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命理

1933年属什么生肖多少岁了 1933年属什么生肖,多大年龄

发布时间:2024-06-09 00:54:17作者:未及挽留来源:网络

1933年属什么生肖多少岁了 1933年属什么生肖,多大年龄

本文目录一览:

农村老话说: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是啥意思?如何算长寿?

农村老话说:“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人”,又有说成是“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意思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这是一句农村老话,既然是农村老话,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现在社会状况大不相同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在发展和进步,两者之间是无法相比的。因此,要理解这句老话,还得从过去农村的社会背景说起。

1、过去农村不同年龄去世的称谓

过去农村,人们习惯把人的去世,分成四种说法,即夭折、早亡、短命、寿满。

夭折,指从人的出生到十岁以前的人,有的地方是十二岁以前,被称为儿童,儿童的亡故就被称为夭折。旧时农村,由于当时医学水平低,儿童的死亡率比较高,凡是过了十岁或者十二岁的人,被称之为过“童关”,也就是进入了青少年阶段。

早亡,指从十岁或十二岁到十八岁以前的人,有的地方是二十岁以前,称为早亡。在一些地方,人们把夭折和早亡两种统称为“殇”或者“殇亡”,意思是说人没有到成年就死去。也就是因为如此,有的地方对人的亡故只有三种说法,即殇亡、短命、寿满。

短命,指从二十岁到五十九岁的人亡故,称为短命,委婉的说法是英年早逝。实际上,很多农村把夭折、早亡、短命三种都称为“短命”。

寿满,指上了六十岁以后亡故的人,称为寿满。在农村,人们通常把长寿老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的去世,称之为“年登寿满”,被视为“喜丧”。

2、“短命鬼”的意思是什么?

“短命鬼”,在农村,通常指没有达到“寿满”的年龄去世的人,是旧时民间迷信说法,认为人死后会变“鬼”。因此,在民间“鬼”常常用来指代去世的人,不论去世之人的年龄长短,都是如此。

旧时社会处于农耕社会,由于农村医疗水平比较低,生活条件比较差,人们劳动强度比较大,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战乱不断,易引起瘟疫流行,人口的平均寿命比较低,还未到六十岁就去世的人,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据来自一位美国,名叫Harry E.Seifert的学者,在1933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时期的农村人口平均寿命为35岁。Harry E.Seifert统计范围的表格为“中国农民生命表”,没有将城市人口纳入统计的范围。

其后,我国本土学者也陆续对时期地方人口的平均寿命进行过统计。

比如,学者薛仲三在1935年,利用当时南京地方行政部门对居民的生命统计资料,计算得出南京市的人均寿命,男性为39.80岁,女性为38.22岁;学者陈达领导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于1940年到1944年,根据云南呈贡县的人口死亡统计资料,计算出当地人口平均寿命,男性为32.8岁,女性为34.2岁,男女合计为32.8岁。这种统计将霍乱死亡人数计算在内,如果不将霍乱死亡人数计算在内,则是男性为33.8岁,女性为38.0岁,男女合计为36.0岁。

从以上数据说明,时期,我国平均寿命不足40岁。其中,这些统计数据把婴儿夭折也统计在内。我国以前,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婴儿夭折比较高,这样就拉低了我国时期人口平均寿命的比例。因此,这种平均寿命,并不是指人活不到四十岁,那时长寿之人还是大有人在。

也就是因为旧时,活不到六十岁的人比例比较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短命鬼”这个词,既为人们所忌讳,也让人感到恐惧。在农村,这个词也就成了比较恶毒的骂人的话。通常来说,人们对未满六十而去世的人,都不能轻易说是“短命鬼”,就更不能对活着的人这么说了。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讲这个词的时候要慎重,不能口无遮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农村五十岁称寿,为什么五十九岁还不算长寿呢?

现在的农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医学也发达了,医疗条件也很好了,五十九岁的年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龄还不算老,大部分人还是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而在城里上班的很多人,还有一年(六十岁)才退体。过去,农村有“五十不抬棺”之说,意思是说男人上了五十岁后,因体力跟不上了,丧事中抬棺材的事就不能让五十岁以上的人参加了,主要是怕在抬棺途中,身体状况出现意外。而现在的农村,很多村子因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六十岁的男性老人是农村抬棺材的主力。

过去农村,由于那时人结婚早,五十岁的人,大多做了爷爷奶奶。由于那时农村劳动强度大,走路靠两条腿丈量大地,而农业生产都靠肩挑背扛,都是靠体力。因此,那时候的人衰老得特别快。再加上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再加上那时保暖条件差,受寒气的人很多,患肺病气管炎的人比较多,上了五十岁以后,一旦天气变冷,就会喘气和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睡觉时,几乎家家发出咳嗽的声音。因此,那时候的农村,很多人等不到六十岁,往往因为积劳成疲而去世。

也就因为如此,那时候的农村,到了五十岁时,就可称为“寿辰”,可以做寿材,也可以做寿衣服和寿被。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凡是称寿的老人,如果去世以后就不能算是“短命”了。

然而,那时,我国民间对于称寿的年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不少农村,尤其是经济不是很发达,或者地处偏僻的农村,民众坚持认为,五十岁的人,绝大多数都做了爷爷和奶奶,有的还子孙满堂了,应该在五十岁时称寿。称寿后去世,就不能说是“短命”。而城镇和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相对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医疗条件也要好一些,人的平均寿命也相对长一些。这些地方要到六十岁才称寿。

如此,在我国民间也就存在称寿年龄的两种说法,有的地方五十岁就可称寿,也有的地方要到六十岁才能称寿。这两种说法虽然在民间并存,但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到六十岁才能称寿的说法,不论在过去社会还是在现在社会都占主导地位。毕竟,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在民间习俗方面, 不仅话语权大,而且其影响力往往具有社会时尚的引领作用,过去社会如此,还在社会依然如此。比如,现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传统习惯,往往会影响其他欠发达地区的习俗。这也就是俗语“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被农村民众普遍认同的原因。

4、俗语“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的民俗说法

我国农村,至今还流行一种有别于《老黄历》的民间历书,比如,湖南有隆回周旺车塘铺有《望星楼通书》(被列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兴宁市有《广东省兴宁市罗家推算通书》简称“罗家通书”(首创于清雍正二年,雍正七年由雍正皇帝批准发行,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现在依然还在印刷发行。

这些“通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虽然每年都要出一本“通书”,但是,六十年后一个轮回,也就是六十年后,只有年月日不同,内容则是重复的。因此,这些“通书”就是祖宗做好的一种历书模版,每六十年后重新印刷一次,只要把年月日改一下就行了。

这就是我国古代人创造的“甲子纪年法”,也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两字为一组,从而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表示一个年份,六十年一个轮回,民间通常称之为“天道轮回”。比如,按照这种“甲子纪年法”,2021年是“辛丑”年,下一个“辛丑”年要等到六十年以后。在农村,“辛丑”又被人们称为“年号”。

同样,在“甲子纪年法”之中,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有自己的“年号”,当再遇到自己的同一个年号时,正好是实岁六十岁这一年。古人认为,天道轮回,也就是生命的轮回。这也是人们把六十岁称寿的原因,到了六十岁,民间称之为“花甲”,即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人到六十岁已经完整地走完了一个甲子,开启了新的一轮“甲子纪年”。也就是因为如此,人们把到了六十岁以后的人去世,称为“寿满”,意思是说,已经圆满过完了一个“甲子”。

人到五十九岁,还没有将一个“甲子”走完,也就是活 不到一个“甲子”,还没有进入“寿”的行列,就不能算“寿满”,只能算“短命”人行列,俗称为“短命鬼”。

在农村,很多老人到六十岁的时候要进行庆寿,一些地方风俗,要放在五十九岁那一年,也有一些农地讲究“男上女满”,也就是男性在五十九岁做寿,女性在六十岁才做寿。不管是哪种风俗,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追求的心理愿望。

现在的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医疗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五十岁还只能算是中年,也是壮年期,六十岁还是干事业的时期。但是,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随着年龄的增加,需要人们更加注意身体状况,珍惜生命,这样才能使自己健康长寿。