是就拒绝了很长的时间,我说我绝对不会发抖音的。
但是后来我的同学跟我说,庞老师你太傲娇了,你知道现在CCTV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都在抖音开号了吗?他们还给央视主持人的视频给我看,开头第一句就是“各位观众朋友没想到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见面了。”
最后我还是被说服了,我从今年2020年1月开始录制并发布视频。
2月份在疫情期间,我看到了我们中医人、中医药局为疫情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所有的媒体都不报道,我心里非常的着急。于是我就在抖音上上传了《我想说说心里话》这段视频。
虽然上传完只有一个小时就被抖音撤下来了(可能他们觉得很敏感),但是当天晚上这段视频就开始在微信上疯传,甚至推特等国外社交软件上都有。
很多同行给我发信息,说如果邓老还在世的话,看到我们中医界有人发声一定会很高兴。当时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头很触动,我也流下了眼泪。
我这两年做的新媒体,,主要在抖音快手APP上发表一些科普视频,我现在在经营一个IP——“庞教授说姨妈”。
比如说《老公的小蝌蚪能不能跑完全马拉松》,也就是通俗地讲解人工受精的理念,还有《什么叫膏方?》《绝经了,是不是担心排毒就排不出来了?》《大姨妈期间能不能吃雪糕?》
《没有子宫对同房的影响》《女人比男人老得快怎么办?》都有不错的阅读量。这已经证明了我们做科普能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能学到健康知识。
六、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该怎么做
我觉得品牌打造的核心就是要持续突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专业经验,这三部分加起来就等于你的人设。
新媒体的不同平台有不同的操作技巧,例如说图文创作类,我主要是写每次我出诊时的门诊故事,比如说子宫脱垂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不孕症的患者,当读者看到这些患者的故事时,总会有很多人处于类似的处境,会产生共鸣。
于是我就会在评论区搜集留言,然后做一个《庞教授每日答疑》,去解决她们最关心的问题。
接着我会为大家展示我的业余爱好,以及我们医院的一些科室活动,还有我获得一些荣誉的图文等等,大家如果不知道写什么素材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验,我自己还是很喜欢写这些素材的,并且读者们也是很喜欢看这些内容,因为很多东西对她们来说都是充满新奇。
重点是视频创作类,不过我并没有在视频上花很多时间,进而影响我的工作和科研。因为我每个月大概只录一次,每次录两个小时,我们会提前写好文案,每次大概录制30段视频,那么也就是说一个月只需要两小时的录制,按照一天发布一段视频的频率,就足够发布一个月了,这其实也不会给我的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
七、打造自媒体的6点经验
▌一、给IP命名
IP的命名不需要很高大上的,像大家看到的“乔师兄”、“邱医生说”这些IP都是很朴实的。我觉得命名一定要通俗易懂,但同时又要有个人特点,让人过目不忘,并且一定要将你的个人特点简单明了的表明出来。
还有就是全平台要使用同一个IP,也就是说抖音、快手、头条、微博等不同平台的账号要同一个名称,这样子你的IP才统一,才不会分散流量,减小品牌效应。
▌二、短视频是重点
我觉得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很多人都会和我之前一样,不太愿意露脸,不想录视频,怕丢人。但是我们要知道,原来像微博那样的纯图文类媒体已经被抖音快手等视频类的新媒体给取代了,他们的流量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所以我觉得图文要有,可以让一些铁杆粉丝深入地去了解你,但是短视频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的效率更高,传播面更广,它能以更高的流量为你吸引新粉丝,引起大家的关注,你的自媒体才能有后面的发展。
▌三、要持续更新
如果新媒体不持续更新内容,你的粉丝就不会继续关注你,慢慢的就会丧失兴趣。以我的经验,短视频要一天一更,图文类大概是三天更新一条。要通过持续更新去维持日常阅读量,维持关注热度,再时不时发布一些热点视频,热点文章,这样你的自媒体号就可以持续上升发展。
而且现在在自媒体发表文章和视频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以前写日记,只不过现在写日记更简单了,在手机电脑上敲几个字,或者用手机随手拍张照片,拍一段视频,稍微编辑一下就可以发布了。
▌四、IP的主体应为个人
譬如有很多医馆诊所的IP都是以医馆作为主体,也就是机构IP。
我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头探索,我发现对于个人来说,尤其是作为患者,他们更关注的是医生这个人本身,因为医生才是他们最后接触的对象。
因此个人IP更能实现我们的最终价值,并且只有个人的IP大家才愿意去更新内容,因为每一次更新内容都是与自己息息相关,就是在推广自己,都是为了自己获利,这就让我们有了积极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家诊所机构有3到5个高流量的个人IP,这个机构的流量自然而然就能被带动起来,这对诊所机构来说是最好的广告,因为这是自下而上的。
所以我建议医院和诊所都应该帮每个专家去打造他们的个人IP,最后把个人的流量都汇集成集体的流量。
▌五、要有微信公众号
虽然现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是最大的,但我还是建议各位中医师同仁千万不要忘了建立微信公众号,因为无论是头条还是抖音,这都是借助别人平台的流量,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平台封号的。
而微信公众号是你自己的,就能更稳定更安全。并且就目前为止,微信是最普遍、最有用户黏性的通讯工具,维持微信公众号也能更稳定地维持粉丝之间的牢固性。
▌六、IP形象
我们在设计IP的形象时,要有统一的风格。比如我们可以用穿白大褂的照片作为头像,再加上统一的视频封面,视频结尾有固定的话语,这样粉丝就会对你产生的固定印象,从而锁住你的人设。
实际上我在抖音上视频的封面就是固定的,然后我的图文“每天一篇科普门诊故事”,我都会放一个穿白大褂的照片,从而增加病人对我的信任感。我在每一条视频的最后都会说一句话:“关注庞教授的时候学点中医知识”。
于是当所有的图文和视频都按照这样的格式,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统一的品牌IP形象,这样就能让大家印象深刻,事实上在业界大家也是很认可这种做法的。
八、做自媒体的感悟
这几年做自媒体我领悟到四个字,就是“天道酬勤”。事实上,在这条道路上我确实是付出了很多。
大家都说做一份工作不容易,如果是双肩挑就更难了,但实际上我现在是临床门诊、教学上课再加上做科研三肩挑。虽然很忙碌,但是我觉得收获也是非常的丰厚的,这让我感受到了做中医的魅力和做中医的乐趣,我非常愿意坚持走这条路。
我认为到现在我也没有忘记我做新媒体的初心,作为一个妇科医生,我就是希望天下的女人都可以健康美丽,并且能够远离那些有意无意专骗女人钱的不法黑心商人。
另外,作为一个中医大夫,我想坚持分享中医的知识,分享中医的精神、哲学,推广我们真正的中医中药,以免被一些中医黑和一些江湖骗子毁了我们的中医。
中央在阐明了《健康中国战》和《健康中国行动2030》以后,今年又推出了《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简称《健康促进法》。
里头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承担健康促进的职责,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医疗卫生人员还有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时候,都应该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这是明文确定医务人员今后要增加这么一项工作。
马云说过,“未来的30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30年”,80后、70后、60后都要使用互联网,也就是说大家都有可能在新媒体上碰到我们的新中医。
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工具,为我们的人民群众进行卫生健康科普,去弘扬我们的中医文化,推广祖国医学。我们永远都不需要担心做新媒体可不可行,因为做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业永远不会缺乏市场。
庞震苗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中医妇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南方优秀教师,主编及参与出版专著10部,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医学院、中山大学政务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会办中医政策研究 “十三五”课题组专家。
2016年主编出版《社会资本办中医启示录》一书,是国内系统论述社会办中医的第一人。广东卫视多栏目特邀中医专家;近年来坚持健康科普,在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庞教授说姨妈”专栏拥有粉丝超400万,让超过8000万中国女性从庞医生健康科普中获益。
I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口述/庞震苗,2021年发布于医馆界公众号,转载需授权。
· END ·
编辑|重楼 视觉|花椒
在所有的实体肿瘤中,骨与软组织肉瘤是相对罕见和特殊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实体瘤1%,但病理类型非常复杂,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
骨与软组织肉瘤包括原发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肉瘤两大类,但由于两者均来源于间叶系统,因此都属于运动系统的原发肿瘤。
对于这类肿瘤,相信病友们还有很多疑问,因此,全球肿瘤医生网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刘佳勇博士为大家解答患者最关心的十大问题。
名医有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肉瘤专家--刘佳勇刘佳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及专长:骨与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软组织肉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CSCO黑色素瘤委员会委员;
CSCO黑色素瘤青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化放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委会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肿瘤整形分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转移性骨病MDT协作组委员。
《中华肿瘤防治》青年编委,《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
揭秘“深入骨肉的痛”!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最关心的十大问题01
如何判断关节,皮肤肿块是不是恶性肿瘤?
皮肤和骨与关节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其实和其他肿瘤的特点是一样的:
首先,骨与软组织肿瘤也是失控性生长,因此所有的骨和软组织的肿瘤都会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其次,皮肤的恶性肿瘤因为表现的更加的外在,因此更容易被发现,除了有持续增大的趋势,还表现为皮肤肿瘤表面的色泽,质地的变化。比如皮肤的黑色素瘤,可能会表现为颜色不均、边界不清楚、范围逐渐增大另外还有一些会出现表皮的破溃;
最后,对于骨与软组肿瘤,因为在体表看不见,通常位置比较深,而且边界触摸不清最显著的特征是持续性增大。另外需要病友们特别注意的一点,软组织的肿瘤通常不会伴有明显的疼痛,因此是一种无痛性的逐渐增大的肿块,大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
02
目前骨与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有哪些?
骨与软组织肉瘤分为两大类: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骨肉瘤最常见的包括经典的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瘤,骨髓瘤,淋巴瘤等等。
软组织肉瘤的类型更多,目前已知的有60种以上的亚型,比较常见的包括: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
03
成人和儿童高发的骨与软组织肉瘤分别是哪些?
骨与软组织肉瘤跟年龄有很大关系。
儿童多发的肿瘤有很明确的特点,比如骨肉瘤主要发生在10~20岁的青少年,其他的骨肉瘤和尤文肉瘤也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发病年龄更轻一些;
软组织肉瘤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包括横纹肌肉瘤,尤文氏肉瘤以及原始神经外培层瘤。另外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年轻的女性;
滑膜肉瘤在20岁到30岁之间是一个相对高的发病年龄;
另外,大部分软组织肉瘤好发年龄都是在四五十岁以后。像最常见的一些亚型比如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等以及软骨肉瘤也是好发于一些中老年的患者。
04
骨与软组织肉瘤就诊时要做哪些检查?
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检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原发部位的检查。最基础的是X光片,判断肿瘤的大置和破坏形式;另外需要做一个CT,判断病灶的范围;第三个很重要的检查需要做一个局部的核磁,目的是更清楚的判断肿瘤的边界,以及是否合并早期跳跃的转移灶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转移灶的检查,判断分期。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因此肺部的CT是必不可少的检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患者做全身的PET ct检查,这样分期更明确;软组织肉瘤的检查相对特殊,核磁的分辨率更高,因此更强调核磁的检查;另一个比较方便的检查方式就是B超,对于软组织肉瘤的分辨率也比较好,也没有什么损伤,因此软组织肉瘤首先的检查是B超和核磁。
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所有的骨与软组织肉瘤,在治疗之前都会进行活检,软组织肉瘤通常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骨头的肿瘤一般选择CT引导下穿刺活检,判断病理类型。
05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早期表现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对于骨肿瘤最常见的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临床表现大部分为骨与关节,尤其是四肢,膝关节周围的伴有疼痛的肿块,并且这种疼痛会呈现加重趋势,尤其是夜间的间歇痛,到了后期会非常明显。除了疼痛,另外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进行性的肿块增大,骨肉瘤主要表现在关节周围,尤文肉瘤主要在长骨中段。
对于软组织肿瘤,发病更隐匿一些。一般表现的出来的是一个无痛性一个包块。尤其是一些位置比较深在的一些软组织肉瘤,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发现的时候,肿瘤已经在5公分以上。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间歇性增大的趋势。软组织肿块长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一些肢体肿胀和疼痛的症状。
06
原发性的脊椎瘤跟转移性的脊椎瘤在治疗上有什么差异?
原发性的脊椎瘤跟转移性的脊椎瘤在治疗上存在比较大差异,主要是治疗理念的不同,与肿瘤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原发性的脊椎瘤通常患者来就诊的时候大部分患者还没有出现转移,这些患者有机会彻底“治愈”,对于这类肿瘤,治疗的手段更积极。首先局部的手术切除要更彻底,做到整个肿块切除;其次是一些特异性的抗肿瘤治疗,包括放化疗。
而对于转移性脊椎瘤,顾名思义,是从其他部位转移到骨头上的,因此这些患者都属于晚期患者,通常也不止一个转移灶,会有很多其他的转移灶,治疗的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及一些缓解症状的姑息治疗。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如患者有非常非常明显的疼痛,或者有截瘫的风险,或者有压迫神经根的表现(剧烈疼痛症状)等,是有必要进行手术干预的。
07
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有哪些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首先是手术。软组织肉瘤可以单纯做肿瘤的切除,一部分患者涉及到肌肉或者是皮肤的重建,骨肿瘤的手术涉及到骨与关节的重建,椎体肿瘤的切除涉及到椎体的固定等等,这都是我们科室擅长的。
第二,是系统性的放化疗。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包括靶向和免疫疗法。
08
目前骨与软组织肉瘤在国际上的治疗有哪些进展?
近两年,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出现,骨与软组织肉瘤也取得了很多进展。骨肿瘤的进展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骨肿瘤的患者化疗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新辅助化疗的应用,能让70%左右的患者获得五年长生存。
软组织肉瘤对于传统的化疗敏感性远低于骨肿瘤,因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进展相对较多。
靶向治疗目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抗血管生成类的抑制剂,常用的安罗替尼,培唑帕尼,瑞戈非尼,卡博替尼。另一类是针对细胞信号通路的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比如针对CDK4/6的抑制剂帕博西利,针对mTOR的抑制剂依维莫司和替西罗莫司,针对ALK的抑制剂克唑替尼等等。
免疫治疗在软组织肉瘤的一些亚型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比如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未分化的多形性肉瘤,粘液纤维肉瘤,皮肤血管瘤,在美国NCCN指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治疗方案推荐。
09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预后如何?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预后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骨肿瘤来说,由于新辅助治疗的开展,整体预后都是不错的。在新辅助治疗出现之前,即便是一个肢体骨肉瘤做了截肢,整体的五年生存率也不到20%,新辅助治疗的开展,让五年生存率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达到了60%~70%以上!
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分期。也就是说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局部肿瘤病灶的大小,以及是不是有转移。
第二个因素,是否进行了规范化治疗。
对于软组织肉瘤来说,第一个因素是分型。因为亚型很多,因此预后相差很大。比如高分化的脂肪肉瘤,预后非常好,如果发生在肢体,手术后80%以上都能达到临床治愈;而对于滑膜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这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即使是做了规范化治疗,预后也会比脂肪肉瘤差。
第二,病理分级。同类亚型的软组织肉瘤,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第三,还是规范化治疗。比如,治疗前先做穿刺确诊病理而不是做非计划性的切除,治疗结果会存在很大差异。
10
骨与软组织肉瘤获批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有哪些?
骨肉瘤获批的药物比较少,NCCN指南推荐的是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国内CFDA目前还没有获批的药物。
软组织肉瘤的靶向药物相对较多,美国FDA最早批准的是培唑帕尼,国产的类似药物安罗替尼。
其他的药物是一些跟亚型相关的特异性药物:比如伊马替尼用于皮肤隆突性纤维细胞瘤;CDK4/6抑制剂帕博西利用于脂肪性肉瘤;Tazemetostat治疗INI1缺失上皮样肉瘤的治疗;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用于mTOR通路异常的软组织肉瘤治疗。
免疫治疗的药物对于骨肉瘤的有效率不足5%,指南中仅推荐MSI-H的骨肉瘤;对于软组织肉瘤,指南推荐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未分化的多形性肉瘤,粘液纤维肉瘤,皮肤血管瘤可以接受免疫治疗。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展望
骨与软组织肉瘤由于病理分型复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存在巨大挑战。另外,儿童、青少年或青壮年是肉瘤的高发人群,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期待国内和国际上能有更多的新型药物方案出炉,给患者带来更对的选择和希望!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