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星空是迷人的,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宇宙边缘那无尽的秘密。生命的璀璨星辰就漂浮在那片深邃的夜空中,每一颗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象征着我们各自的梦想和希望。
正是夜幕的深沉,让天空的星星显得更加明亮。每当感到孤独或失落的时候,仰望星空,可以感受到那远在太空中的温暖。心灵在宇宙的边缘漫步,寻找着属于生命的闪光。
与另一个心灵相遇,就像天空中的星星相互辉映,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光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当两颗星互相照亮,就能在默默的交流中,勾勒出美丽的情感画卷。
夜晚的寂静,正是最好的对话时刻,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也倾听彼此的心跳。这样的时刻,即使没有语言,也能深深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让我们一起在宇宙的边缘找寻生命的星辰,让心灵在互相呼应中找到彼此,一起在这漆黑的夜空下,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美丽画卷。
在科学的世界里,数字的功能是计算,秩序严谨,职司分明。在人类心灵的世界中,数字的功能是表义,经过“神化”后成为“玄数”、“虚数”、“天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数字又代表了什么?
0——无极无极意为无边际,无穷尽。《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荀子·修身》:“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在古代哲学范畴。无极亦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1——太极《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人认为,“一”不仅是数的开始,是万物之始,而且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周易·系辞上》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旨在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中国古代哲学对“一”推崇倍至。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用数来认识和阐释宇宙起源的先哲之一,在《老子》第四十九章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他的天地始于“道”、万物之本生于“一”的观点。
2——两仪、阴阳《说文》:“二,地之数也。从偶一。”《汉书·律历志》:“地之数始于二。”《周易·系辞下》:“天一地二。”《乾坤凿度》:“地数二。二者,有偶也。”这几处引文都表明了古人对“二”的哲学认识。
《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两仪是阴气与阳气的合称,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3——三才三的发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抽象思维。中国古代哲人们以“三”的最初原始观念为内核,在其外部又包裹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儒家经典《易经》的符号体系就是建立在“三”及其倍数“六”的基础之上。
《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三才,即天、地、人。这三类物质皆包含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4——四象先民最初可能从对东南西北的方位识别中,逐步建立起四方、四时乃至四象等自然观念,并无一例外地加以崇拜。
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二十八宿,由于不好记忆,便将其分为四部分,以动物的形象代替,称为四象,也称四神、四灵。
5——五行《说文》曰:“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交午也。”何谓五行?《尚书·洪范》解释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而据近人刘节考证,《洪范》出于战国末期,当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们把五行与阴阳、日月星辰、乾坤八卦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为五行学说,渗透于天文、历法、医学等各个领域,盛行于汉世,从此五行才变得神秘起来。
6——六合六合,一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二指古代用于记时、记月的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历来人们认为“六”是个象征顺利的数字,也因为《易经》的坤卦有三个阴爻“- -”重叠而成,是三个“六”组成的纯阴之卦。《坤传》:“坤道其顺乎。”《说卦传》;“坤,顺也。”坤卦代表了顺利,重叠的“六”也就代表了顺利,所谓“六六大顺”是也。
7——七星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即北斗星。北斗七星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8——八卦《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画出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9——九宫九宫是古代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指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不动,为坐山。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空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宇宙中分布着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恒星,其中最著名和熟悉的就是太阳。你们知道恒星寿命最长有多久吗?
恒星的十大基本特征及寓意
1、恒星作为一颗能自身发光的球型等离子体,其年龄在50万-1万亿年之间,质量最小的恒星寿命最长,存活时间可达一百万年,反之亦然,恒星质量越大,演化的越快,其寿命也就越短。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恒星在逐渐漂移,聚集在银河系周围。
2、“行星”是来自希腊的一个词,意思是“漂泊之星”。一颗恒星一旦能量开始产生减速,就会被认为正在死亡,尽管一颗恒星通常需要大约40亿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冷却下来。
3、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研究了北极星,认为它掌握着永恒运动的秘密。古希腊人认为恒星和所有其他天体每天围绕地球自转。氢弹中发生的核反应与恒星的燃料反应是一样的。
4、猎户座星云中有足够的物质能产生10,000多颗恒星,每天约有2.75亿颗新恒星在宇宙中形成。所有的恒星都是由相同的基本成分组成的:氢和氦。
5、宇宙中每五个太阳系中就有三个星系的中心有两颗恒星,而不是只有一颗恒星。恒星不包含固体质量,而是气体和等离子体的组合。
6、一颗恒星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死去,以至于天文学家还没有观察到一颗完全死掉的恒星。对于人类来说,星星是闪耀的,是进步和自我超越的永恒象征。
7、脉冲星似乎是最闪烁的恒星,非常密集,并且在不断跳动,它们也被认为是旋转的中子星。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考虑到它的化学成分,天文学家们假设,如果你能尝到产生在太阳星云中的尘埃,它的味道就会像覆盆子一样。
8、由于太阳在恒星中的大小和温度都相当平均,著名的宇宙学家卡尔·萨根称它为“平庸的恒星”。银河系与邻近的仙女座星系处于一个巨大的碰撞过程中;这两个星系将在大约40亿年内碰撞形成一个巨大的星系。
9、2011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团队发现了一颗能发出奇怪光的恒星,在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未能找到这一现象的自然解释后,许多科学家和外行人都开始推测,这颗恒星是由外星文明建造的巨型结构围绕其轨道运行的。
10、当你用肉眼仰望夜空时,你看到的每一颗恒星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和它所包含的恒星平均有136亿年的历史。银河系中的大多数恒星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意味着我们的星系基本上是一个扁平的圆盘,宽10万光年。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恶化,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湛蓝的天空和满天星辰了。
依稀记得在四五岁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夏天的时候每到晚上都会停电,没有了电风扇,炎热的夏天根本没有办法在房间里待,于是一家人拿着凳子,扛着凉席就到村头纳凉。
大人们拿着扇子驱赶着蚊虫,孩子们则聚在凉席上玩耍。没有了电视机,也追不上当时最喜欢的动画片,唯一能够打发时间的,就是躺在凉席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听大人讲着满天星辰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天上的星星月亮
在孩提时的记忆中,天上所有会亮的东西都有它们的故事,日月星辰不计其数,便从大人口中听到了数不清的故事。
日是太阳,是日月星辰中最厉害的,它能够自己统治白天,而月亮和无数的星星因为打不过它,只能到了太阳休息的时候,才能够出来玩耍。
然而在所有的故事中,只能够听到太阳、月亮和满天星星的故事,关于日月星辰中的“辰”,到底是个什么却一直没有听到过。
以至于孩提时的我一直在想,日月星辰中的辰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和太阳打架的时候它不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太阳统治白天
等到后来慢慢长大了,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才知道原来我们所说的日月星辰应该读作日、月、星辰,日是太阳,月是月亮,而星辰则是夜晚时的天空。
星辰中的星说的是星星,而辰则是说的夜晚时天上的黑色,如同帷幕一般的黑色铺盖在天空上,才能显现出微微发亮的星星。
当然,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真的有一张巨大的黑幕将天空遮盖住,之所以天空是黑色的,是因为我们身处地球的位置到了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
白天的天空因为太阳光透过大气层,导致太阳光出现了散射,蓝色作为短波段中能量最大的光,将天空渲染成了蓝色。而到了晚上,没有了强烈的阳光照射,我们就能看到那些被阳光遮盖住的星星。
然而宇宙里面充满着灰尘,导致于这些不逊色于太阳的星星发出的光被遮挡住了,这也就形成了日月星辰中的“辰”,也就是遮盖住天空的黑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夜空中被阳光遮盖住的星星
辰字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在《尚书·尧典》中曾提到当时尧命令羲与和,计算日夜的时间和年的时间,推算出一个规律并且制定成了历法,并且将制定的节令传达给所有人。
这就说明在尧时期,就已经有了星辰这一个称呼,并且开始根据星辰运行的规律来对时间进行规划。
正是因为我们的时间都是从星辰上统计出来的,所以我们对于时间上的称呼也用到“辰”字,也就是古代使用的“时辰”。
中国自从古始对天象进行观测,就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纪元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干支纪元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相互配对之下能够组成六十个单位。
这套纪元法时至今日依旧在使用,就比如说今年是2020年,也是庚子年。而辰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五位,代表着万物开始慢慢苏醒,大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天地间不断生出阳气,一天的时间马上就要过去一半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干支纪元法
在一天之中,辰所对应的时间是上午的七天到九点,也正是因为如此,辰在古代的时候也代表着清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晨”,是“辰”字的扩展字。
而且辰还是“蜃”字的本体,在象形文字上,辰本身是用来描述贝壳一类,后来辰字被赋予的含义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区分,人们在辰字下面加了一个虫,专门用来代表贝壳或者蛤蚌。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主要依靠农业生存,而星象和农业息息相关,所以中国对于“辰”的感情非常深厚,慢慢的辰字发展成为了“日月星”的总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星辰一词直接代指天上所有的天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现在流传世界的中国文化,这也都是从十二地支上延伸出来的。在十二生肖中,辰和龙是相对应的,这也意味着辰字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唯有辰字才可以和十二生肖中的龙相匹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古代的时候,辰还可以用来代替帝王的名字,就比如说谢庄曾在《歌太祖文皇帝》中曾写道:“唯天为大,维圣祖是则,辰居万宇,缀旒下国。”
辰字本身就有非常美好的寓意,我国古代的诗词中也常常能够见到它的身影,尤其以《诗经》为最,其中“辰彼硕女,令德来教”中的辰字就代表着美善。
而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常常能够见到辰字的身影,辰字在名字中有着帅气英俊、聪慧清雅的寓意。而辰字还代表着北极星,比如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辰也是二十八星宿之中的心宿,比如说:“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辰也代表着时间,比如说良辰美景“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有的时候辰也代表着逢时,比如说:“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十八星宿
辰虽然有着诸多的寓意,但是在大部分时候还是用来统称“日月星”这三种天体,在《左传·桓二年》中曾提到:“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在《康熙字典》中其注释为:“日照昼,月照夜,星运行于天,昏明递匝,民得取其时节,故三者皆为辰也。”这也是我们最常用到的辰字的含义。
不得不说,辰字的含义是真的多,光是在康熙字典中就有十一种之多。
如果要把古今所有辰字的含义都加上的话,光是辰这一个字的含义,就有二十多种,地名、星名、动词、名词数不胜数,甚至于就连古代的时候一些术法都可以归到辰字中。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