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带甲的字 带甲就是成建制的

发布时间:2024-06-11 18:03:17作者:及時行樂来源:互联网

带甲的字 带甲就是成建制的

本文目录一览:

“马”字的成语

有含“马”字的成语(共有380个)

1、其中“马”字在第一位的有55个:

马勃牛溲、马浡牛溲、马不解鞍、马不停蹄、马尘不及

马迟枚疾、马齿徒长、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到功成

马耳春风、马耳东风、马翻人仰、马放南山、马腹逃鞭

马革裹尸、马革盛尸、马工枚速、马 后 炮、马迹蛛丝

马角乌白、马角乌头、马空冀北、马龙车水、马鹿异形

马鹿易形、马马虎虎、马毛猬磔、马毛猬磔、马面牛头

马牛襟裾、马牛其风、马前泼水、马 前 卒、马去马归

马如流水、马如游龙、马如游鱼、马入华山、马上得天下

马上房子、马上功成、马上看花、马上墙头、马首是瞻

马首欲东、马瘦毛长、马水车龙、马咽车阗、马仰人翻

马中关五、马壮人强、马捉老鼠、马足车尘、马足龙沙

2、“马”字在第二位的成语有146个:

鞍马劳顿、鞍马劳倦、鞍马劳困、鞍马劳神、鞍马之劳

班马文章、宝马香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策马飞舆

车马辐辏、车马骈阗、车马填门、车马盈门、驰马试剑

打马虎眼、大马金刀、代马望北、代马依风、得马生灾

得马失马、得马折足、放马后炮、放马华阳、肥马轻裘

风马不接、风 马 牛,不 相 及、风马云车、狗马声色

谷马砺兵、归马放牛、汗马功劳、汗马之功、汗马之劳

金马玉堂、裾马襟牛、叩马而谏、快马加鞭、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立马万言、六马仰秣、龙马精神、露 马 脚

率马以骥、马马虎虎、买马招兵、买马招军、秣马厉兵

牛马襟裾、驽马恋栈豆、驽马铅刀、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拍马溜须、盘马弯弓、跑马观花、匹马单枪

匹马当先、匹马一麾、匹马只轮、骑马寻马、骑马找马

求马唐肆、求马于唐市、求马于唐肆、裘马轻肥、裘马轻狂

裘马清狂、裘马声色、犬马恋主、犬马之报、犬马之诚

犬马之疾、犬马之决、犬马之劳、犬马之力、犬马之恋

犬马之年、犬马之养、雀马鱼龙、戎马仓皇、戎马倥偬

戎马倥偬、戎马劻勷、戎马生郊、戎马生涯、三马同槽

散马休牛、杀马毁车、善马熟人、失马塞翁、食马留肝

束马县车、束马悬车、司马称好、司马牛之叹、司马青衫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死马当活马医、四马攒蹄、驷马不追

驷马高车、驷马高盖、驷马高门、驷马莫追、驷马难追

驷马轩车、驷马仰秣、天马行空、铁马金戈、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五马分尸、系马埋轮、瞎马临池、下马冯妇

下马看花、下马威、信马由缰、野马无缰、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一马一鞍、衣马轻肥、倚马可待、倚马七纸

倚马千言、意马心猿、饮马长江、饮马投钱、跃马弯弓

跃马扬鞭、仗马寒蝉、阵马风樯、竹马之交、竹马之友

走马到任、走马赴任、走马观花、走马看花、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3、“马”字在第三位的成语有55个:

鞍前马后、兵荒马乱、兵慌马乱、兵强马壮、不识马肝

不食马肝、车尘马迹、车尘马足、车驰马骤、车怠马烦

车殆马烦、车烦马毙、车水马龙、车填马隘、车在马前

车辙马迹、东风马耳、风吹马耳、弓调马服

裹尸马革、猴年马月、襟裾马牛、龙神马壮、驴唇马觜

驴唇马嘴、驴年马月、驴前马后、马去马归、枚速马工

拿下马来、牛高马大、牛溲马勃、牛溲马渤、牛童马走

牛头马面、乞儿马医、墙头马上、秋高马肥、权移马鹿

人喊马嘶、人欢马叫、人荒马乱、人困马乏、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人语马嘶、神龙马壮、士饱马腾、天粟马角

乌白马角、乌头马角、效犬马力、獐麇马鹿、蛛丝马迹

4、“马”字在第四位的成语有115个: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北叟失马、弊车羸马、避世金马

伯乐相马、持戈试马、窗间过马、吹牛拍马、丹书白马

单枪独马、单枪匹马、得马失马、东风吹马耳、东风射马耳

斗鸡走马、短衣匹马、二童一马、放牛归马、飞鹰走马

非驴非马、风车雨马、风车云马、风樯阵马、服牛乘马

高车驷马、高头大马、膏车秣马、光车骏马、害群之马

寒蝉仗马、横刀跃马、横戈盘马、横戈跃马、横枪跃马

呼牛呼马、呼牛作马、讳树数马、毁车杀马、见鞍思马

金戈铁马、仅容旋马、鸠车竹马、尻轮神马、尻舆神马

历兵秣马、历兵粟马、厉兵秣马、厉兵粟马、励兵秣马

砺戈秣马、练兵秣马、临崖勒马、溜须拍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盲人瞎马、泥车瓦马、骑马寻马、骑马找马、千兵万马

千军万马、敲牛宰马、青梅竹马、青衫司马、青丝白马

轻裘肥马、软裘快马、塞翁得马、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之马、声色狗马、声色犬马、识涂老马

识途老马、束兵秣马、素车白马、素丝良马、铜围铁马

童牛角马、土牛木马、脱缰之马、文君司马、问牛知马

问羊知马、乌头白马生角、乌焉成马、五花杀马、舞刀跃马

洗兵牧马、鲜车健马、鲜车怒马、鲜衣良马、鲜衣怒马

香车宝马、心猿意马、休牛归马、休牛散马、朽索驭马

悬兵束马、悬车束马、悬崖勒马、选兵秣马、燕昭好马

以渴服马、以鹿为马、以马、玉堂金马、招兵买马

招军买马、枕戈汗马、止戈散马、指鹿为马、指鹿作马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杜甫五律《假山》赏析

前言

杜甫年轻时,曾经作过一首五言律诗《假山》,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

这首五律描述的是一座类似于盆景的假山,唐人写实景或者题画的诗比较多,写盆景假山的作品比较罕见。

一、诗序

这首诗的序言,写了假山的由来: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旁植慈竹,盖兹数峰,嶔岑婵娟,宛有尘外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天宝元年(742)年,担任南曹小司寇的舅舅,在我祖母堂前,用一筐土垒了一座盈尺(一尺大小)假山,用来替换当时的已经腐朽的残木。下面放置原先焚香用的小瓷盆承重,假山不大,这个小盆很安全(不会被压碎)。

旁边种子母竹(慈竹)覆盖假山,山峰与竹影相互辉映,颇有几分尘外之境的风致。

我不知为何突然有了灵感,于是作了这首诗。

二、首联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一筐土,就可以垒出一座小小的假山。山虽然小,但是三座山峰却有卓然不群的风貌。

明朝的胡应麟评价杜甫五律时说:

五律仄起高古者,唯杜为胜。如“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皆雄深浑朴,意味无穷。(仇兆鳌《杜诗详注》引用)

这段话所谓的仄起,指第一句是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的律诗(其中吾宗老孙子不是这种句式,可能是笔误)。高古,指高雅古朴,指隋唐以前没有因四声八病(永明体)而特意雕琢的诗。

五律是格律诗,具有高古的特点,表示虽然对仗、虽然符合平仄格律,但是自然流畅雄深浑朴,富有余味,令人不觉其为格律诗。

胡应麟举例的都是五律的首联。杜甫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属于仄起高古者。虽然描写的是小小的假山,但是余味深长。

首联对仗起,引出中间二联,下面对于这座盈尺小山之所以意出群进行了描写。

三、颔联与颈联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进入眼帘的这座假山,仿佛在真实的山野之中。清幽之处,似乎有白云呼之欲出。

慈竹,据说这种竹子的竹笋不会乱长,只在竹林原有的范围内长大,所以又称作子母竹和孝竹。

《述异记》记载:

汉章帝三年,子母竹生白虎殿前,群臣作竹颂。

《竹纪》记载:

慈竹,吴蜀皆有之,其竹丛生,每年笋出不离丛内。

春天里,慈竹的阴影覆盖了假山,清晨假山上烟气分布。有人认为,香炉是指假山的山峰象庐山香炉峰。假山清晨的气势各有分布。

中间二联,都是写景,含量主神韵,颈联写实景。

都说杜甫作诗,无一字无来历,但是“晓势”一词不知是何出处。倒是后人学杜甫,有不少应用。

三、尾联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

杜甫舅舅垒此假山,有南山献寿之意,因为这座山,使得家中的喜庆气氛也越来越浓郁。尾联没有什么余味,只是说这座假山起到了增加气氛的作用。

杜甫的这位祖母卢氏,是其祖父杜审言的继室,两年以后,卢氏在天宝三年去世。

结束语

给卢氏祝寿是在天宝元年(742年),当时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已经三十一岁。

这是杜甫早期的五律,这个时期的杜甫,还没有经历太多的磨难,所以这首诗并没有太深的人生感悟,就是一首普通的作品。

顺便说一下,那一年杜甫的姑姑杜氏去世,杜甫亲自为姑姑披麻戴孝,并且写下墓志铭《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

@老街味道

句中对三仄尾折腰句,处处有来历,杜甫七律《题张氏隐居》欣赏

四人赛题库中易错题及易混淆题汇编之六

1005、食品标签上的“含有”“不含”“高”和“低”属于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专用术语。当有“含有”这个标识时,表示这个营养素的含量_____。

A.很少

B.不少

答案:B

1008、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_____。”

A.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B.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答案:C

100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请补齐诗句。

A.不识庐山真面目

B.不畏浮云遮望眼

C.不畏浮云蔽白日

D.葳蕤青山遮望眼

答案:B

1019、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引起,_____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A.是

B.不是

答案:A

1023、肾病综合征_____具体的一种肾脏疾病。

A.是

B.不是

答案:B

1026、狗的生活习惯使得狗感染弓形体和一些肠道寄生虫十分普遍。弓形体_____共患病。

A.是

B.不是

答案:A

1033、电子侦察卫星是用于侦收雷达、通信和武器遥测系统发出的电磁信号,并测定信号源位置的侦察卫星。一般而言,电子侦察卫星工作_____地域和天气条件的限制。

A.受

B.不受

答案:B

1035、在电影中,日光和天空光通称自然光。自然光是电影摄影常用的一种照明手段,_____摄影者意向控制。

A.受

B.不受

答案:B

1037、电视艺术的剧本_____电视文学创作范畴。

A.属于

B.不属于

答案:A

1038、电视艺术中的歌词,是和电视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艺术体裁,篇幅较短,易于流传。歌词语言_____文学语言。

A.属于

B.不属于

答案:A

1039、电视译制片台本_____电视剧本。

A.属于

B.不属于

答案:A

104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_____。

A.相同的概念

B.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存在任何联系

C.不同的概念,但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答案:C

1042、平行叙述是电影剧作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或事件的平列表现。它是_____。

A.不同情节线索的平行发展

B.一条情节线索的连续发展

答案:A

1043、演员可塑性的强弱,_____在于他的自然条件。

A.完全

B.不完全

答案:B

1046、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黏膜、皮肤出现水疱。单纯疱疹第一次发作时需要接受治疗,复发者一般_____治疗。

A.需要

B.不需要

答案:B

1047、火箭发动机_____空气助燃,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

A.不需要

B.需要

答案:A

1048、通常情况下,制作纯酸牛奶_____经过发酵环节。

A.需要

B.不需要

答案:A

1049、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心脏跳动快和脱水,_____停止运动。

A.需要

B.不需要

答案:A

1058、摄影机一般_____配置外界的监视器。

A.需要

B.不需要

答案:A

106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旦发生火灾,下列逃生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不要慌张,按顺序慢慢走

B.寻找最近的门窗等出口逃生,迅速离开车厢并远离起火车辆

C.所有人都从车门逃生

答案:B

1062、电动自行车已逐渐成为城市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下列关于电动车骑行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不要乱走机动车道,要保持安全速度驾驶

B.不要抢行红绿灯

C.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不用佩戴安全头盔

D.未满十六岁人员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答案:C

1065、为办理某项业务需要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时,最好_____。

A.不要在复印件上写下任何文字

B.在复印件上标明用途

答案:B

1066、在高速路上驾驶需要司机保持高度专注,并根据路况及时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下列行为错误的是_____。

A.不要在汽车中控台上放置挂件和饰品

B.从匝道进入高速公路时严禁超车、掉头、停车和倒车

C.和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D.遇到障碍物时应猛打方向盘,以绕过障碍物

答案:D

1069、天然食品_____更安全、更健康。

A.不一定

B.一定

答案:A

1070、不含防腐剂的食品_____更健康。

A.不一定

B.一定

答案:A

1071、被狗咬破皮肤_____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A.一定

B.不一定

答案:A

1079、在饮茶的过程中,_____同时进食含钙质比较丰富的食物。

A.应该

B.不应该

答案:B

1082、职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有以下哪种表现?_____

A.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B.不愿承担责任

C.容易产生挫折感

答案:A

1083、历史片是以历史生活为题材的故事片。一般取材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并涉及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创作上,历史片_____有一定的艺术虚构。

A.允许

B.不允许

答案:A

1085、关于预防森林火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在林牧区生活用火中产生的炉灰渣可以倾倒在树林中

B.不在林牧区吸烟和进行野炊烧烤等活动

C.不在林牧区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等

D.严禁私自烧荒或焚烧秸秆

答案:A

1095、以坦克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地面突击任务的兵种是_____。

A.防空兵

B.步兵

C.炮兵

D.装甲兵

答案:D

1096、障碍类器械是古代战争中用于阻止和迟滞敌方行动的器械,尤其对于_____具有一定的杀伤效能。

A.步兵

B.弓箭手

C.骑兵

答案:C

1097、以枪械、小口径火炮、导弹和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主要在陆地遂行作战的兵种是_____。

A.装甲兵

B.炮兵

C.步兵

答案:C

1098、战国时期,张仪、苏秦等人在游说各国诸侯时,总是列举“带甲百万”“带甲数十万”。所谓“带甲”,就是成建制的_____部队。

A.步兵

B.骑兵

答案:A

1101、黄帝是创造_____联合体的最高军事首长的代表,他开创了集审判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的先例。

A.部落

B.氏族

答案:A

1104、越剧具有南方音乐的婉转灵秀之美,表演感人至深,演员扮相俊美,擅长表演_____。

A.才子佳人的爱情

B.厚重深沉的历史

答案:A

1106、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价值征收的一种税称为_____。

A.财产收益税

B.财产价值税

答案:B

1107、下列哪项属于免税收入?_____

A.国债利息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财政拨款

答案:A

1108、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称为_____。

A.财政拨款

B.行政事业性收费

答案:B

1109、赣南_____是江西赣州地方传统戏剧,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2006年,其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采茶戏

B.皮影戏

答案:A

1113、1983年12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条_____生产线,在四川红光电子管厂正式投产。

A.黑白显像管

B.彩色显像管

C.黑白电视机

D.彩色电视机

答案:A

1116、植物性油脂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仅占10%~20%。以下选项中,_____含饱和脂肪酸较高。

A.椰子油

B.菜籽油

答案:A

1122、《黄州寒食诗帖》又名《寒食帖》,是北宋文学家_____的作品。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他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A.苏轼

B.蔡襄

答案:A

1123、瘦硬锋利的“瘦金体”是宋代_____所创的一种书法风格,在书法史上别具一格。

A.赵佶

B.蔡襄

答案:A

1126、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_____。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B.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C.参保职工在职期间平均工资水平

D.参保所在地平均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答案:A

1136、1950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_____节目正式播音。这是中央台开办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A.藏语

B.蒙古语

答案:A

1137、歌剧《金沙江畔》讲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少数民族_____之间的深厚军民鱼水情。

A.藏族

B.维吾尔族

答案:A

1138、“朵加”意即抱石头,是_____人民独有的一种体育活动。传说这项运动的起源是一些青年男子在农闲季节、劳动之余用抢牦牛背上驮的盐袋和其他物品来显示力量,进行娱乐。

A.藏族

B.壮族

答案:A

1139、“北嘎”又名_____,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A.藏族式摔跤

B.蒙古式摔跤

答案:A

1141、诸葛亮在辅助刘备时,不仅表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为刘备制定了“东联_____,北拒_____”“据荆州,取巴蜀,以成鼎足之势”的战略方针。

A.曹操 孙吴

B.孙吴 曹操

答案:B

1150、在抗击齐军的长勺之战中,军事家_____采用“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创造了一个“后发制人”的战例,因而闻名后世,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A.曹刿

B.吕尚

C.孙武

答案:A

1153、《嘉禾八景图》是元代著名画家_____的传世名作,描绘了家乡浙江嘉兴的景色,为人“抗简孤洁”,另有名作《秋江渔隐图》《渔父图》等。

A.吴镇

B.曹知白

答案:A

1165、触电者安全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将触电者移到通风、凉爽处,让触电者_____躺在木板或地板上,并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物等。

A.仰面

B.侧面

答案:A

1166、睡眠的姿势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睡姿以_____最佳。

A.侧卧

B.仰卧

答案:A

1167、肾活检是肾内科重要的检查手段,做完肾活检后要_____6至12小时(根据医嘱),全身放松,特别是避免腰腹部用力;之后如无特殊情况可遵医嘱床上翻身。

A.平卧位

B.侧卧位

答案:A

1168、家庭急救中,患者出现中量或者大量咯血的情况时,必须立即卧床休息,呈_____,头低位,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转院。

A.侧卧位

B.正卧位

答案:A

1170、孟子认为人有“四端”,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恻隐之心,义之端

B.羞恶之心,仁之端

C.辞让之心,礼之端

D.是非之心,信之端

答案:C

1181、中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

A.洞庭湖

B.鄱阳湖

C.青海湖

D.茶卡盐湖

答案:C

1194、房产税以在征收范围内的房屋的产权所有人为纳税人。产权出典的,由_____缴纳。产权出典是指产权所有人将房屋、生产资料等的产权,在一定期间内典当给他人使用,并取得资金的一种融资业务。

A.承典人

B.产权所有人

答案:A

1199、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_____传染病。

A.肠道

B.呼吸道

答案:A

1200、体育舞蹈动作术语主要包括滑步、反身动作、常步、平衡、锁步和脚跟转等,其中,_____是指两脚前后交叉的步子。

A.锁步

B.常步

答案:A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详解之“甲”

《说文解字》之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一讲:甲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汉代经学的产物,是为研究汉代的“六经”而编著的。

哪六经呢?《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到了西汉,汉武帝“罢黩百家,表章六经”,恢复了六经的官学地位。此时《乐经》已经失传,故设“五经博士”。

要想“通经”,得先“解经”,要“解经”就离不开这部《说文解字》,为什么呢?因为它使用的是秦汉之间通用的篆字,包括了大篆和小篆,还收集了逐渐消亡的六国的文字和逐渐滋生的民间的文字。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读懂和破解一部分甲骨文和金文,如果没有它作为中介,那简直就是不可以想象的。

《说文》收录的文字并不多,一共是9353个,再加上重复的,也就一万个字左右。这些字,按照部首分成了540部。《说文》就是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建立了中国字典的基本框架。可以说,后世所有的字典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这样来看,《说文解字》就奠定了中国文字学、字典学的基础。

汉字有三大要素:字形、字音、字意。所以汉字的解释也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的。《说文解字》它偏重在“字形”来解释字,许慎的解说根据就是“六书说”。

什么叫“六书”呢?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对每个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偏旁、部首。用一个很江湖的词来表达,叫“拆字”。有人不以为然,以为太江湖了,实际上就是根据许慎这个“六书说”来的。

今天那我们就从“十天干”的第一个“甲”字开始解起。“甲”字的拆法,第一种拆法就是“田”字下面出头。有什么根据这么拆字儿呢?因为在《康熙字典》里边“甲”字就排在“田”部。“田”字下面出了一个尾巴,就叫“甲”。说明什么呢?

“天的生命之气下潜,但还没有来得及申张,没有获得自由。”没有自由就从下边出来了,所以在上面就形成了“甲”。

《说文解字》里说: “东方之孟,易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种子破土冒出了地面,但还没有脱出硬壳儿,脑袋上顶着一个硬壳儿,这样的形象就叫做“甲”。

想象一下“发豆芽”的过程,豆子下面长出了尾巴,上面还顶着个豆壳,这就是“甲”字的象形图像。

“甲”字第二种拆法,就是一个“十”字,外边画一个圈儿,把它圈住,看起来像个“田”字,但是下边没有尾巴。甲骨文、金文,都是这个字形,什么意思呢?他说:“甲者,皮开裂也,实象其裂纹也。”他说这个“甲”,就是果实的外皮开裂,出现了一个“十”字形的纹,表示生命萌动就要破甲而出了。因此 ,“甲”字的根本的意思就是 “生命的萌动与出生”,有“开始、出端、起点”的意思。

比如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就是从“开始、开端、第一”衍生过来的。古代头号的世家望族叫“甲族”、最显贵的豪宅叫“甲第”、科举考试第一就是中了“甲科” ……

由于“甲”是生命的初态,尚未脱开硬壳,所以“甲”又指古代战士穿的防护衣,比如说“甲胄”、“盔甲”、“ 铠甲”、“马甲”、“ 满城尽带黄金甲”。再由此引申出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比如说“龟甲”、“ 甲鱼”“ 甲虫”、“穿山甲”、“ 动物的爪甲”、“ 人的指甲”等等。

我们说有“汉字同音就同意”的说法,所以甲和夹、荚同音同义。意思都是“天的生气下潜,被困在下面不得完全伸展之象”。《礼记 月令》篇里说:“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但元气尚未脱甲。”被夹在了硬壳的下面,所以得了一个“甲”的象,等待元气上升就成为“由”字啦。

“由”字,它有“由来”、“根源”、“ 自由”的意思,等到元气贯通,上下都出头啦,又变成了一个“申”字,表示:“元气伸张,大有作为。”

所以“甲、由、申”这三个字,同属“田”部,它是“一气通三字”。所以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字,都表示“生命之气的贯通”,生命之气贯通下来,就变成了“乙”字,我们第二讲就会接着讲“乙”字。

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广老师讲国学”头条号,我会不断的更新,同时也欢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评论或转发收藏,因水平有限,难免讹误,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进步。

以上内容,是根据刘弘毅老师的语音课件内容加以整编补充,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