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有见地的意思 有见地的成语

发布时间:2024-06-09 18:38:50作者:倚势凌人来源:网友投稿

有见地的意思 有见地的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北纬38度的浪漫——“宁夏葡萄酒现象”启示录

北纬38度,一个神奇的纬度。

这一纬度上,有亚平宁山脉、昆仑山脉的高大雄浑,也有地中海、渤海的壮阔浩瀚。纬线穿越山海,如同丝线串起珍珠,连接不同文明的璀璨。

在世界葡萄酒版图上,北纬38度是名品荟萃的纬度。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不少明星产区就在这条纬线附近。然而长久以来,在东方,这条纬线上却遇不到可与之相提并论的葡萄酒产区。

近40年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贺兰山东麓,一个充满活力的产区正在崛起。风从贺兰山深处吹来,拂过山脚下成片的葡萄园,染绿了数十万亩荒滩,特色各异的酒庄成了万千游客前来感受塞上风情、体验新式浪漫的“打卡地”……典型中国式风格的“美酒+美景”,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奔赴追寻的“诗和远方”,中国西部的雄浑和宏阔,与葡萄美酒一道,在贺兰山东麓“酿造”出颇具代表性的“浪漫生产地”。

贺兰山东麓一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本组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从玉泉营农场的一片葡萄园,发展到如今60.2万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开发面积、1.4亿瓶的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超400亿元的年综合产值,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正如一棵葡萄藤,从抽出嫩芽到硕果累累,孕育了发展路上坚毅不挠的“宁夏葡萄酒现象”。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一黄金产区、绿色产业、紫色经济的开拓史、奋斗史、崛起史,带来诸多启示。

——坑壑育新生、荒滩绿生金,是“两山”理论在西北地区的生动实践。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水资源高效利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典型特征之一,酿酒葡萄的种植促使荒滩变绿洲,产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葡萄酒产业每年为产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近13万个,酒庄(企业)年支付农户工资约10亿元,当地农民收入近三分之一来自葡萄酒产业。

——开放中创新、风雨中奋斗,是集聚后发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新兴产业、新兴市场的培育和突围之路,注定没有坦途。遭遇了一轮又一轮风霜雪雨严酷考验的宁夏葡萄酒产业,靠着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和脚踏实地的坚韧执着,从危机中看到希望,在困顿中探寻办法,唱响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时代强音。

——融多元业态、重文化赋能,是筑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法宝。从一颗葡萄到一杯酒,从品酒打卡到星空酒庄游……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不是简单的种植、酿造加工,而是探索与文旅的全面贯通、有机融合,戈壁滩上的紫色奇迹正朝着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叠加的复合产业发展壮大。

放眼未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书写在贺兰山东麓热土上、氤氲在高脚杯中的“宁夏葡萄酒现象”,不仅诠释着每一个平凡人奋斗的真谛,更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紫色梦想”在戈壁滩上抽芽

中国葡萄酒自古有之,源远流长。

《诗经》《周礼》《史记》中便有关于野生葡萄、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的记载,王翰、李白等诗人也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历史上,宁夏是较早种葡萄、酿葡萄酒的地区,唐代僧人贯休在描写塞上生活的诗作中,明确提到葡萄和葡萄酒;在元代诗人马祖常笔下,也有“乍入西河地,归心见梦馀。蒲萄怜酒美,苜蓿趁田居”的诗句。

千百年间,葡萄酒文化伴随朝代更迭在曲折中发展,近代葡萄酒产业的萌芽在战火中饱受摧残,直至新中国改革开放后,这一产业才具备了稳定发展的环境。

历史的指针指向1983年。当年8月的一天,20岁的宁夏国营玉泉营农场职工俞惠明和7名伙伴踏上一列东行的绿皮火车,赴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家葡萄酒厂学习葡萄酒酿造技术。当时他们还不清楚,此行将在宁夏葡萄酒史上留下多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玉泉营农场是在贺兰山东麓一片戈壁滩上开垦出来的,这里土地贫瘠,风大沙多。1978年宁夏农垦局接管农场时,小麦亩产量只有200斤左右。种粮收益少,农场大胆尝试种植对地力要求更低的葡萄,葡萄树第一次在戈壁滩上扎下了根。

1983年,宁夏在玉泉营农场筹建区内第一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宁夏玉泉葡萄酒厂,却找不到一个会酿葡萄酒的工人。玉泉营农场从150多名职工中选出8名酒厂工人,派往河北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高中毕业没几年的俞惠明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对酿葡萄酒一无所知,脑子里一片空白。”俞惠明说。

当时,国内关于葡萄酒酿造技术的资料很少,俞惠明等人唯一的教材是一本500多页的油印本材料,主要介绍葡萄酒工艺。他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轮流誊抄。有学员进酒厂车间后皮肤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但害怕因此错失学习机会,强忍着不敢告诉任何人。

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俞惠明等人学成归来,成为宁夏第一批职业酿酒师,玉泉营农场的葡萄也在这年第一次大面积挂果。但由于酒厂尚在建设中,既无场地,也无设备,无奈之下,工人们在农场借到3间平房,买了100多个当地人用来腌咸菜的水缸,开始尝试独立酿酒。

没有自来水,工人们就从300米开外,一担一担挑水回来;没有下水管,工人们就用水桶接废水,一桶一桶提出去倒。最困难的是缺少葡萄破碎设备,俞惠明等人最终用手将总计十几吨重的葡萄捏碎,每天工作到后半夜成了那年榨季的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2月,俞惠明和同事酿造的甜型葡萄酒通过验收,宣告了贺兰山东麓第一批现代葡萄酒正式诞生。1986年,宁夏玉泉葡萄酒厂生产出第一批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干红、干白葡萄酒,品牌名为“贺宏”,取“贺兰山下大展宏图”之意。

然而,大展宏图的过程并不顺利。当时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国内酒类市场上,葡萄酒占比微乎其微,产品以传统的甜型葡萄酒居多。在当时国内消费者看来,干型葡萄酒只是一种酸涩的酒精饮品,不少人第一次品尝时会怀疑酒“放坏了”。

这批干型葡萄酒刚推向市场时,宁夏银川市街面上竟然找不出一个开瓶器。一次,玉泉营农场来了一批客商,午餐时点了一瓶贺宏牌干红葡萄酒,餐馆老板专程跑到葡萄酒厂借开瓶器。这些顾客尝完酒后,觉得酒不甜,认为一定有问题,执意要见酿酒师,并当着俞惠明的面表达质疑。俞惠明仰头灌下一瓶葡萄酒,对方才作罢。出了餐厅的门,俞惠明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加上当时葡萄酒行业缺少标准和规范、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等问题较多,市场混乱,玉泉葡萄酒厂一度陷入亏损的境地。

酒卖不掉,酒厂工人的工资也长时间发不出,部分职工靠着父母接济度日,好不容易发工资,也只能一半发现金,一半用酒抵。时间一长,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中国市场活力和开放程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短短几年间,很多过去人们没听过、没见过的商品被广泛接受。葡萄酒市场也是如此,1995年到1998年间,我国葡萄酒进口量激增,在国际上占主流的干型葡萄酒在国内陡然走俏。葡萄酒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生效,也让行业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这一波浪潮中,玉泉葡萄酒厂通过改进技术、建设销售渠道等手段实现转型,酒厂经营走上正轨,1998年正式更名为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迈上现代企业经营之路。

也正是在这一时段,民营资本开始进入宁夏葡萄酒行业。在贺兰山东麓,银广夏、御马等酒企先后成立,一批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在贺兰山东麓建起。

1998年,宁夏法塞特葡萄酒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洁杨,感受到了这股“红酒热”,在位于银川市永宁县的黄羊滩农场开辟了他的第一片酿酒葡萄园。“当时市场上酿酒葡萄需求量很大,1斤能卖到四五块钱,很多人开始种酿酒葡萄,黄羊滩农场一带就建起了八九片葡萄园。”丁洁杨说。

然而,这批嗅觉敏锐的先行者创业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1年,丁洁杨的葡萄树第一年挂果,就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冰雹灾害。“地上的冰雹能盖住脚背,葡萄全打坏了。”丁洁杨说,那年有人问他葡萄种得如何,他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一年,贺兰山东麓葡萄大面积受灾。紧接着2002年,宁夏又遭遇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冻害,大量葡萄树被冻死,许多种植者损失惨重。2003年,受“”疫情冲击,国内葡萄酒市场萎缩,加上种植面积扩张较快,酿酒葡萄收购价格急跌。不利因素连年影响下,很多刚进入葡萄酒行业的人选择退出,丁洁杨是少数从这个时期坚持至今的人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前后,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引进试验、示范探索发展阶段,现代葡萄酒产业在这片土地上抽出嫩芽,并在挫折中顽强生长。

“黄金产区”让世界刮目相看

2005年,宁夏退休干部王奉玉与两位志同道合的人,在贺兰山东麓创建了一家名为“贺兰晴雪”的酒庄。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信念:不久后,这里将诞生让人惊艳的葡萄酒。

2011年,贺兰晴雪酒庄的一款酒在“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奖赛中一举摘得最高奖项,令许多参赛者感到惊讶。当时,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葡萄酒还持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更不清楚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哪里。比赛报名时,表格上有一栏需要选择葡萄酒产区,当中并没有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选项。

贺兰山东麓一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直到贺兰晴雪酒庄获奖,国外行业媒体聚焦贺兰山东麓产区时,仍有一些外国人质疑获奖的酒是否真的来自这个产区。好在酒庄提前封存了1万瓶成品酒,供活动主办方任意抽取,才让质疑声得以平息,越来越多国外业内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西北的这片土地。

2004年后,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形势好转。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葡萄酒的接受程度和品位也大幅提升。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之初,就有专家指出产区自然条件对葡萄酒品质影响重大,到了这一时期,产区风土的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酿酒葡萄产区气候与土壤的综合条件被称为风土。葡萄园的风土是决定葡萄质量与葡萄酒风格的先天条件,没有得天独厚的风土,就没有倾国倾城的美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赵世华说,世界一流葡萄酒产区与酒庄,都有风土独特的顶级葡萄园。

事实上,风土对于葡萄酒的重要性,远超过面粉对于面包。业界流行着一种说法,葡萄酒品质七分在种植,三分在酿造。“酿酒师无法凭空创造葡萄酒的品质,只能将葡萄中原本就存在的品质尽量发挥出来。”多次在国际葡萄酒权威赛事中斩获大奖的法塞特酒庄酿酒师罗耀文说。

这一时期,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风土条件被越来越多人发现。这里位于北纬38度附近,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纬度相近,处于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这里海拔适宜、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温和,土质以淡灰钙土、砾石土和风沙土为主,干燥而贫瘠的土壤限制了葡萄树过多吸水,使其根系尽力生长,以吸收更深层土壤中的水分与矿物质,产出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等特征,可以酿造出与世界著名产区媲美的中国风格葡萄酒。

2007年,一位名为陈德启的福建商人到宁夏考察,在预定路线途中,经过贺兰山东麓的一片戈壁滩。陈德启忽然叫停了车子,下车仔细观察脚下的土地,随即对陪同考察的当地干部说,自己想在这里承包一片土地。很快,陈德启便与当地政府签了合同,包下总面积十余万亩的戈壁荒滩。

此前,陈德启常去欧洲著名的酒庄,对于什么样的土地能种出优质的酿酒葡萄有独到的眼光。在看到这片戈壁滩后的十几分钟里,他便决心在这里建一座自己的酒庄。通过十几年的努力,陈德启在这里打造出全产区葡萄基地面积最大的贺兰神酒庄。

嘉地酒园创始人丁健与这片土地的情缘也是开始于一刹那。丁健曾与进口葡萄酒运营商合作多年,也尝过不同国家的美酒,心中渐渐萌发“办自己的酒庄,做代表中国的顶级葡萄酒”的想法。2013年她来到宁夏,第一次踏上贺兰山东麓的土地,便被深深吸引。

“山脚下一眼望不到头的荒滩上布满了石头,稀稀疏疏地点缀着一些耐旱植物。有一种感觉吸引着我往前走,越靠近山,这种感觉越强烈。走到现在酒庄的这个位置,我就清楚地感觉到,这里一定能酿出我想要的酒。”丁健说,那种感觉是浸淫行业多年形成的直觉。事实证明,丁健的直觉没有错。嘉地酒园产酒以来,在短短几年中,便完成世界权威葡萄酒赛事顶级奖项“大满贯”。

在千年未开、万年未垦的地上建葡萄园、盖酒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创业者为了种葡萄,将自己名下的其他产业“扔下不管”,长期“混迹”于戈壁滩。为了保证葡萄树的成活率,有的创业者还多次跑到国外学习种植技术,从“门外汉”硬是学成该领域的专家。在此过程中,来自各方的质疑、取笑常有,也有创业者不止一次在夜深人静时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采访中,不少酒庄负责人回忆起第一瓶葡萄酒酿出时的情景,不约而同地用“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来形容当时的心情。葡萄酒入喉,很多人此前的自我怀疑在瞬间消解得无影无踪。很多葡萄酒后来在国际知名葡萄酒赛事上多次获得大奖,并在国内外逐步打开市场。

2004年到2014年前后,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快速增长、品质提升的阶段。这一阶段,这个产区的发展潜力被充分发现,跨界经商者、农业领域深耕的匠人、“海归新农人”、业内精英纷纷开始在这片热土上“掘金”,保乐力加、酩悦轩尼诗、张裕、长城等国内外资本也前来建酒庄、做基地、搞经营。

与此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行业的扶持力度,并在国内率先提出发展酒庄酒的概念。截至2014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1万亩,建成投产的酒庄达72家,年产优质葡萄酒近1亿瓶。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产区葡萄酒的品质也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从这一时期起,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累计获得上千个奖项,产区葡萄酒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评价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2013年,贺兰山东麓被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世界葡萄酒产区群星闪耀的天空里,贺兰山东麓产区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绿色产业”日益壮大和成熟

2013年以来,国际葡萄酒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国产葡萄酒连续多年呈产量总体下降的态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双重压力。2014年起,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重点从注重规模,转为探寻综合开发、融合发展和品牌化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产业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走进贺兰山东麓的志辉源石酒庄,就地取材的印记随处可见:种植葡萄前开垦荒滩筛拣出来的石块,在这里被铺砌成建筑和道路;拆掉的电线杆与葡萄老藤被用来搭建凉亭……在巍峨的贺兰山衬托下,酒庄浑然天成的风格别具韵味。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是一片满地砂石、尘土飞扬的矿坑。

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的志辉源石酒庄今貌。

20世纪80年代初,在当前的志辉源石酒庄所在地一带,砂石行当兴起,一部分人依靠挖砂卖砂赚到了第一桶金,志辉源石酒庄的创始人袁辉就是其中之一。富起来后,看着大大小小、满目疮痍的采砂坑,袁辉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2008年起,袁辉筹资建设酒庄,在6000多亩废弃采砂场种葡萄,并在政府支持下着手对周边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如今,采砂场满目疮痍的景象只能在老照片中窥得一二。生态环境改善的红利近些年开始显现,2014年酒庄正式对社会开放,通过“酒旅结合”的模式寻求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研学,酒庄的葡萄酒借此热销。

如今在贺兰山东麓,“小葡萄”已厚植起“大生态”。宁夏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纳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支持,集中建设了195公里酿酒葡萄种植长廊,荒地变成了葡萄绿洲,葡萄园区变成了拦蓄工程,成为资源利用与生态治理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促进的生动注脚。

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介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主要利用荒滩建设,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通过酿酒葡萄种植,已将30多万亩荒滩变成绿洲,加上酒庄绿化和近6万亩防护林,产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得益于生态环境改善,酒庄纷纷尝试将葡萄酒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绿”生“金”的探索遍地开花。

品质和品牌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体两翼。如今国产葡萄酒行列中,不乏品质优良之作,但无论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相比,还是与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新世界”葡萄酒国家相较,国产葡萄酒在品牌影响力、市场表现力方面总体上都相去较远。产业发展第三阶段,宁夏将很大一部分力气放在品牌打造上,一批葡萄酒品牌在市场上打响。

今年1月19日,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2024胡润中国葡萄酒酒庄50强》榜单。榜单中,位于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酒庄有27家,其中便有年轻的西鸽酒庄。西鸽酒庄成立还不到7年,但在“品质+品牌”双轮驱动下,酒庄的葡萄酒迅速打开市场,不仅在国内热销,还成功打入加拿大、瑞士、英国等国市场,销售业绩一路攀升,2021年全年销售收入便达到2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西鸽酒庄销售业绩仍保持了30%左右的增速。2023年10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与国际品牌科学院在宁夏联合发布“国际葡萄酒产品品牌榜”,西鸽与拉菲、酩悦等品牌一同上榜。

葡萄酒产业作为宁夏的特色产业,既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也是典型的富民产业。从春季展藤,到冬季葡萄藤埋土越冬,将近8个月时间里,葡萄园里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让周边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务工创收,而随着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日渐完善,当地群众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这几年,每到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成熟的时节,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农民马寿建都会特别忙,他除了要在葡萄园里干活,还要安顿好大量前来务工的农民。“这些年周边建起好多葡萄园,找工作很容易。打工几年后,我升职成为葡萄园的片区负责人,每月挣1万元不成问题,去年还给家里添了辆小汽车。”马寿建说。

2021年以来,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字号”平台落户宁夏,这无疑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宁夏豪迈地提出,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3亿瓶以上、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的目标。

奋斗之路,注定是风雨兼程;进取之道,必定有坎坷泥泞。

回望过去,一群充满的人,借助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风土大胆追梦,酿出了令国内外关注的葡萄美酒,书写了一部充满奋斗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产业发展史。未来的路,必定会伴有新的艰难和曲折,但奋斗过的人坚信: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一个更加绚丽的“紫色梦想”在贺兰山东麓持续绽放。(记者 刘紫凌 何晨阳 靳赫)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资深HR”“过来人”辅导动辄几千元上万元 付费面试辅导服务真的靠谱吗?

查到笔试成绩那一刻,来自云南的应届毕业生刘敏(化名)既高兴又担心——她平常擅长笔试但不擅长面试,连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会紧张发抖。为了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她花钱报名参加了一个面试辅导培训班,最终顺利通过面试上岗。

可北京应届毕业生祝希(化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2000元一对一培训了一个小时,聊完后人更懵了”。进行面试辅导的“老师”告诉他,他的简历不需要修改,需要提升的是思维框架,“思维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这还得需要多少个2000元啊。有种上当的感觉”。

随着2024年春招市场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为了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寻求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一些个人或求职服务机构抓住这一“商机”,打出“资深HR”“过来人”等付费辅导的口号,纷纷推出面试辅导服务,包括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压力面试等各类场景,价格从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

但付费面试辅导会成为闯过就业关的“捷径”吗?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面试辅导真假难辨

有人上岸有人踩坑

和刘敏一样不擅长面试的云南人白玲(化名)最近也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但后期要面临一面、二面、终面、HR面等诸多轮次的面试考验。为了掌握更多招聘、面试流程和信息,她货比几家后购买了某机构的付费面试指导服务。

“刚开始的时候会进行发声、普通话、语速等比较基础的练习,为的就是让我们说话有底气,避免出现一些语气词,然后老师会根据具体的练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白玲介绍说。最终,她顺利通过面试,得到了工作机会。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杨璇认为,面试辅导机构是因市场而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找工作面试的竞争越来越大。“事实上,市场上的辅导班其实只是辅助,重要的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

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有很多人反映付费培训并没有提升面试应对能力,感觉自己被“坑”了。

去年从安徽某高校毕业的程悦(化名)报名参加事业编面试辅导,一对一线上教学,一共40个小时,先交5000元,“上岸”之后再补交3000元。“在询问师资力量的时候,对方承诺老师是有经验的老员工。”让程悦没想到的是,才上第一节体验课程,她就发现所谓的老师有一半时间都在读课件,“后续和客服联系时,对方还一直画大饼,见我没有交钱上课的意思,就直接屏蔽我了”。

记者在社交平台以“面试辅导”和“国考面试”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平台上有许多打着个人真实分享的旗号,实则是某面试辅导机构的软文推广。

这些推广“套路”大体一致,首先回忆自己知道进入面试后的心路历程,最后引入自己的报班途径,一般都是经认识的人或亲戚好友介绍;之后则以“今天是在某机构的第×天”为引子,抓住一些考生的面试短板,有针对性地分享心得体会,其中不乏“专业、氛围好、进步快”等关键词,从而达到为该机构做宣传的效果。

记者浏览一家面试辅导机构的主页发现,有考生在评论区吐槽自己的报班经历:其报的是协议班,上了两天课觉得理论课内容有偏差,希望机构退款,可对方称“中途单方面毁约需要承担200元/小时的课时费”。

“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但后来遇到的辅导老师更‘坑’,上课期间还请假去考试。”该考生就此询问机构销售人员“为什么辅导老师还要去考试”,得到的答复是“老师也有考编制的想法,我们没有承诺必须是考上才来当老师的”。

在评论区,有不少考生评论:“以前给我上课的也是应届刚考完试的学生”“我朋友正在该机构当面试辅导老师,其实他自己都没有考公‘上岸’”……

市场定价缺乏标准

培训费动辄上万元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付费面试辅导的价格没有标准,差别很大。

在调查中,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和交易平台上,这类服务并不少见,直接搜索岗位名称加上面试辅导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比如运营岗位的面试辅导、市场岗位的面试辅导,还可以加上想要面试的公司的名称进行精准搜索。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发布“求推荐面试辅导机构”的帖子后,不到半小时,便有6家机构来私信记者。添加对方联系方式后,记者发现,这些面试辅导班大都按照协议类型分为非协议班和协议班(分为状元协议和非状元协议)两种。前者是直接交全款不退费;后者则是先交部分钱,根据面试是否通过,按照协议进行补交或退费。

白玲的交费方式便属于后者,“我当时报的是事业单位特岗和三支一扶的笔面全程班,价格是7000元,如果面试通过了的话再补交钱。事业单位需要补交23333元,我是考三支一扶‘上岸’的,补交了12123元”。

不过,“上岸”事业单位协议班3万元左右的价格并非“天花板”。

在记者收到的各机构课程表格中,面试班定价均因面试职位、时长和协议类型而有所不同。其中非协议班价格均低于协议班价格,在7000元至2万元之间。

记者对比发现,不同机构之间,协议班的价格差距很大,如在某大型辅导机构推出的面试精品线下班中,协议班收费在9800元至58800元不等。

“一般来说线下国考面试辅导是最贵的,因为难度系数高一些,其次是省考、事业编以及国企等其他考试。”某面试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以机构为主题的面试辅导外,在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还存在不少所谓的线上付费面试培训的内容和产品。为吸引消费者,很多账号都会在帖子和主页内标注“×年资深HR”“大厂Offer收割机”“结构化面试全场第一”等广告语。

记者随机咨询几家售卖这些面试辅导商品的博主后发现,公考业务主要以一对一辅导、陪练、选岗咨询、政审体检咨询等服务为主,价格在35元至250元不等。企业类线上服务以求职规划、简历代制作、简历优化、面试辅导、Offer咨询等为主,有的甚至将这些服务打包合并,推出300元至1500元的辅导套餐。

此外还有个人提供的一对一付费面试辅导产品,广告语大多是“多年HR一对一简历辅导”“体制内老员工面试1V1陪练”等。根据产品具体包含的课程,标注的价格在几元至上万元不等。但记者咨询发现,不少商家没提供从业经历等有效证明。

加强监管规范行业

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花了高价就能接受优质服务吗?并不一定。

1500元一小时,这是目前已经工作的上海白领赵凯(化名)曾经参加某机构面试辅导的价格。“所谓的模拟面试也只是常规面试提问,这些问题甚至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到。”赵凯觉得,这一小时的辅导,对他的帮助也只有一分,“也就是凑了一小时辅导”。他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社交平台,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在他的帖子下面,有人说,“自己花了3200元进行了45分钟辅导,根本没效果也没有通过面试”。还有求职者吐槽说,找了一个面试辅导,“结果那个人嫌弃我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我问个问题就说我反驳他,让我无语”。

“大多数商家通过个人简历质量来提供面试辅导报价,求职的行业、岗位不同,价格也不同,定价从每小时一两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实际上不少老师讲课的内容就是将网上资料进行整合。”曾和同学多次购买线上付费面试培训商品的北京白领凌放(化名)吐槽道。

采访中,被问及老师资质问题时,大多机构都宣称:“资深讲师,多年授课经验。”而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老师来自哪里,可否证明时,有的机构工作人员便开始含糊其辞,以“话题敏感”为由带过,并作出了这样的“保证”:“我能告诉你的是可以绝对放心,我们的讲义资料都是有针对性的,每年还会根据考情升级讲义,以更贴近考官评判标准。”

一些参加过面试辅导的受访者称,一些面试辅导老师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各种面试经验和自学面试技巧压缩到一对一辅导的一两个小时中,对提升面试应对能力帮助不大,但往往收费不菲。

有过两次面试第一名经历的熊伟(化名)说:“实际上,一些机构出售的就是信息差,而这些信息其实只要自己用心搜索都能找到。我刚开始也报过线上辅导班,但整体收获不大,反而更加焦虑了。”

“梳理这方面的相关投诉,会发现求职季找工作已经消耗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求职者在发觉上当受骗之后转而维权。而包括面试辅导在内的某些培训机构或个人在推销时往往夸大其词,诱导求职者。”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分析,如果一定要进行这种面试辅导,要了解对方是否有正规资质,对培训时间、服务的具体内容等事项,也要有明确的约定。庞大的求职群体催生出了庞大的就业服务市场,对于就业服务市场中出现的明显、典型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及时查处,更好地维护求职者的权益。

杨璇提醒说,作为刚毕业的求职者,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面试培训市场的收费价格虽是市场定价行为,但是这一培训市场依然应该得到监管,对培训机构的监管职责应该更加明确。同时,培训市场也应该出台与面试相关的行业规范,告别“野蛮生长”的发展阶段。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协调,消除监管盲区,努力打造跨地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监管合作机制。如果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失灵了,政府这个有形之手就应该担起责任,通过行政处罚、市场准入等手段“修复市场”,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赵 丽 文旭晨)

来源: 法治日报

含有地的四字成语?

实证:“有”即“存在existence”

拙文《“Being存在”其义伪史考》谈了“Being存在”与“有(始)”的关系,并明确说到“有始”与“Being”的关系很晚,是定义赋予后者的。

17世纪之前西方是没有字母和文字的史前社会,最初当为拉丁文Ens→Existens,其后是德文Sein,最后才是英文Being,至于伪古希腊的“On/σν”至少当为德文之后。可是,现在人们讨论却是围绕最后的Being或On——本末倒置。西方是对语言逻辑学的“Being之名”以定义和注疏的方式赋予“新增之实”——从名实之辨的角度来理解。于是,赋予和杂糅在一起的结果是使得Being具有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文化学的丰富内涵。 公众号:文行先生 “Being存在”其义伪史考 ​

突然想起不妨查一下马礼逊的《华英字典》,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还真有所收获,如图2。

↑图1:“有”在马礼逊《华英词典》及其页码

​↑图2:马礼逊《华英词典》中“有”的英语翻译

马礼逊《华英词典》中“有”确实被翻译为“existence”;但“有”没有“Being”的翻译选项,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Being”并不是“有”,另一种是“有”还没有被翻译为“Being”,即“Being”还没有被赋予“有”之义、还未被定义为“有”。

从这里可以想见,“Being”在西方哲学语言中可能未被赋予“有”之义,而是直接被西方理解为“存在existence”。

我们想想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里的“有”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理解?

——万物产生于(有形的)器,器产生于(无形的)气。

——万物产生于本然、实有、自然存在,本然、实有、自然存在产生于“造化”之前的“虚无”。

前者似可对应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后者似对应于西方的“存在”。

“日本学者最早用汉字'有'翻译西文的Being;后来西方的翻译者把《老子》中的'有'和'无'分别译为being 和non-being。经过中西文的'双向格义',与西文Being相对应的中国哲学的概念被确定为'有'。”(赵敦华,《BEING: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江海学刊》2004年01期)

现在看来,赵敦华这段话有含糊之处,恐怕赵敦华也不甚了了。必须搞清楚,日本是谁于何时何书把西方的哪个词翻译为“有”,西方是谁于何时何书把《老子》的“有”翻译为西方的哪个词?继续深挖。

↑图3:Z-labrary上的1842年《麦都思华英字典》

↑图4:“有”在《麦都思英华字典》及其页码

​↑图5:《麦都思英华字典》中“有”的英文翻译

《麦都思英华字典》中就已经出现把“有”翻译为“to be”,注意,不是“Being”。同时,“existence”变成“exist”,即名词动词化。

↑图6:Z-labrary上的1906年《罗存德英华字典》

↑图7:“Be”在《罗存德英华字典》及其页码

​↑图8:《罗存德英华字典》中“Be”的汉译

从这里可知,“Be”是v.i不及物动词,substantive实质性动词(实义动词),并非auxiliary助动词;翻译中有“是,在,有”,此“在”与“存在”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此处Be弱化“存在”的哲学意义。一般地,现在认为Be系动词并非实义动词,但有些系动词是来源于实义动词,如become,get,grow,turn。其实,Be系动词本身就来源于其实义动词,与become,get,grow,turn一样,都是实义动词系动词化——名实之辩罢了。所以,是西方语言发展赋予了“Be”以语言逻辑学的意义,而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语言逻辑学意义——西方人“头脚颠倒”了,西方人根本没有历史感,时空严重错乱。

从这里的演变可以看出,Be弱化了“存在”的哲学之义,并在1906年之后系动词化,并取其“Being”的形式又把“存在”之义赋予系动词Be,也就是说,“有”“存在”一直都是Be的意义,只不过,从实义动词变成了系动词,同时从实义之义变成语言逻辑学之义,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西方人利用其语言学发展变化肆意解释,把其哲学推向神化、奥秘化、去中国化。

本文的实证分析已经证明了拙文《“Being存在”其义伪史考》推理的正确性。

游戏地图设计的天花板?3款惊艳的地图设计,没玩过就太可惜了

什么样的游戏,称得上是优秀的游戏?

是顶尖的游戏画面?

是创新的游戏玩法?

还是出色的战斗表现?

其实决定一款游戏的好坏,包括了方方面面。从画面、音效到战斗效果、游戏机制,甚至经济系统、平衡性,都决定了一款游戏是否好玩。但许多人都忽视了,一款游戏地图的重要性。

看似简单的游戏地图,其实包含了许多游戏制作人的辛苦劳动成功。一些顶尖的地图设计,不但能带来更加丰富的玩法,也能让玩家难以忘怀。

从单机到网游,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地图设计思路,但优秀的地图设计总能一眼便能抓住玩家的心,给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今天胖大海想和大家聊聊,那些曾经震撼过我们的游戏地图。

刺客信条,真实到极致

出色的地图设计有许多标准,只要某一方面做到极致,便能收获玩家的心。而刺客信条绝对是凭借极致的真实性,让玩家感到震撼的最佳例子。

2019年年初,举世闻名的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整个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就连标志性的塔尖都倒在了烈火中。此次大火,却意外地让《刺客信条:大革命》再次在steam爆红。

因为《刺客信条:大革命》在游戏制作时,曾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极致复刻,给重建这一世界瑰宝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据称,当初《刺客信条:大革命》在制作游戏时,为了还原巴黎圣母院的全貌,游戏制作人甚至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对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作为一款动作冒险游戏,《刺客信条:大革命》主要的游戏背景设置在18世界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了重现当时的场景,游戏对巴黎这座城市进行了极致还原。游戏中的建筑物和当时的时代非常贴合,当玩家游戏时似乎真的置身于1789年的巴黎。

站在建筑物顶端的信仰之跃,成为玩家心中永远的记忆。

可以说,刺客信条能够如此成功,出色的地图设计绝对是最大的功臣。育碧对不同时代背景的高度还原,让玩家能够通过游戏领略不同时代的人类建筑之美。这种将真实做到极致的地图设计,自然对游戏产生了极大的推动。

惊艳到爆炸的创意

如果说,刺客信条是靠着极致的真实震撼了玩家,那么当看到激战2的迈古玛你一定会感到惊艳。激战2作为一款网游,以开放世界为卖点,融入了传统角色扮演网游的诸多玩法。在游戏地图的设计上,一直以奇思妙想著称。

而其中的迈古玛地图,绝对是网游地图设计的天花板。

整个地图真正实现了玩家一直梦想的立体地图概念。在许多可以飞行的网游中,天空的地形构造一直非常简单,大多数玩法依旧集中在地面上。而在迈古玛中,天空陆地以一个奇幻的冒险世界呈现。

树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飞瀑流泉的袅袅云气,一不小心你就会迷失在游戏公司为你创造的奇幻世界中。

迈古玛几乎囊括了玩家已知的所有地形,在地图设计上采取了立体设计,地图沟壑遍布、藤蔓交缠,各种怪石、野兽在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露出一角,回转曲折的道路,错综复杂的层次结构,让方向感稍差的玩家,瞬间便会迷失方向。

一张地图便将一个虚拟的奇幻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迈古玛地图在网游中绝对是天花板的存在。至今也很少有网游,能够将地图设计做到如此极致。当玩家探索这张地图时,只能被设计师的脑洞所惊艳。

开放世界应有的样子

塞尔达荒野之息的成功,相信玩过的玩家一定记忆犹新。在地图设计上,塞尔达真正将开放世界这个概念完全实现了。抛开各种构思巧妙的神庙,在塞尔带的地图中玩家可以随意干自己想干的一切事情。

所有的地形都可以攀爬,并不存在单纯的贴图。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绝对是对塞尔达荒野之息的最好评价。

许多玩家甚至完全抛弃了主线任务,不去管什么拯救公主的任务,只是在地图中无限探索,抓马、采集等等一系列玩法, 搭配塞尔达的地图竟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塞尔达之所以能够如此吸引人,其出色的地图设计绝对是最大功臣。

在细节的处理上,细心的玩家会发现,整个塞尔达地图最终的boss恰巧处于最中央位置。整个海拉鲁大陆呈“盆地”地形,中心点最低两边海拔开始上升。这种设计的巧妙就在于,你无论身处何地,视野都可以无遮挡地看到最远的地方。玩家在做任务时,可以通过四神兽的位置来确定方向,不至于在地图迷路。

设计师在如何引导玩家前往确定的地点下了一番功夫。游戏中的高塔成为各个路线中的锚点,玩家可以通过高塔来不断确定位置,前往自己想去的地点。在地形的设计上,塞尔达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地理环境。

雪山、火山、森林、湖泊、丘陵、沙漠等等不同的地理环境,都在游戏中有所体现,并且根据这些不同的地理环境还设计了完全不同的玩法。

可以说,塞尔达的整个玩法,许多地方都和地图设计密不可分的。之后也有许多游戏公司模仿过塞尔达荒野之息的开放世界,但能够学到其精髓的真的不多。

总结

除了上述这些游戏,其他的还有许多游戏都在地图设计上有着独到之处。全家欢的马里奥、经典的黑魂、只狼系列,这些游戏都在地图设计上有着鲜明的特色。

可以说,一款优秀的游戏,一定具备非常有深度的地图设计。毕竟,一个虚拟的世界想要让玩家有代入感,靠几段cg、剧情是完全办不到的。只有真正设计出玩家想象中的地图,才能征服广大玩家。

你玩过哪些游戏,地图设计曾惊艳到你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我是胖大海,泡水更健康,一起玩最好玩的游戏,一起聊游戏背后的故事,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