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带湖在哪 带湖字的城市

发布时间:2024-06-14 16:51:24作者:陪你演戏来源:网友整理

带湖在哪 带湖字的城市

本文目录一览:

辛弃疾闲居带湖,写一首《踏莎行》,十句话用十典故,充满了讽刺

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罢官后到上饶带湖一带隐居。他在事先修好的房子附近开辟了菜园子和稻田,准备犁田躬耕。闲来无事,又把前人经书中的句子用来填了一首词。

他刻意把孔夫子的圣人之言,填进“小艺”、“末道”的词作当中戏说人生。表面上是在讽刺孔子,其实是苦中作乐,进行自嘲。因为他的号是“稼轩”,所以这首词题为“赋稼轩”。

一、《踏莎行·赋稼轩》赏析

《踏莎行·赋稼轩》——南宋·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词作意译:做人懂得进退存亡之道,不失正义就对了。得到君主信任,我就出仕;得不到信任,我就隐居。

退居田园,像樊须一样,当个农民。以一根横木作门梁,在简陋之处安身。每天看着夕阳西下,羊牛结队归来,自得其乐。

不要学孔子四处游说,兜售学问。因为得不到重用,只能黯然离开卫国。途经宋国时,还差一点被桓司马截杀。结果他只能化装逃跑,东躲西藏。

像古代的长沮、桀溺二位隐士一样,各自拿着工具,并肩在田里劳作不是很好吗?孔丘先生为什么不学他们,偏要把自己搞得这样栖栖遑遑?

本词上下两阙共十句,用了十个典故,上阙写自己归隐上饶之后,追求的是一种符合圣贤之道的生活。“日之夕矣牛羊下”,颇有一种王维笔下的“夕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味道。

下阙则是通过对孔子当年失意后离开卫国,被人追杀的描写,来反衬自己归隐的正确性。最末的几句,看似对孔子的行为充满调侃与讽刺,但是事实是奚落那个“一心要从政”的自己。

这一首词作于淳熙八年,辛弃疾被罢官之初。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一次归耕,是他往后二十多年隐居生涯的开始,因为在朝中的知音和两任靠山都倒了台。

辛弃疾的内心已经意识到,他在政治上是孤单的。假如他仍然一意孤行的话,立马就会和孔子当年一样,整日栖栖遑遑、甚至像丧家之犬一样被人追杀,东躲西藏。

于是他时常填词、写文章嘲笑自己的“不智”。奈何天性使然,终其一生,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与打击,他还是原来的那个辛弃疾。

洪迈《稼轩记》中说:辛弃疾当年隐居的地方,在信州郡治(江西上饶),北面一里外的一处空地上。那里三面都有墙,另一面靠着一条湖,就是带湖。

早在辛弃疾第二次担任江南西府安抚使时,就在那里盖了百余间房子,置备了菜地,随时准备回家种田。当他就给自己的新居起了一个名字叫“稼轩”。可见他对自己在朝中受到的排挤,早有预见。

二、词中的十个典故

“进退存亡”出自《易经·乾文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是先贤的为人之道。

“行藏用舍”,典出《论语·述而》里面孔子的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人小请学樊须稼”是化用《论语·子路》中的一个故事。樊须是孔子的一个徒弟。有一天,他来问孔子应该如何种庄稼。孔子说,这种事应该去问老农。

樊须又问孔子应该如何种蔬菜,孔子说,这种事应该去问菜农。樊须听了孔子的话,就离开了。孔子认为要治理国家,学习经典礼仪和道德规范就好了,干什么要学种庄稼呢。

于是,孔子说樊须是一个“小人”。意思是樊须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不是治理国家的人才。辛弃疾在这里把他的意思反过来,偏要说:当樊须一样的“小人”,去种田也很好。

“衡门之下”出自《诗经·陈风·衡门》。“衡”就是“横”,指的是门上的横梁。代指居住在简陋的屋子里面。

“日夕”一句出自《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本来是指女人思念丈夫归来的诗。在这里,辛弃疾抛弃了原诗中的含义,用了它字面上的意思。把夕阳下面牛羊归来,当成了一幅风情画。

下阙“去卫灵公”出自《论语》。是指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来到卫国,卫灵公不问他如何用礼仪来治国,却问他怎么打仗。他感觉再呆下去没有意思,于是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遭桓司马”的典故见到《孟子·万章上》。孔子当时在各国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宋国的桓魋反对他的学说,却眼见他的影响力日增,连自己的亲弟弟也成了孔子门生。于是心中不服,趁他路过宋国的时候想要杀害他。

“东西南北之人”出自《礼记·檀弓上》里面孔子对自己的说法。他形容自己一直周游列国,漂泊不定。

“长沮”一句出于《论语·微子》。某一天,长沮、桀溺两位隐士正在耕种。孔子和学生路过。孔让学生子路前去二人,哪里有渡口可以过河。

二人得知问路的人是孔丘,就对子路说:你问渡口在哪里?滔滔江河,天下泛滥,这乱世谁也不能改变。你们与其跟着这个四处逃跑的孔子,还不如跟着我们二人,在乡下耕田隐居。

最后一句典出《论语·宪问》,是一个叫微生亩的鲁国人对孔子的问话,问他每天四处忙碌是为了什么。

结语

过去有人批评辛弃疾填这一首词,是在故意“吊书袋”卖弄自己的才学。其实,辛弃疾一生填过的词很多,不用典故的比用典故的更加出色。他创作这种集经词,只不过是为了消磨时间罢了。

辛弃疾在这一首词中用的十个典故,没有一个是出自生僻冷门的书籍。《诗经》、《论语》和《周易》都是当年书生必读,早就被他背了个滚瓜烂熟了。

辛弃疾这首词表面上是在讽刺孔圣人,但是自题“赋稼轩”,已经说明了他是在讽自身。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干呢?

用一句现代话来描述辛弃疾当时的矛盾心理,那就是——道理我都懂,可我还是想要收复失土,打回山东老家去;否则,当初我何苦要“南归”。

“飞花令”——湖,26句诗词名句赏绝美“湖景”

话不多说,重点看图文。静下心来,欣赏古诗词中的绝美“湖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一日胡上行,一日胡上坐。一日胡上住,一日湖上卧。——袁宏道《西湖》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看通鼻观幽?——张云敖《品桂》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二》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太平湖畔太平街,玉谷春深葬夜来。——《无题》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狭。——白居易《杭州春望》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杜牧《遣怀》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一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苏轼《减字木兰花》

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王雅登《十锦堂》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苏轼《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苏轼《淮上早发》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苏轼《游道场山何山》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苏轼《南康望湖亭》

26首含“湖”的古诗词名句读完了,是不是蛮赏心悦目的。诗词的一大作用就是带你领略你没有见过或没有察觉到的美景。《中国歌牌》——诗词纸牌游戏,仿《小仓百人一首》歌牌制作,背诗又好玩,欢迎了解。

辛弃疾,一个热衷跟自然对话的有趣灵魂

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些诗词大家,总是常读常新的。近来翻书,又发现了辛弃疾非常有趣的一面!

知他有“词中之龙”的盛名,知他有直捣敌营手擒叛徒的骁勇,知他有“欲说还休”的愁绪,知他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知他有“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未酬壮志,可是,你见过比他辛弃疾更爱跟山水花鸟万物生灵对话的词人吗?

《辛弃疾十首

“山水对话”词作趣解》

“我,辛弃疾,今年四十三岁,

愿与鸥鹭白鹤结为同盟,

无论福祸、贵贱、疾病,

都不能把我们分开。”

交友观大气、浪漫、开阔至此!

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是闲适,是淡泊,是桀骜,

是风也投入雨也投入,令他们一见如故。

01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出自《水调歌头·盟鸥》

注:翠奁(lián),翡翠镜匣,形容带湖水清碧明澈。

好家伙,喝醉了,

耍酒疯欺负一棵松树,

问人家“你说说,我醉成啥样了”。

可能碰到的是迎客松,

以为松树伸手要来扶他,

踉踉跄跄,还不耐烦用手一推说,

“一边儿去”!

02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出自《西江月·遣兴》

这算得上辛弃疾与李清照的梦幻联动了,

是他效仿李清照写就的。

之前不是说他有鸥兄鹭弟了嘛,

这位“自来熟”再碰见白鸥,

就怪人家在天上盘旋,

不肯前来亲近他了,落寞地问,

“以前咱不是已经拜把子了么,

你是不是新来的?

怎么着,另有什么话要讲?”

03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出自《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稼轩居士的想象力也是一绝!

云海把山遮住了,

在他那里,是浮云在淘气作怪,

“什么人在半夜时分

把我看熟的青山推走了?

扎堆的浮云,不要装作若无其事,

我猜一定是你们干的。”

在搬来此处之前,辛弃疾心爱的

带湖居所刚毁于一场火灾。

莫失莫忘,当生活出招,

我们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化之,

还有“且喜青山依旧住”迎之。

04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玉楼春·戏赋云山》

⛰️

逛啊逛,游到景点“南岩”了,

惊于这鬼斧神工的山势,

“社牛”辛弃疾一边叹,

一边拍了拍仙人洪崖的肩膀问道:

“这千丈翠岩如此奇特,

是哪个神仙削的吖?”

洪崖仙人:[黑线]

05

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依旧是西风白鸟,北村南郭。似整复斜僧屋乱,欲吞还吐林烟薄。

出自《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十万个为什么·辛”又上线了!

满地元宝,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可贵的是,

在一个容易“自以为看穿一切”的年纪,

他还对万事万物保持探究好奇的热情,

一口气问了月亮九个问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赞道: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

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是穿越千年的神悟,

也是勘破生活依旧少年的神悟。

06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注:一气九问,这九问依次是——

第一问:天快亮了,月儿你悠悠西行,将去向何方?第二问:是否西天别有人间,你从这边向西落下,又从那边缓缓东升?第三问:天空那样浩渺无边,是否凭借浩浩秋风推动你运行的?第四问:你像一面无根的飞镜,是谁用绳子将你系在天空中?第五问:你那月宫里的嫦娥一直没有出嫁,是谁把她留下的?

第六问:听说你是从海底升起又落回海底的,这是真是假?第七问:如果你真是从海底出来的,那么你的玉殿琼楼怎会不被纵横万里的长鲸触破?第八问:月宫中的虾蟆固然会戏水,怎么那不识水性的玉兔也能自由沉浮?第九问:如果说月亮上的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一轮圆月为什么又会渐渐变成弯钩?

写这首词时的辛弃疾已经54岁了,

入山见山秀美,便言说,

“青山喜我归来,才显得格外秀丽,

还派遣云水花鸟迎我悦我。

可能山神也嫉妒我这个酒圣诗豪了,

嘲笑我‘头发都白了,回家种田去吧!’”

初读以为他自恋自娱自乐,

再读得其自解自嘲之意。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又名应作:

《论被弹劾罢官可以写得有多清新自然?》

07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出自《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注:期思,江西一地名。卜筑,选地盖房。

“人们总说头发变白,是因为愁的,

若真是这样,那我辛弃疾

可要好好逗逗长满白羽的沙鸥了,

‘你这小小沙鸥,一身白一身愁,

竟是世间最为烦忧的了。’”

天地一沙鸥,

无所依无归途,是愁,也是他。

青山似万马奔腾,

在茫茫烟雨中迷了路,是愁,也是他。

08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如果要去往的世界,

令他不能做自己,

他才不会人云亦云,点头哈腰,

被罢黜时,

他自己辟出一个世界:

鸥鹭为盟,松竹为友,花鸟为亲。

有人统计,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四十年,

近二十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

而断断续续被起用的二十多年间,

又有三十七次频繁调动。

可一旦得到为国为民效力的机会,

辛弃疾,总是要有所作为的。

09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

这是稼轩居士的得意之作,

纵落笔时已年过六旬,

仍有惊世之语。

丰子恺说,

唯有聪明之人,能不屈不挠,

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

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木心也说,

人从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毋庸置疑,他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也不失为一位了不起的生活艺术家。

10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注:意溪山欲援例者,意为,我想溪山见我给其他园亭都写了词,叫我也照例给“停云堂”写一首。

图丨视觉中国

监制丨李浙

编辑丨王若璐 校对丨高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