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导语:
老话说:“发不发,就看六月二十八”,什么意思呢?六月二十八是啥日子?有什么说法吗?
当前,正值大暑时节,即将迎来立秋节气,眼看农历六月就要过去了,现在已是农历六月下旬,眼看二十八就到了。老话说:“发不发,六月二十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我是畅谈生活点滴,一起来看看。
老话:“发不发,就看六月二十八”,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俗语,也是在过去农耕时代,总结积累的生活经验,在当时没有准确天气预报的年代,人们往往依靠这些农谚俗语指导生产生活,是从事农业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的依据。
老话:“发不发,就看六月二十八”,是整个俗语的第三个部分,整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说:“六月十三,道不干;淹不淹,六月二十三;发不发,六月二十八。”是针对农历六月下雨情况的总结,更是人们对雨季雨水多发的归纳。
综上所述,这句谚语说得很明白!到了农历六月十三,一般情况下,雨水较多,道路不干;等到了六月二十三,是个雨节,多是暴雨降临,淹不淹就看这天;再等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八,就知道今年还发不发大水了!
看看农历六月二十八是什么日子?而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八,也就是夏季就要过去了,即将迎来天高气爽的秋天。我们看看2021年六月二十八是什么时候?今年的六月二十八恰恰是8月6日,立秋节气的前一天。过了这一天,就是立秋节气了,也就慢慢进入秋天。
我们发现,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八,已经是夏末秋初,也是雨季的结束,等到了秋天,将是干旱少雨的时候,秋老虎将出现,温度咄咄逼人。
可见,如果农历六月二十八这天下雨,多是暴雨降临,容易发大水,甚至引起洪涝灾害。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难得有什么说法吗?
为什么“发不发,就看六月二十八”。农历六月,多是暴雨频发的季节,尤其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从南向北,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刚刚结束的强台风“烟花”,大家还记忆犹新吧!从南向北,一路北下,给全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都来了大风暴雨,阴雨连绵,断断续续10天左右。
可见,到了农历六月下旬,仍然会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随时还会出现强台风,而且会带来大风降雨,造成大范围降水,甚至造成洪涝灾害。因此,这个时候,虽然到了夏末秋初,但还是雨水频发的季节,甚至出现强降水。
可见,老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人们往往根据天气变化,经过长期观察,形成了脍炙人口谚语,用来预测天气变化,指导生产生活。
“发不发,就看六月二十八”,夏季就要过去,当年发不发水,就要最后看六月二十八这一天了。这即是预测雨水降临,也是提醒人们,还有注意防洪防涝,不能掉以轻心!
2024年日历表(含农历)
2024年1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元旦 | 2 廿一 | 3 廿二 | 4 廿三 | 5 廿四 | 6 小寒 | 7 廿六 |
8 廿七 | 9 廿八 | 10 廿九 | 11 腊月 | 12 初二 | 13 初三 | 14 初四 |
15 初五 | 16 初六 | 17 初七 | 18 腊八节 | 19 初九 | 20 大寒 | 21 十一 |
22 十二 | 23 十三 | 24 十四 | 25 十五 | 26 十六 | 27 十七 | 28 十八 |
29 十九 | 30 廿 | 31 廿一 |
2024年2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廿二 | 2 廿三 | 3 廿四 | 4 立春 | |||
5 廿六 | 6 廿七 | 7 廿八 | 8 廿九 | 9 除夕 | 10 春节 | 11 初二 |
12 初三 | 13 初四 | 14 情人节 | 15 初六 | 16 初七 | 17 初八 | 18 初九 |
19 雨水 | 20 十一 | 21 十二 | 22 十三 | 23 十四 | 24 元宵节 | 25 十六 |
26 十七 | 27 十八 | 28 十九 | 29 廿 |
2024年3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廿一 | 2 廿二 | 3 廿三 | ||||
4 廿四 | 5 惊蛰 | 6 廿六 | 7 廿七 | 8 妇女节 | 9 廿九 | 10 二月 |
11 初二 | 12 植树节 | 13 初四 | 14 初五 | 15 初六 | 16 初七 | 17 初八 |
18 初九 | 19 初十 | 20 春分 | 21 十二 | 22 十三 | 23 十四 | 24 十五 |
25 十六 | 26 十七 | 27 十八 | 28 十九 | 29 廿 | 30 廿一 | 31 廿二 |
2024年4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廿三 | 2 廿四 | 3 廿五 | 4 清明节 | 5 廿七 | 6 廿八 | 7 廿九 |
8 卅 | 9 三月 | 10 初二 | 11 初三 | 12 初四 | 13 初五 | 14 初六 |
15 初七 | 16 初八 | 17 初九 | 18 初十 | 19 谷雨 | 20 十二 | 21 十三 |
22 十四 | 23 十五 | 24 十六 | 25 十七 | 26 十八 | 27 十九 | 28 廿 |
29 廿一 | 30 廿二 |
2024年5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劳动节 | 2 廿四 | 3 廿五 | 4 青年节 | 5 立夏 | ||
6 廿八 | 7 廿九 | 8 四月 | 9 初二 | 10 初三 | 11 初四 | 12 母亲节 |
13 初六 | 14 初七 | 15 初八 | 16 初九 | 17 初十 | 18 十一 | 19 十二 |
20 小满 | 21 十四 | 22 十五 | 23 十六 | 24 十七 | 25 十八 | 26 十九 |
27 廿 | 28 廿一 | 29 廿二 | 30 廿三 | 31 廿四 |
2024年6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儿童节 | 2 廿六 | |||||
3 廿七 | 4 廿八 | 5 芒种 | 6 五月 | 7 初二 | 8 初三 | 9 初四 |
10 端午节 | 11 初六 | 12 初七 | 13 初八 | 14 初九 | 15 初十 | 16 父亲节 |
17 十二 | 18 十三 | 19 十四 | 20 十五 | 21 夏至 | 22 十七 | 23 十八 |
24 十九 | 25 廿 | 26 廿一 | 27 廿二 | 28 廿三 | 29 廿四 | 30 廿五 |
2024年7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建党节 | 2 廿七 | 3 廿八 | 4 廿九 | 5 卅 | 6 小暑 | 7 初二 |
8 初三 | 9 初四 | 10 初五 | 11 初六 | 12 初七 | 13 初八 | 14 初九 |
15 初十 | 16 十一 | 17 十二 | 18 十三 | 19 十四 | 20 十五 | 21 十六 |
22 大暑 | 23 十八 | 24 十九 | 25 廿 | 26 廿一 | 27 廿二 | 28 廿三 |
29 廿四 | 30 廿五 | 31 廿六 |
2024年8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建军节 | 2 廿八 | 3 廿九 | 4 七月 | |||
5 初二 | 6 初三 | 7 立秋 | 8 初五 | 9 初六 | 10 七夕节 | 11 初八 |
12 初九 | 13 初十 | 14 十一 | 15 十二 | 16 十三 | 17 十四 | 18 十五 |
19 十六 | 20 十七 | 21 十八 | 22 处暑 | 23 廿 | 24 廿一 | 25 廿二 |
26 廿三 | 27 廿四 | 28 廿五 | 29 廿六 | 30 廿七 | 31 廿八 |
2024年9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廿九 | ||||||
2 卅 | 3 八月 | 4 初二 | 5 初三 | 6 初四 | 7 白露 | 8 初六 |
9 初七 | 10 教师节 | 11 初九 | 12 初十 | 13 十一 | 14 十二 | 15 十三 |
16 十四 | 17 中秋节 | 18 十六 | 19 十七 | 20 十八 | 21 十九 | 22 秋分 |
23 廿一 | 24 廿二 | 25 廿三 | 26 廿四 | 27 廿五 | 28 廿六 | 29 廿七 |
30 廿八 |
2024年10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国庆节 | 2 卅 | 3 九月 | 4 初二 | 5 初三 | 6 初四 | |
7 初五 | 8 寒露 | 9 初七 | 10 初八 | 11 重阳节 | 12 初十 | 13 十一 |
14 十二 | 15 十三 | 16 十四 | 17 十五 | 18 十六 | 19 十七 | 20 十八 |
21 十九 | 22 廿 | 23 霜降 | 24 廿二 | 25 廿三 | 26 廿四 | 27 廿五 |
28 廿六 | 29 廿七 | 30 廿八 | 31 廿九 |
2024年11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十月 | 2 初二 | 3 初三 | ||||
4 初四 | 5 初五 | 6 初六 | 7 立冬 | 8 初八 | 9 初九 | 10 初十 |
11 十一 | 12 十二 | 13 十三 | 14 十四 | 15 十五 | 16 十六 | 17 十七 |
18 十八 | 19 十九 | 20 廿 | 21 廿一 | 22 小雪 | 23 廿三 | 24 廿四 |
25 廿五 | 26 廿六 | 27 廿七 | 28 廿八 | 29 廿九 | 30 卅 |
2024年12月份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1 冬月 | ||||||
2 初二 | 3 初三 | 4 初四 | 5 初五 | 6 大雪 | 7 初七 | 8 初八 |
9 初九 | 10 初十 | 11 十一 | 12 十二 | 13 十三 | 14 十四 | 15 十五 |
16 十六 | 17 十七 | 18 十八 | 19 十九 | 20 廿 | 21 冬至 | 22 廿二 |
23 廿三 | 24 廿四 | 25 圣诞节 | 26 廿六 | 27 廿七 | 28 廿八 | 29 廿九 |
30 卅 | 31 腊月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6月15日,星期四(农历四月二十八),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农历四月二十八是神农五谷先帝万寿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说,是指古代的一位神农氏皇帝,他被认为是五谷之神和人类文明的创始人。
(神农氏皇帝)
传说中,名叫神农,他发明了五谷之药,给人们带来了健康和幸福。他还发明了一些工具和技术,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他被尊为“神农之神”,是古代中国人民崇拜的神灵之一
(神农氏部落)
在中国文化中,神农氏皇帝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位英俊的年轻人,他穿着红色的衣服,手持天书。传说中,他还发明了一种叫做“五谷”的食物,这种食物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长寿。
神农五谷先帝万寿是一个非常古老、神奇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传说。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和向往,也为中国文化增添了许多神秘和传奇色彩。守望食安每日为您整理传统习俗
欢迎大家关注、欢迎点赞和评论
谢谢观看!
关注守望食安,您会得到最新原创资讯! 为家人的健康,欢迎您评论转发朋友圈!
#我来唠家常#
在汉字的世界里,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意义。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个常被误读的汉字——“廿”。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的存在却承载着中国文字发展的深厚底蕴。
【正确读音:nian】
我们先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区,“廿”字并不读作“gān”,它的正确读音是“niàn”,与“念”字同音。这个字在古汉语中表示二十的意思,是一个专门用于计数的汉字。
“廿”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在甲骨文中,它的形象就像两根绳子交叉在一起,象征着数字二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的字形逐渐简化,但其核心意义一直未变。
虽然“廿”字最初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计数词出现,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在传统文化中,二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数字节点,它代表着成长、成熟和新的开始。因此,“廿”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廿”字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焕发新的活力。一些文艺青年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开始重新发掘这个字的内涵,将其用于文学创作、网名设计等领域。同时,一些网络文章也开始探讨“廿”字的正确读音和历史文化背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了解了“廿”字的正确读音和历史文化背景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它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用“廿”字来替代数字“20”,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趣味性,还能展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其次,在文学创作和网名设计等领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廿”字的象征意义,将其用于表达成长、成熟和新的开始等主题。
通过对“廿”字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这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字发展的历史轨迹,还成为了现代网络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个快节奏、信息化的时代里,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copyright © 2022 一生命运网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2007116号-4
法律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